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教学计划七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 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五、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收心
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24页)
4 、练习六——练习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
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
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
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
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
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
17 、复习第一单元
18、 复习第二单元
19 、复习三、四单元
20 、复习第五单元
21、 总复习、期末测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为了做好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标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情况和各单元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xx人,中上等生约xx人,中等生约xx人,中下生约xx人,差生约xx人。xx5班共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xx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xx人,中下生约xx人,差生约xx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xx人,80’—99’有xx人,60’—79’有xx人,40’—59’有xx人,40’以下有xx人,其中最高分为xx,最低分为xx。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xx人,80’—99’有xx人,60’—79’有xx人,40’—59’有xx人,40’以下有xx人,其中最高分为xx,最低分为xx。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12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取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和结论的背景和应用,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计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努力思考和判断现实世界中包含的一些数学模型。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6、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了解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验数学的审美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材的特点: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关系,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可接受性等。具有以下特点:1。“亲和力”:激发兴趣和美感,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发学习。
2、“问题”:用适时问题指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3、“科学”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转化等思想方法的应用,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4、“时代性”和“适用性”: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材料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1、选择内容典型、丰富、熟悉的材料,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造能反映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发学生“看发生了什么”的'冲动,以培养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3、教学中强调类比、通俗化、特殊化、简约化等数学思维方法,尽可能培养逻辑思维习惯。
四,学术条件分析:
1、基本情况:两个班属于普通高中班,学习情况不错,但学生自我意识差,自控能力弱,教学中要不时提醒,培养自我意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计算问题,所以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程改革,高中课文之间的衔接有所减弱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堂、合理的要求、师生对话等方式,可以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主观行动下提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走向理性;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反复比较相似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知识;关注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内部联系;加强审查和检查工作;掌握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从头到尾进行教学的四个环节,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6、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直观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
三维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类比的能力.
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作者:尚大志
导入新课
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教师直接点出课题.
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1)A={1,3,5},B={2,4,6},C={1,2,3,4,5,6};
(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思路3.(1)①如图1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图1
②观察集合A,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
(2)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
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并写出由集合A与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通过上述问题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2)用文字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
(3)用数学符号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
(4)试用Venn图表示A∪B=C.
(5)请给出集合的并集定义.
(6)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
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A={2,4,6,8,10},B={3,5,8,12},C={8};
②A={x|x是国兴中学20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男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
(7)类比集合的并集,请给出集合的交集定义,并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并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用Venn图来表示.
讨论结果:(1)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叫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B=C,读作A并B.
(2)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了集合C.
(3)C={x|x∈A,或x∈B}.
(4)如图1所示.
(5)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或x∈B},用Venn图表示,如图1所示.
(6)集合之间还可以求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这种运算叫求集合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①A∩B=C,②A∪B=C.
(7)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B={x|x∈A,且x∈B}.
用Venn图表示,如图2所示.
图2
应用示例
例1 集合A={x|x<5 b="{x|x">0},C={x|x≥10},则A∩B,B∪C,A∩B∩C分别是什么?
变式训练
1.设集合A={x|x=2n,n∈N*},B={x|x=2n,n∈N},求A∩B,A∪B.
解:对任意m∈A,则有m=2n=2?2n-1,n∈N*,因n∈N*,故n-1∈N,有2n-1∈N,那么m∈B,即对任意m∈A有m∈B,所以A?B.
而10∈B但10 A,即A B,那么A∩B=A,A∪B=B.
2.求满足{1,2}∪B={1,2,3}的集合B的个数.
解:满足{1,2}∪B={1,2,3}的集合B一定含有元素3,B={3};还可含1或2其中一个,有{1,3},{2,3};还可含1和2,即{1,2,3},那么共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B.
3.设集合A={-4,2,a-1,a2},B={9,a-5,1-a},已知A∩B={9},求a.
解:∵A∩B={9},则9∈A,a-1=9或a2=9.
∴a=10或a=±3.
当a=10时,a-5=5 ,1-a=-9;
当a=3时,a-1=2不合题意;
当a=-3时,a-1=-4不合题意.
故a=10.此时A={-4,2,9,100},B={9,5,-9},满足A∩B={9}.
4.设集合A={x|2x+1<3},B={x|-3
A.{x|-3
C.{x|x>-3} D.{x|x<1}
解析:集合A={x|2x+1<3}={x|x<1},
观察或由数轴得A∩B={x|-3
答案:A
例2 设集合A={x|x2+4x=0},B={x|x2+2(a+1)x+a2-1=0,a∈R},若A∩B=B,求a的值.
活动:明确集合A,B中的元素,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满足A∩B=B的集合A,B的关系.集 合A是方程x2+4x=0的解组成的集合,可以发现,B?A,通过分类讨论集合B是否为空集来求a的值.利用集合的表示 法来认识集合A,B均是方程的解集,通过画Venn图发现集合A,B的关系,从数轴上分析求得a的值.
解:由题意得A={-4,0}.
∵A∩B=B,∴B?A.
∴B= 或B≠ .
当B= 时,即关于x的方程x2+2(a+1)x+a2-1=0无实数解,
则Δ=4(a+1)2-4(a2-1)<0,解得a<-1.
当B≠ 时,若集合B仅含有一个元素,则Δ=4(a+1)2-4(a2-1)=0,解得a=-1,
此时,B={x|x2=0}={0}?A,即a=-1符合题意.
若集合B含有两个元素,则这两个元素是-4,0,
即关于x的方程x2+2(a+1)x+a2-1=0的解是-4,0.
则有-4+0=-2(a+1),-4×0=a2-1.
解得a=1,则a=1符合题意.
综上所得,a=1或a≤-1.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05-30
数学教学计划01-13
数学教学计划02-28
数学教学计划06-30
数学的教学计划08-06
数学教学计划05-26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4-13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1-13
有关数学的教学计划01-15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精选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