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共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和部首“革”,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故事增长知识(了解动物蹄、爪的不同作用),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盲目学样。
教学重点:
1、读懂猫妈妈所说的话,知道小猫咪不能穿鞋子的原因。
2、有感情地指导朗读,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脚的用途,懂得如何看待问题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手势激趣、自然导入
1、教师依次用手势作出下列小动物的外形(孔雀、小狗、螃蟹、鸭子、小猫),让学生猜出动物的名字,然后课件出示一只穿着鞋子的小猫咪。由此引出小猫能否穿鞋子的话题,设疑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需要认识的.生字。
★读后让学生汇报,对小猫咪能否穿鞋子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检查生字。此时教师用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出示词语读。
2、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原因的查找
1、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呢?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找找原因吧(学生读后汇报原因)
2、抓住表示小猫咪穿鞋子原因的重点词语,“羡慕”首先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猜测小猫咪自言自语说了什么羡慕的话,他羡慕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3、理解词语“好奇”,想象小猫咪会说些什么,想写什么?
4、你能体会小猫咪的心情吗?让学生类比小猫咪,试着读出小猫咪羡慕的语气。
对话的启示
1、课件出示“自主阅读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回答问题。 自主阅读提示: 想一想-----小猫咪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画一画-----描写小动物脚的用途的句子 读一读-----体会文中小动物说话的语气
2、小组汇报 小猫咪都遇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读出小动物脚的用途的句子。 让学生自由说文中小动物脚的用途,并适机引导学生用“如果....就....”来回答。 让学生做一做刨、抓、游、跑的动作。 指导读,体会读,男女生赛读,通过读对话体会不同的说话语气。 标点练习。让学生根据标点读出语气,并且练习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说句子。
答案的揭晓
1、汇报小猫咪脚的用途。
2、理解小猫咪不能穿鞋子的原因,让学生自由读猫妈妈说的话。
3、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进行范读,学生齐读。
四、情趣引读,品味主题
1、教师创设情境:(师扮演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来到院子里,遇到了分别由学生扮演的其他五种小动物,进行适时对话朗读,体会人物说话语气,进行品味人物特点。
2、评价小猫咪:你认为小猫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明理:学习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延伸,牵动课外
1、课件出示多种小动物,让孩子自由选择或者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它小动物的脚的用途。
2、课外阅读: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3.练习写好钢笔字。
4.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5.口语训练,说漫画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句训练、口语交际。
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
2. 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练习4
二、教学第一题:
1.谁来把第一题的题目要求读一读?(指名读)
处处留心就能发现汉字的学问真不少
2.练习:
读短文思考:
(1)我和杨雨恬在预习过程课文时,对哪个汉字产生了疑惑?
(2)他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阅读短文思考: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师引导: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坛之类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
用酉作偏旁的汉字,大多与酒有关,醒原指醉酒后醒过来,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义。
(4)说说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5)遇到类似的疑问,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学习
(通过查找工具书,也可小组互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钢笔字。
2. 熟记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二题:
1.读读背背
2.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认读,
全对的请举手。错了的同学可要再接再厉啊。
3.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自由练读这8个成语,读准每个音。
4.来把你会读的词语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指名读)
5.开火车读。齐读。
6.同桌商量这8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谁背得最快。
指名背。齐背。同桌互背。
教学第三题:
1.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状也不同
3.笔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漫画,通过编故事和形式和同学交流,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漫画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女娲造人/袁珂》,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破水罐的自卑心理,找出其心理变化的过程。
2、感悟挑水工与破瓦罐的两次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入语:走在这开满鲜花的小路上,鸟语花香,多惬意啊。大自然不但把这百花盛开的美景送给我们,还把这醉人的花香洒在了各个角落,为我们送来了这“一路花香”。这一路花香是谁送来的呢?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二)体会“十分惭愧”
1、导入:那只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2、体会: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
3、出示填空:破水罐因为___而惭愧。
(1)破水罐因为什么而惭愧?回顾第一小节,读读相关内容。(抓住“远远”“总能”“只剩下”朗读体会)
(2)完成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__而惭愧。
(因为自己的裂缝,使自己比不上好水罐的价值而惭愧;)
(3)进一步体会: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能不能把破水罐的惭愧心情读出来呢?(“只能”“却”“应有的”体会破水罐的惭愧、自责。指名读,齐读。)
(4)再次出现填空,进一步理解“十分惭愧”。
破水罐因为___而十分惭愧。
(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白费力气而惭愧;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惭愧。)
4、指导朗读:
5、对于他的道歉,挑水工说了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语气和蔼)
(三)体会“一丝快乐”
1、导入: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看到了什么景象?(指名读,男生读)
2、破水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名读,女生读)
3、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4、为什么破水罐心中只有“一丝”快乐呢?联系上下文说说看。
(因为破水罐之前十分惭愧、自责,一直沉浸于之前的情绪中。)
(四)体会“仍然伤心”
1、过渡:可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指名读,出示: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指导读好“仍然”“又”“再一次”,说明破水罐依旧没有从一开始内疚惭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2.当破水罐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时,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再指名读,齐读。这时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五)体会“欣慰”
1、面对破水罐的道歉,挑水工是怎么说的?(出示挑水工的话)
2、出示小路两年前后的变化。请你再次读读课文中挑水工的话,从哪儿体现出了他的智慧?(出示“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指名读)
3、真聪明,如果主人看到这美丽的鲜花他会与挑水工之间有段怎样的对话呢?(同桌讨论反馈)
4、如果这时我们的破水罐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心情如何?(引出欣慰)
5、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破罐也能活出精彩,它这时一定“欣慰”。你想对课文中的破水罐或者挑水工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挑水工的话。)
这时,破水罐的表情一定变为___(出示图片感知)。
6、小结:是啊,独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这只罐子有缺陷,但并没有嫌弃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这才造就了这一路花香。
三、揭示寓意
小结: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是独立的自我。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不必总是欣赏别人。
四、拓展延伸: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可能是个不太出色的人,想想小学时读的这篇课文你会想……
五、总结
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的心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4、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重难点:
识字,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春天的花园,春天来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二)我会认
1、出示:哥――歌 直――植 星――醒 古――故 丁――灯 鸟――鸣 底――低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方法。
4、出示:平――评(评论) 方――访(访问) 齐――挤(挤满) 油――邮(邮局) 桥――轿(轿车) 线――钱(花钱)
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一认这生字,看看哪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三)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想认识谁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2、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3、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过渡:(出示春景图)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一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二)我会写
1、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3、教师范写“春”字。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三)读读背背
1、过渡: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6、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朗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2、留心观察春天。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1)出示图,谈话导入。
(2)学生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故事、古诗与课文。
(3)指名说、背。
(4)说说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境2:“找春天”
(1)出示图,谈话: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分小组交流。
(3)指名说,评议。
3、创设情境3:“赞美春天”
(1)谈话: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2)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厅”和“剪贴组”。
(3)明确要求。
(4)各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
(三)总结
1、教师谈话: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她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2、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单元指导意见:
使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关心他人,做对人有益的事才是最快乐的。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用拟人手法写的童话,那么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呢?这是题目留给我们的悬念,本问通过写发生在小乌龟身上的两件事,即第一件事写小乌龟因为爬的慢没帮上小猴的忙,而被小动物们误解;第二件事写小乌龟救起了落入水中的小乌龟解除了大家对他的误解,学习时要抓住时间的来龙去脉和事件过程中人物的表现,这样才能很好地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字词,了解。
2、学习时要抓住时间的来龙去脉和事件过程中人物的表现。
3、使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关心他人,做对人有益的事才是最快乐的。
四、教学重点: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人物个性。
2、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并从中让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理解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六、教具应用:
多媒体课件、头饰。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流程:
1、题目质疑,激发兴趣。
读题目之后学生自主设置疑问“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小乌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教师给学生创造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认读生字、初读感知,自悟解题。
(1)带着刚才的疑问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决自己设置的疑问。
(2)课件演示生字,在课文中找一找,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读中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小乌龟难过地说:“唉,我跑得太慢了!”
引导学生用低缓的声音读出小乌龟的自责。
小公鸡感激地说:“谢谢!谢谢!”用急切,感动的语气来表现小公鸡的感激之情。
出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的直观的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4)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类似的事情呢?说说你的感受。
(5)创编课本剧“小乌龟笑了”
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
2、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3、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37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手段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从汉代张差事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类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传播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四、布置作业
分组收集材料,探究、讨论加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