有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总五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与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与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与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与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 解决问题(4课时)
二 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 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 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 克和千克(2课时)
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 统计(3课时)
九 找规律(4课时)
十 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39名,在上学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数位表和涉及“0”的读写比较难。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学习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习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
(二)千米的认识3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
(四)认识图形4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
(七)收集与整理5
(八)总复习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 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复习。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1名学生,男生4名,女生7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7、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8、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9、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把一瓣蒜头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测量并记录发芽后一周内每天蒜叶的长度,并通过观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如分析从公园里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每条路线各自的特点,选择哪条路线比较好。又如在探索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主动运用模拟演示、摆学具、画图等不同手段,并通过比较和交流,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3、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及三个数连加的笔算减法的验算。
5、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6、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7、能够正确口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8、经历统计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用方位词准确地描述出线路图。
4、理解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班级情况分析:
四、教法设想和措施
1、 合理确定认数教学内容。以往教材中的认数教学都是从百以内的数一下子扩展到万以内的数,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不是很多,缺乏感受较大数的现实素材。本册教科书只要求学生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千以内的数,这就降低了学生认数学习的难度,便于他们将学习的数与其所表示的现实意义建立起联系,形成数感。
2、本册教材把估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结合起来。教科书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应用估算,有些计算只要求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或在什么范围之内,有些计算则要求先估算再笔算。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3、本册教材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把生活中常见的线路图引入教材,这些内容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
4、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如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本册教科书继续教学分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5、注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着重让学生利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在植树场景中提出并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测定方向”是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测定校园里主要景物所在位置。“游览美丽的海滨”是引导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问题。“你能跳多远?”是使用统计的方法探究立定跳远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6、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一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如余数是除法算式中的一部分,建立余数概念的基础是平均分时有“剩余现象”。教材让学生平均分10枝铅笔,并把分的情况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中,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发现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有时刚好都分完,有时还剩下几枝不够再分给一个人或者不够每人再分一枝,这就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教材在加、减法计算时教学了验算方法,并通过“找错、改错”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作用,培养验算习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3-07
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2-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1-0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1-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3-1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2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12-14
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05
数学下册教学个人计划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