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必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明确。(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 狭一峡
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如:细雨如丝、细腻。②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
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
叶子欢笑
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
①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②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教师引导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句时应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③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六、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完成作业
1.抄写课文中生词1遍。
2.预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3.预习课后70页练笔:选好一种家乡的特产,先说一说,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文章的前两段,作者把雨中的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那么杨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学完课文之后,我们进行练笔,把家乡的特产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三、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读文,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整体感知)
(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过渡: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2.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2)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在写什么?
教师指导理解(这段共3句话,第一句写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第二句写杨梅果的刺随着果实的成熟会变软变平。第三句写舌尖触到杨梅刺的感觉)
(3)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投影出示)
(通过比较,理解第一种写法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教师指导:圆圆的杨梅遍身生着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爱。而且,舌尖触到小刺时会有一种舒服爽口的感觉,同学们喜不喜欢?想不想把这段带着喜爱之请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教师范读后指名读。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
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③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1)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2)这段共三句,第一句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杨梅果的颜色,因为太红像黑的;第三句写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投影出示第一句话,用笔点出“先……随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
指导: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
教师指导: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板书:喜欢杨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
①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并演示复合投影片(3张,能体现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②再指一学生读,另一学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笔涂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自学第六自然段
(1)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板书:又酸又甜)
②这一段共4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2至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④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引导理解(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3)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引导明确(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指板书),作者只是单单喜爱杨梅吗?(指课题)还对故乡有热爱之情、热爱故乡。)(板书:热爱故乡)
六、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1.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作者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2.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七、课堂练笔
1.指导学生练笔的要求:写一种家乡特产,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2.全班交流:你想写什么?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特产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小组内练习说。
5.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6.学生动笔写。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写你爱吃的一种水果(如:苹果、草莓、西瓜……),抓住它的形、色、味的特点去描写,要具体,语言要生动、通顺。附《石榴》供参考
2.模仿课文,写你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径”“霜”,理解词语“石径、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静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释题
1、同学们,在祖国语言宝库中,老师对古诗特别钟情,因为古诗特别的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山行》。这首诗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2、释“行”,质疑。
(作者在什么季节游览山间?看到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默读古诗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理解诗句
1、读第一、二行:
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在理解“远上、石径、斜”等词的基础上说出: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长飘动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2、读第三、四行:
(1) 说说“坐、霜叶、红于”的意思,指名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2)幻灯出示未添色的枫林图,让生说出作者停下车来观赏的原因,然后指名为这枫叶添上颜色,成为美丽的秋色图。
四、指导朗读
1、导语激情
课件展示“满山枫叶”、“作者下车”、“观看枫叶”的画面。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
2、表情朗读:(个体读、群体读、配乐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背诵默写
1、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
2、说说你看到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结:这首诗正像大家所说的,尽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枫叶的红艳,表现了秋天的无限生机,秋景的清秀迷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得非常形象。请大家把这生动的诗文结合优美的图画,插上想象的翅膀,写成一篇文章。
六、读写结合
1、反复吟诵诗歌。
2、自己命题。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发挥想象,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七、布置作业
1、根据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几首诗:《过清华宫》、《江南春》、《赤壁》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校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发、整合、利用我们周围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浓厚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次的学习内容是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社区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特点。题目来源于学生的质疑——“我们也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吗?”几十年前,运河是东莞市人民改造自然的光荣成果。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运河充满了热爱之情,她的变化是孩子们关注的聚焦点。当孩子们触及到“我们与周围环境”话题时,就自然想到如今被破坏得令人心痛的运河,污黑如墨的河水,令人窒息的臭味……运河如病入膏肓的老人,奄奄一息。孩子们发出沉痛的感慨:我们的运河还有生机吗?当他们联系到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这课文时,不禁质疑:“难道,我们也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吗?”要,还是不要?孩子们争论不休,痛惜之情溢于言表!看到孩子们无比沉重的表情,听到孩子们激烈的争论,我灵感泉涌,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我们与周围环境”的活动主题吗?情感的激发,问题意识的空前高涨,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最好时机!我决心利用这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亲身体验,主动发现,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借助互联查阅有关资料,研究水污染的问题,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整合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合作、探究,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合作、参与和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等综合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强化环保意识。
2、学会对日常生活事物进行观察与探究,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亲身参与体验中获得丰富经验,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创新。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和主人翁社会责任感。培养合作、积极参与的以及协调交往的能力。
4、体会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本领,养成好问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
以生为本,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发现,为自己的观点(看法)寻找有力的依据。
活动难点
学生未能很好地区分研究性与资料性问题;很难找到运河以前的旧照片;难以准确分析污水处理方面的数据资料;保护水资源的社会复杂性等。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确立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与周围环境”。我们生活的社区范围很广,大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都满意吗?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请同学们自由交换意见。
2、课前,老师带领部分学生代表实地考察了我们的社区环境,对有代表性的地方还拍摄了录像,请大家认真观赏,交流观后感受。(录像内容:崭新而宽敞的农民公寓、宽阔而平坦的社区马路、五彩缤纷的社区公园、自娱自乐的老人,污水横流的卫生死角、污黑如墨的运河、掩鼻匆匆而行的人们……这一切形成了鲜明对比)
3、看到同学们时而自豪欣喜,时而凝重叹息,老师知道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敞开你的心扉,跟同学说说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4、学生交流(热烈)。(老师发现不少学生在争论不休,还举起手要求发言)
5、学生说出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在社会发展了,我们都过上了日子,周围的环境变化很大,越来越美丽了。可是,我们的运河却变得越来越糟糕了,河水越来越黑,越来越臭,这是为什么呢?运河还有生机吗?难道我们也要像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那样,为我们的运河举行葬礼吗?
6、“举行与否”——尖锐的问题引发激烈争论。
7、讨论,确立调查研究的主题——我们到底要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8、老师提出调查要求:
⑴根据相同观点,组成调查小组,制定调查计划,自主设计调查登记表;⑵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到有关部门采访、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充分搜集资料,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力证据和理由;⑶小组分工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可选择调查报告、电子演示文稿、小报、话剧表演、建议书、习作等多种形式之一反映调查成果。
9、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登记表。
第二阶段实地调查,联系走访,研究问题
1、请家长协助,学生利用节假日实地考察运河水质情况、污染源,到有关部门了解运河的目前治理情况。
2、走访群众,了解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情况,了解百姓心声;
3、共同研究问题,积累调查体会,充实理由。
(老师参与学生的调查行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出建议。)
4、调查时间为期两周,成果展示准备工作一周。
第三阶段反馈信息,积极辩论,展示成果
1、以辩论的形式反馈信息,展示调查成果。就“要”与“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以多种形式展开辩论。
2、正方——“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⑴组长(或主辩手)明确提出观点,汇报调查情况,扼要说明理由。
⑵小组①展示调查报告,详细阐述要为运河举行葬礼的理由:运河受污染的时间长大十几年;运河目前的水质很差,河水乌黑发臭,河底淤泥沉积厚,已基本没有鱼虾生存的迹象;运河两岸的排污设施仍在使用,排污量仍然很大;由于运河支流污染严重,历年来,整治难度一直很大。经过采访,得知群众对此意见纷纷。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目前状况说明,运河确实已经奄奄一息。
⑶小组②表演:《我与运河的对话》,以童话的形式,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设想运河的心声,将心比心,感受运河的痛楚,以对话的形式谈自己深刻的调查体会。
⑷小组③诵读哀悼辞,以深情的语调,回忆运河曾经给东莞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呼吁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让运河的悲剧不再重演。
3、反方——“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⑴组长(或主辩手)明确提出观点,汇报调查情况,扼要说明理由。
⑵小组①展示调查报告,详细阐述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的理由:运河受污染的时间虽长,但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坚持不懈地整治,仍有希望回复昔日清流;目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加快了运河的清淤进程;政府部门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整治措施,如工厂排污设备更新,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加强卫生督查力度等,最关键的是沿河的污水处理厂正加紧建设,运河恢复美貌并非梦想;给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得到积极的回应,让我们信心百倍。
⑶小组②展示电子演示文稿:《希望的曙光》,以强有力的证据展示运河的希望以及经过综合治理后美好的前景。《运河的过去与未来》,回顾运河的过去,设想运河未来,表达自己对运河的祝福。(图文并茂)
⑷小组③表演快板:《我们为你们加油》,为夜以继日奋战在环保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鼓劲加油,以叔叔阿姨为榜样,决心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4、交流,达成共识:我们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第四阶段编办展示墙报,巩固成果,宣传环保,推广经验
1、学习情况,关注调查研究过程,积累调查经验,反思调查方法的得失。
2、根据材料,围绕一个意思,完成习作一。
3、与学校少先队部合作,办一期专题调查成果展示墙报,宣传环保知识,推广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情感目标:
1、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
行为目标:
1、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电脑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
2、学会生字、多音字,理解词语。
3、背诵、默写第一节;能从闰土外貌、所述四件事概括闰土的特点。
4、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
5、了解闰土是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
2、难点:
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闰土守瓜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指名讲述画面内容。揭题。
3、简介鲁迅及小说《故乡》。
二、自学课文
1、轻读课文,读准读通。理解:
仿佛、无端、素不知道、伶俐。
2、分段。
三、讨论质疑
四、检查自学
认读生字理解新词:
1、理解:
其间、一望无垠、祭祀、仿佛、无端、素不知道。
2、完成作业本⑴。
五、汇报分段情况,说出理学习第一段
1、轻读,思考:
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是怎么写的?好在哪里?
2、再次看幻灯,结合课文指图复述。
(能运用“深蓝、金黄、碧绿、捏、刺”等词语。)
3、齐读第一节。
六、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节。
2、作业本2、3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导入新课
闰土月下看瓜这件事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与闰土相识时,闰土是什么样子?
三、学习第三段
1、轻读,边读边划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思考讨论:
这些描写反映闰土什么样的特点?
根据问答板书:
外貌特点
紫色的圆脸 健康的海边少年
头戴小毡帽 农村孩子
明晃晃的银圈 大人疼爱
(见人很怕羞) 朴实天真
2、根据板书完成作业本5题⑴。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段中心句。
(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2、闰土心里到底有哪些希奇事?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
3、讨论:
这四件事中反映出闰土什么特点?
4、交流,完成作业本5题⑵。
5、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教师和学生配合角色朗读这件事。
五、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往常的朋友是那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
(练习用排比的句式说话。)
2、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请学生看课后习题2,先回答括号里的3个问题,再将答案连起来说说含着的意思。
六、小结
通过以上两段课文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的?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4,并熟读课文三四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段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大家读了课文后也和“我”一样想和闰土交朋友,那么谁知道“我”是怎样和闰土认识的呢?课文哪一段作了交代?
二、学习第二段
1、闰土是因为什么到我家来的?“我”和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
2、自学、汇报。
三、学习第五段
1、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划出。
(急、躲、哭、托、送。)
2、感情朗读最后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五、模仿课文,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二册语文园地三中的我的发现,此部分有12小组字:上面的四小组都是横线前的字加上偏旁成为横线后的字,中间的四小组则是横线前的字去掉偏旁成为横线后面的字,下面的四小组都是上面一个字分别由下面两个字组成。此题是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并体会发现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有的十分听话,一切顺从教师和家长,成绩好,但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的管不住自己,堂上想说就说;非常随便;有的个性很强,虽有自己的见解,但以我为中心,心中没有集体概念,学习欠自觉。《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我认为若在堂上积极实施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很好地改变本班学生的现状,学生将受益匪浅。《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集体精神,而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在合作学习中也学会了互相帮助,培养解决问题、组织能力。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培养创新思维,从而体验获得新知和能力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的激情,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安排7个字要学生认,《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学生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思维,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新理念,在学生认识了这7个生字后,我还引导学生阅读我搜集的儿歌、故事、古诗,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平时所认的字,又在阅读中认识新的字,既增长了课文知识,又在阅读中积累了词语。
教养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小鸟》。
教育目标:
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愿意爱护身边的.环境。
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2、拓展学生的识字面。
3、与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识字方法,并将识字方法运用到课外识字。
课前准备:
1、灵灵姐姐图像(能套在手上)
2、制作小动物图片
3、搜集儿歌、童话故事和古诗并打印,给没认过的字注音
4、用彩色卡纸制作花儿、识字苹果树
5、字卡
教学课时: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在学习语文园地一和园地二时,我们和灵灵姐姐共同学习,共同发现了一些识字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瞧,谁来了?(教师手里套着灵灵姐姐图像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好!(灵灵姐姐好!)今天,我又想和你们这些爱学习的孩子到识字乐园去认识字宝宝,欢迎我吗?(欢迎!)我们一起出发吧!(板书:语文园地三识字乐园)
二、解决字音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识字乐园里的字。
2、学生边读边想:在识字乐园里自己发现了什么?
3、检查学生的读音。
(1)个别读(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自告奋勇读乐园里的字。)
(2)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重点评议字音,特别注意读准平舌音、翘舌音。
(3)做接龙游戏。
(4)全班齐读。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1、(教师扮演灵灵姐姐)我在识字时又有新发现,小朋友,你们呢?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我的发现
(板书: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
4、(教师扮演灵灵姐姐)小朋友,你们的发现和我的一样,你们通过自己去学习,去发现,成了学习上的小主人,灵灵姐姐替你们高兴。以后,不管在堂上认字还是课外识字,用上这些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快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四、巩固识字
1、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字组词或说话。
2、小组长组织组员以大家喜欢的方式认读字卡,谁发错字音,组员齐帮助。
3、教师将字卡顺序打乱,让学生认读。
4、学生出来带读带有生字的词卡。
五、以阅读拓展识字量
1、小组合作互相读课外文章。
2、学生把自己会认的苹果树上的绿苹果涂成红色,看看哪一组苹果树上的红苹果最多。
板书设计:
流程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抄写1句句子。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沙滩上城堡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4 激发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一)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小结、过渡:这片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学后也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二)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学习生字“垒”、“堡”,查字典理解“垒”的意思。
5、交流
6、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7、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 )的城堡,城堡外面( ),城堡里面( )。
8、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
9、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二、 学习课文
(一) 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二) 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三) 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四) 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五)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
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挖呀,终于??我把手??,就??。
读后学习生字“窟”、“塌”。
(六)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出示下面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
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
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七) 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1、 组内练习。
2、 指名小组交流、简评。
三、 总结课文,想象说话。
(一) 齐读全文。
(二)想象说话:(内容可在两题中自选一题,形式可自编或与同桌合作编。)
1、 城堡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样把公主从城堡里救出来的?编故事《沙滩上的童话——勇救公主》。
2、 你在那金色的沙滩上垒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指名讲故事,评议。
四、 复习巩固。
1、 读词语。
2、 引导积累带有土字旁的字。
(垒、塌、堡、墙、壁、地、堤??)
3、指导抄写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