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4 10:20:0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5篇【实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5篇【实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节奏、视唱、听唱等学习方法感受乐曲的旋律,体验乐曲学习的过程,并通过对乐曲的欣赏、舞蹈动作扮演感受军队乐曲的风格。

  2、 通过对重点乐句的分析,感受乐曲中的重复与变化重复,并通过乐曲分析了解作曲方法,并引导同学运用 1 2 3 三个音尝试作曲。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旋律。

  2、分析乐曲,尝试作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光盘、电脑、投影。设计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跳音练习

  51 11 ︱ 51 11 ︱ 54 32 ︱ 1 — ‖

  li lo

  引导同学对气息的感受。

  2、认识节奏

  6 6 5 3 5 ︱ 6 — ‖

  X x x x x ︱ x — ‖

  寻找乐曲中的节奏。

  节奏的演变过程的'感受。

  旋律视唱,学习找音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听旋律,找重复乐句

  教师示范演唱乐曲歌谱,请同学根据耳朵找出重复乐句。

  找出重复乐句,听唱 1 2 遍。

  2、哼唱

  师生合作,生唱重复乐句,师唱其他旋律

  用 拉 哼唱旋律,同时可用li lu 等巩固音高。

  3、乐曲分析

  问:几次重复,有何规律?

  师生合作,看谱演唱。

  分析:完全重复 变化重复

  划分乐句,找出乐句相同点、不同点。从节奏、旋律上分析。

  4、填词演唱

  三、结尾

  1、运用 1 2 3 三个音作曲

  尝试用重复与变化重复的方法创作旋律,找出核心乐句,然后从这基础上进行变化重复。结束在 1 上。

  2、拓展

  演唱自身的效果,修改后可填词演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昨天读了寒雨的《登鹳雀楼》的教学过程,很受启发。我想通过上一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我想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一、初读古诗。

  分组练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朗读情况,可以派代表朗读,也可以小组一起读,由小组自己决定朗读形式。朗读之后可以师生一起点评,指出其中难读的字或纠正其中读错的字。

  二、理解诗意。

  小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组内讨论。我想送给他们一些妙计:“看看图,想想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联系你理解的句子,想想你不解的字词。”这些锦囊妙计我想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送给他们。(打印在纸条上,藏在一个小钱袋里。)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我想孩子们对第一句的理解能结合图用自己的话来说,对于第二句的理解中,对“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我想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看雪化后的青松,说说雪化后的青松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到雪化后的青松更洁净苍翠。

  三、有感情朗读、背诵

  小组练习,通过点评让学生读出青松的“挺”“直”“高洁”。读的形式多样化(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在生动的朗读练习中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四、指导书写。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着重对“挺”字的书写指导。

  五、小练笔。

  观察校园里的松树,写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法。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水平。

  2、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体会落花生的品格。

  3、 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前准备]

  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点。

  2、 制作一幅落花生从落花到钻入土中结果的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重点学习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 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

  2、作者许地山对落花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笔名也叫作“落华生”,他为什么对落花生有这么浓厚的感情呢?等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师提示:

  1、 就词质疑。

  “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居然”不用“果然”呢?用“居然”一词说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点?

  2、 就句质疑。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应是经常的,为什么“很难得”呢?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 幻灯(或小黑板)也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2、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同时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板书(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号划出)

  落花生:埋 矮矮 地里 一见就生……

  苹果:挂 高高 枝头上 不能立刻分辨……

  3、 从刚才的词句中你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4、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学习落花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开展讲座和争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

  一、继续学习重点部分

  1、 父亲仅仅是介绍花生的特点吗?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2、 “我”听了父亲的话领会到什么道理?

  3、 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讲体面?

  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不讲工作的人呢?请举例说明。

  二、提供论题,发散讨论

  1、 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估苹果、石榴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实话实说,各抒已见。

  2、 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辩论,老师充当主持人角色。

  三、完成练习

  以“我想做 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

  主板书 副板书 学会提问

  ①意思?

  落花生 埋——挂 1、“居然” ②为什么?

  ③说明?

  朴实无华 矮矮——高高 为什么?

  不图虚名 地里——枝头 2、“实在很难得” 说明?

  默默奉献 一见就生——不能立刻分辨

  分辨

  落花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0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恼、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诗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难点:抓住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理解“苦恼”,揭示课题。

  1、 板书:苦恼

  1) 读词。

  2) “苦恼”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生字“恼”:与形近字“脑”进行辨析比较。

  小结:带“忄”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

  4) 读好这个词语。同学们,你们有苦恼吗?说说自己的苦恼。

  2、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班长,他也有个不小的苦恼。

  补题:8、班长的苦恼

  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苦恼“一词)。

  3、 这位班长会有什么苦恼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学习第八课,这是一首叙事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3、 交流:

  1) 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

  板书:“我” 同学们

  大乔 小苗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3) 根据板书的提示,简单地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师引述课文大意,并小结:这分别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深入学习,感受班长的“苦恼”。

  1、 整件事因大乔而起,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自读第2节,圈出有关动词。

  1) 读句并交流、板书:打 夺 绊

  2) 大乔真是霸道!分男女生读好第2节。

  3) 请用上这一连串动词,说说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

  2、 大乔做得真过分,难怪同学们都同情小苗。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同学,当时也在现场,见此情景,你会怎么说?

  1) 请多位学生交流。

  2) 这就叫“议论纷纷”。请你按提示,把刚才大家说的意思组织起来说一段话,行吗?

  出示:

  同学们见此情景议论纷纷,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大家叫叫嚷嚷地返回了学校,教室的屋顶也差点让喊声掀掉。

  3、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请班长来“裁决”。而班长是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班长所想、所说的内容,再这么说一说。

  出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 。考虑再三后,我说:“ ”

  穿插学习:“啥”的意思就是——什么。读好这个生字,注意翘舌音,读出问的语气来。

  小结:像这样经过再三考虑,而做出决定,就叫做——裁决。(读词)

  4、引读课文第4、5节,想一想: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的?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袒护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5、 现在,你明白班长的苦恼是什么了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有关内容,并说一说。

  出示:

  结果,“我”苦恼极了: 。

  1) 指读写班长苦恼的句子,并练习说话。

  有关句子:“嘴皮子只轻轻动了一动,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从此同学们见了我总没个笑脸,出出进进身边只剩下影子大乔。”

  练习说话:注意人称的转换,语言的流畅。

  2) 联系刚才交流的内容,说说“绝交”是什么意思?

  板书:同学们和自己绝交

  3) 读好句子,读出班长的苦恼来。

  6、 最后,请你试着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说,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啦!

  课后,你可以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它的.名字就叫做《班长的苦恼》。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1、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叙事诗。

  2、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这个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集体交流。

  3、 总结:的确,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身为班长也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板书设计 附课堂板书:

  8、班长的苦恼

  (同学们与自己绝交)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本课小结

  1、本课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文,内容浅显明白,语言通俗易懂。

  2、这是一首叙事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很喜爱。教学时一气呵成

  3、虽然整首诗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谁对谁错,但学生能从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训练材料

  一、比较组词。

  恼( ) 裁( ) 憋( ) 交 ( )

  脑( ) 载( ) 弊( ) 跤( )

  二、改写诗歌。

  请你以《班长的苦恼》为题,分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注意要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孔子教案-小学语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