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14 13:31:42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15篇[实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5篇[实用]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会认10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学生自由谈感想)

  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板书课题)读课题,提问题。

  【预设问题:花钟是什么?为什么起名字叫花钟?花为什么能做钟呢?花和钟怎么联系在一起,花怎么成为花钟呢?同学们读书有疑问很好,在心里记下你的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

  指生读,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生释疑

  师出示:吻合:合拢。比喻两相符合;一致。

  书写重点讲解:

  凌:右半部分的上边是“土”

  建:笔顺先里后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生字。

  (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设计意图:学生用简练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后面的概括段意铺垫。】

  四、默读课文练习概括

  顺着学生的回答:美妙的花钟、神奇的花钟、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钟,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课文每段介绍了什么?可借助泡泡里面的问题来回答。

  指生答

  有什么发现吗?

  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叫做给“关键句”,也叫“中心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生词。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读熟了课文,老师现在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出示幻灯片1)轻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听写生词。

  对照改正。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落实词语这个基础目标。】

  二、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

  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表达,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在书写中,深入了解不同表达的效果。】

  三、继续追问了解原因

  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哦,原来原因是这样,我不相信,你能举个例子吗?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四、深入探究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的奇妙应用,以及知道在生活中要学会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还有很多花正在开放呢!只要我们用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脑袋去思想,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些花会开得更灿烂。

  六、作业。

  1、完成随堂辅导。

  2、背诵第1段。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了解于谦,交流于谦的故事。

  二、讲读古诗《石灰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吟:歌唱。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

  ②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三首古诗。

  四、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

  教学板书

  墨梅(清气) 竹石(坚劲) 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等词语。

  2、学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课前讲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看——(出示三张图片)

  二、学习句子,感受快乐。

  出示句子: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1、请你读一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人们生活得很开心(欢歌笑语:你仿佛还看到了他们在做什么呢?快乐幸福)。

  范围很大(到处)。

  时间很长(自从、一直)。

  3、女娲让大地变得得热闹起来,充满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出示: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天夜里,女娲突然——)

  师:读着这一句话你预感到了什么?(好像有灾难要发生了。)

  师:是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板书:(为什么要补天,怎么补的?结果如何。)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在读课文之前老师还有几个要求:(课件出示)请个同学把要求读一下。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带生字拼音。

  1、学习生字、词语。

  2、字词读得很棒,老师想看看你们的课文读正确了没有。

  3、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文,对于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有了一些了解。

  4、现在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研究一下那天晚上发生的那场灾难,请你读一读这一节,划出让你感到特别可怕的句子。(说一句板书一句)

  1、第一句: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交流:

  1)声音很大,震耳欲聋,很急(突然、轰隆隆、巨大、震醒了)

  2)女娲很着急。(急忙,跑,天哪,太可怕了)

  3)有感情地读一读。

  2、第二句: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交流:

  1)天塌得很大很可怕。(远远的、一大块,黑黑的、大窟窿)理解大窟窿

  2)请你仔细看一看图,这个大窟窿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可怕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3)多么可怕的一个黑洞啊,请你有感情地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第三句: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交流:

  1)沟多而深。(一道道:那么多的深沟都会出现在哪些地方?深沟:有多深呢?)。

  2)多么悲惨的情形啊,请你有感情地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第四句: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交流:

  1)火很大,水很多、深。

  2)人被火烧着,没有活路,被水淹着,快要死了。(围困、挣扎)理解围困、挣扎。仅他一个人在挣扎吗?会有哪些人?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3)多么悲惨的场面。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多么可怕的一场灾难啊,然而灾难中的人们除了被火围困在山上,在水中挣扎,还会有哪些悲惨的景象呢?请你发挥想象来写一写。

  五、总结。

  1、这一场灾难,如果请你用词或短句来概括或描述一下,你觉得用什么比较合适?

  2、看着这样一场大灾难,回想起过去幸福快乐的日子,作为人类的母亲女娲,她是如何想的呢?

  3、 小结:是啊,女娲下定决心要去补天,让她的孩子们脱离苦海,重新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那么女娲又是怎么去补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一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65|3?5|132|

  2)第二乐句、35|66?6|53|2-|20xx|

  3)第三乐句、32|17|615|

  4)最后、12|33?3|33325|1-|

  5)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

  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

  2)再轻轻跟唱。

  3)要求:

  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雄伟、创举、坚固”等词语的意思。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

  ⒊、了解介绍“古建筑”的一般方法,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⒋、了解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重点】

  了解介绍“古建筑”的一般方法,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创举”在文中的具体所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⒈、出示“桥”的图片,引出课题。

  ⒉、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1小节,了解赵州桥的概况

  ⒈、指名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节作者介绍了关于赵州桥哪些方面?

  随机正音:洨(xiáo)河、隋(suí)朝

  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信息要点,整体把握赵州桥的概况。(板书:概况)

  三、研读第2、3小节,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及作者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㈠ 抓关键句,把握2、3小节的主要内容

  ⒈、检查预习,用简要而又清楚的语言说说作者写了什么?

  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关注第2、3节中的关键句。

  ⒊、归纳学习方法:找关键句了解这两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个好方法。

  板书:特点

  ㈡ 学习第2小节,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以及作者的介绍方法

  ⒈、从具体的数字中体会赵州桥的“雄伟”。

  ⑴ 理解“雄伟”(板书:雄伟);自读第2节,思考:从哪儿可以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

  交流,小结:作者通过列数字介绍了赵州桥雄伟的气势。

  ⑵ 联系赵州桥建造时间,了解作者赞叹赵州桥“雄伟”的原因。

  ⑶ 齐读介绍赵州桥雄伟的内容。

  ⒉、了解赵州桥“坚固”的原因。

  ⑴ 理解“坚固”(板书:坚固);提问:是什么样的设计使赵州桥的结构如此坚固。

  ① 抓语素理解“创举”,知道“创举”在文中的具体所指。

  交流出示: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板书:创举

  ② 默读,找到设计四个小桥洞的好处,用直线划下来。

  交流,校对。

  看媒体理解“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感受设计者的智慧。

  了解作者是运用“既……又……”这组关联词将两方面的好处连起来的。

  ③ 小结:通过介绍“四个小桥洞”这一创造性的设计,以及这样设计的.好处,告诉我们赵州桥之所以“坚固”的原因。

  ⑵ 朗读体会。

  ㈢ 学习第3小节,在读中感受记诵方法和作者的写法

  ⒈、师生合作朗读,交流背诵方法,感受作者写法。(板书:美观)

  ⒉、背诵。

  ㈣ 小结2、3节。

  ⑴ 小结:通过学习抓关键句了解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还知道了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⑵ 再次联系赵州桥的设计者和建造时间,激起自豪感。

  四、学习第4小节,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⒉、小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五、总结全文。

  ⒈、整合信息。

  ⒉、借助表格,了解介绍“古建筑”的方法,指导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⒊、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6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

  洗着洗着,

  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

  梳着梳着,

  小柳梢啊,绿了。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

  藏着藏着,

  小柳絮呀,飞了。

  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

  玩着玩着,

  小朋友们,长高了……

  一、目标:

  1、认识“醒、雷、澡、枝”等8个生字。

  2、会用“春天跟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等句式说说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

  3、在自己喜欢的多形式的朗读中发现柳树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美。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三、教学准备:

  音乐《春之歌》。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把课前收集到的柳树画拿出来,让学生互相观赏,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柳树成为好朋友呢?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出示课题《柳树醒了》,在黑板上粘贴一棵柳树(不完整的,少柳条柳叶),只要大家能好好地学习课文,跟它成为好朋友,它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拼拼读读记记。再读课文,想一想,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学习生字。

  (1)用柳叶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教读。小组赛读等。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醒”。

  (2)一字开花游戏:给“春”和“柳”组词。请同学在柳树上指一指“柳枝、柳梢、柳絮”。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3、多种形式读,感悟课文。

  (1)指名分节读课文,交流: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读读自己选的那一段。

  (3)交流:从什么地方看出柳树醒了?(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课文的每一小节)

  4、学习第一节。

  (1)“春雷”组齐读,全班同学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呢?

  春雷跟柳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指名说,或说说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节。(指导读、跟同桌一起读、同桌互读等)。

  (3)小结板书: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5、学习第二节。

  (1)“春雨”组读,指导读。

  (2)赛读,谁读得好,谁就可以上黑板给柳树画几根柳枝?

  (3)同桌互读,各小组展示读。

  (4)小结板书: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6、学习第三节。

  (1)“春风”组齐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柳树又有什么变化了呢?

  (2)谁愿意跟老师来比赛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3)小结板书: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7、学习第四节。

  (1)“春燕”组读,说说在你们的帮助下,柳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读,可以请你喜欢的。小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自己读。其余同学听后说说,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还要努力?

  (3)小结板书: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8、学习第五节。

  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它在干什么呢?师引读,指名读,评议。全班齐读。

  小结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9、读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柳树的变化。小结,齐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忙着跟小柳树交朋友,它的柳叶宝宝可等急了,比一比,谁能跟柳叶小宝宝交上朋友。

  2、同桌互相认字,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比较难记,可以请同学教师帮忙。

  3、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带读,读得好的同学奖他一张柳叶(每张柳叶背后各写着一个词语:苏醒、打雷、洗澡、树枝、软和、梳洗、玩耍、柳梢)

  4、请拿到柳叶的同学上台,出示词语,让别的同学挑战读,挑战读对了,就可给板画柳树贴上柳叶。

  5、男女赛读生字、词语。

  (五)再读课文,练习说话。

  1、挑战阅读。

  (1)柳叶小宝宝藏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2)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喜欢的那段多读几遍。挑战读,读得好可以给黑板上的柳树画柳条或柳叶,帮它变得更加。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1)出示:春天跟_______说话了,或春天跟_________,

  (2)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得好,可以把相关的内容画在黑板上。

  3、小朋友们,我们跟柳树做朋友,柳树更美了,跟春天做朋友,春天更漂亮了,你想跟柳树说几句话吗,你想跟春天说什么呢?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学生谈)

  渡: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它有时波涛澎湃,有时风平浪静。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里有海底世界的全景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师:看完录相,你们想说些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探索那奇妙的海底世界。

  一、同学先自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我们详细的来学习一下课文.你最喜欢海底世界的哪一方面?

  二、细读课文:

  指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师: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平静的,海底真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吗?理解窃窃私语.

  老师这里有一段(录音),大家听听都有什么声音?

  学生汇报

  用有的……有的说句子.

  这些声音可不是随便就能听到的,而是用了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过渡:刚才我们听到了海底世界美妙的声音,海底世界还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奇呢?

  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读提出要求

  这一段的中心句划出来,描写了那些动物

  学生汇报

  1)谁来说说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哪些海底动物?你对哪种动物比较感兴趣?愿意介绍它的活动特点吗?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具体写动物的特点的

  (4)想象一下,这么多的海洋动物在一起,有的爬行速度(很慢),有的比(普通的火车还快),有的在向前游,有的呢?(迅速后退),还有的(自己干脆不动,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旅行),这种景象有趣吗?

  三、 学习第四 自然段

  1、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多、奇和有趣,我们是领略到了。海底植物又如何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提出自学要求.划出中心句。

  2、看了中心句,你知道这段写什么吗?海底植物有什么差别呢?能用书上的话回答吗?

  3、分角色朗读。

  4、同样是海藻,差异也太大了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看看。

  5、录相。

  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种有趣读出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刚看到这样的景色,我都不感觉是在海底了,这里有( ),也有( ),至于森林呀、草地呀,这里都有,海底世界真神奇呀!

  2、你们知道这海底的山峰、峡谷、森林、草地里蕴藏了哪些矿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齐读第5 自然段,体会海底世界的神奇。

  5.小结:(放课件)正象同学们读的那样,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各种种样的动物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伴着这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四)(放海水污染的课件)现在,大海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海底世界遭到了破坏,此时,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五、作业:为了保护美丽的海底世界,请同学们设计一份环保方案,为我们保护海洋环你对哪个方面比较感兴趣?

  (1)指名汇报,师板书。海参请一名学生走一走4米的距离,大家对比一下。

  (2)放其它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课件。

  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有趣。展示给学生的实景画面,让学生看到它们活动的方式,学生同样兴味盎然。

小学语文教案8

  教材简析: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的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不明白的词句,教师辅助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的:

  1.了解通讯的特点

  2.说明文和记叙文作比较

  教学方法:

  注意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和交叉。

  从本文写作目的,记叙的完整性与比重,描写的程度等方面同第一课作比较;将本文某些代表性段落改写成说明文,达到更鲜明直接的比较目的,对于交叉,可重点分析几个代表性段落,摘取说明部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思考题

  (1)本文里有哪些记叙成分?

  (2)本文与《中国石拱桥》的不同表现在哪?

  生词注意

  匝道(zā) 翌日(yì) 迥导(jiǒng) 鸟瞰(kàn) 湍急(tuān)

  老妪(yù) 并行不悖(bèi) 疏浚(jùn) 矗立(chù)

  徜徉(dnáng)(yáng) 茴蓿(mù)(xu) 豁亮(huò)

  俨然(yǎn) 姹紫嫣红(chà)(yān) 惬意(qiè)

  栓塞(shuān)(sè) 偃旗息鼓(yǎn)

  文学常识:通讯是新闻体裁,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必须真实、详细、生动、文学色彩较浅。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通讯,它报道了北京立交桥的修建和建成后的情景,在给本文划分段落时,我们要思考以下问题:

  (1)“立交桥”这个名词最先出现于哪一节?(3节)

  (2)课文介绍立交桥时,先用什么顺序?从第几段起改换了记述顺序?(先以时间为顺序,从10节后改成空间顺序)

  (4)从哪段开始是回顾立交桥出现之前的情景?(15节)

  (3)哪些段落是带总结性的段落?

  (8节,从时间上总括上面几段,介绍建桥速度和数量,9节、14节,从空间上总括,介绍立交桥的`造型姿态)

  (5)从第几段开始又说起立交桥了?(17节)

  弄清了上面几个问题,我们就给课文找出了几个分界处,那就是:2、3节之间;8、9节之间;14、15节之间;16、17节之间。

  是不是就应当以这四个分界处将课文分为五部分?若不是该如何合并划分呢?(见书)

  (一)十年中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

  (二)北京立交桥的多姿多彩。

  (三)北京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10

  设计说明

  《画杨桃》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在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画杨桃”的故事,组织学生研读文本,补白对话的提示语,达到以读促讲、读中顿悟的目标。同时,通过品读文本积累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再通过认识作者生平了解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以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件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2.教师介绍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此处设计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几个主要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3.汇报交流结果:

  (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

  (2)“倒”在本课读dào,另一个读音是dǎo。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读dào时,可组词倒水、倒立、

  倒车;读dǎo时,可组词摔倒、不倒翁。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义。

  ②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班:会意字,从珏从刀,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本义是人头。借指篇、张。

  而:象形字。像胡须形。假借为虚词。

  ③扩词识记。

  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靠:靠近可靠依靠

  肃:肃静严肃

  4.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集中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识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图、座、室、交、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图:全包围结构。

  座:半包围结构。

  室:上下结构,撇折上一点不要丢。

  交:上下结构。

  页: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图:最后一笔是横。

  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5.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6.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四、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我”、同学们、老师。)

  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关注到了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关注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研读文本,品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你是怎样理解“老老实实”的?(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是圆的就xxxx,是方的就xxxx,不要把圆的画成xxxx,也不要把方的画成xxxx,否则就是xxxx。

  (4)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2.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1)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前句要读出指责的语气。后句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xxxxxxxx。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他们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指名读,读好对话的语气。

  (3)师生互动,引导朗读,表演对话。

  过渡: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4.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5.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相机板书: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7.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文中揭示的道理。另外,“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想象说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课、摆、哈、抢、嘻。(认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摆”第三笔是提;“嘻”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5.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节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重视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意在使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然后以老师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教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

  (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教学建议】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钩”。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竖钩”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图示:

  5、指名说一说竖钩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钩,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钩的字。

  1、出示范字。

  竖钩: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8、斜钩的书写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斜钩”。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斜钩”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斜钩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斜钩,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斜钩的字。

  1、出示范字。

  斜钩: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理解“巴山蜀水”等词。

  2、研读课文第12、14、16自然段,品味养蜂人的生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和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养蜂人生活的艰辛及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寻入新课

  1、逐个板书“赶”和“花”,谈谈对这两个字的感受。

  (1)请看一个字“赶”,说说给你什么感受?谁能给它组个词?

  (2)再来看一个字“花”,也来说说给你什么感受?也给它找个朋友吧!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问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是谁在赶花?为什么要赶花?是怎么赶花的?

  二、一读课文,谈感受。

  1、带上你们的感受和困惑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正确。

  2、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3、交流感受。

  作者也像你们一样,对于养蜂人的讲述,听得入神,暗暗地震惊: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

  三、再读课文,品艰辛

  1、看来,养蜂人生活的艰辛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有写到养蜂人的艰辛?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后指出是第12、14、16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里特别能感受到养蜂人生活的艰辛?找出来,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研究研究。

  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研读,反馈交流。随机板书

  天南海北(分布广)

  马不停蹄(赶花忙)

  千里迢迢(路程远)

  3、课外拓展感受艰辛

  过渡:他们的生活艰辛岂止这些呢?

  述:老师曾在网上看到过一首纪实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的生活,诗中不但写了他们脚步匆匆,还写到他们吃的是熏黑的腊肉,喝的是山泉和溪水,住的是山洞和简陋的帐篷,脚上穿的'胶鞋已经破了,身上的中山装是没有口袋的,照明用的是废旧的沼气灯,甚至干脆靠月光照明,交通工具是闷得死人的闷罐子车,而且还得提防野兽、强盗的袭击。

  四、三读课文,入画意。

  1、养蜂人的生活是如此艰辛,可为什么作者又说是诗情画意的呢?

  (1)出示填空:

  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之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2)口头填空,齐读。。

  2、想不想看去看看养蜂人看过的风景?

  学生看彩图,感悟养蜂人的生活的诗情画意。

  3、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说什么?如果你是养蜂人,你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

  五、回味生活,悟诗情。

  1、体会养蜂人内心的情感。

  2、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14

  一、望尽课改路,寻找语文课堂的春天

  教改的春风吹来了,吹进了语文课堂。学校正在开展T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我们正在实践“六步三查,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在实践初期,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高涨,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均有提高。原本以为我们课堂的春天已经来了。蓦然回首,我发现我的学生在我的语文课缺少一样东西,缺少味道,如同嚼蜡。虽然导学案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课堂上也积极展示了,也挺顺利地完成了当堂检测题。

  我的语文课怎么了?我的语文课缺少了生命。生本教育,“生本生本……”“生”只是学生吗?他也是“生命”!学生缺少的正是生命的激情。缺少生命的春天还是春天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追根究底,我发现问题出在第一步的课前自学上。我们的学生把导学案当作了作业,一发下来,有的甚至没有读完整篇课文就开始做题,甚至,手头有参考书的学生直接把答案搬到导学纸上,而且居然做得异常优秀。小展示时,看似热热闹闹的交流讨论,实质是学生在对答案。展示课上,学生沾沾自喜地将拿来的答案进行展示,并且有滋有味、头头是道,以为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然而追问下去,他们却木然了,无言以对,他们完全被参考书绑架了!走马观花似的语文教学,貌似热闹,却失去了语文课的本真。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无形之中,我们也扼杀了学生的“生命”!

  我要寻找语文课堂的春天!但是,废除导学案,又走传统的老路肯定行不通。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应该值得提倡。怎样点燃学生语文课的激情,怎样有效设计语文的前置学习任务呢?怎样充分激励学习合作小组呢?我再次陷入沉思……恍然中我明白了,我们在积极地改革,但是我们不能改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读,离开了本,还有什么效率可谈。反思之前的课堂,学生预习时没有朗读,展示课上只是将导学纸上的题目走马观花似的说一通,走个流程。文字因缺少朗读不再有生命,课文人物因缺少朗读不再鲜活,学生因缺少朗读不再激情满怀。缺少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有何生机可谈?找到问题的终结,就得对症下药。

  二、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迎接语文课堂的春天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要增进学生了解和写作白话文的能力,是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下手” (这里的诵读主要指朗读)。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

  (一)自主朗读,先读后教

  先学后教,“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语文课的先学即是让学生先读。我们要把阅读的自还给学生。叶圣陶曾讲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在设计鲁迅的《雪》这篇课文的导学案时,本人这样设计朗读任务的:1.《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优美的抒情篇章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2.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浮现的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所感受到画面的特点。3.组内合作,女生用轻柔的声音读1-3自然段,男生用铿锵有力的语调读4-6自然段,体会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点。

  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已经徜徉在文中优美的画面中;通过一柔一刚的比较朗读,学生对这两种雪的特点,江南的雪轻柔温润之优美,朔方的雪则个性张扬、独立不羁、撼天动地之壮美。

  (二)竞读,评读,将语文课堂推向高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本语文课堂依然离不开读。在课前朗读的基础上,展示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关键篇目,关键语段,组与组之间竞读,形式不一,可以推选代表,也可以组内合作读。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这样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把学生比作煤球,朗读则是让煤球燃烧起来,放出能量。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在教学《安塞腰鼓》时,“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学生激越地朗读就好像奏响了安塞腰鼓,敲打着我的心。此时的学生不正是那群茂腾腾的后生吗? 生命因朗读而得到渲泄!奔腾!升华!

  学生的眼睛亮了,迸射出生命的激情。在学生发亮的眼睛中,我找到了答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竞读充分调动了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三)边读边品,让语文课堂得到升华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传情,而读书声为最。”语文是美的!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独具风韵的一门学科。春花秋月,良辰美景,风流人物,大江东去,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刀光剑影,缠绵悱恻……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

  2、学习动静结合的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

  CAI课件(火烧云的录像、重点段句的文字)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大家把书打开翻到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明确什么是火烧云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a避免重复·b点题·c与后文照应·d写出火烧云动感)

  (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二)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

  1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 全班交流。

  (1颜色·2形状)

  过渡: 课文第几自然段描写了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三 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点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 用“——”和“ ”标出作者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和词。

  (3)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

  (a 五颜六色 b 变幻无常。在“一会儿”和颜色词下面标注)

  4 从火烧云颜色一多一快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火烧云美,大家说得也美。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色彩的词,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美妙奇异的晚霞图。

  5 观看录像,感受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丰富。(课件出示“火烧云颜色变化”录像。)

  6 感情朗读。突出变化多、变化快。(自由练读——点生读——全班齐读)

  7 仿说练习

  (1)仿说词练习

  (课件依次出示“红通通”、“半紫半黄”、“葡萄灰”等形式的颜色词说其他颜色词。)

  (2)仿说段的练习

  用上你们刚说的词,运用作者的写法说说我们这里的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自由练说——点生上台说)

  (二) 引导学生学法。(课件依次出现“1、读段,整体感知·2、讨论,理解特点·3、精 读, 体会写法,·4品读,感受美景)

  (三) 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

  1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何特点?2、用“——”和“”标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或词。3、你喜欢哪种形状的火烧云?为什么?

  2 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全班交流。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说。)

  (学生说一个形状时,课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

  :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逼真、形象化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写法。

  (1) 进行四、五、六自然段的引读练习

  (2) 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按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来组段。

  (课件出示“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

  5 仿说段的练习

  (1) 学生边想像边自由练说火烧云的形状。

  (2) 点生上台说。

  四、 感情朗读,课文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六自然段。

  2 学会观察,注重写法,积累词汇,把语文学好,把文章写好。

  板书设计

  颜色 变化多

  火烧云

  形状 变化快

  作者: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万英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冬冬读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04-0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