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1 07:47:5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精品[9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

  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欣赏国画,营造氛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大画家画的画,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些作品是哪位大画家画的?

  (课件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八骏图》、李苦禅的《鹰》让学生猜。 )

  播放当代名家国画作品,简要介绍

  生:自由发言。

  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张大千的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和画画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

  二、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师:(1)认读生字。

  生:带拼音认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认读(男女生赛读)。 师:(2)带拼音认读词语。

  生:(小老师带读,齐读。)

  师:拱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礼节,是左手抱右手。表示感谢的意思。牛蝇是专门叮咬牲畜的苍蝇。

  三、研读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把故事的大致经过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过渡:画家戴嵩和牧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做进一步的交流。

  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交流。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戴嵩的“著名”

  师:画家指的是谁?请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著名”是什么意思?(出示第一自然段)

  “著名”这个词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却可以写成好几句话。请你认真读一读,体会戴嵩的著名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学生自读,读后交流。

  1、“一?就?”这个关联词语,体会两件事紧接着发生。用这个关联词语仿说句子,若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词语。比如(着凉,肚子痛。等等。

  2、“没有不,争着”用场景表现“争着购买”的情形。师生配合表演。

  教师小结:这戴嵩,名气可真大,真受欢迎。请你读出戴嵩的著名来。

  生:学生朗读。

  (二)学习《斗牛图》的传说,领会人物的品质。

  师:戴嵩的名气好大,再来看看牧童。他姓甚名谁?有名气吗?他是干什么的?

  这样一个著名的画家,竟然和一个默默无闻的放牛娃一起出现在课题当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学生简单描述,师随机指导。

  下面我们就去详细了解一下这件事。看看:

  1、戴嵩仅仅是画画好吗?

  2、一个小牧童为什么可以给大画家进行指教呢?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戴嵩的一幅画开始说,是哪一幅画儿呢? 生:《斗牛图》

  师:什么叫斗牛?怎么斗?

  生:说,师指导

  师:区分“斗”的读音(投影出示)

  师:戴嵩是怎么画《斗牛图》的?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戴嵩画画的句子,反复读,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学生读后交流

  ① 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体会“抹”“描”的不同。 生:学生先口头理解,再出示一幅国画,让学生指出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

  ②抓住关联词语“一会儿?一会儿?”,体会戴嵩画牛的熟练速度,并读出这种熟练来。

  师总结:戴嵩不愧是大画家,画技高超,画得又快又好。

  C.周围人的赞叹

  师:看到这样高超的画技,周围的人不禁发出一声声的赞叹,他们都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指生读。

  师:老师告诉你,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表情和温度,请你读出他们的表情来。

  生:学生再次练读。

  师:如果你也在场,你还会怎样夸这幅画?你也来赞一赞戴嵩的画吧。

  师:我知道大家都想好好夸一夸戴嵩,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现在,老师借给你一些词语。

  出示词语“活灵活现”“妙笔生花”“栩栩如生”

  学生合理的运用这些词,仿照课文赞叹就再也不会空洞了。 大家一起来赞叹吧!

  生:造句。

  D、体会牧童

  师:1、过路人、商人、教书先生,那么多人都在纷纷称赞着戴嵩的`画,可是就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冒出一个不同的声音,是谁?

  生:(牧童)

  师:2、是呀,关键人物牧童出场了。他的这句话好像炸雷一样,你知道什么是“炸雷”吗,为什么这句话像是“炸雷”呢?

  生: “炸雷”不但是指牧童的声音大,还指在周围的一篇赞扬声中,这句批评的话语是多么让人意外啊。

  师:3、他是在说谁画错了?怎么可能呢?是真的画错了吗?

  周围的人不愿意了,你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呢?你听见了吗?没听见就对了,因为他们还没说呢,心里正琢磨呢。你替他们说说吧。

  E.场景再现,体会牧童这句话给周围人带来的震撼,了解牧童的直言和勇敢。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扮演商人和教书先生等。

  生:商人说:“-------

  教书先生说:“--------

  师:我也要说,这是谁家的孩儿,真是没大没小,满口胡言,赶快领会家去好好教育教育吧。

  究竟是哪里画错了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五自然段,找答案。 师:板书。

  原来是牛尾巴画错了。

  F.通过人物话语体会人物品质。

  师:这篇课文里,戴嵩特别会说话,他说的这几句话可不简单。请你再好好读一读,细心的你能发现什么呢?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生:戴嵩谦虚有礼。

  师:牧童的话也不简单,你也再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牧童的认真,观察仔细,敢于直言。

  师:这么多围观的人,为什么只有牧童指出了画中的错误呢? 生:牧童每天都和牛打交道,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所以知道。而画家,商人,教书先生等没有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所以不知道。

  师:画家仅仅是画技高超吗?牧童在你心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你对其中的一个说一句心里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揭题导入,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家里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1、今天,我们学一篇童话故事,看故事中的小鸭子、小鹰会干什么,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会的?

  2、看老师写课题,你猜老师想写什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一读课文,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让学生圈点,主要引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小朋友,现在先把你认识的字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

  3、听读课文,识字:

  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挑选一个喜欢的读给大家听。(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

  4、同桌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如果同桌读对了,你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5、识记生字: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多读,听别人读等方法,与生字常见面。全部生字的识记体现梯度。最后一问旨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课外识字、自主识字的'意识。)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感悟故事内涵

  1、出示投影片,显示文中的两幅图片:(学生喜欢哪幅就说哪一幅。)请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说什么?(教师板书: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2、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段

  ⑴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哪个小朋友把小鸭说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小鸭说的话。

  ⑵ 这是一只很有礼貌的小鸭,你从哪里发现的?

  ⑶ 想一想: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小鸭的话?自己练读,同桌互相评议。

  读一读,比一比,妈妈,您带我去游泳。

  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⑷ 小朋友对谁说话会用上"您"?

  3、自己读一读鸭妈妈的话。

  ⑴ 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要大家帮你解决吗?

  分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⑵ 指导朗读,体会鸭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学生评读。)

  采用灵活的形式读课文,如指名读、小组读、打擂台读、男女生比赛读。

  4、引读:小鸭学会游泳了吗?(齐读最后一句。)从哪里看出来?出示词语卡片:"几天"、"学会".(教师板书:学会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鸭学会游泳对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5、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小鸭和鸭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读后评议。

  (此环节是从讲图意、感受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从读中领悟小鸭的妈妈为什么让它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把第一段编成课本剧表演

  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⑴ 小鸭,你学会游泳吗?你刚学游泳时害怕吗?为什么不放弃?

  ⑵ 小组合作模拟小鸭和鸭妈妈在小溪旁对话的游戏情境。

  (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素材。)

  2、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写生字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读一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学写"自",让学生观察字形。

  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学生范写、讲评。

  (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结果会掌握得更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作业

  1、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把第二段也编成课本剧表演。

  【板书设计】

  鸭妈妈小鸭学会游泳

  自己去吧

  鹰妈妈小鹰学会飞翔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用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光学性能的重要特点是没有色差。其他像差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得到消除,但工艺复杂,实用的反射望远镜为了避免像差,视场一般比较小,可以通过像场改正透镜扩大视场。反射镜的`材料要求膨胀系数小,应力较小和便于磨制。镜面通常镀铝,在红外区及紫外区都能得到较好的反射率。反射望远镜的镜筒一般比较短,便于支撑。现代高科技反射望远镜还具有镜面自适应光学系统和主动光学系统,可以补偿大气扰动干扰和镜面应力及风力引起的变形抖动。

  反射望远镜中常用的有主焦点系统、牛顿系统、卡塞格林系统、格里高里系统、折轴系统等,通过镜面的变换,在同一个望远镜上可以分别获得主焦点系统(或牛顿系统)、卡塞格林系统和折轴系统。这些系统的焦点,分别称为主焦点、牛顿焦点、卡塞格林焦点、格里高里焦点和折轴焦点等。单独用上述一个系统作望远镜时,分别称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格里高里望远镜、折轴望远镜。大型光学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天体物理研究,特别是暗弱天体的分光、测光以及照相工作。

  中国目前最大的光学望远镜是2.16米.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是位于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直径10米,由36面1.8米的六角型镜面拼合而成,耗资一亿三千万美圆,主要是由美国的一个企业家凯克资助修建的,第一面凯克望远镜建造成功后,凯克基金会又投资修建了凯克二号望远镜,两座挨在一起,威力无比;另外的大型望远镜有美国国立天文台位于南北两半球的两个八米望远镜,一座位于夏威夷,一座位于智利,合称双子座望远镜;日本人在夏威夷建造了一座八米的称为昴星团望远镜;下世纪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建成四座八米望远镜,组合口径相当于15米!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7赤壁之战

  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

  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

  ②注意字形

  眺:右边笔顺丿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③词语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80万

  周瑜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3万人,而“北魏”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三、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仗的顺序。

  探究活动

  1.搜集和阅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评出讲得好的同学。

  2.办一个展览,把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资料等展出,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3.对书中的人物进行简单的评析。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P8—9。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在预习活动中理解和体验“0”表示的意义,

  学会写“0”。在认识“0”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2、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预习策略分析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0的含义和0的书写。通过预习,让学生理解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直观形象的体会到“没有”可以用0表示,从而提升学生对0的认识。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0的书写。

  预习设计:

  1、 孩子跟家长玩“摘苹果的游戏”。家长说苹果数让孩

  子取,从而让孩子体验0的意义。

  2、 通过找资料,了解“0”的发展史。

  3、 让孩子在生活中找什么地方用到0,让孩子感受0不仅

  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等不同的含义。

  4、 统计数量,让孩子自己尝试书写0。

  教学预案:

  一、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几个数了,下面老师出示卡片,请看卡片上是几就拍几下手掌。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 初步感知“0”的含义。

  师:昨天跟父母玩摘苹果游戏时,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生:(鼓励多种表示方法,各抒己见。)

  师:我请字体最漂亮的孩子展示你的统计图表,汇报你统计 的结果。

  生:

  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

  2、 丰富“0”的含义。

  师: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你在生活中还找到哪些地方遇见过0。

  生:温度计上遇到了0。

  师: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

  生:气温是0度。

  师:还有那些同学想汇报?

  生:尺子上看到0刻度。

  师:0表示开始,是起点。(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

  3、 0的书写。

  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鸡蛋......

  师:《写0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4、 “0”的发展史。

  师:谁愿意分享你找的关于“0”的发展史?

  生:

  三、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名结果。

  4、练习拓展。

  做P9“练一练”。

  四、总结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待人宽容友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朗读进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合理想象,为文配画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后合解了,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在卡佳之后画一幅怎样的画,来表示你的歉意。

  五、.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