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9篇(精)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感悟、积累、迁移”是语文教学的“三步曲”,只有依据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认识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加强朗读与理解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反馈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带生字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4)依据课题质疑。
(5)浏览课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机板书: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自渎课文,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交流讨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抓住关键词语自学说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边读边体会。
4、检查自学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飞舞”、“睁不开眼”、“贫瘠”体会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指导读好埋怨的语气;练习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2)第2段:“从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体会说明什么;从“大伞”、“挡住”、“吸收”、“渗进”、“储存”体会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出示反问句式,体会反问语气,指导朗读;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练习说话,领悟云雀***话。
(3)第3段:生自渎自说自悟,抓住“枝叶茂密”、“挡住”、“遮挡”、“不容易散失”等词语来体会。
5、再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森林的重要,读后有条理地说一说。
6、读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上练习复述,鼓励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将对“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体会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后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
2、选读有关科普文章,举行“环保我知道”主题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引导幼儿理解散文的内容,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散文中洋溢的生活情趣。
2、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绘画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言。
2、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贴图、头饰、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
一课时(30—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不光老师来到你们这做客,同时呀!老师还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教师出示小女孩贴图)
2师:哦!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呀!她的名字叫妞妞,我们大家和妞妞打个招呼吧!(生:妞妞,你好!)
3、现在就让我们大家和妞妞一起去草地上走走,看看吧!
你们看到草地上有些什么呢?(生:红红的花,绿绿的草,高高的山,漂亮的蘑菇)
4、这时,我们看看这美丽的草地上谁出现了呢?(教师出示蘑菇贴图)我们快和这个可爱的蘑菇娃娃打个招呼吧!(生:蘑菇娃娃,你好!)
5谁能说说这蘑菇娃娃长什么样吗?它像什么呢?
二、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学生初步感受散文的优美
可爱的蘑菇娃娃家今天发生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我们和妞妞一起去看看,行吗?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音乐背景下,教师边朗诵边表演散文
三、利用活动贴图,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主题和内容
1、蘑菇娃娃家的故事我们听完了,谁知道下完雨后,蘑菇娃娃它怎么样了?
2、我们一起来做蘑菇娃娃撑开小伞的样子好吗?(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
3、蘑菇娃娃撑开了小伞时,我们看看草地上谁飞来了呢?(教师出示小蜜蜂贴图)我们和小蜜蜂打个招呼吧!
4、谁知道小蜜蜂最喜欢干什么?(生:采花蜜)那我们大家一起学学小蜜蜂采采花蜜吧!
5、蘑菇娃娃见到小蜜蜂,它想把美丽的小伞送给小蜜蜂,小蜜蜂是怎么说的呢?
6、蘑菇娃娃的小伞那么漂亮,小蜜蜂为什么不要呢?
7、这时,我们看看谁又飞到草地上了呢?(教师出示花蝴蝶图)我们也和它打个招呼吧!
8、漂亮的.花蝴蝶最喜欢干什么呢?(生:在花丛里跳舞)那现在我们把这当做是花园,学学花蝴蝶跳跳舞,好吗?
9、蘑菇娃娃要把小伞送给花蝴蝶,花蝴蝶是怎么说的呢?花蝴蝶为什么不要蘑菇娃娃的小伞呢?
10、你们瞧!这时草地上谁跑来了?(教师出示梅花鹿贴图)我们快和它也打个招呼吧!
11、梅花鹿最喜欢吃什么呢?
12、蘑菇娃娃要把漂亮的小伞送给梅花鹿,梅花鹿怎么说的呢?梅花鹿为什么也不要蘑菇娃娃的小伞呢?
13、这时候,我们大家想想,蘑菇娃娃还会把小伞送给谁呢?他们会怎么说呢?
14、现在我们瞧瞧,站在一旁的妞妞见到小动物们都不要蘑菇娃娃的小伞,这时,她会对蘑菇娃娃说什么呢?她要蘑菇娃娃的小伞干什么呢?
15、爷爷见到妞妞送的蘑菇小伞,为什么会乐得胡子翘?
四、表演散文
1、这个故事这么美,你们愿意和老师站起来一起表演表演,行吗?(音乐背景下,教师带领孩子表演散文)
2、分角色表演散文
这个故事里有大方的蘑菇娃娃,勤劳的小蜜蜂,漂亮的花蝴蝶,可爱的梅花鹿,还有一个美丽的妞妞,谁愿意上来演一演他们啊?
五、发散思维,培养想象
如果蘑菇娃娃把小伞送给了你,你会怎么样呢?
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行吗?
六、延伸活动
春姑娘见你们大家表现得那么棒,想让老师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她想让我们大家画一画蘑菇,看看谁画得好,你们能行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前透视】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
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
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
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二、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
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
“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此文以色彩绚丽的插图和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菊花之美,表达了人们的喜爱之情。所以,再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潜心诵读,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是以下的设计力图体现的。
[设计特色]
在情境中诵读,感悟。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课时内容:
教学课文第一、二段,学会其中看、开、放、不4个生字。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录象、图画和反复诵读,体会菊花的美及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一、二段,背诵第二段。
3、 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端正、有一定速度地书写。
一、设境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天气渐渐冷了,许多花儿都谢了,有一种花现在却开得最美最多。是什么花?
出示:菊花 (正音)
2、现在,正是赏菊的好时候。(贴图)谁能说说:什么时候,谁去公园干什么?
出示第一段。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今天,就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去:
看菊花 板书看
(写在事先画好的田字格里)
学生看师范写,再做个动作演示看,明白看由变形手和目组成。
[利用图画再现课文第一段的情境,既揭示了课题,又学完了第一段内容。学生描绘图意的过程,就是读第一段的内容,回答的学生说,其他的学生听,几个下来,已听过几遍,再来读文字,降低了阅读难度,会顺畅得多。老师以一句:我们跟他们一起去看菊花吧!顺利地完成了角色转换,以下的教学始终是我们在看,学生自己在看。看是一个要学的生字,字形较难。老师的板书就是范写的过程,看清了再动作演示,很快就记住了手和目组成看。]
二、入境诵读感悟
过渡:让我们张大眼睛,去看菊花吧!(播放菊花录象)
1、 出示:公园里的菊花
2、 菊花的什么好看?
①(颜色)出示:黄的、白的、淡紫的、紫红的。
颜色真多呀!有哪些颜色?我们来数一数吧!
指名读,一起读。
真是越数越高兴,越数越开心!(表达出惊喜的心情来。)
这么多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② 还有什么也很好看?(形状)
都有哪些形状呢?(生看录象描述)
师:每一种形状都是一个品种。品种可真多!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③ 菊花不光颜色美,品种多,数量也不少呢!
师描述:你们看,菊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朵接一朵。(出示:一朵朵)抢着开,有的三朵五朵凑在一起说悄悄话呢!(出示:一丛丛)这里一丛,那里一丛,最后,越开越多,一丛丛菊花连成了一大片,向四面铺开,汇成了菊花的海洋。(出示:一片片)
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你能连起来读,把菊花由少到多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④ 小朋友,现在已是深秋,刮起了寒风(出示:深秋、寒风,正音),许多花都谢了,菊花开得这么美,说明了什么?(不怕冷)
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我们来夸夸它们吧!(指导读)
哪个词最能说明菊花不怕冷?(迎)那该怎么读?
⑤ 这一句从菊花的颜色和数量上来说明菊花的美,还告诉我们菊花不怕冷的精神。连起来欣赏一下吧!(齐读)
3、菊花又美丽又勇敢,你喜欢它吗?看花的人们也一样,他们是怎么做的?(录象演示)
读第三句,把人们流连忘返的心情表达出来。(以评促读:太快了,没有舍不得的心情。)
4、 想象:如果你在看菊花,你很舍不得离开,会怎么做?
(画下来、拍照、拍录象等)
[录象再现了课文情境,那绚丽的色彩,繁多的姿态,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置身于菊花的海洋,思维被激活了,情感调动了,怎么能不为之深深赞叹,为之动情呢?他们忍不住要把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老师的作用就是适当地组织、点拨、启发、鼓动,让他们畅所欲言,反复诵读。自己的表达受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可能是零散的,不太规范的。而书上的语言正是他们想说的,所以,出声的朗读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又使他们找到了表达的凭借。反复的诵读中,老师的引导,同学的评价又使他们的.认识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了课时第一个目标。中间对颜色和形态的认识,老师提供了一些美词,起到了积累的作用,又为下面当小导游服务。最后想象的设计,换取学生生活经验,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产生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三、回顾抒情表达
1、 回读第二段。今天我们到公园看菊花。看到了:公园里的菊花 。颜色有 ,数量也很多 ,在百花凋谢之时,它们 。人们 。
2、 菊花美得让人陶醉。我都看得不忍离去了。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齐读第二段)
3、 这么美的菊花,可不能独自欣赏呀!应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请你当小导游,向朋友介绍。
① 先记住导游词。(自由试背)
② 向同桌介绍。(看看是不是会介绍了。)
③ 指名介绍。(好的挂上导游证,以此激励。)
[先对课文进行回顾,整体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导游的介绍意在让学生背诵第二段,以完成课时目标二。这个板块设计时并不限定学生照书一字不差地背。可以用上老师刚才提供写颜色和形态的词,也可用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美词,以鼓励一些学生创造性地介绍,给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四、自主识写作业
过渡:一阵秋风吹来,有几片树叶落到了老师的桌上。你们认识吗?
1、出示:开、放、不、看认读。
2、 看笔顺图,边读边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3、 说说哪个字最难写,写时要注意什么?
4、 作业设计
1、必做题
A、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B、有感情地朗读1、2两段。
2、选做题
A、生字开花(开、放、看)
B、做小导游,把看到的菊花美景用自己的话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识写生字力图体现自主。学生看着笔顺图书空后再描一遍,初步对字有个整体感觉,然后再说说写哪个要注意什么,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提醒全班注意。作业设计也力求给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必做题无非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面向全体。选做题留给还有余力的学生。这样做既达到了目标的下限,又达到了目标的上限,使所有学生有所得,有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单元要点:
1、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2课时
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讨论交流: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检测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第6页的第4题。
(1)小题教师可示范对折方法,再让学生剪开,在引导学生比一比所剪出的两个图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小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个正方形可以可以分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或三角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3、第6页的第5题。
[建议学生可以自己的选择用估计、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探究出答案。缺了8块砖。]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拼一拼
对边相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拼组,使学生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清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效果很不错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字的不同开头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课前准备
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读好轻声。
2、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巩固认字:(1)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梅花 用心 几个 成长
二、参加 为了 洞里
(2)打乱次序读生字。
4、反馈读课文情况。
5、针对读题后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预设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为什么称为小画家?不画家画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
1、出示课后题“读读连连”,同桌交流。
2、出示:竹叶、梅花、枫叶图,找联系,并读好课文中的句子。
四、读好1--3句。
1、第一句,通过回忆、想像,让学生在脑子里出现下雪时的快乐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下雪的不同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2、第二 ,联系生活实际,想像雪地上的不同图案,读好句子:再借助图片,感性体验,将短句读好。
五、写字:“几、用”。
1、出现要写的'字,读闪亮了音,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书空笔顺。
3、请小老师帮助,范写好“几”字;生练写,反馈指正。
4、发现“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与“几”有什么不一样?
5、看老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出现认读的生字,以多种方式认读。
2、出示1--3句话,指名学生读。
二、读好4--6句。
1、读第4句,联系上下文领会“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2、读第五句,知道青蛙在冬眠,并读出问句的语气。
(可创设对话的情境进行朗读)
三、整体朗读。
1、自由练习。
2、指名朗读,老师进一步指导。
3、适时小结,给予鼓励。
四、指导背诵。
1、教一些方法:
(1)理解背诵,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按序背。
(2)分步背诵,有几句话---分句背诵---逐句背---连句背
2、给时间练习背。
3、创设激励机制引导背。
五、写好“鱼”字。
1、读准音,组词,激发写的兴趣。
2、观察“鱼”有几部分组成的,并看各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范写--练写--反馈
六、总结全文
1、学完了全文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课外拓展: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呢?他们会画下怎样的图画?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学习内容
教 材:“我是小学生”;
《丛书》:“上学歌”,“坐得正”,“上学一日歌”,
“上课守纪律”,“课间安全牢记心”,“爱护眼睛”,
“广播操”,“做早操”。
二、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朗读文章,初步感受成为小
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学校,
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三、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大中国》;
2、看插图,想多民族;
3、讲民族故事。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
1、介绍天安门;
2、认识国旗;
3、想长城。
(三)唱一唱,跳一跳
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边唱边跳。
(四)链接阅读《丛书》文章
“上学校”,“上学多好”,“我们班里朋友多”,
“太阳公公起得早”,“吃饭歌”,“值日歌”和“好学生”。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 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3)看投影,读词语: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4)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厚:先写“厂”字头,再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写紧凑。
塔: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草字头”与一个“合”,注意与“答”的区分。
茫、芒:这两字的相同点是: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相同;不同点:“茫”比“芒”多一个三点水旁。注意“亡”字的笔顺:点,横,竖折。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淡: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火”字在一起,“淡”的反义词是“浓”。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 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 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读一读生字能把生字和音节用线连起来。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2 初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知道初冬季节的一些景物特点,理解课文中太阳、田野和树林在雾中、雾后有什么不同。
教具准备:电脑,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有几个季节?
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过些日子冬天即将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初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字词:
初冬
田野
庄稼
耀眼
光芒
柿子
模糊
白茫茫
3.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做到: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评价老师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1)这样大的雾,课文中用什么词语形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2)读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看电脑演示,进行品读。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数一数有几句话,想一想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1)隔着我们和田野、树林间的这层纱,指的是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模模糊糊
3.思考:这两句话中为什么前一句用“望”,后一句用“看”?
4.指导朗读,看电脑演示,试着把模模糊糊的感觉读出来。
(三)第三自然段:
1.师生分别读一遍,然后比较读的情况。
2.指名谈体会,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体会词语。
3.看电脑演示,体会:发出淡淡的光,然后在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读。
(四)小结:
1.课中练习:让学生口头练习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淡淡
的光。
进行评价: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望不见 )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看不清 )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发出 )淡淡的光。
2.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在理解词句时,运用了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在读书读报时遇到读不懂得词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做这些事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读懂了。
(五)第四、第五自然段:
1.观察下雾时和雾散后的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己读四、五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雾散后,太阳( )光芒来。
2)雾散后,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
3)雾散后,近处的田野、树林也( )了。
3:电脑演示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的对比,体会后练习朗读。
(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
1.小组自学。要求:
1)一个同学朗读。
2)其他人结合一段内容谈体会。
3)同学间相互补充。
2.汇报学习成果
3.看录像体会初冬景色的特点。
四、再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师生共同介绍有关初冬景色的资料
3.总结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在学习
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领略了初冬的景色,收获真不少!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配乐朗读全文。
2.从课外书中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各个季节的景色的文章。
板书设计:
22 初冬
下雾时 雾散后
望不见 望得见
看不清 看得清
发出 射出
探究活动
观察下雾前和雾后的景象和其变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美景,有的使人增长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还会让人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齐读)
3、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滴水是怎样穿石的?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
1、 提出要求:(1) 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2、 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3) 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先自读,再开火车读。最后齐读)(4) 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5)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学生快速默看后回答)/article/
2、 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3、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4、指导读好科学家的故事。5、指导读好启示。(学生讨论:一(1-2)讲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二(3-4)讲述了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事例。三(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
四、教学生字、指导描红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 抄写词语
2、 读熟课文 。
第二课时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