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2 07:37:42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2.学会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从一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得不适当的词语。

  4.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默读短文,做练习。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1--5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练习第1题: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读读词语,口头进行尝试修改。

  2.说说错在哪里,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修改。书面填写。

  3.说一说平时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办。

  小结:形近字要细辨,音近字辨字义。

  三.练习第2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轻声读读,细细辨认。

  2.学生独立完成。鼓励一字多组。

  3.说说自己经常遇到的容易混错的字。

  四.练习第3题:找近义词。

  1.指名学生读句子,读通后再理解意思。

  2.找近义词:立即--立刻飞快--火速

  五.练习第4题:把词语分类。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理解。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

  农活: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农作物:农业生产中栽种的各种植物,也叫庄稼。

  3.读词语,将列举的12个词语按要求逐项分类写下来。

  4.说说其他的农具、农活和农作物名称。

  六.练习第5题:把句子写完整。

  1.读懂题目和例句。

  2.学生口头说一说。(寻求不同的答案)

  3.学生书面填写。然后读读自己写的`句子。

  第2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6、7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6题:划出句子中不合适的词语。

  1.学生边读句子,边划出句子中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2.说说如何修改。

  第1句“要求”和“严肃”搭配不合适,改为“要求严格”。

  第2句“爱护”改为“保护”。因为“爱护”一般用于人或组织所发出的动作行为。青蛙是动物,不可能做出这种动作行为。

  第3句把“纷纷扬扬”改为“啪啪啪地”。因为“纷纷扬扬”是指雪花、叶等较轻的东西飘洒的景象。“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肯定会发出较大的声音。

  3.读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练习第7题:短文训练。

  1.读读题目,明确要求。

  2.初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一件什么事。

  3.指导解题方法:读短文后题目(1),明确要求。

  (1)默读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捕鱼的经过。

  (2)依据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3)集体交流,自我订正。

  (4)读短文后题目(2),明确要求。

  a.在短文中找出有“果然”的句子读读。

  b.联系上下文说说“果然”的意思。(事情的结果和预料完全相符。)

  c.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用上“果然”一词。

  d..用“果然”口头造句。师生评议。

  e.独立造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编入散文诗集《野草》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亲情的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2、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积少成多,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另外,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亲情,创设一个对话情景,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完成角色互换,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高

  总之,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三、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

  四、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2、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

  五、教学准备

  《三月三》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动物头饰、录音带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坐上去动物园的汽车(播放汽车的音乐)。到了,请同学们坐好。

  2、出示图片,问: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尾巴的特点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比尾巴》就能帮我们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3课,一边看书一边听录音范读课文,想一想这课有几小节?

  2、请同桌同学互相帮助来读课文,把生字读三次。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开火车、齐读)

  4、这篇课文有多少个小节?(有4个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贴动物图,问:这是第几节讲的?(第二节。)

  3、指着没有尾巴的动物的图,问:这些动物的尾巴怎样了?(它们的尾巴没有了。)

  4、出示动物的尾巴图,问:它们的尾巴在这里,谁能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尾巴?

  5、你是怎样知道的?(猴子的尾巴是长的,兔子的尾巴是短的',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板书:长、短、像伞。

  6、问:你们知道猴子的尾巴有多长吗?兔子的尾巴有多短吗?

  7、问:比兔子的尾巴长的动物有哪些?与猴子比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8、小结:长和短不是一定的,要通过比较才知道。

  9、问:你还知道有什么长,什么短吗?

  10、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做手势来表示伞的样子。)

  11、看黑板的板书来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一节。

  1、在第一、二节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是什么符号?)

  2、教师讲解:这是问号,用在问句的后面,表示提出问题。

  3、问:第一节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板书:谁的尾巴、“?”。

  4、学生练习说问句。

  5、指导读问句。教师范读,指名读。

  6、加上表示尾巴特点的动作来齐读第一、二节。

  7、小结:第一、二节写得很生动,因为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出了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里还有哪几个小节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其它动物尾巴特点的呢?

  (五)、学习第三、四节。

  1、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来自学第三、四节,边学边想: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问:你学到了什么?(A、尾巴的特点;B、三个问句。)板书:弯、扁、最好看、“?”。

  3、问:你还想到什么?

  4、指导朗读:男、女分组读。

  (六)、做游戏《找朋友》。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游戏?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们在做游戏时要边看游戏的内容边练习背课文,好吗?

  2、这个游戏叫《找朋友》,想玩的同学请坐好。(教师发动物及相关动物尾巴的头饰)戴动物尾巴头饰的同学站到讲台前。开始游戏,(如:A、戴猴子尾巴头饰的同学问:我的朋友在哪里?B、同学齐答:猴子,猴子快出来!C、戴猴子头饰的学生走出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3、看图加动作来背诵课文,再比赛背课文。

  4、总结板书:这节课,我们学过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5、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平时多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练习(画一画)。

  1、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来帮它们加上尾巴。

  2、画完后让学生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八)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教学方法

  依纲自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

  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 《由<我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怎样看待书本和》

  板书设计

  29 我的老师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

  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四、作业设计:

  1、继续写作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2,过程和方法:运用“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感受诗中描 写的情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导学: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许多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今天,老师也要背古诗。可是不是用朗诵的形式,而是要把它唱出来,想听吗?你们知道我唱的古诗的诗题吗?揭示课题。

  三,自学:

  (一)读诗:1,生自读古诗。2,师配乐朗读。

  3,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说一说朗读时注意了什么?4,再读古诗。5,生配乐朗读。

  (二)出示自学内容:通过我们的朗读,你都读懂了什么?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来划一划,写一写。自学三分钟。

  四,点学:汇报自学成果,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各抒已见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A:我读懂了“惜”是爱惜的意思,学生读第一句诗。谁爱惜?爱惜什么?一个“惜”字将无声的泉水细细地流了出来,因爱惜流水不愿多流一点,化无情的水为有情。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怎样来读?“无声”一词要读得轻柔。突出“静”

  学生B:“爱”是喜爱的意思,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情境想像: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是怎样的?还有谁和他学的是一句诗。让学生补充,说诗句意思:树影映在水面,像是爱恋这晴天柔和的风光。这句诗也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小池的幽静美丽。

  学生C:小荷才露尖尖角: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来。指导朗读:“才露”重读,想像情境:你认为这是怎样的小荷。读出小荷的美来。

  学生D:早有蜻蜓立上头: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它上面。找动词“立”让学生演示“立”解释是落的意思。指导书写“蜓”想像情境:你们想蜻蜓会对小荷说些什么呢?把这两句诗一起来读一下。

  五,拓展:

  我找同学把这首诗再读一下,看一看能不能读出诗的意境来。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了,请你闭上眼睛想画面,看你能想到哪些美景?出示大屏幕:早晨,当我漫步在小池边,看到...... 感到......

  六,总结:

  孩子们,在诗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说这首小诗里的景物吧,蜻蜓啦,泉眼啦,连树阴也一样,各有各的行为,各有各的心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拟人法。欣赏了这幅池塘小景,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出示大屏幕:树,风吹杨柳。花。看着图片,说一说用上这样的写法。

  板书: 小池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声母d t n l,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继续学习拼音读写方法,学习看图读带调音节和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d t n l 的发音。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投影仪卡片挂图

  板书设计:

  4 d t n l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na ne ni la le li

  作业设计:练读d t n l 的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字母卡片。

  2. 说说下列字母中哪些是单韵母,哪些是声母。

  biomafeüpu

  二. 揭示新课内容

  1. 引导看情境图。

  (1)出示挂图。

  (2)讨论:

  a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b 图上有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孙悟空的表情怎样?哪吒心里会想些什么?

  (3)小结图意:

  哪吒和悟空战了几个回合后,哪吒敌不过悟空,败下阵来。哪吒心里想:他的本领特别大!悟空见哪吒逃跑了,乐得哈哈大笑。

  2 、读语境歌。

  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都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

  相机出示:de te ne le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和这4个音节有关。

  三.教学声母d和t

  1.教学声母d

  (1)学d的读音。

  a 出示座钟笔筒图。

  讨论:图上有什么和什么?

  b 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字母的样子,就有点像连到一起的座钟和笔筒。出示声母d。

  c 教师范读三遍。

  d 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d的书写。

  a d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母有点像?

  与b区别。指名说说不同的地方。

  b 谁能想个顺口溜记住d?

  (座钟笔筒ddd或反写6字ddd)

  c 请小朋友看看书上d的写法。

  谁来说说d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在四线格中什么位置?

  师范写,生描红。

  2.教学声母t。

  (1)教学t的读音。

  a 出示模特图 ,指名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b 出示声母t。告诉学生:它和模特的特的读音有点像。

  c 教师范读t。

  d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教学t的字形及写法。

  a指名观察图画,说说怎样借助图画记忆。

  (t的竖像模特的身子,弯部像模特拖在地上的裙子,一横就像模特的肩饰)。

  btf比较。

  c启发学生自编顺口溜。

  (时装模特t t t或伞柄朝下t t t)

  d自学t的写法。

  e检查自学情况:t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

  四.教学d t与a eiu相拼的音节

  1.出示:

  指名逐个拼读,直呼,教师注意纠正读错的.音。

  2.出示:da de di du

  ta te ti tu

  学生自由试读,标出感到困难的音节。

  按顺序读,指名读。

  五.巩固练习

  1.将b f d t 四张卡片放在讲台上,老师读一个字母,一学生到卡片中找,找对了,全班同学读三遍。

  2.指名读音节。

  六.作业

  1.练读学过的韵母和声母。

  2.抄写d t 各四遍,练抄八个音节个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字母卡。

  2.接读顺口溜不。

  二.教学声母n和l

  1.教学声母n

  (1).教学声母的读音。

  a.出示哪吒出关图。

  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b.出示n。告诉学生:这个字母和哪吒的哪读音有些相像。

  c.教师范读n。

  d .讲述发音方法。

  e.教师再次范读,学生体会。

  f.领读,齐读,指名读。

  (2).教学n的字形及书写。

  a.谁来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n?

  启发自编顺口溜:一个门洞nnn,半个m字nnn。

  b.自学书写方法。

  c.学生在书上描红。

  教学声母l方法同上。

  三.教学n l 与单韵母a e i相拼的音节

  1.出示

  2.学生自由拼读。指名逐个拼读。

  3.出示:na ne ni

  la le li

  自由练习拼读,指名按顺序拼读,打乱顺序拼读。

  四.巩固练习

  1.练读课文中的声母,音节。

  2.比较声母的异同

  b d f t n m

  五.作业

  1.抄写n l 各四遍。

  2.抄写音节各一遍。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字母卡片。

  dtnlieau

  2.复习声调符号。

  二.新授课

  1.看图拼读带调音节。

  (1).出示吹笛子图。

  a.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b.d-i-di

  c.拼读后练习直呼。

  d.出示:di di di di

  e.学生轻声自由练度,指名读。

  f.引导用di的四声组词。

  (2).依次出示其他图,教法同前。

  2.将图和带调音节对应起来。

  (1).闹钟走动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小朋友赶猪时,口里发出什么声音?

  (3).小汽车喇叭是怎样鸣叫的?

  (4).拖拉机行进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连线。

  三.巩固练习。

  1.练读课文。

  2.读拼音句。

  (1)bà ba dǎ bǎ。

  mā ma ná bí。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4.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上课!)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

  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

  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读文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再读2.3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 指名说。(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必定”!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五、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邹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3.指名背诵。

  4.师生一起背。(邹老师也想背诵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

  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四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

  12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爱国爱家

  替父从军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泛滥”“心安理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讽刺愚蠢的鳄鱼的。

  (3)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促思,体会鹿的聪明。通过分角色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表演、表达等综合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鹿的赞叹和敬佩。

  (2)教育学生不能贪婪,遇事要认真思考。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重难点、关键

  1.理解“贪婪者总是愚蠢的”这句话的意思。

  2.知道鹿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智慧死里逃生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1.鹿和鳄鱼图片。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学。

  1.教师出示鹿和鳄鱼的图,板书“鹿和鳄鱼”,启发谈话: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动物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鹿被鳄鱼吃了)

  2.教师:那如果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呢?(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同学们,鹿和多么温顺、而鳄鱼却多么的凶残。一条鳄鱼,鹿就必死无疑,更别说是一千条了。可是,今天的这只鹿非但没有死,反而把这一千条鳄鱼愚弄了。这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就去了解这个故事。

  (从题目入手,抓住鹿和鳄鱼这两种动物的品行以及数量上的明显悬殊,让学生想象后果,教师再通过结果的反差,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兴趣)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

  (1)互相检查预习时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2)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

  2.教师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字音:“曾”“伺”是平舌音,“曾”还是多音字,在文中读“zēng”。”“蠢”是卷舌音。

  字形:“鹿”是半包围结构,的,里面注意不能多一横;“毒”要注意“母”的笔画顺序;“延”字不能写成廷”字,注意区别“虚”和“虑”。

  (2)教师再出示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一天,一只鹿被困在孤岛上,遇到了一条老鳄鱼。老鳄鱼想吃这只鹿,鹿想办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然后从它们的背上逃到了岸边。鳄鱼为了报复这只鹿,假装木头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鹿识破了,还被鹿嘲笑)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说一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意思、概括能力等)

  三、教师提纲辅导,学生复述课文。

  1.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你们想把它讲给爸爸妈妈或是其他人听吗?(想)那,我们现在就来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

  2.教师出示提纲,要求学生照着提纲自己说一说。

  提纲:

  (1)鹿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一条老鳄鱼想吃掉鹿。

  (2)鹿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老鳄鱼不相信。

  (3)鹿要说老鳄鱼找不到一千条鳄鱼,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召来了一千条鳄鱼。

  (4)鹿要求一字排开,数一数是不是一千条鳄鱼。鳄鱼按要求办,排到了河对岸。

  (5)鹿踩到鳄鱼背上,数着数着逃到了岸边。老鳄鱼想伺机报复。

  (6)老鳄鱼伪装木头被鹿揭穿,众人嘲笑老鳄鱼。

  3.指名说一说,集体评议。

  4.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配上表情或动作复述课文。

  5.再指名复述课文。

  (进行复述练习,让学生在说中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意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这是一只鹿。

  这是一条条鳄鱼。

  2.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只鹿居然能从一条老鳄鱼、一千条老鳄鱼的口中逃走,多聪明啊!鹿是怎样让自己逃离虎口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读一读,写一写。

  高高兴兴怒气冲冲不动声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句子。

  1.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2.“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瞧不起的样子。

  3.“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我们都饿坏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鹿的聪明。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启迪教育学生。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鳄鱼、鹿等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生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读和书写。

  2.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一天,一只鹿被困在孤岛上,遇到了一条老鳄鱼。老鳄鱼要吃这只鹿,鹿想办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然后从它们的背上逃到了岸边。鳄鱼为了报复这只鹿,假装木头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鹿识破了,还被鹿嘲笑)

  3.教师导入新课:鹿是想出了什么办法死里逃生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想一想。

  二、继续学文,体会鹿的机智。

  1.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2.指名反馈:鹿想出了什么办法让自己脱离危险的?(教师引导学生用最简练的句子说:鹿让一千条鳄鱼搭成桥,然后从鳄鱼背上走到了对岸。)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鹿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计策的?

  4.指名反馈,学生互相补充。

  (1)骗老鳄鱼说自己有毒,如果是一千条鳄鱼吃就不会中毒。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

  (2)老鳄鱼不相信鹿,它就用激将法让老鳄鱼召来一千条鳄鱼。

  (3)要求鳄鱼们一字排开,它要亲自数一数。

  5.教师小结:多么聪明的鹿牙。遇到危险,它冷静思考,临危不惧,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死里逃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6.教师导读:课文还讲了一件事情,也体现了鹿的聪明过人?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

  7.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反馈。(当老鳄鱼伪装木头要报复它的时候,它说:“如果真是根木头,他就会朝我漂过来;如果是条与愚蠢的鳄鱼,就会留在原处。”结果鳄鱼居然向它游去)

  8.教师总结:这条老鳄鱼实在是太愚蠢了,它为什么会这么愚蠢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9.教师出示文中的有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贪婪者总是愚蠢大。“

  (1)引导学生理解“贪婪”的意思。(极力希望得到某种好处)

  (2)文中的老鳄鱼极力希望得到什么?(指名反馈:吃掉鹿)

  (3)教师:是呀,正是因为它一心想吃掉鹿,所以对问题不加思考,不思考的人自然会变得愚蠢。

  (以学生的字读感悟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解答问题,在探究鹿识怎样一步一步地实行自己的计策问题中,逐步深入理解内容,体会鹿的聪明和鳄鱼的愚蠢)

  三、总结全文,角色表演

  1.教师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读了全文,你对鹿或鳄鱼说什么呢?(一是对鹿的称赞,二是对鳄鱼的规劝:不能太贪婪,要勤于思考)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3.指派小组上来表演,其他的评议,一起导演这个故事。

  4.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5.再指派小组上来表演,其他的评议,和前面一次的表演做对比,强调导演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贪婪者总是愚蠢大。我们要像鹿那样,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只要勤动脑筋思考,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够成为一个聪明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ǎngfànèdúyánchángqiānxū

  二、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边……一边……:

  如果……就……:

  板书设计

  一只鹿和一千条鳄鱼

  聪明愚蠢

  (死里逃生)(被嘲笑)

  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句:恶狠狠

  第二句:蔑视的语气、满不在乎的语气

  第三句:不耐烦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孔子教案-小学语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