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8 08:41:32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看懂图意,知道三种奇妙的“眼睛”指的是什么。

  2。借助拼音朗读句子。图文结合理解三种“眼睛”的作用。

  3。从学句中学习6个词语,从识词中学会9个生字。

  朗读理解句子,学会9个生字。

  挂图、字词卡片、田字格板等。有条件的可备实物,或幻灯。

  2课时

  第一课时

  朗读,理解句子。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板书“眼睛”),用它可以看书、看报、学习新的知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奇妙的眼睛”(板书完整课题),课文里的眼睛并不是人的眼睛,但也是用来看东西的,所以课文里的“眼睛”这个词加上了引号。它是利用了科学仪器能够看到人的眼睛所不能看到的东西,所以叫“奇妙的眼睛”。“眼睛”到底指什么?学习课文以后就知道了。

  (二)出示图画或实物。

  问: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你在哪儿见过?根据回答板书: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

  (三)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笔在课文里划出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是谁的眼睛?

  回答后板书:天文学家、医生、海军。

  (四)再读课文

  说说这些“眼睛”有什么作用。回答后板书:星星、细菌、敌人。

  (五)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看书看图,加深对图文的印象。

  (六)讲读句子。

  1。用序号标出段序。

  2。自读第一段,看看有几句话。抽读第一段。问:第一句讲什么?(第一句说望远镜是谁的眼睛)。第二句讲什么(第二句讲它的作用。)

  3。第二段让学生自读后,上黑板指着板书说:显微镜是医生的“眼睛”。医生有了它可以看见极小的细菌。“极小”是什么意思?就是非常小,是肉眼不能看见的。“细菌”告诉学生,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利,如我们吃的馒头必须有发酵菌,但很多细菌对人体有害,如同学们拉肚子时,医生就要检查你的.大便里有什么细菌。这些细菌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

  4。抽读第三段,讲读第三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监视”就是用潜望镜在水里注视海面上的敌人。问:谁见过潜望镜?你在哪儿看见过?(学生可讲亲身经历的,或讲在书上、电视里、电影上看见过的都可以)

  (七)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识字、写字。

  (一)看图,说说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是谁的眼睛?“眼睛”指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二)开火车游戏读词。

  (三)从识词中学字。

  1。数一数田字格里的生字有几个?

  2。除了本课连成的词以外还能找哪些词?如:军(空军陆军 军队 参军 解放军)

  医(医院 中医 西医 医疗)

  3。分析记忆字形

  军(冖——车)医——(匚——矢)

  眼(目——艮)睛——(目——青)

  敌(舌——攵)极(木——及)

  战(占——戈)戈字旁面(——丿——面)

  (四)写字。

  1。告诉学生“月”字不作偏旁,只作一个字的部件时“丿”要变成“丨”

  2。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找出在竖中线和横中线上的笔画。

  “军”字的第4笔“”横在横中线上,第6笔“丨”在竖中线上。

  “医”字的第4笔“一”,第5笔“一”在横中线上,第6笔“丨”在竖中线上。

  “睛”字的第4笔“一”,第9笔“一”在横中线上。第10笔“丨”在竖中线上。

  “面”字的第2笔“”起笔在竖中线上,第4笔“”在横中线上。

  “敌”字的第2笔“一”在横中线上。

  3。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

  (五)在书上完成作业2。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1、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和横祸非常的开心,当然难免也会有磕磕碰碰。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争吵的课文(板书,齐读),看到这个课题你又哪些疑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然后读读黑板上的字词。

  2、领读字词,这些词在读时你有要提醒大家的吗?(点拨读音:嫉二声,哼hng,服侍shi,挨到放学二声)自己读一读生词,前后同学检查读词,老师检查读词,看谁反应的快。(点拨:嫉妒什么意思,挨还读什么,哼,你们在发这个音时有什么感觉?还读什么?)

  3、指读,其他同学继续思考(手指黑板)

  4、谁来说说(手指黑板说)(总结: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知道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根据课题提问并回答)

  三、精读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和克莱蒂争吵前和争吵后各是怎么表现的?然后说一说。

  2、汇报:

  **师: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具体的看看我和克莱蒂争吵前的表现。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能反映出我和克莱蒂表现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词语。

  师:从你批画的语句中你认为克莱蒂和我各有什么特点?(回答)具体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1)“他只微笑着说...(我从只微笑看出克莱蒂对这件事并不在意)

  师:谁知道,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2)心想:哼,得了奖...(从这句话看出我对克莱蒂得奖有点嫉妒了)

  师:因此,我想...(报复她)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3)“脸都红了、举起手”看出生气,都要打人了。

  师:刚才,他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

  师:就这样,原本不该发生的争吵却发生了。

  **4)师:刚才,我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理解课文的?

  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来学习我和克莱蒂争吵后的表现。

  默读5~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有关的语句(手指黑板),然后说一说从中体会到了克莱蒂和我各有什么特点?(回答)具体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5)第五段:“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看出我确实知道错了。

  师:“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克莱蒂说,我在外边等你,他一定是想打我,因此,我不安)我又“很后悔”,“后悔”什么?(不该和克莱蒂吵架)

  师:还因为什么后悔?联系下文说说。(克莱蒂是个好人...种种情形来,说明他是个好人)师:说明他是个好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帮父母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全家欢迎他、特别父亲是那样的喜欢他等)

  师:过去的种种情形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决对不会故意弄坏我的笔记本的。都怨我嫉妒克莱蒂得奖了而报复了他,才吵架的。我真后悔啊!(引读:阿,要是...)我当时真是后悔死了,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指读一个。

  师:接着汇报,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出示)齐读,什么意思?(知道自己错了,要想别人道歉)而我这是却怕丢脸死要面子。

  “我用眼角偷偷的看他...(说明我知道他是好人,自己做错了)

  师:为什么是偷偷的?(自己错了,不好意思正眼看克莱蒂)

  “暗暗说。”(怎么也说不出口,说明我想去道歉,但又没有勇气)

  师:父亲说,应该知错认错,可我觉得说不出口,太丢脸,我心中真是很...(矛盾)这种矛盾的心情你能读出来吗?这一段自己练习读一读,谁能读一读?就像他这样来读一读。自己再练练,谁能读一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读。

  接着往下汇报

  6)第六段:“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斜着眼睛看)为什么是用眼睛瞟我?(并排坐着,克莱蒂还在生我的气,不愿意用正眼看我)

  师:在他眼里表示的不是仇恨的愤怒,却是悲哀,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嫉妒方面,爱面子等),于是他会接着怎么想呢?(...)所以他接下来是怎么表现得?(克莱蒂对我说...,我回答...旁边的泡泡问,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两人想的一样吗?(不一样。克莱蒂要原谅我,点拨:我是怎么理解克莱蒂说的这句话的?因此我说,我也等着你,我想干什么?(打架)谁能把这两个“我在外边等着你”的不同读出来?

  师:这一段还有要说的吗?(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描写?(心理描写)于是,我有了决定了吗?(防御)从哪看出来的?通过什么描写告诉了我们他的决定?

  师:男女同学一起把7、8自然段读一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作者想起的父亲的那句话,女同学读我和克莱蒂的话。在男女交换读。

  往下汇报我和克莱蒂的表现。

  7)第九段:“终于挨到了放学”(泡泡告诉我们...”我也认为挨用的好。点拨:换成“等”不行吗?(“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而等没有困难度过的意思。)

  师:那你能不能用挨的这个意思也说句话?(点拨:只要是困难的度过某一段时间就可以用挨,因此有时好的事情要来临时,我们也可以用挨)

  接着汇报

  “他走近我,我举起戒尺”我为什么举起戒尺?

  师:但出乎意料,克莱蒂是怎么做的呢?读10~13段,边读边想一想,克莱蒂见到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宽容、友好)说明他确实是个...(好人)这宽容、友好的风格从那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微笑着,温和地,从神态和语气表现出来;用手拨开,两只手搭在,从动作上看出宽容和友好;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从语言上看出他宽容、友好)前后同学分角色读一读10~13段。

  师:文章通过神态、语气、动作、语言等告诉我们,克莱蒂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用父亲的话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高尚的人)

  (出示父亲的话)齐读,什么意思?(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这是一种勇气,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师:我们再来一起读一遍父亲的话。

  这一段还有要说得吗?(说着父亲从...,)文中连续描写了父亲的几个动作,哪几个动作?(夺过,折成,扔)父亲想告诉我什么?(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和朋友友好相处)

  师: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也让我们深受启发。你们想不想把它记下来。

  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同学间也会发生像父亲所说的这样的事情,你能不能说一说。

  四、总结

  1、由组长组织,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缘,读,扩词,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怎样写老师范写。

  六、练习:32页选择正确读音。

  二课时

  1、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生么事?

  2、再读课文,回顾我和克莱蒂各自有升么不同的表现?在课文中作一下标记。

  点拨哪好?以便积累。

  3、把你认为挺好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语句积累下来。

  4、作者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把一件争吵的小事写的那么生动,那么,我们在写生活中其他事情的时候,也可以抓住这些方面来写。

  5、仿写:出示:今天上第三节可是,我们班进行了数学考试。考试结束后,老师拿着卷子一脸严肃的走出了教室...(接下来,大家都是怎么表现的呢?)

  6、扩词

  7、形近字组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图画阅读,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挂图、生字卡片、动物头饰、荷叶图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创造情境,步入文境

  1、谈话导入:同学们,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远了,夏天又笑盈盈的向我们走来了。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师就象一个美丽的池塘,你们发现了什么吗?(教室中的荷叶道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认记“荷叶”二字。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引导学生说:大家看,“荷”字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我们班何静的“何”,“叶”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一个十字,口字旁要写小一些,十字的一竖是悬针竖。

  3、揭示课题

  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出示挂图)

  啊,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引导学生说出“荷叶”)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

  ㈡、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汇报学习生字的情况。

  ⑴、指名说说读准“珠、翅、是、停、晶、坪”这六个字应注意的.地方,指名带读。

  ⑵、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练读其他六个生字。

  3、再读课文,检查正音效果。

  让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方法再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那就按照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吧。大家来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㈢、熟读课文,激发情感

  1、用看图的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练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一句。

  看图:荷叶是什么样的?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看图的方法学习课文。来,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吧。大家仔细观察,荷叶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再看插图,找出课文中提出的荷叶的好朋友。(指名说,全班一起说。)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

  ⑶、激发兴趣:同学们,你最喜欢谁呀?

  (以下各自然段的学习顺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决定。)

  2、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确定学习方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议用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那有谁愿意当一回小演员,演一演你最喜欢的小演员呢?

  ⑵、学生练习表演(指名戴头饰表演)。

  ⑶、学生自评、他评。

  师:(叫刚才表演的学生):刚才你是小演员,现在请你当主持人,说说你认为你刚才表演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自评)台下的导演们,你们有什么看法?(他人评)

  ⑷、理解“凉伞”。

  师:小鱼儿笑嘻嘻的,说明它非常高兴,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同学们,你们先看一看这幅图,再说一说。(学生讨论)

  齐读“凉伞”,板书“凉伞”。

  师:所以呀,小鱼儿说------(生读课文)

  男女生分别读,看谁最快乐。

  ⑶、表演读背。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能背的就背一背。大家可以用荷叶道具来表演,也可以借助教室里的课桌、书等来表演。

  ㈣、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2、重点交流“朵”、“我”等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㈠、巩固生字。

  1、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2、齐读全文。

  ㈡、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书。

  师:有同学提议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小水珠这一段?

  2、理解“摇篮”

  ⑴、用树叶滴上水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风一吹,荷叶轻轻摆动,荷叶上的小水珠怎么了?(指名回答,板书“摇篮”,齐读,说说“篮”与竹字头的关系。)

  ⑵、学生进行读书比赛。指名比赛读,评议后,确定模仿对象。

  ⑶、学生分组有感情地练习读。

  ⑷、全班一起做动作练习背诵课文。

  ㈢、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分组比赛,学习“蜻蜓和青蛙”两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分成蜻蜓和青蛙两组,任务有三项:⑴、组内进行朗读、表演比比赛,选择一位最佳选手上台表演。⑵、组内根据课文确定几个问题,向对方提出。⑶、熟读本组内容,对对方的提问做好充分准备。

  2、学生上台表演,并根据对方的提问进行回答。

  3、看图,理解“停机坪”和“歌台”。(读一读,说一说,教师板书。)

  4、看图,温习古诗《小池》。(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齐背古诗。

  5、学生边表演边读这两段课文。

  6、小结:我们不仅读了课文,表演了课文内容,孩童国回忆学过的古诗更好的记住了课文,知道了荷叶是圆圆的、绿绿的,是---的---。大家的学习方法可真多,收获可真大呀!

  ㈣、复习巩固,升华情感

  1、全班同学边演边背诵。

  2、实践练习:荷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

  七、作业设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板书设计

  小水珠的摇篮

  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圆圆—小青蛙的歌台

  小鱼儿的凉伞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以乐衬苦的反衬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导入。

  2、 板书课题。

  二、 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1、 默读课文,看课文中水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 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3、 找出文章中描写水珍贵的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来自天空的水。

  (2)指名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水珍贵。

  (3)一场雨带给孩子们欢乐,让他们有了这样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份痛快、喜悦读这段。

  (4)你在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们的做法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对水的——。

  (5)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6)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7)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水的珍贵。

  (8)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一滴也没有被浪费掉。

  (9)指名读这段话,通过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10) 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久旱逢霖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那个词语?带着这种感情读这段。

  (11) 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4、文章中通过一场雨和一勺水洗澡,体现出水带给他们的快乐,并没有用大量的文笔写水带给他们的苦?为什么呢?

  5、文章中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的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以乐衬托苦,更加衬托出水的珍贵。这种写法叫做反衬。

  三、指导生字。

  (1)出示“勺”

  (2)观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互评。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水

  最珍贵

  苦 乐

  反衬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

  教学突破点:

  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2从渡河少年的成功做法中感悟人生哲理。.

  技术平台: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5分)

  1、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吗?老师的一句话给了小女孩无限的希望,从此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你还读过类似的故事吗?

  2、也许你不相信,撑船老伯的一句话,激励着一个倔强的少年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你们想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渡河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分)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注意难读字的读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少年没钱想坐船渡河,老伯没允许他坐;

  倔强的少年坚持游泳过河,坚决不上船;

  数年后少年成了游泳健将。

  3、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25分)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A、读准词语:圆溜溜、 孤零零 、绿油油、毛茸茸、似乎——似的、倔强——坚强——勉强、健将——将来、艄公、竹蒿、缆绳、花蕊、黝黑、

  B、说说词语的意思:渡船、艄公、竹蒿、缆绳、错动、漫、蹿、哀求、奇吧、倔强、启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提问:通过昨天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5——11自然段:(30分)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孩子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孩子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点评:组织学生两次阅读有关文章内容,读的形式不同,读的目标明确。速读时求直觉,精读时重理解,训练了学生围绕一个要点划找词句的能力。)

  4、组织讨论:a.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b.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5、刚才我们是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内心活动感受到孩子的倔强的`,这倔强从孩子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a.出示一组句子。b.你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孩子的内心活动,你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孩子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组织学生交流。c.秋风秋水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孩子真像什么?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三、总结谈话:(5分)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了这一课的感受。。

  2、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及泪品的独具匠心,感受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对偶、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晋祠的山和树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晋祠

  1、师述:是啊!晋祠座落在我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的悬瓮山麓中,是一大片古建筑群。有近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美景如画,在苍都的树林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历史文物古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晋祠的美丽,常常地吸引作家梁衡,他游览了晋祠之后,忍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这篇《美丽的晋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领略晋祠的美丽。

  2、齐读课题

  ①同学们晋祠的“祠”是平翘音,来大家再读一遍,而且祠是“示字旁”,这儿只有一点,大家用手写一写。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练。

  2、分词出示生字词,大家刚才把课文很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准读顺吗?现存老师来检查一下。

  草木萧疏拾级登山周柏唐槐虬枝弯曲老妪负水偃卧草蔓荫护

  3、师述:现在,请你们再一次读读课文,找到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指名回答

  ②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③齐读这一自然段

  ④老师板书:在山、在树、在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晋祠的美在山,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晋祠的山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

  ①生:巍巍的长长的

  生: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晋祠的山这两个特点?

  生:从这个拥字体会到:这个字既准确地表达出山与晋祠之问的地理关系——晋祠在群山怀抱之中,又巧妙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对晋祠的“呵护”写得充满温情,谁来读读,传递出这脉脉温情。

  再指名读这一句

  ②师过渡:刚才你们读的这一句话写出了山的形美,晋祠的山不仅形美,而且色彩也很美,出示课件,看这两句多工整啊!作者用对偶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晋祠山西幅绚丽的画面。

  谁来读读这两句,男女生配合读

  师评价:真美,真让人感

  师述:同学们,通读你们读,让我感到晋祠的春、秋天太美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晋祠山春、秋的景色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夏、冬之景呢?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述:因此作者说“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谁还能通过自己的读表达这种情感。

  ③师述:是啊!作者在这一段抓住了晋祠山巍巍的、高高的,四时景色皆宜的特点,写出了晋祠山的美,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晋祠的美不仅在山,而且在树。

  2、指各读第4自然段。

  思考:晋祠的树美在哪?有什么特点?

  3、学生概括:古老苍劲,还有什么特点(造型奇特)

  你们能用不仅……而且……来说说晋祠树的特点呢?

  (1)说到古老苍劲,我们不得找到作者写到的两棵树,它们就是:周柏唐槐。

  (2)我们反从他们的名字上,周柏,唐槐就见它们的古老。那么我们再来读读描写他们的句子吧!(指名学生读)(出示课件)

  (3)大家自由读这两句话,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晋祠树的`古老苍劲。

  学生抓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老干粗大、虬枝盘曲”等体会

  指导朗读,读出苍劲有力

  (4)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先看看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姿态等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唐槐的古老苍劲)这是这两棵树的相同点

  B作者在描写周柏、唐槐同样古老苍劲时,还写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读读句子,这两棵树还有着怎样的不同

  师小结:周柏还有稀疏的特点,而唐槐则是茂密的美

  教师小结:课文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出了周柏、唐槐古老苍劲,又各具疏朗,浓密的特点,可谓是匠心独运。男生、女生合作读,体会一下作者这独具的匠心。

  晋祠的树,不仅周柏、唐槐具有古老苍的特点,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树,元不显出苍动的风骨。

  (5)前面我们说晋祠,树不仅美在古老苍劲,还以造型奇特见长,现在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造型奇特这个特点的呢?

  默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晋祠的树造型奇特的句子。

  谁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名读。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有的偃如老妪负水,低下去的树像一位老婆之背着很重的水,被压弯了腰,有的挺拔的树,像一位壮士屹立在天地之间托起了天,你们看这树的形状奇特,说说晋祠的树有哪吸哪些奇特的造型吗?有的弯如虹桥,有的大如巨伞,像这样形状其特的还不止一棵、两棵呢?

  你能发挥一下你的想像,仿照这两句说说,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生答(不一而足)

  师述:这其中造型最为奇特,当数晋祠圣母殿前的左扭柏,这就是左扭柏,来我们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比较一下把红颜色的句子换成括号里的字好吗?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与学生一起作者的用词准确细致)

  师评价:作者就是这样细致而准确、生动,多角度的观察地写出左扭柏高大,左扭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

  漫步在晋祠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满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配乐齐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在古老苍劲,造型奇特的古树荫护下晋祠的美丽。

  板书:

  美丽的晋祠

  在山,巍巍的,高高的,拥

  在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在水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2.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以学致用的能力。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

  学

  善思办法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这节课是字词课,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单元内容,相信大家对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一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请同学们读《爱国将领邓世昌》和《古诗》两文章,读准预习时所画的字词。

  2.组内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互帮互学。

  学生交流词语,理解词义。结合课文语句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通过字典查找词语的'意思。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说一说两课文的主要内容个是什么?

  (2)学生汇报组内学习情况。

  (3)学生汇报字词。

  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屡中敌舰抢射慷慨激扬

  爆炸致远捐躯挣脱热忱逃命顽强视线

  (4)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5)组内赛讲词语的意思。

  (6)以抢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生字。

  (2)以组字谜和儿歌的形式来识记字型。

  (3)教师奖励最棒的小组“学习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师生共同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2.教师提醒学生易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4.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5.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窟、涸、墅”等生字,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天才、贫民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若干。

  方法与过程: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了解贝利由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世界球星的历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悟一个人既要被别人爱,也要能爱别人,对别人的给予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1、 积累相应的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2、 通过读文,感悟一个人既要被别人爱,也要能爱别人,对别人的给予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健康成长。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时间:6、16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天才”:你认为哪些人能称之为“天才”,为什么?

  2、小结引入新课:是啊,你们所说的艺术家,运动员,甚至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在某方面有着过人的才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天才小时候的故事。

  3、出示课题,组织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二、 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初读课文。(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轻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题中的“天才”指的是谁?

  他在哪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2、交流

  (1)分小节读课文。

  (2)正音:干涸 祈祷 完毕 准确 别墅 圣诞节(课件出示)

  (3)理解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先组织学生查字典了解“涸”的意思,最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用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4)交流:课题中的“天才”指的是谁?他在哪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5)出示“贝利”的简介,读一读。(课件出示)

  1、 小结过渡:

  刚才,大家都读了球王贝利的简介,我们惊叹于他在踢足球方面的过人才能,都被他为巴西足球立下的汗马功劳所折服。

  三、 研读课文

  1、 贝利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之路怎么铺成的呢?让我们来读读文中的这句话(课件出示)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1)指名读。

  (2)齐读。

  2、 句中的“爱心”指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从贝利和足球之间,贝利和教练之间找一找。

  3、交流体会。

  (1)贝利和足球之间:(热爱踢球)

  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子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力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2)贝利和教练之间:

  教练对贝利(关爱):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男孩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只足球。

  贝利对教练(感恩):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园里,开始挖坑。

  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给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4、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最后一节,谈谈理解。(课件出示最后一节)

  5、总结:

  没有素不相识的足球教练的关爱,贝利连足球都买不起,更别说成为足球运动员了,当然也不可能显露他的足球才华;贝利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教练,因此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最终获得了“球王”之称。

  四、 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句子,联系句子意思,给带点词找近义词。

  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 ) ( )

  3、想想说说:为什么课文直到最后才揭示这个小男孩的名字——贝利?(调动读者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进一步体现文章中心。)

  五、 拓展作业

  1、照样子组词:

  “干涸”是一个由近义词构成的词语,你能照样子再说几个吗?

  (艰难、恶劣、美丽……)

  ( ) ( ) ( )

  2、制作感恩卡:

  一个人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爱别人,他绝不可能幸福,更不可能成材。请同学们静心写下自己对辛辛苦苦哺育我们的父母或不厌其烦教育我们的老师,或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朋友的深深谢意。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石榴娃娃笑了》是一首儿歌,内容浅显易懂,写了石榴成长过程中的样子。文章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石榴当成娃娃,夏天时闭着嘴巴,秋天到了张开嘴巴,露出小红牙,表示已成熟。这首儿歌清新活泼,贴近秋天这一单元主题。

  设计理念

  以兴趣为先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高兴,增强读书的成就感。注重学生阅读的实践,珍视学生在读书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喜欢阅读,并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石榴成熟时的特征,感受秋季景物的.变化。

  2、让学生在“快乐读书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喜欢阅读。

  3、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秋天石榴成熟时的特征,感受秋季景物的变化。

  教具准备

  石榴,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1、展示石榴实物,简单介绍,引入“快乐读书屋”。

  2、谈话引导。

  (1)让吃过石榴的学生说一说石榴的样子、味道。

  (2)自学读文前提示。

  (3)适时提问:儿歌中写石榴娃娃笑了,露出了小小的红牙,石榴娃娃什么时候才露出小小的红牙?引入读文。

  二、自读,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读后和同桌说一说石榴娃娃什么时候露出了小小的红牙?

  2、尊重差异,独自试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引导学生圈画出本课要认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4、生生互动:同伴之间互相读给对方听,注意倾听,发现同伴读得好的地方学一学,对同伴读不好的地方要帮一帮。

  5、指名分段汇报朗读,师生相机评价、鼓励,使学生感受自己能读书的乐趣。

  6、讨论、交流:石榴娃娃什么时候露出了小小的红牙?你是怎么知道的?

  7、引导有感情读文:秋天一到,石榴娃娃高兴地笑了,你们高兴吗?带着愉快的心情,带着微笑,再读课文。

  三、检查、认读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比一比,认一认。

  2、开火车读字卡识字。

  3、指名认读字卡。

  四、迁移拓展

  1、介绍一种熟悉的水果,可以从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几方面说说它的特征。

  2、阅读儿歌《丰收谣》。读后汇报:你能说出高梁、稻子、玉米、白菜这些农作物是什么样子的吗?课外找实物或图片观察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