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10篇(经典)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更迭,不断感受到自己成长、在进步;
2.教会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师展示贺年片、电脑课件动画的演示以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年片,来了解贺年片的制作、用途,理解祝福的话语的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感受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出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教具准备:
1.教师搜集一些各地人们过新年的图片、录象,制作成电脑课件。
2.教师搜集多种贺年片、电子贺卡;同时制作几种贺年片、电子贺卡。
3.布置课前活动:让学生也搜集各种贺年片,带到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程刚刚开始的时候,为孩子们播放《新年好》的乐曲,同时向孩子们演示各地各族的人们过新年的图片、录相。
学生们听到欢快的乐曲,看到各地人们过新年的喜庆、热闹的场面,都非常兴奋,所以,从此处入题,更能够激发起他们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兴趣。
教师谈话引发讨论:谁来说说看,刚才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呀?那,你们喜欢过新年吗?再过两个星期,就要过新年了,人们用各自喜欢的方式来庆祝新一年的来临。你还喜欢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你的好朋友、对亲人的祝福呢?(学生讨论)
在这里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把各个小组的意见汇总,展示出来。
教师及时小结,引入课题:
是呀,除了唱歌、跳舞、放花炮之外,互赠贺年片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表达问候的方式,(教师演示电子贺卡)这一张张小小的精美而有趣的贺年片,表达了我们对亲人、对朋友深深的祝福和新一年的希望。(出示学生自制的贺年片)看,这些贺年片都是我们同学自己亲手制作的,他们送给老师——表达了对老师新年的祝福,送给同学——送出一份新年的希望,这每一张贺年片,都表达了大家不同的心愿,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情。
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贺年片,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手中的贺年片是什么样子的,是谁送给你的,表达了他什么祝福和希望。(学生交流)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不仅能够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体会感悟到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爱。
二、学习课文
(一)引导自学:孩子们,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会收到什么样的贺年片呢?(播放课文有关的电脑课件)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建议,自己与同学合作学一学。
自学建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学习生字。(教师展示每一个生字就是一张小小的贺年片,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3、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大家进行评议)
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自学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与小伙伴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自主学习的优势,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二)分组学习: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发现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几种颜色的贺年片?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的贺年片呢?那,我们就按颜色来分一分吧!(按照四种不同的.颜色来分学习小组)
1.通过比赛读书来决定先学习哪一种颜色的贺年片。
2.向大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说出自己的感觉)
3.再说一说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绿色的贺年片,理解森林对“我”的祝福——希望“我”茁壮成长。
想象:小小的绿叶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播放歌曲《小松树快长大》,感受“我们”与小树一起长大的快乐。
白色的贺年片,理解蓝天对“我”的祝愿——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想象:洁白的云朵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看录相:蓝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祖国美丽景色的热爱。
蓝色的贺年片,理解大海对“我”的嘱托——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宝藏。
想象:美丽的贝壳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看录相: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各式各样的贝壳,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红色的贺年片,理解太阳对“我”的希望——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力量。
想象:美丽的彩霞好像在对你说些什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看图片: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给天空中的云霞染上美丽的色彩,感受时光的转换。
通过看图片、看录相、听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祖国景色的美丽,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动手制作
当我们领略了贺年片所承载的浓浓的情谊,你是不是也愿意用它来表达你对亲人、对好朋友的祝愿呢?来吧孩子们,就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一张贺年片吧!——送给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为他们带去一份新年的祝愿。(播放《新年好》的音乐,让学生动手制作)
1.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
2.向大家展示贺年片,谈自己的祝愿。
3.送出你的贺年片。
让学生亲手制作贺年片,了解贺年片的制作、用途,理解祝福的话语的意义,从生活实际出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现场把贺年片送给同学、老师,增进大家之间的情谊。
教师送贺年片:孩子们,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贺年片,上面写满了老师对大家的祝愿,希望你们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多姿多彩的新的一年!
老师制作送出贺年片,自然会带给学生欣喜,更能够引发学生感受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的情感。
四、小结
孩子们,精美的贺年片不仅能够表达我们对亲人、对朋友的良好祝愿,还给你和亲人、和朋友带来一份深情厚意。当我们开始动手制作贺年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又是一年悄悄地过去了,而新的一年正在向我们招手——时间匆匆如流水,去而不复返。我们要记住大自然对我们的祝愿——抓住每一点每一滴的宝贵时间,努力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描绘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为祖国描绘更加绚丽的明天!
五、课后作业,展开想象
大自然送给丁丁绿叶、白云、贝壳、红霞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贺年片,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其他颜色的贺年片呢?试着模仿课文的话,自己编一编小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的所有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小姑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当别人有了困难,你会怎样做呢?当你的同学生病了,你又会怎样做呢?(自由发言 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根据生字表把课文读正确 (教师巡视 纠正)
2、小组讨论学习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愁云顿消 执意不肯 拘谨 喜出望外
3、默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自由读 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可以分为“买荸荠”“送荸荠”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1)讲因为集市已散,“我”只在一位小姑娘那买了一些剩下的小荸荠。
第二部分:(12——结束)讲第二天清早,卖荸荠的小姑娘特意挖了半篮又大又好的荸荠送到了病房。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卖荸荠的小姑娘的淳朴善良,读出对她的敬佩之情,积累语言,学生自己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课文中小姑娘的优秀品质,那么你觉得小姑娘是怎样一个小姑娘呢?(自由发言)
二、精读课文 分析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姑娘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想一想:这些句子表现了小姑娘什么特点?(边读边动手画句子)
2、有那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什么?
“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影,一件红色的小棉袄------站在屋檐下。”
“我看见帽檐下是一张充满稚气的十一、二岁小姑娘的脸------湿漉漉的。”
“她把荸荠倒入称盘,玲起秤杆称了称------我的塑料袋里。”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可爱的,但是过早就为家庭分忧的小姑娘,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淳朴的小姑娘) 板书:淳朴 可爱
“我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穿红棉袄的.小姑娘,挎一只------走了过来。”
“我拉她坐下,她却提起篮子将半篮子------水色。”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小姑娘的语言、神态,表现了小姑娘很羞涩,不好意思,却又很懂事,走进病房后办事很干脆。)
“结结巴巴地说昨天的荸荠太小不值那么多钱------刚洗过。”
(这充分表现了小姑娘那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
3、出示投影: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只在那条水泥路上留下了一行清晰沾着春泥的胶鞋印”
讨论学习 (预示着小姑娘按照做人的准则正在人生道路上一步步前进。)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已经被小姑娘的这份善良、可爱、淳朴所感染了,所以,希望各位同学学习小姑娘的这种好品质,用做人的准则来要求自己。
四、布置作业:
预习4课 扫除阅读障碍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认识“蘸、戳、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信的内容(重点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 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信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体验探究,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凡卡回忆往事的内容及作者叙述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及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外国的穷孩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催人泪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凡卡》。
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100多年前俄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写的。当时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统治,社会非常黑暗,无数破了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深受老板的剥削压迫,连儿童也不能幸免。文中的主人公凡卡就是被爷爷送到城里一家鞋铺当学徒的童工。那么小凡卡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课前已做好了充分预习,接下来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简介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一开始就奠定了情感基调,为课文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纠正读音。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突出了对预习能力的培养,而良好的预习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课文篇幅较长,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像生字新词的学习、读书感受的批注,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挤出大量时间用来检查、交流、汇报,突出了对预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这一环节设计分两步:第一步检查生字词,注意纠正不准确的读音,寓检查于指导之中,指导与检查相结合;第二步,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
三、质疑问难,引导探究
1、质疑问难,筛选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 )画出信的内容,想一想:信中主要写了哪些事?自己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做上记号。
(2)学生交流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梳理、筛选出重点问题,如:凡卡为什么求爷爷带他回去?文中为什么写凡卡和爷爷一起逮野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先是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接着老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确定好解疑重点,同时也使教师了解了学情,以便确定好下一环节的教学侧重点,落实“依学定教,依生定教”的教学理念。
2、据实施教,引导探究
(1)默读信的内容,想一想凡卡为什么求爷爷带他回去,先概括出主要原因,再画出重点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凡卡求爷爷带他回去的主要原因。课件出示:
①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②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③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
④亲爱的爷爷,来吧!
【设计意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四句话是凡卡的信中情感最浓烈的语句,它深深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口诵于言,情动于衷”,为深入解读文本作好了情感的铺垫。
(3)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凡卡同学的这一篇作文,你会怎么批?可以圈画,可以写批语。
A、 学生交流
①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捞”“直戳”等动词,认真体会凡卡挨打的句子。再读凡卡哀求爷爷带他回去的句子。课件出示: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这短短的几句话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什么呢?是呀,这分明就是凡卡那辛酸的泪珠,或绝望中哭泣,或写不下去,或不敢再想下去。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引导学生从 “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再读凡卡哀求爷爷带他回去的句子。课件出示: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③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别想睡觉”等描写凡卡挨冻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再读凡卡哀求爷爷带他回去的句子。课件出示:
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④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 “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再读凡卡哀求爷爷带他回去的句子。课件出示: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
亲爱的爷爷,来吧!
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再读凡卡哀求爷爷带他回去的句子。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①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②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③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
④亲爱的爷爷,来吧!
以上四句求助的语句,从字数上看你发现了什么?(越来越少)但是回家的心情呢?(没有减少,而是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强烈,可以说是从请求,到恳求,再到哀求)
(3)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低沉钢琴曲《眼泪》)。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抓住关键词句“读进去,想开来”,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潜心会文,通过感知凡卡“挨打”,呼唤“请求”;感知凡卡“挨饿”,呼唤“恳求”;感知“挨冻”,呼唤“哀求”。如此回环复沓,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一步一步地提升,真正实现和文本的对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信的内容,知道了凡卡由于在这儿挨打、挨饿、挨冻,生活十分悲惨,内心极度痛苦,所以他写下了这封信,求爷爷赶快带他脱离苦海,回到村子里去。可是,爷爷能带他回去吗?回去后请同学们继续读书,自己提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设计意图】
该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总结谈话,把学习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内涵,为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一、活用“预习能力”,突显学段特点。
课文篇幅长,文中凡卡所遭受到的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在第一课时中,生字词的教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等都是绕不过的“弯”,如果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整篇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或影响到后面的教学环节,或无法保证读书时间,匆匆“跑过场”,达不到初读感知的预期效果,那么,如何依据教材特点,体现年级特点呢?我充分利用了六年级学生已有的预习课文的能力。让学生课前做好生字新词的学习、读书感受的批注。课堂上挤出大量时间用来检查、交流、汇报,突出了对预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巧用“评点批注”,张扬阅读个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评点批注,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是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与文本激情互动的一个过程。课文中九岁的凡卡写的信的内容是最能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段落,于是,我就设置了教学情境: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凡卡同学的这一篇作文,你会怎么批?可以圈画,可以写批语。这样,角色的转换,学生觉得新奇有趣,纷纷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此时,与其说学生是在默读,不如说学生是在与发凡卡进行心灵对话;与其说学生是在批注,不如说学生是在赋于文本新的意义与内涵。
三、妙用“一咏三叹”,深化文章情感。
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礼记·乐记》中讲“一唱三叹,有遗音者”,所谓“有遗音者”,即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吟唱,能给人回味。在教学中,在教师的激情引读下,在言语实践中,潜心会文,通过感知凡卡“挨打”,呼唤“请求”;感知凡卡“挨饿”,呼唤“恳求”;感知“挨冻”,呼唤“哀求”。如此回环复沓,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一步一步地提升,真正实现和文本的对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今天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6丑小鸭齐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
“伸、闷”的韵母都是前鼻音。“钻”的声母是平舌音,“伸”是翘舌音。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除了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
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
近义词:
嘲笑——
伤心——
欺侮——
美丽——
反义词:
丑——
讨厌——
仔细——
瘦——
幸福——
耐心——
4.老师范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
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得出你们都能够掌握很多知识、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地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1~3自然段。
指名读1~3自然段。
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里读懂的?
2.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3.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
4.轻声读1~3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2.读读课文,说说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它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
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帮助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
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体会词语。
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
四、学习第6、7自然段。
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
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着重体会“晾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竞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
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3.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第8自然段。熟读
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它突然发现了什么?
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
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
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
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
七、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八、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丑
难受
出走
漂亮的天鹅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分析字形,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闷:“门”字框。
夫:和“天”比较字形。
“鹅”、“鸡”都是“鸟”字旁;“脑和脖”都是“月”字旁。
漂:与“飘”比较字形。
钻:与“沾”比较识记。
二、出示练习。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疼爱:关心,喜爱。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孤独。
苦恼:痛苦、烦恼。
出走:被环境逼迫,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住所。
讥笑:讥讽和嘲笑。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幸亏:多亏。
2.把下面的字换一部分组成本课的字,再组词语。
例:恼烦恼
烈
鸡
脑脑袋
飘
战
济
三、布置作业。
1.认真写生字。
2.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一、理解词语。
二、识字组词。
三、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的: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理解课文中两个故事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能从故事中书本中、现实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3.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习重点:
从课文中两个故事的分析理解得出文章的论点。隐喻手法是教学难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文本解读】
谋篇立意(导入)
本文是一篇立论,文章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结论,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文章脉络: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批注)
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本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
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之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二层(12-19),论证分论点之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第三层(20-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宣传人本主义思想。
第三部分(22),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来。)
一、预习反馈(每小组派人上板,其他组员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所有反馈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上板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爵 ( jué )士 仆( pú )人 矮(ǎi )小 徒(tú )步
效率( lǜ ) 辉煌(huáng ) 脱(tuō )离 尊( zūn )重
2.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上板为造句,单双各1个题,每题/2分)
A.伸张正义 寻根究底 不计其数 闭门造车
B.出死入生 同舟共济 真假难辩 崭露头角(“真假难辩”应为“真假难辨”)
C.长篇大论 为民请命 投机取巧 平淡无奇
D.匹夫有责 无独有偶 前呼后拥 各霸一方
3.下列词语各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泮宫(pàn) 晏婴(yàn) 爵士(jüé) ( “爵”应读“jué” )
B.仆役(bú) 玲珑(líng) 效率(lǜ) ( “仆”应读“pú” )
C.祭孔(jì) 称心(chèn) 状元(zhuàng ( “尊”应读“zūn” )
D.宰相(zǎi) 尊重(zhūn) 大殿(diàn ( )
4.解释词语(上板为听写词语单双各2个题,每题/0.5分)
贫寒:穷苦。 辉煌:光辉灿烂。
玲珑:精巧细致。 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徒步:步行。 仆役:仆人。
认死理: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不知变通。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下马威:原来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二、合作探究(用5分钟速读、指名读课文,组内交流,指定小组完成相应课题,并声情并茂作答。)
1、本文依次写了哪些内容,各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词句进行衔接的,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依次写了大小猫洞、大小城门、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各部分之间依次用“无独有偶”联系了两个故事,用“话说”把上文的故事与下文的故事内容连接起来,再用“事实上”引导入各种门的作用,进而引出文庙的大门等。整篇文章思路流畅,层层联想。
2、作者在文章中分别在叙述了牛顿开猫洞和晏婴使楚的故事之后,文章内容是怎样进一步展开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叙述两个故事时,层次也极为分明。先叙事再分析,接着进行想象,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写使文章思路非常明确。
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4、大科学家牛顿养猫开洞的故事,曾经引起人们的笑话,说说你对牛顿的看法。
明确:牛顿是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牛顿不是思维不灵活,而是不从人的一面考虑,是从猫的一面进行考虑。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思维的角度不同。(因为文章用了隐喻手法:从开猫洞要从猫的需要出发,来说明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三、精句赏析 (默读读相关句段、思考、结对讨论,展示各自风采。)
1、“无独有偶”在文中有何作用?
赏析:“无独有偶,”是过渡句。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一个词“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联结了起来,准确简洁。“无独”是说上文的牛顿开猫洞;“有偶”是说下文的晏子使楚。
2、“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作者这句话阐发了什么道理?
赏析:楚国式的是门以人为准,因为历来都是贵宾到来,中门大开;普通人走侧门还得挂号等候,下人走后门,可见这里的“以人为准”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人在门的面前是不平等的。既然中国传统的楚国式的是不平等的,是有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的',那就是作者所要批判的。那么齐国式的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则应该是民主的,是做事从实际出发的。
在这里作者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大人是封建“官大人”,小人是自称“小人”的仆役丫环,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大国城大”,人多,为了方便人的出入,所以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人也少,开一个小门就够用了,是从人的方面出发,是符合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的,这以民为本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3.“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赏析1:本句既是文章的主旨句,又是文章的总结句(文章的中心)。文章从“牛顿开猫洞”故事里边有道理,“晏子使楚”的故事里边有道理归纳出了“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这一结论,它隐含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此论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它作为总结句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这句话作为结尾,呼应了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赏析2:是文章的主旨句,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本句是,呼应文章开头;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那就先从本文悟道理吧。)
4.文中两个故事本身揭示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这里我们把“猫”当成人,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门和桥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和关心多数人的利益。
四、拓展提升 (巩固提升学习目标)
1、本文的社会价值在于文章中宣传人本思想,你认为本文的“人本主义”体现在哪里?
参考:本文的人本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第一则故事中。作者认为开猫洞应该从猫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这里的“猫”隐喻的恰恰是人,是那些在社会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人,而课文中人则指管理者。在社会的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如果能尊重被管理者,从他们的利益出发,就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2、本文是一篇立论,你认为用哪一句话来表达中心论点最合适?分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故事里面有道理。)
故事里面有道理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3、与你的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大猫和小猫的对话,然后想想作者的这一番想象,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有什么特点?
参考:大猫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这样使文章的语言幽默,生动,读来娓娓动听,充满情趣。
4、各小组提问题,并互相解答问题。
例:“楚国式”是指什么?(门以人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国式”是指什么?(门以国为准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总结 :《大小猫洞》是现代著名学者金克木的一篇文章。本文看似拉拉杂杂,东扯西扯,但是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给人启迪,发人深思,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作者的观点。通过本文,学生应学习作者开阔的思路和质朴的语言以及作者表现的强烈的人文色彩和精神理念。
五、随堂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笔名是 金克木,是我国家,著名的 文学家、学者。主要作品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学论集》,译作有《代致呵利三百咏》、《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2、晏子,字平仲,春秋 时期 齐国的大夫。
3、本文从 牛顿开猫洞 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从城门联想到 文庙的门 ,从 文庙的门 联想到文庙的桥,从文庙的门和桥联想到现在的北大的门和桥 ,思路流畅,结构清晰。
4、解释词语
前呼后拥:
名满天下: 徒步:
5、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1)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 反问 )
(2)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拟人 )
(3)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设问 )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都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6、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D、是反问 )
A.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B.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
C.若是各有一洞呢? D.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
7、“门以人为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吗?为什么?
参考:不是。作者在这里用了隐喻的手法,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门以人为准”实质是以等级为标准。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
8、你认为“晏子使楚”的故事真实吗?
参考:两个方面:一是晏子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
9、怀疑处处有学问,你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要有见地,有深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见解独特即可。)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老师制作不倒翁的动作,并能选用恰当的词汇、句子把这些动作表达出来。
2.能按做的先后顺序把制作过程有步骤地写下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玩具:“不倒翁”
1.介绍玩具:为什么叫“不倒翁”?(摆动)
2.这个“不倒翁”是什么样子的?有趣吗?
二.观察导写。
这个有趣的“不倒翁”是怎么做出来的,想知道吗?
1.交待观察方法:看老师拿了什么材料,怎样做的.?
2.演示制作过程。每做一步就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动作转化成语言,轻轻地说给自己听。
3.复现制作过程。
4.有看不清或不明白的地方吗?质疑。
三.指导口述。
1.按提纲分4步说一说老师做不倒翁的过程。
2.用上连接词连贯地说说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评议。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和语言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
回顾在学习《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 “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着眼点高。落实了新《大纲》中的有关具体要求,选取冰心作为阅读对象,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切入点巧。选取代表性的冰心作品作为阅读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专题品读、定点品赏,以此使学生感受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使学生受到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也颇有见地。
3、着力点实,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诵读、背诵为主要方式,重在感悟和品味,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就如学生在品读冰心作品的过程中就用了各种朗读形式来汇报。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让学生回顾学习课文《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在已阅读冰心作品的基础上再次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冰心的作品。同时我把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三方面的名段,推荐给学生阅读,由此引领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作品。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一、品读活动中,把冰心所有作品交给学生去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一下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某方面的作品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会更好。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就有一个小组在表演《小橘灯》时没有抓住精彩语段去品味。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
哪些小朋友知道有关风是诗句?指名说
2、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指名说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没?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
4、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5、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3、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画风)刚才××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老解决这个问题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4、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5、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
深圳后海小学赵志祥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田字格出现要写的12个字(丹乌艺
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其中,“乌”字的第二笔──竖折折钩“艺”字最后一笔──横折弯钩“陈”字左边的“小耳朵”──横撇弯钩“转”字右边的“专”的第三笔──竖折撇都要呈红色
2、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
谈话引入布置自学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谁会画风?想不想展示你的画风的本领?
3、(课件:展示台)今天,我们就来展示画风的本领展示分两步,第一步,先替课文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第二步,展示自己是怎么画风的`现在,各小组自学课文,准备替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展示注意,可要进行比赛的
4、谁说说该怎样自学?
5、好的!小朋友们一起自学课文,准备展示吧
(1)先读课文,请拼音帮忙识字
(2)再读懂课文,理解意思
(3)最后要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
5、分组自学
展示自学成果
1、(出示图标:展示台)可以展示了吗?
2第一项:现在展示大家自学生字的本领请看老师手中的卡片(抽读)
3、“涛显”二字组词
4、“陈”字“左耳旁”几笔写成?“艺”字下边的横折弯钩也就是“乙”字是几笔写成?
5、小朋友们,可要记住哦,不要把“横撇弯钩”写成了两笔
6、第二项展示:读懂课文读懂了吗?
7、谁能说说课文里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8、嗬,真不简单都读懂了
9、小朋友们,该展示你们的朗读本领了两个小组敢不敢比赛?
10、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另一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帮助读叙述的部分各小组再练练注意读准多音字“杆”
11、开始比赛你们先开始
12、现在该你们组了
13、小朋友们,你们比完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吧
1、可以了
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浪涛波涛波涛汹涌显示明显显眼显示器
6、读懂了
7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9、敢!
10、各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分角色朗读
拓展练习
1、刚才大家替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了画风的本领,展示得很好现在,该展示你们自己画风的本领了
2、不过,这次展示的方式有点特别:我想请大家把自己画风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再读读和大家交流可以吗?
3、(出示图标:展示台)下面,展示开始!谁先来?
2、可以
写有关画风的句子
3、分别朗读自己写的画风方法(3~4人即可)
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我想问大家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哪些字有一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可猛一看像是几笔写成的
2、(在指导喧声述说的同时板书重点笔画)请大家写写这几种笔画
3、小朋友,请你先把“乌艺陈转眨”这几个字写两遍吧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几个字写的时候都不能加点,你能说说是哪几个吗?
4、再看看其他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5、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希望老师写给你们看吗?
“艺”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丹”的第二笔:横折钩“乌”字的第三笔“ㄣ”:竖折折钩,转字右边第三笔:竖折撇
2、练习写笔画
3、书写“乌艺陈转”
丝乌丹
4、各自发表意见:“斜”字的第二笔
5、眨陈涛(提示横的长短,竖撇的起笔处)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机关第三小学孔祥玲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3)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4)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
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可见,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么,风这种自然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小信息员一定会在课下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 茵 幽 券 蜡 瞎 陌
盲 键 粼 缕 恬 汹 录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quàn(下边是“刀”不是“力”)
恬:tián(不念qià)
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幽的笔顺:
3、解词:(学生互相质疑、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陌生:生疏,不熟悉。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三、默读课文
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独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交流时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四、练习
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 十六七岁的姑娘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轻纱似的微云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上 大大的眼睛
波涛涌汹的大海 美妙的琴声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