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7 10:40:45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躯 躯体 躯壳 七尺之躯

  妨 妨碍 无妨 不妨

  碍 妨碍 碍事 碍眼

  侵 侵略 侵占 侵权

  伪 伪装 伪劣 伪证

  谋 计谋 谋生 出谋划策

  损 破损 损坏 损失

  毅 毅力 坚毅 刚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文章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本文结构清晰,由蜘蛛的外形写起,说到它们独特的身体机构和高超的结网技能,最后说到斗敌的方式。文章头绪简单,重点突出,作者抓住了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不求面面俱到,而且在介绍的过程中也是只说主要特点,不求详细完备。所以,全文读来清朗自然,晓畅明白。

  2.教学重点:

  (1)研究学习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3.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蜘蛛是怎样利用它的网抗御敌人和进行捕食的的。

  (2)体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的思想感情。

  4.教学突破点: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对蜘蛛的赞美。

  (2)通过揣摩重点语句,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

  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

  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蜘蛛的哪几方面特点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外形特点,蜘蛛是怎样利用网抗御敌人及进行捕食的。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蜘蛛》(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课文有一句话直接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这句话。(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1.为什么说蜘蛛是最聪明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它的`聪明。(结网和捕虫两个方面)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表现蜘蛛聪明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蜘蛛捕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蜘蛛捕虫时遇到了几种情况,分别是怎么处理的?你能用成语概括出这几种情况吗?

  一是势均力敌、反败为胜,

  二是克敌制胜、稳操胜劵,

  三是无可奈何、主动放弃。

  4.从蜘蛛不同的捕虫方式上看,你认为蜘蛛是种什么样的昆虫?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

  朗读全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也亲自去观察蜘蛛,说说你们看到的蜘蛛给大家讲讲吗?(指生汇报,课前学生可以把观察到的蜘蛛拍下来,给大家展示。)

  2.你们还想了解有关蜘蛛的更多知识吗?

  板书设计:

  蜘蛛

  外形特点

  织网

  聪明 对付侵略者

  对待苍蝇

  对待强敌

  资料索引与精华: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巴拿马的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小蜘蛛,体长只有0.8毫米,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蜘蛛。

  【猎人蛛】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世界上的蜘蛛。大的有半斤多重,有八条腿,相貌丑陋,但却是捕捉蚊虫的好手,凡敢于来犯的蚊子无一生还,具有猎人般的本领。

  【与植物合谋吃人的蜘蛛】在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些森林或沼泽地带,成群地生活着一种毛蜘蛛。这种蜘蛛喜欢生活在日轮花附近。原来这种花又大又美丽,很能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吸引到它的身边。不论人接触到它的花还是叶,它很快将枝叶卷过来将人缠住,这时它向毛蜘蛛发出信号,成群的毛蜘蛛就过来吃人了,吃剩的骨头和肉,腐烂后就成了日轮花的肥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学做方法。

  情感目标:

  读懂译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难点:

  文章既紧凑又能抒发情怀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搜集资料

  教法:

  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奠基情感。

  学生说自己最喜爱的菜肴,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诵读课文,潜心会文。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把课文中的词语画下来。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出来,并理清文章脉络。

  2.品读词句,触摸情感。

  (1)默读课文,在心灵被触动的地方读几遍,并写下自己感受和体会。

  (2)集体交流,分享感受。

  (3)带着感受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四、出文抒情 倾吐移情

  五、揣摩语言,学习写法。

  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紧扣课后习题2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指导生字读音和书写。

  “炒、奢、馋、侄”是巧舌音。

  “姜”是后鼻音。

  “津”是前鼻音。

  2.比一比,组词语。

  湾——弯 暮——墓 遗——遣 裕——俗

  3.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推荐阅读《梅花魂》、《一面五星红旗》等文章。

  板书设计:

  淸炒小螺蛳

  寄情于物:

  期盼——观赏、扫墓

  记忆模糊 回味无穷(对比)

  鲜美无比 津津有味

  伴父独酌 猜谜语(插叙)

  魂牵梦萦——大陆、故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礼物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美。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投影、vcd光盘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板书:“鸟的天堂”,问:“鸟的天堂”指什么?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鸟的天堂”这个词。

  2、板书课题:20、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省新会县游览一下鸟的天堂。

  二、体会大榕树的特点

  1、出示自学要求,分组讨论。

  “默读描写有关大榕树的段落。(1)想想这棵大榕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这些特点?(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写大榕树的?从那几个方面?”

  2、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板书“大、茂盛”

  (1)出示投影“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2)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出示投影“榕树正在茂盛时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要读己的体会。

  (5)观看录像,体会榕树的特点。

  (6)汇报自学要求。

  教师板书“枝、根、叶”

  三、体会鸟的特点

  1、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看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从那几方面来写鸟的特点?边读边画。”

  2、汇报自学情况。

  3、观看录像,感受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4、指导学生描写众鸟纷飞的情景。

  5、要是你看到这众鸟纷飞的情景,你想说一句什么话?

  6、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齐读句子。

  8、提问: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如果鸟的天堂自我们这里你该怎么做?

  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一棵大榕树,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榕树的美。第二次去看到的是众鸟纷飞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鸟的姿态美,声音美,这文章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真实情感。

  五、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写一导游词。”

  板书设计:

  特 点 表达方式

  树:大、茂盛 静 态

  鸟:多、活跃 动 态

  声、色、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导学新概念]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与传统的写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一种小说流派。这种意识流小说既没有划一的规格,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它描写了主人公从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作者通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这篇小说的鉴赏重点,一是“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资料显示屏]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作家整部作品都用这种手法,有的则在部分章节或某些片断使用;有的作家使用这种方法重点在于再现外部世界,有的则侧重对问题的思索或表达一种感情状态;有些作品的特点是回忆性质的,但并不是所有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人都用回忆的办法,有些作品既有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遐想。总的说来,这些作品的结构与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的结构是不同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意识流小说中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但这样的作品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自由联想也不是毫无依据或漫无边际。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二)》第1195—1196页)

  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传达这变化万端的,这尚欠认识尚欠探讨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现会多么脱离常轨、错综复杂,而且如实传达,尽可能不羼入它本身之外的、非其固有的东西,难道不正是小说家的任务吗(伍尔夫《现代小说》,转引自《西方现代派文学简论》,陈慧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93页)

  她(指伍尔夫)强调写主观真实……她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揭示人物“心理的隐曲”,要敢于“撇开一切她认为是外来的因素”,要把内心一切“微尘”,“连同它的光彩,它的粗俗,它的缺乏连贯,它的闪电般突然跃现的意义”全部记载下来,即使这样写出来“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已成俗套的爱情穿插或最终结局”,也不要紧。(《西方现代派文学简论》陈慧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04页)

  伍尔夫的小说,除了意识流小说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小说的人物不多,主要角色一般为女性,且常常是母亲,如达洛卫夫人、拉姆齐夫人。反映的是中上层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动荡时期里的精神世界。

  ②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去反映人物心灵世界的微妙变化,表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③描写富有诗意,文笔流畅委婉。

  ④人物意识的流转方式多姿多彩。(摘自《世界文学历程》(上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608页)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导语设计: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也成了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今天,我们来赏析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看看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见导语设计)

  二、简介伍尔夫及意识流小说。

  三、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内容。

  提示: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说。女主人公冬日里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她反复猜想着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流动。作者一惯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客观世界在人的心理意识中的反映,表现感情、感觉、联想、想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艺术主张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探究:《墙上的斑点》这篇小说写法上的特点。

  方法:意识流小说学生平日接触较少,可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研究这篇小说写法上的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要点:

  1《墙上的斑点》通篇是内心独白。“我”看到墙上有一块黑色的“污迹”,意识就随之飘逸开去,后来发现,这一污迹原是一只蜗牛。这一斑点是蜗牛或别的什么,在小说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客观事物“蜗牛”充当了“我”意识转向的契机,使得“我”把表面上那些互不相关的零碎的思绪连成一体。

  2“我”从看到墙上有一斑点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自由联想。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这一过程旨在落实课后练习二的要求。

  设计B

  比较阅读

  读了《墙上的斑点》后,想一想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相比,有哪些不同。

  1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它常常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墙上的斑点》描写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剖析内心的奥秘,把探索的注意力凝聚在人物的灵魂世界。此外,意识流小说主张取消作品的故事情节,让人物自己直接展开自己的意识活动过程。在意识流小说里,即使是描绘环境、外貌、举止和性格,都不是作家从旁叙述,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回忆、体验、感知和想象表现出来。

  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艺术特征。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意识流小说家直接从弗洛伊德那里吸取了“自由联想”的理论,把它们作为自己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一般正常的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意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却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墙上的斑点》写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的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这一连串的“自由联想”展现了主人公头脑中意识流动的随意性、跳跃性。

  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传统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倒、打破时空界限的,但在具体“回忆”的那段时间,时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而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的遐想,“斑点”成了主人公从一种思绪转向另一种思绪的中间媒介,从而使描述符合心理轨迹,使作品浑然一体,具有内在的和谐。

  4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会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他们的作品也就会“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已成俗套的爱情穿插或是最终结局”。她呼吁:“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不管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的痕迹吧。”

  设计C

  拓展训练

  意识流小说注重探索人的灵魂世界,往往通过人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层的奥秘。人物的意识流动不受客观时空的限制,有很大跳跃性。按照意识流小说的这一特点,自拟题目,练习写一篇描绘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的短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说明:

  本次练习安排三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得,学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训练。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

  3、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知道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知识与能力: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会运用。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留意身边的事物,要会看、会听,善于模仿,不断搜集加工身边事物。

  情感与态度:学会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教时安排:4课时。

  教具安排:小卡片,田字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一些拟声字,初步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生字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四个成语和古诗《鹅》。

  重点难点:学习拟生字,掌握拟生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显示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生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的叫声。播放它们的'叫声。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多是口字旁?

  3、归纳:人或动物发声与口有关,所以表示它们声音的拟声词一般都是口字旁。

  4、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

  5、归纳引申,一些物体的发声,拟声字也加口字旁。

  教学第三题:

  1、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

  2、指名读句子,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词。

  3、在横线上填上“叽叽叽”。

  4、比较读,体会加上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

  5、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余下的两道题。

  6、交流反馈。

  7、比较读,进一步体会。

  8、迁移运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特别的作业》教案。第6单元主要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

  2、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爱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悬念导入:

  1、师:春天到了,王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去大自然里找春天,把春天带到学校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特别的作业》教案》。第二天,小朋友们有的手里拿着红红的桃花,有的手里拿着嫩嫩的桑叶,有的拿着细细的柳枝,还有的带来了青青的小草。只有小丽手里什么也没有……同学们,小丽怎么会没完成作业呢?她会不会挨批评呢?你们想知道吗?

  [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通过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小丽的特别的作业。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学文识字

  1、初步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字。

  (2)在读课文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呢?谁来介绍介绍好办法?

  2、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用电脑课件出示本课带有生字的句子。边读边简单指导朗读。

  (3)开火车读词

  (4)组长检查组内同学的识字情况。

  三、游戏巩固识字

  找朋友对卡片

  [学习之余,做个游戏,既让学生休息,又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

  四、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小丽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

  (2)通过自己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小丽的作业到底是什么呢?

  (3)她的作业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4)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五、听音乐,看课件,感受春天的美。

  [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2)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你想对小花、小草、小鸟……说些什么呢?

  [结合自身谈谈在环保中,自己应怎样做。]

  (4)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六、扩展延伸

  你能写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话,提醒每一个人吗?

  [课外拓展延伸,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充满趣味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