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经典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小学语文第七册其中一篇课外阅读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
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开门见山:讲台正中是公正人(老师),左边是陶罐的扮演者,右边是铁罐的扮演者,他们头上分别带着涂上彩色花纹的陶罐和铁罐的头饰
(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两旁坐着热情的观众。
第一幕:铁罐奚落陶罐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地问)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谦虚地回答)
老师:“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观众(1):“因为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观众(2):“铁罐认为陶罐经不起它的碰撞才敢这样问。”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住嘴”(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气势汹汹)
陶罐:“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颜悦色)
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老师:“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来越傲慢无理?”
观众(3):“铁罐自以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说话尖刻,不尊重别人,更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老师:“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观众(4):“陶罐‘争辩’,说明陶罐谦虚并不是懦弱。我们应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不能比长处斗自大。”
老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观众(5):“铁罐蛮横无理,充分暴露了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长处的缺点。而陶罐谦虚但不懦弱,对铁罐的不讲道理,陶罐不再理会它了。”
第二幕:世界的变化
老师:(有感情地对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和尘土。
(陶罐和铁罐坐下伏在桌子上)
第三幕: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老师: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用手拍拍陶罐)
观众(6):“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表情惊讶地)
(陶罐慢慢地站起来,弯着身子。)
观众(7):“真的,一只陶罐?”(高兴得大声叫起来)
老师:慢慢地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老师表演)
观众(8):“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陶罐:(站起身)“谢谢你们!”(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
老师: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不知道它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影无踪(铁罐取下头饰,回到观众席)。
老师:“人们为什么会找不到铁罐?”
观众(9):“铁罐虽然不怕碰撞,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随着天气的变化,被氧化了。连痕迹都找不到了。”
老师:“在这里。铁罐的下场和陶罐不朽的文物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师总结: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经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这时,同学们都热烈讨论,互相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请陶罐、铁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学谈体会。)
陶罐扮演者:“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铁罐扮演者:“我是一个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的扮演者。从这个角色中我感受到铁罐因为看不起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得了个可悲的下场.希望自己在学习中不重蹈铁罐的覆辙……。”
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
老师:这是一堂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谈改正的方向……收到预期的效果。
借语文活动课形式教学《陶罐和铁罐》小学四年级语文借语文活动课形式教学《陶罐和铁罐》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懂得查字典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2.看懂图意,把每幅图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写明白一段话。
3.培养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重难点
仔细每幅图,把图画连起来写清楚一段话。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对图画的观察,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锤炼,从而为“写”做铺垫。
教学流程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现在就来说一个谜语,请同学们来猜猜好吗?
“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
学生猜谜语。(板书:字典)
教师出示字典,说:这小小的字典也是老师,它的学问可大了,我们有不认识的字都可以请教它。有两位小朋友,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去请教这位老师了,我们一看好吗?(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指导看图,初知图意。
1.请同学们按顺序看这4幅图,读图下面的提示,看看你们能明白这次写话的内容和要求吗?
2.指名汇报。
3.请同学们按图画的顺序,把4幅图连一看,和学习伙伴说一说这4幅图画的是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说。
5.教师明确看图的方法:看多幅图画进行写话时,我们要先把这幅图连起来年地,看懂图画的意思。
三、逐幅看图,展开想象。
为了说话方便,我们先来给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分别起个名字好吗?
1.指导学生说第1幅图。
(1)图中的同学正在做什么,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想想遇到不认识字的他会怎么想,怎么请教同伴。(鼓励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语言。)
(2)和学习伙伴互相说说。(教师提出听话要求:看看谁最有礼貌,认真倾听其他同学说话,听后还能给同学提建议。)
(3)指名说。
(4)师生评议,鼓励有创新的同学。
2.指名学生说第2幅图。
(1)我们看看图画,再想象一下,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男孩为什么去问老师了?
(2)和学习伙伴互相说说,指名说,师生评议。对善于想象人物语言、描述人物动作的同学提出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
3.指导学生说第3幅图。
(1)仔细看看第3幅图,和学习伙伴说说图画中的同桌是怎么做的?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呀?
(2)汇报交流,表扬想象丰富的同学。
4.指导学生说第4幅图。
小男孩认识字了,他多高兴呀。他们是怎样互相帮助认识字的`?这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表扬说得具体的同学。
四、回归整体,完整表达。
同学们把每幅图的意思都说清楚了,现在我们再来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好吗?
1.自由练习。把4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要用词恰当,说得具体。
2.指名说话,师生评议。
五、尝试写话,随机指导。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你们愿意把这件事写下来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吗?现在我们就来写写吧。
1.指导写话:先写题目,要按顺序把每句话写明白,图与图之间要有衔接的话,要标点符号。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为评议做准备。
集体交流,评议修改。
1.投影出示习作,学生读,师生评议修改。
(1)是否出示习作,学生读,师生评议修改。
(2)语句是否通顺。
(3)是否有错别字及漏字。
(4)能够使用标点符号。
2.按照评议修改的方法,伙伴互读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巡视表扬修改认真的同学。
七、抄写习作,欣赏佳作。
1.工整美观地抄写习作。
2.将佳作粘贴在教室墙壁上,学生随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知道蝙蝠是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雷达是探测的仪器,前者是自然界里的动物,后者是人类的一种发明创造,看起来毫不相干,然而,人类的许多创造发明都从动物身上得到启迪,那么蝙蝠它给人们什么启示呢?你想知道吗?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
(二)标出自然段,想想哪几段说的是一个意思。
三、检查自读情况
(一)认读生字词。(卡片)
(二)找四五名同学读课文
(查:生字读音,文字正确流利。)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一)回顾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一读二想三并
(二)请七名同学分别读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每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三)大家议论说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哪几段意思相近。
(四)将相近意思的段合并为一大段。独立一个意思的为一段。按一定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分段结果:第一段是第1、2自然段;第二段是第3~6自然段;第三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
(五)归纳段落大意。
1.归纳段落大意要注意什么?
(1)要抓住主要内容。
(2)语言要简练。
2.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
教师给方法,出示小黑板。“独立成段的抓重点句;合并成段的,舍弃次要,抓主要。”
3.学生根据方法,讨论如何归纳段落大意。
(讨论过程:第一段中的第1自然段讲了一架飞机在安全夜航。第2自然段就这个现象提出问题。段意可概括为,由飞机夜航的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第二段中讲了先提出蝙蝠在夜里为什么会有高超的飞行本领,讲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最后揭示了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这么多内容,要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2,选择正确的第二段段意。第三段只有一个自然段。讲了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安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还着重讲了雷达的工作原理。这两点中最主要就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把这个作为段意就可以了。)
五、分段练习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
六、个人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七、全班交流
(一)提出难懂词语。
(二)大家进行解答。
八、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九、作业
预习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初步阅读课文,进行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并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这节课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知道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反复试验和研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二、找三名同学读书。大家思考:文章开头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课文哪段具体解答了这个问题
三、变序教学,先学首尾段
(一)默读首尾段,了解写作特点。
(二)提问:
1.文章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
理解词语:漆黑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阅读的兴趣。)
3.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理解词语:“摹仿、启示、障碍”。
(板书:天线、荧光屏、电波、反射、障碍物)
4.先提出问题,最后解答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三)请两名同学分别读首尾段。
过渡:科学家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果呢?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学习第二段
(一)个人小声阅读第二段。思考: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边读边划。
(二)提问:
1.蝙蝠夜间飞行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蝙蝠不但能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无论怎么飞,也不会同任何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的避开,通过“即使……也……”这个词看出来的。)
2.从这些特点中反映出什么?(蝙蝠夜间飞行,就如同在白天飞行一样动作灵巧,反映敏锐。)
3.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科学家为了揭示这个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么做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三)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个人默读4、5自然段。
2.找单人读4、5自然段。
大家思考:
(1)课文对哪次试验作了比较详细介绍?
(2)对试验做了哪些介绍?
(四)学生议论发言,理解词语“横七竖八”。
(答案:课文把第一次试验叙述得比较具体,讲了试验的时间、场所、条件、情况和结果。)
(五)请同学当一回“科学家”,将三次试验填写在表格中进行汇报。
(六)教师小结:
科学家针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视觉在夜间飞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写试验时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详有略,同时使我们知道写试验情况时应介绍交代什么。望同学们学习这些写作方法。
过渡:蝙蝠到底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七)单人读第6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划、划出与问题有关的重点词语。
1.提问。
2.理解词语“反复研究”、“终于”。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1)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不辞辛苦、刻苦钻研的精神。(2)结论是来之不易的。)
3.让同学画画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草图。
4.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飞行的。
(板书:嘴、耳朵、超声、反射)
过渡: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
五、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
(一)同座位的同学议论,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试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
2.做填空练习。
3.对照投影或板书说说雷达和蝙蝠的对应关系。
(二)讨论发言。从这一事例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由议论。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也是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六、请三名同学读全文
七、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安全飞行的事例,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课时
一、交代本节学习任务: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要求能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理解运用。
二、温习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接力朗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词的读音
(一)学生自己读生字表和课后词语。
(二)用生字词的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四、学生个人分析和记忆字形,懂得意思
(一)分析字形结构,偏旁部首。
(二)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扩词,丰富词汇。
五、集体学习
(一)要强调字音的生字有:
“即”是第二声“j0”,不要读成第四声“j@”。
“塞”是平舌音,要读准。
“竖、钟、超、障”是翘舌音,要读清楚。
(二)要强调字形的生字有:
“即”字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荧”字下边是“火”,不要写成“虫”或“玉”。
“配”的左半部不要少写一横。
教学步骤:
(三)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字音易读错,然后,说说要注意什么。再找一找哪些字形易写错,怎么记住它们。
(四)区别形近字,组词练习。
坚()荧()配()摹()塞()竖()萤()醒()幕()赛()
(五)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字义或词义,大家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议论解答。
如: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意思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障碍——阻挡、限制。本课指超声波遇到影响、限制的东西就反射回来。
六、造句指导
(一)弄懂“反复、证明”的意思
“反复”在本课中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的意思。
“证明”在本课当作动词用。是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事物的真实性。
(二)教师造范句进行引导。
反复——经过反复练习,小红终于把《小青蛙》这支曲子弹会了。
证明——看见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不一会儿天上飘来一片乌云,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的是对的。
(三)学生练习造句。
注意用这两个词造句时,要把事讲清楚,不能太笼统、太含糊。
七、练笔
(一)带领学生做一个《吹球》的小实验。
(二)说说实验过程。
(三)按照课文中介绍试验的方法,把这个实验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八、作业
(一)写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孔子教案-小学语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