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汇编(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他们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并学习观察的方法。
2、学习动静结合的方法,学写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区分事物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教学准备:
CAI课件(火烧云的录像、重点段句的文字)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大家把书打开翻到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明确什么是火烧云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a避免重复·b点题·c与后文照应·d写出火烧云动感)
(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二)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火烧云的.
1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 全班交流。
(1颜色·2形状)
过渡: 课文第几自然段描写了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三 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点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 用“——”和“ ”标出作者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和词。
(3)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2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派代表发言的形式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会儿。。。。。。一会儿。。。。。。”)
(a 五颜六色 b 变幻无常。在“一会儿”和颜色词下面标注)
4 从火烧云颜色一多一快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
:火烧云美,大家说得也美。正因为作者运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表示色彩的词,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幅美妙奇异的晚霞图。
5 观看录像,感受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丰富。(课件出示“火烧云颜色变化”录像。)
6 感情朗读。突出变化多、变化快。(自由练读——点生读——全班齐读)
7 仿说练习
(1)仿说词练习
(课件依次出示“红通通”、“半紫半黄”、“葡萄灰”等形式的颜色词说其他颜色词。)
(2)仿说段的练习
用上你们刚说的.词,运用作者的写法说说我们这里的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自由练说——点生上台说)
(二) 引导学生学法。(课件依次出现“1、读段,整体感知·2、讨论,理解特点·3、精 读, 体会写法,·4品读,感受美景)
(三) 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
1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何特点?2、用“——”和“”标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或词。3、你喜欢哪种形状的火烧云?为什么?
2 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全班交流。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来说。)
(学生说一个形状时,课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
: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生动逼真、形象化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写法。
(1) 进行四、五、六自然段的引读练习
(2) 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按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来组段。
(课件出示“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
5 仿说段的练习
(1) 学生边想像边自由练说火烧云的形状。
(2) 点生上台说。
四、 感情朗读,课文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六自然段。
2 学会观察,注重写法,积累词汇,把语文学好,把文章写好。
板书设计
颜色 变化多
火烧云
形状 变化快
作者: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万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2、学生课前观察的一天花儿开放时间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3、 请学生读1、2两段。4、 评议。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说体会,谈感想)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5、 交流自己的收获。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2、书写生字。(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1)学生听写词语。(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2、学生自由推测。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2、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7、 全班交流。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3 花钟 湿度 花 温度 花钟 光照 不同 开放 昆虫活动时间 (一天内)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字。
2. 知道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
3. 巩固以前学习的字词,会背诗歌《鞋》。
4. 口语交际,懂得从小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教学重点、难点:
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运用课上学会的方法学生活中的字。
教学准备:
自制识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能自己发现识字的规律,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字。
3.能将所发现的规律用于生活中的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妈会教给你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呢?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卡片,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3.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识字的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三、找规律识字
1.出示熟字漂、飘、完、园、直、扁,读一读。
2.同时出示 漂 、飘,你发现了什么?
去掉偏旁就是票,念piao,这种去掉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方法叫减一减的方法。
3. 那么我们给一个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就叫加一加的方法。(直+木=植)
4. 请学生自己看语文书,认记生字。(可以小组合作)
5. 用生字卡片检查。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认记其它的生字。
四、 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自由读,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不同。
如张字。
3.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举例 楼老师 楼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
3.熟读背诵《鞋》。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 小组合作读,请小组长检测。
4.各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启发学生想象:大大小小的鞋之间会说些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4.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5.自由背诵小诗《鞋》。
6.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课时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家做个家务事吗?
2.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一
1.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注意?
2.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a.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b.小组内表演。
c.上台表演。
d.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e.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二)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1.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2.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3.全班交流。
(三)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该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争夺赛吧!
1.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橘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被子、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队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2.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3.在队中进行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奖励一朵小红花。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些什么想说的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当然,教师在设计中必须不破坏童话的原汁原味,还要巧妙加料把味调得更浓,这就是得凭借教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畅想。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读童话,而且也为成为一个小童话家而汲取养料。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学习目标: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自由推荐。
同学们,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1、你能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童话故事吗?(自由推荐)
2、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故事,它就是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相信同学们学了之后会有不少收获。(点击出示课题)
二、提炼主线,品读感悟
1、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童话故事,划划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集体交流,互谈感受。
3、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对这句话有很深的感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引导体会:句子中的“我”指谁?(巨人)巨人的冷酷、任性你从哪些词句中能感受到?
4、学生研读,作记号。
5、自由交流,朗读体会:
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体会:你能把巨人的话说得更明白些吗?(我不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
巨人说这句话时他是怎样想的?(孩子在花园里乱蹦乱跳,会踩坏绿茵,会折断花枝,会破坏花园的美,我就不能欣赏花园的美了;我自己的花园凭什么让你们玩耍……)
指导朗读:巨人想得如此自私,怪不得他这样生气,你能读出他的冷酷无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自由读、齐读)
2.……砌起围墙,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深入发问:巨人他把自己与孩子,与社会隔绝开了,让自己独赏花园的美,他难道不冷酷吗?
3.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他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指导朗读:蒙在鼓里的巨人他没弄明白春天又到花园来的原因,竟把带来春意的孩子再次赶走,还训斥他们,你能把他的无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赛读)
4.“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指导朗读:巨人为孩子的再次到来而生气,虽也为孩子逃窜后花园的又一次冷清而不解,但更为一个小男孩的不听训斥而愤怒,你能读好他的大声叱责吗?(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5.师小结:从巨人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任性、冷酷,(出示冬景图)看着图,你还明白了什么?(师适当引导:是巨人剥夺了孩子们的欢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
6、巨人知道自己的任性和冷酷导致的不幸后果了吗?是呀,他经孩子的提醒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出示春光图,看着图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引导学生明白有孩子的地方充满了孩子天真烂漫的欢声笑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给人以蓬勃的朝气。)
7、巨人明白孩子给春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为以前的任性和冷酷而后悔,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8、醒悟后的巨人不再冷酷、任性,我们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还和孩子们同嬉戏共玩耍。)
9、(出示春光图)看啊!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们能向人们描述这幅幸福的画面吗?(学生自由叙述)
三、写告示牌,懂得分享。
1、巨人获得了幸福,他的幸福来源于什么?(宽容、善良,愿意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
2、是呀,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特意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他写块告示牌。
3、小组交流,合作写告示牌。
4、集体反馈,出示:
我的花园会因你们的到来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拓展延伸。
出示书名,推荐:我们从童话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宝物,王尔德写的很多童话与《巨人的花园》一起编印成一本书,书名就是《巨人的花园》,请小朋友们课后认真读一读,也可以互相推荐好的童话故事,希望大家会获得更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创新的能力?作为老师,又该如何来点燃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呢?提问——创新的火花-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几番深思过后,我悟出这种创新的能力首先表现在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创新始于提出问题,终于问题的解决,发现不了问题,那谈得上什么创新呢?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就是问句。”有了“疑”,才会促使人去质疑,去探索,去创造。可见,要想有所创新,就得从善于提问开始。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作为教师,我发现对学生的“质疑”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这正是造成学生“学而不思”的症结。其实孩子们提问,就意味着他们在思考,在研究,在学习,正自觉努力地接收来自周围的信息。所以,只有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孩子们善于提问,才能点燃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增强其创新意识。
一.提问——丰富预习内容,擦出创新火花。
预习,即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从词义来看,“预先”决定了预习的尝试性、创造性,“自学”则决定了预习的能动性。大部分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往往把预习局限于读、抄、查、背上。我们应该打破这一框框,给孩子们一点空间,放手让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去预习,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这不仅遵循了学习的本质——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逐步转化,而且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
要想自己提出问题并非易事,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查、找……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让学生系统地进行课外预习,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形成发问习惯。我先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如从字、词的音、形、义提问,从课文中看似矛盾处提问,从标点质疑,从课文重、难点处提问,找原因,探结果,抓重点字、词、句等。要求学生每人在预习提纲中加上《问题大王考考你》一栏,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它作为预习质量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bsdwz/教师检查时,对认真提问或提的问题较有思考价值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点。当然,开头是低质量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质量也就慢慢提高了。多种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创新的火花不难擦出。
二.提问——培养多向思维,迸发创新火花。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我们教材中有很多课题的内涵丰富,悬念横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发问,再顺从学生迫切释疑的心理,因势利导,各个击破。在教六年级《夜晚的实验》一文时,我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课题,你很想知道些什么?题目又让你对什么产生了好奇?”让学生紧扣题目去理解,去提问,去探读。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了“夜晚的实验”?他为什么要做这实验?他又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他得出了什么结论呢?为什么要强调“夜晚的实验”?……这正是学生对课文的推测与探索。这些问题足以反映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有时,学生的提问会使老师始料不及,这恰好说明学生思维的创新。那些往往被教师认为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正是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提问——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烁创新火花。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实际上,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中最活跃、最富有传奇色彩和创造性的成分,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
有一次,我引导学生以一条鱼为主人公创编一个童话故事。写之前,我用幽默风趣的语气启发学生:“请问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写成有脚的鱼?”“可以”,孩子们回答。接着,有孩子也来问了:“那可不可以把它写成穿高跟鞋的鱼?” “可不可以把它写成戴皇冠的鱼?” “可不可以把它写成骑马的鱼?”……看到提问逐渐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我追问:“请问,我们是用什么来写这条鱼呢?”“想象力”,已经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大声回答。当时,我不知道孩子们到底能不能写好这篇想像作文,但是我敢肯定这样的提问定然能够让孩子迸发出许多的奇思和妙想,能说这些不是提问激起的创新火花吗?其实我们的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素材。/soft/教学时我们教师就应当运用教具、实物演示或语言文字的形象描述来激励和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不断地丰富想象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巧设悬念,让他们主动提问,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提问——促进求知求异,绽放创新之花。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等于没有读书。哲学家歌德也曾风趣地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面的话。”这纸背面的话其实就是指思维。
《十万个为什么》帮助我们很多的家长轻松度过了自己孩子好问时的幼儿求知期。但“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随着孩子思维品质的发展,我们要重视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各种思维能力中最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就是求异思维。它包括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及多向思维。只有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才真正让学生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的真谛。
作为教师,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声发问,把所思所想彻底表露出来。不光是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来启发学生“提问”,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对现有的答案(如分段、词义、标点、写作技巧、故事情节等)和教师的一些讲解进行提问。目的是培养他们多思、善思,敢于向前人的结论挑战,引导他们在不疑处生疑,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的问题。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称象》过程中,随口问了句“你们认为这办法怎样?有比这更好的法子了吗?”学生一致认为曹冲的办法很巧妙,但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曹冲的办法是不错,可一块一块地称石头比较麻烦,搬来搬去还危险,为什么不让那些官员、士兵们直接上船呢?这样,不是更方便?”再如,一次我在教《大海的歌》中“码头美景”时,有位学生提到:“老师,你为什么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反映码头的颜色美呢?”这些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见解,这些也是学生强烈好奇、旺盛求知欲下的求异之果,更是绽放的创新之花。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千方百计保护学生“好问”这一天性,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自问自答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去理解,然后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共同验证,或是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或是发现自己思考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处处留心,就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相信到不久的将来,创新人才将辈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提问——创新的火花-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簸”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的意境、节奏、韵律美,养成课外积累名家名篇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复习旧知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有关刘禹锡的哪些诗呢?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插图,指名说图意,释题。
2、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
3、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正音。
4、指名读古诗,读中正音。
5、同桌互读。
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和图理解诗意。
三、细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节奏、韵律美。
1、指名读第一行。
(1)说说“九曲”的意思。
(2)解释这句诗意。
(3)齐读这句。
2、指名读第二行。
(1)说说“浪淘、簸”的意思。
(2)解释这句诗意。
(3)齐读这句。
3、指名读第三行。
(1)说说“上、银河”的意思。
(2)解释这句诗意。
(3)齐读这句。
4、指名读第四行。
(1)说说:“同”的意思。
(2)解释这句诗意。
(3)齐读这句。
5、学生自读古诗,想想整首诗的意思。
6、分组读、男女生读诗。
7、说说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从哪句体会到的?感情朗读。
8、学生各自背诵古诗
四、拓展。
请学生回家后再查找刘禹锡的诗进行背诵。
板书设计:
浪淘沙。
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情:直上、同到(豪情万丈)。
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古诗、课外查找李禹锡的诗进行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咏鹅》教案1。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白、毛、水,认识5个字。
2、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起歌儿伸脖子。"学生猜。
(老师以一则谜语作为开头,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咏鹅》教案1》。)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板书课题)《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二、层层递进,整体输入。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①教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打开,看看7岁时的骆宾王是怎样写鹅的?”
②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③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你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大白鹅的感情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①出示图、文。(一幅大白鹅图画,白鹅的'头上脖子上,身子上和脚部分别贴着这首古诗的四个句子。)
②教师:“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仔细体会。”
③师:“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习读。”
④请学生有节奏地在全班朗读。
(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次意境,体验情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靠老师的讲解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3、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领悟古诗情趣。
①师:“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特别开心。骆宾王看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画面,会在怎样的感情中吟出这首诗呢?我们把他这种感情读出来好吗?”
②生:“小组读、同桌读者、指名配乐朗读。”
③师:“你们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低吟小诗?”
④生:“学生到前面戴着头饰进行表演。然后全班一起边演边背。”
⑤师:“你们喜欢这一只大白鹅吗?请你按诗的内容给你手中的"白鹅图"(课前准备好的)涂上颜色。”
三、识记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画出诗中要求记住的生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2、小组讨论,汇报识字方法。
3、练习用字组词,说话。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记一记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的兴历和激动之中。)
四、巩固练习。(略)
1、找朋友读生字。
2、男女生轮读古诗。
3、背诵古诗比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会认“菌、枢、疫、疯、魂、魄、酷、寂”等8个生字,会写“助、畜、菌、枢、疫、疯、魂、魄、酷、寂”等10个字,掌握“助手、细菌、病魔、疯狗、无所谓惧、惊心动魄、残酷、惊魂不定、寂静”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弄清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搜集巴斯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①启发:通过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②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链接”。启发:通过读学习链接,你对巴斯德获得哪些信息?
③引导:通过同学们的预习,联系生活实际,你对狂犬病有哪些了解?
④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多媒体课件出示初读要求:初读小贴士
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①大屏幕出示生字、词语。
②大屏幕出示本课四字词语。启发: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与同学交流。
③大屏幕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句子。
三、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
1.启发: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艰辛过程。
2.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顺序。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
1.启发:自由读课文,说一说,巴斯德为什么向狂犬病发起了进攻?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3.启发:巴斯德经过五年孜孜不倦的研究,终于在狗身上,取得了成功。这种狂犬疫苗能否用在人身上,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梅斯泰尔迫使巴斯德必须继续实验,实验的过程怎样?我们小节课学习。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抄写在词语花篮中。
2.读熟课文。
齐读课题。
自由交流知道的'内容。
读“学习链接”,自由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质疑课题。
学生依据初读方法和要求,自己学习课文。
读生字、词语,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读词语,解释词语的意思。
读句子,读正确、流利。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动手,在书上完成第二题。
交流顺序。
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在书上画一画,交流。
读课文,自由交流。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征服艰辛在狗身上成功五年
孜孜不倦
作业设计
1.积累词语,抄写在词语花篮中。
2.读熟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5)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小结内容: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明确:数量、种类
(2)自由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体会鱼的数量、种类繁多。
(4)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明确:第三句
(5)完整表述:第一、二、四句是怎样围绕第三句来写的?
(6)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拣不完”、“庞大”、“有趣”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应注意:语句精炼、要点全面。
4.学习第6自然段。
(1)用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按照提纲自学第6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6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____句话“_________”来写的。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几句话的思路:
“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从而弄清全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6.感情朗读2~6自然段。
7.学习第7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2)齐读
(三)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四)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
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
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三)作文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四)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阅读教学时能抓住描写西沙群岛的重点语句,启发学生品词析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感情朗读,并初步运用分段方法,进行分段的训练。例如: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如此美妙神奇。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特点: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么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教学时,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他来读课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这样,课文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揭题: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诗?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生:济南,大名湖
师:你们知不知道咱们济南的市树是什么?——柳树
师:你们的知识真渊博,知道这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柳树和它的朋友小枣树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15、小柳树和小枣树,齐读课题)
师:(出示课件插图)小柳树和小枣树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课文: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朋友和难读的词,遇到不明白的字就请教一下课文下面的小树叶,小树叶一定会告诉你的!好,开始吧!
师:(出示课件)老师首先来检查你们的词语学的怎么样?
A齐读B找同学领读C开火车读
师:我们的`拼音朋友因为有事先走了,你还认识这些字吗?
A开火车读B比赛读C男生女生互读
师:(出示二类字)
A教师指着读B学生领读C抢读
(三)朗读感悟:
师:小朋友们生字学的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你们一定学的更好!
1、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什么故事啊?(学生语言要简洁,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意见和说法)
2、默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来。听老师来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怎么样啊?)出示课件,对比着讲读。
3、进行分析比较:
第二段:(小柳树)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
(小枣树)弯弯曲曲的
第三段:(小柳树)芽—小叶子,浅绿色的衣服
(小枣树)光秃秃的
第四段:(小柳树)又细又长,得意地跳起舞来
(小枣树)小小的叶子
第五段:(小枣树)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
(四)过渡:
时间就在小柳树得意的跳舞中一天天过去了,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秋天。
(五)
体会5—7自然段:
小枣树上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而小柳树什么也没结,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说的呢?
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1、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当小枣树听了小柳树说的话,它是怎样说的?读第七自然段。理解:温和
(六)概括总结:
最后,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为什么?
(七)自由畅谈,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小柳树和小枣树,你更喜欢哪一位?
小朋友,无论是小枣树、小柳树,还是其他的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它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献给了大家,他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其实我们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优点和缺点,希望今后小朋友们能多多发现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愿每个小朋友都能每天进步一点点!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点和思想感情,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一些细小的问题设计的不精巧,前期的备课情况也不够充分!在课堂上总是想着自己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讲,虽然表面看来很顺利,但实际是教师设计好了一个个陷阱往里面跳!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语言学生理解有困难,提的问题总感觉学生有些不明白。我认为原因是老师的语言太过成人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注意这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