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1-04-25 16:41:4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九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九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初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备考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县学校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谈谈本届初中毕业班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学计划。

  1.1、第一轮复习(4月初至4月底).

  ⑴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①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ⅰ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ⅱ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ⅲ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②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训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ⅰ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ⅱ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ⅲ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⑵第一轮复习应该留意的几个问题。

  ①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纯熟、准确和迅速。

  ②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③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关键的强化练习。

  ④留意气候。第一轮复习在四月份,大家都知道,四月份是学习的黄金季节,四月份天气渐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⑤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⑦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⑧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爱好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1.2、第二轮复习(5月上旬至5月中旬).

  ⑴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①假如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②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认识、适应这类题型。

  ⑵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②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③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④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⑤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非凡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⑥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狠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⑦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

  ⑧注重资源共享。

  1.3、第三轮复习(5月下旬至6月中考).

  ⑴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①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仿中考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

  ②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婪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中考模仿试题》。

  ⑵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②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③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考后不批阅就讲评。

  ④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⑤给非凡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⑥具体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要害的环节。

  ⑦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⑧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时间。

  ⑨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狠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 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⑩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思想积极进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积极、勤余思考,作业认真,学习勤奋。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班纪班风,有自觉独立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优越,学生在学习上均有良好的物质保证,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学习基础差,又没有自觉性,学习较差,导致两极分化。本学期将多关注这些学生,让全班学习成绩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包括“倍数与因数”、“分数”、“分数的加减法”三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

  (二)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内容包括“图形的面积(一)”和“图形的面积(二)”两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意在提高学生空间方位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包括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方案。这部分是实践内容,是教学难点。

  (四)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倍数和因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认识分数的意义。

  3、认识土地面积单位,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能计算出他们的面积。

  (二)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7)班本学期共有42位学生,学生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计算方面,好多学生整数乘除就没有学好,计算错误率高,以至全班平均分不高,优生不多,差生不少。学生的作业习惯不好,上学期开学初有10来位学生作业经常没有按时做,到期末还有几位习惯不好,要班主任齐抓共管,按时完成还成问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同时辅导好优生,使本班更多学生争取考到90分以上。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多利用多媒体小平台,创设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教学情境。

  (2)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3)要求学生能预习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

  (4)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习,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习。

  (5)加强课堂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6)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7)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9)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10)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学校星卡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周学习表现良好学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六、教学课时安排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1、轴对称…………………………………………………………………1课时

  2、旋转……………………………………………………………………1课时

  3、欣赏设计 ………………………………………………………………1课时

  4、设计镶嵌图案…………………………………………………………1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 …………………………………………………………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粉刷围墙……………………………………………………………… 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 4课时

  5、通分…………………………………………………………………… 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 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24人。从毕业成绩来看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一)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为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

  (三)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

  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还要抓好每个学生尤其是新生和学困生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转化学困生,控制学生流失的根本保证。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

  ①及时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

  ②善于预习。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

  ②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③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④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⑤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习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

  ②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③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

  ①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

  ②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

  ③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

  ④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

  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各教研组每周要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案、作业批改、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全科作业量要控制在1.5-2小时左右。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去接触知识,从而发现知识,去探索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5)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从而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自我提高

  首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及时形成材料,完成自己的教研课题。在备课、讲课,还是在讲评练习中,发现问题及闪光点要及时进行小结。有机会多到外校去听课,学习其优点及新理念。经常与教研员及三中、安林的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信息。

  其次,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应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激励自己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注意扬长避短,坚持岗位练功。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必然落实于热爱学生。爱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理解信任他们,并严格要求他们,勤奋学习。

  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别的教师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阅读有关的书籍与刊物,了解先进的教育方法,学习与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教育学生的方法。加强理论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并在学习的同时,要做好学习笔记和读书的心得笔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自身素质。

  总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5、 数据描述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四、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第十六章 分式…………………………… 13课时

  16.1分式 ……………………………………2课时

  16.2分式的运算…………………………… 6课时

  16.3分式方程 …………………………… 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8课时

  17.1 反比例函数……………………………3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 2课时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8课时

  18.1勾股定理………………………………3课时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3课时

  第十九章四边形………………………… 17课时

  19.1平行四边形 ………………………… 5课时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课时

  19.3梯形…………………………………2课时

  19.4重心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二十章数据描述………………………15课时

  20.1数据的代表…………………………6课时

  20.2数据的波动…………………………5课时

  20.3数据分析……………………………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期末总复习……………………………10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学习目标:

  一、计划宗旨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力争中考取得好成绩,特制定本计划如下

  二、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在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七章,第九章角, 第十章 平行线第十一章 图形与坐标, 第十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三章 走进概率,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 第十五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四、具体落实措施:

  1、根据昌乐县实验中学”五环高校课堂”实验要求,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要求,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分为以下五个环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应用知识训练——小组合作讨论——典型问题展示总结——检测反馈、归纳总结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五、教学进度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任教98,——99两个班,学生人数分别为50、53人。99班学生思维活跃度相对较弱,98班学生整体思维比较活跃。根据中年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规范化的习惯、检查验算的习惯,要结合知识的复习整理,逐步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学期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学期重要教学内容。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加减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多位数乘一位数,求每一道乘法计算的步骤与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积的步骤基本相同;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这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图形、表达与交流物体性质特征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认识四边形特点、四边形周长单位、掌握估量等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周长的计算外,还安排了认识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周长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可能性。教材向学生介绍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和哪些是一定的知识,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析;通过学习可能性的含义和简单的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推理思想和想象能力,并能应用肯能性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直尺

  2.时钟盘

  3.四边形模型

  4、圆形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9课时左右

  三、四边形

  四、有余数的除法

  五、时、分、秒

  六、多位数成一位数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八、可能性

  九、数学广角

  十、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教材分析:

  “加、减法的估算”是学生在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虽然“估算”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教学中,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算法多样化;能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作用;并能运用估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计算与初步估算”的知识和经验,有了一定的数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学生对数与计算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从班级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县城,有的孩子是农村来的,但也在县城生活,对教材中的情境还是比较熟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但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个别学生一位数的加、减都算不对,而且算得速度极慢,思维习惯不规范,学习方法不有效,习惯养成也不好,这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回到原来的教学楼上课,高兴吗?

  生:高兴。

  师:还有其他班的数学老师也来到了这里,请同学们起立向后转,向他们问声好。(学生问好)

  师:刚才和老师们打招呼时,觉得来了有多少位老师呀?

  生:我猜有20人。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数的?

  生:我蒙的。

  师:那你蒙的有点多了。

  【想不到学生要用“蒙”这个字来表达,我及时抓住这个生成,引导学生感受到猜数也要有根据,不能乱猜、瞎蒙。】

  生:有15人。

  师:为什么猜这个数?

  【接着上面的环节,加深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

  生:我大概看了一下,觉得像这个数。

  师:眼力还不错!就差一点,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

  生:有16人。

  师:恩?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老师刚才说15猜的少了一点点嘛,所以我就想,或许是16。

  师:你很会收集有用的信息,帮助你分析!祝贺你,你说对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给老师们介绍一下,我们二(6)班有多少人呢?

  生:43人。

  师:还能怎么说呢?

  师:给大家一个词语,你用它来说吗?(板书:“大约”,引导学生齐读两次。)43人大约是几十人?

  生1:43人大约是40人。

  生2:43人大约是50人。

  生3:43人大约是45人。

  生:16人大约是20人。

  师:为什么要说成20呢?

  生:因为16接近20这个整十数。

  师:今天这个教室里大约有多少人?

  生:电教室大约有6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们学生大约是40人,老师们大约是20人,合起来不就是60人嘛。

  师:在数学计算中,有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估计出粗略的数据就可以了,这叫做估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2、探究估算。

  师:星期天,妈妈带100元钱去买下列生活用品。(课件出示主题图。板书:100元)

  师:妈妈要买28元的热水瓶,43元的烧水壶, 24元的水杯。

  学生再次复述题意。

  师:妈妈带的钱够吗?请小朋友想一想:要判断妈妈买这三种东西带的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师:请你帮妈妈估算一下,带100元钱够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你是怎样估算的?把你的方法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互相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估算方法跟大家说说。

  生1:我是这样想的:热水瓶28元,就是大约30元,烧水壶43元看成大约是40元,水杯24元大约是20元,30+40+20=90,所以100元钱够了。

  师:他的这个方法好吗?大家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2:28+43+24=95,100元肯定够。

  师:你这是直接口算出了准确答案,计算能力真高!

  生2:我就是这个方法,我是从100元中减去28元等于72元,72元减去43元等于29元,29元减去24元等于5元,所以带100元够了。

  师:你们用的是连减的方法。还有吗?

  师:和小伙伴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想出其它办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中的先加后减的念头,予以启发。)

  师:通过商量,和小伙伴想到新方法了吗?

  生3:先算热水瓶、烧水壶一共要花掉大约70元,还剩30元,水杯卖24元,钱是够的。

  生4:也能先算烧水壶和水杯大约要用60元,剩下的40元买热水瓶足够了……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01-13

数学教学计划02-28

数学教学计划05-30

数学的教学计划08-06

数学教学计划06-30

数学教学计划05-26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4-13

有关数学的教学计划01-15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2-27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