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计划集合7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计划 篇1
一、校本课程概述
为了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有效实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推动学生主动、有个性地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我选择的校本课程为钢笔字。
二、学情分析:
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初学阶段,需要从基础做起,一部分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写字学习,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本学期在继续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5、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四、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1、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教给正确方法在书法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其次是教给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 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
3、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4、要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书法兴趣和特长,提高写字水平。加强练字时的个别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活而不乱。
5、采用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等方式鼓励学生好好写字,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的写字兴趣.。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同学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一年级同学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一年级同学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一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同学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一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略
教学计划 篇3
102班 宋正富
教学目标、内容: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 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 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 da、 dada dada、da(a)、da da da、dada da da、da(a a)、da 空da等节奏。)
3、 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教学分析: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
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措施:
1、一年级的新生,重点培养课堂教学常规,正确的姿势。
2、在平时音乐训练的弱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使每位同学的每个技术动作都能非常到位。
3、利用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教学进度及时间分配:每周两节课
教学辅导计划:在课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纠正,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各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第一课:《有趣的声音世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学唱歌曲《大于和小雨》,培养对声音的感受能力,模仿各种声音,进而能创造声音。6课时
第二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通过听唱歌颂祖国国旗的歌曲,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5课时
第三课:《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和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乐趣通过音乐游戏开发小朋友的音乐感受力,培养小朋友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5课时
第四课:《音乐中的动物》通过游戏,模仿,歌唱,绘画等教学,培养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引发小朋友对动物的兴趣和喜爱。6课时
第五课:《动画城》通过对歌词有节奏的朗读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做游戏,使小朋友在活动中感受对音乐的认识,通过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演奏,启发小朋友对乐器的兴趣。5课时
第六课:《迎新年》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通过唱歌,欣赏和音乐实践活动使小朋友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色,体验新春来临的欢快情绪。5课时
第七课:复习考试人人参与歌表演2课时
20xx年9月3日
教学计划 篇4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葡萄(pú táo) 橙色(chéng) 柑橘(jú)
萎谢(wěi) 褪色(tuì) 靛色(diàn)
花瓣(bàn) 灼伤(zhuó) 花萼(è)
蜜腺(xiàn) 花蕊(ruǐ) 并蒂(dì)
花卉(huì) 分泌(mì)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三、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四、词语积累
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充沛:充足而旺盛。
柔嫩:软而嫩。
灼伤:烧伤、烫伤的意思。
萎谢:花草干枯凋谢。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优秀作品。
花卉:花草。卉:指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的总称。
五、作者简介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的书店编辑。解放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等职。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
六、文章主旨与结构分析
1.解题
课文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个设问句,它起着三个方面的表达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联系全文结构看,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说明一个原因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具有明快的节奏感,增添了艺术情趣。
2.结构分析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赞叹花朵的红色所起的作用,提出说明的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段共4句话。首句点明“花朵的红色”的特点(“热情”“强烈”“奔放”)及其作用(“令人精神振奋”)。第2句进一步指出由“红紫烂漫”的花朵点缀的春天的特征(“活力充沛”“生气蓬勃”)。第3句由此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末句用“一边……一边……”的句式承上启下,引起下文。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开篇,用优美的语言赞叹红花,使人由喜爱红花进而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并急于阅读下文。“寻求科学的解释”一句总领全文,表明文章将从科学知识方面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部分(第2~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共9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6段):以横向说明的顺序(逻辑顺序)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首要的因素是“物质基础”,所以第2段至第4段集中说明这个问题。第2段用设问句开头,再点明原因所在——“有它的物质基础”,接着用“不论……还是……都……”的无条件复句具体说明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花青素”,然后用三个句子分说含有花青素的细胞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时,花朵就相应地呈红色、蓝色或紫色,最后用一句总说强调花青素这一物质基础对花朵呈现红蓝紫色所起的决定作用。这是从正面加以说明。第3段以黄色、橙色的花只含胡萝卜素为例,说明它们不呈红色是由于没有红花的物质基础——花青素。第4段以白花为例,说明它们的色彩同物质基础——花青素的关系。先用一句话说明白花呈白色是由于“细胞液里不含色素”,即不含花青素、胡萝卜素等色素,这是常例。接着列举事例,说明菊花、添色木芙蓉等花由白变红是因为后来有了物质基础—花青素。第3、4两段从侧面间接说明花朵呈现红色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是对第2段说明的补充。
第5段用物理学的“反射”作用来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这是因为人们能感觉到花的红色,离不开光的“反射”作用。先用设问句和一句话概括作答,再说明太阳的光经过折射可分成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中,红光波长,紫光波短。进而着重说明花青素在酸性液中会反射长光波,所以人们就感觉到花的鲜艳的红色。然后依次说明花青素在中性液和碱性液中分别反射紫色和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因成分不同而分别反射黄色或橙色的光波,白花因含有空气而全部反射光波。这就从花朵“反射”光波的特征与“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上说明了花朵呈现红色或其他各种颜色的原因。
第6段承接上文所说的反射作用,从红光生理上的需要来说明。依旧是先用设问句和一句话概括作答,再说明光波长短和产生热效应的关系。进而说明比较柔嫩的花瓣在野生状态中的两种情况:红、橙、黄花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是为了避免“引起灼伤”以“保护”自身;蓝花在阳光弱的地方反射热效应小的短光波,是由于这样做“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这一段说明了花朵颜色和“反射”、热效应的关系,而这些又无不与花朵的物质基础—花青素或其他色素有关,可见,这一段的说明是对第5段说明的深化。
综观这一层结构上的语言标志,第2、5、6段的开头都用设问句,接着都用一句话概括回答;同样是概括回答,又依次用“首先”、“还需要”、“还有”等词语来领起,由此体现出这三个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主次关系。因此,第2段、第6段应视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第二层(第7~10段):以纵向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7段从进化论角度通俗地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发展过程。先用设问和一句话概括作答,再简介裸子植物原始形态的花的颜色。接着分析光谱里面七种长短不同的光波各自的位置。进而说明花以绿色为起点分别向长波一端和短波一端发展的不同情况,强调了红色的花在各种颜色的花中的特殊地位—“最鲜艳”“最耀眼”“最成功”,从而说明红色的花是由裸子植物原始形态的绿色逐渐演变而成为红色的。
第8至9段说明在自然选择中昆虫所起的重要作用。第8段先用设问和一句话概括作答,再说明亿万年前裸子植物的花的特点—依靠风力传粉受精。接着说明后来出现的被子植物的花在构造、色泽、形状和香味方面的特点;介绍色泽列举花瓣的黄色、白色、其他颜色而不提“红色”,为第9段进一步说明红花的出现作了铺垫。最后援引诗句“蜂争粉蕊蝶分香”点明昆虫在被子植物的花的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自然引起下文。第9段具体说明昆虫采蜜传粉的特殊习性:“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接着说明这种习性对于植物“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所起的保证作用。然后用设例的方法,通俗地说明了植物与昆虫之间的互补关系:开有“红色比较显著”花朵的植物吸引“昆虫的注意”,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昆虫为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经过无数代”“悠长的岁月”,说明自然选择变化缓慢,需要漫长的时间。这既照应第7段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又为下文说明人工选择的优越性作了铺垫。“纯一、显著、鲜艳”这三个词修饰“红色花朵”,“纯一”从品种上说花种纯粹,“显著”从程度上说花色显眼,“鲜艳”从色泽上说花色光彩美丽。最后小结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第10段着重说明人工选择在加速花色变化进程中的作用。先用设问句和一句概括作答,再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比较,突出人工选择的优越性。然后列举牡丹、大丽花和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时间长短、形状色泽、品种优劣等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
综观这一层内容上的联系,第7段是从进化的观点来说明花儿呈现红色的原因的。它告诉人们,亿万年前裸子植物的花是绿色的,在经过了漫长的“进化途程”后,才出现被子植物的红色的花。花的“进化”离不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再看这一层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回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第7段用“从……的观点来考察……”的句式,第8段用“从……学说来看……”的句式,第10段则用“最后要归功于……”的句式。二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从古到今的纵向顺序。因此,第7至第10段应视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第三部分(第11段):概括花儿红的原因,总结全文。这一段是个递进复句,总说“花儿这样红”的原因,前一分句概括上文第2至9段的内容,后一分句概括上文第10段的内容。“杰作”一词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肯定了大自然的伟力,但比较起来,前者显示作用缓慢,后者成果显著,所以先用“是”再用“更是”表示递进。作者的原文在《光明日报》发表时,没有这一段。课文改编者增添这段文字,意在突出科学技术在改造自然中的威力,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的热情与兴趣,增强说明效果,同时,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七、重点语句分析
1.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怎么理解“红色”能“令人精神振奋”?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颜色不仅会使人产生冷暖、轻重、远近、大小等物理感觉,而且确能引起人的情感变化。这是因为,作为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各种色彩,虽然本无所谓感情、情绪,但当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中,逐步在心理上对自然景物的颜色产生一定的感情反应,各种色彩便包含了情感因素。拿花朵来说,红色与橙色的花朵往往使人兴奋,象征着希望和幸福,爱情和快乐,至于其他色彩如绿色是中性色彩,具有青春的活力,使人安静,青色代表着纯洁、高尚,同时也给人们凉意,使人沉静、镇定等等。
2.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连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蓝、靛、紫……向短波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太阳色是七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一,红光波长,是长波的一端,橙、黄渐次,绿光波长短居中,紫光波短,是短波的一端,蓝、靛渐次。裸子植物原始形态的花色以绿色为起头,分别向长波一端和短波一端发展,如图示:
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绿→紫
(长波一端)←(花色的起点)→(短波一端)
八、写作特色
1.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本文运用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说明得具体而明晰。这与巧妙组织说明材料是分不开的。从全文看,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从局部看,开头巧妙地设疑,提出说明的对象:文章落笔蕴情,从赞颂花朵的红色入手,咏叹红紫烂漫的春天,于赏心悦目之际,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疑问,引出说明的中心,转得自然,问得贴切;主体部分巧妙地从六个方面说明花色形成的原因:说明每个原因时,都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设问句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作概括解答,再进一步阐述说明,既脉络分明,中心突出,又整齐匀称,浑然一体,读来使人感到节奏明快,情趣盎然;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原因,又巧妙地安排先后顺序:先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科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横向说明的顺序,再从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科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纵向说明的顺序。
如果换另一角度分析,还可以看出安排处理内部层次的匠心,开头描述花朵的红色,春天的红紫烂漫,这是介绍现象;主体部分详析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这是说明本质。为了清楚地说明其本质,又扣住“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谱,先介绍花朵呈现红紫斑斓色彩的物质基础—花青素,再深入到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从光波的长短说明色彩的差异;又从光波长短的不同探究含热量的多少,深入说明植物生理方面的原因;进而分析绿色向长波和短波两端渐次排列的特点,从进化的观点加以说明;由此转入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分析,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植物和花色的不同;最后说明人工选择的功绩,突出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这样写,既全面揭示了花朵呈现红色的各项因素,又区分了它们的差异,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多处运用了举例说明。如列举菊花、添色木芙蓉的例子说明有些白花变色的原因,先举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的例子说明少量花青素的存在,后举添色木芙蓉花色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的典型例子,说明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逐渐变化所起的作用,选例精当,具有趣味性、知识性,通俗而确切地说明了道理。
又如说明人工选择对植物的影响比自然选择更显著,列举国内人工栽培牡丹新品种和国外人工培育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精当有趣,既使读者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了花儿这样红“归功于人工选择”的道理。
本文又多处运用了比较说明。如,将花青素在酸性的细胞液中呈现红色,与花青素在碱性或中性的细胞液中呈现蓝色或紫色相对照,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源于自身的物质基础—花青素;将酸性的花青素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与中性或酸性的花青素以及胡萝卜素反射出其他颜色的光波相对照,说明花朵呈现各种颜色的物理学原理;将红花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生长反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以保护自身不致引起灼伤,与蓝花在阳光弱的地方生长反射热效应小的短光波、吸收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以利于它的生理作用相对照,说明花儿这样红的生理需要方面的原因;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相对照,说明人工选择在培育新的花色品种方面所显示的优越性。
此外,本文还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具体分析从略。
3.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如第4段举例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萎谢之前”、“早晨初开的时候”、“中午”、“下午”、“初开时”都是在时间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数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渐渐”是对程度的限制。这些修饰和限制性词语的恰当运用,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事理。又如,文中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时,多处恰当地运用了近义词。讲花的初开用“浓艳”,形容色泽的深度,讲人对花红的感觉用“鲜艳”,形容色泽的亮度;说明花瓣由绿色开始逐渐进化,限制“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就用“比较显眼”,修饰进化途径中“最成功”的“红色的花”则用“最耀眼”,等等。
九、课后习题解答
(一)提示:
(二)、(三)、(四)略
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把握试商和商的书写位置。
3、解决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学会试商。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正确判断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关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通过计算过程的探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铺垫知识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还记得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在生活中,要用到除法的机会多吗?你有没有遇到过?举个例子说说。
2、看图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吗?请你说一说。
学生提出问题:
①92本连环画,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能分到几本?
②140本故事书,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能分到几本?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指名学生说说解决的方法,并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好处;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应对挫折的承受潜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从必须的好处上说,是一门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这门课程教材由前言和五课组成,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高尚道德情操教育,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好处;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应对挫折的承受潜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2、学会调节情绪,持续乐观心态。
3、磨砺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4、培育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5、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
四、主要措施
1、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上课过程中透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资料。
3、课堂上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4、以讨论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巩固知识。
5、结合课文资料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至三周完成前言及第一课教学任务
第四至六周完成第二课教学任务
第七至九周完成第三课教学任务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至十三周完成第四课教学任务
第十四至十六周完成第五课教学任务
第十七至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教学计划02-26
教学计划01-21
小学教学计划01-12
教学计划范文01-12
舞蹈教学计划01-11
物理教学计划01-16
语文的教学计划01-15
生物教学计划01-13
数学教学计划01-13
美术教学计划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