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认识繁体字;
3、选词填空;
4、照样子写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古诗《望岳》
7、说话:漫话奇思妙想
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中的3、4、5(重点)
目标中的7(难点)
主要板书计划:
奇思妙想
发现的源泉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完成练习一~五
口语交际:说说奇思妙想
课外:收奇思妙想写在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用钢笔描红;
认识繁体字;
选词填空;
照样子写句;
熟记成语;: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复习描红要求
2、指导描红
3、描红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读对照,认识繁体字
3、同桌互读
4、指名朗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明确要求(选词填空)
2、学生自读
3、交流反馈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明确要求(照样子写句)
2、例句指导,例句:”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写清了说时的'神情。
3、学生照例写句子。
4、反馈交流。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明确要求(熟记成语)
2、让学生反复读
3、熟读记忆并说说成语大体意思。
六、作业:
练习3、4做在2号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话:漫话奇思妙想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学第六题
1、审题明确要求(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
2、说说”奇思妙想”有什么意义;
3、在小组里全合作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在班上交流奇思妙想;
5、鼓励收奇思妙想写在里。
二、学写毛笔字(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特别的作业》教案。第6单元主要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
2、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爱护自然界中的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爱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悬念导入:
1、师:春天到了,王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去大自然里找春天,把春天带到学校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特别的作业》教案》。第二天,小朋友们有的`手里拿着红红的桃花,有的手里拿着嫩嫩的桑叶,有的拿着细细的柳枝,还有的带来了青青的小草。只有小丽手里什么也没有……同学们,小丽怎么会没完成作业呢?她会不会挨批评呢?你们想知道吗?
[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通过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小丽的特别的作业。
2、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3、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学文识字
1、初步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字。
(2)在读课文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呢?谁来介绍介绍好办法?
2、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用电脑课件出示本课带有生字的句子。边读边简单指导朗读。
(3)开火车读词
(4)组长检查组内同学的识字情况。
三、游戏巩固识字
找朋友对卡片
[学习之余,做个游戏,既让学生休息,又巩固了刚学过的知识]
四、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小丽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
(2)通过自己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小丽的作业到底是什么呢?
(3)她的作业和其他同学的作业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4)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
五、听音乐,看课件,感受春天的美。
[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2)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你想对小花、小草、小鸟……说些什么呢?
[结合自身谈谈在环保中,自己应怎样做。]
(4)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六、扩展延伸
你能写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话,提醒每一个人吗?
[课外拓展延伸,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充满趣味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了解读课文时还不太理解的词语。
2、思考作者看了几次星,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3、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他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
2.谁能把课题写出来?(指名写,写时强调该字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写得怎样?(简单评价)
3、理解课题:“繁”是什么意思?(多)繁星呢?(许多的星星、数不清的星)
4、简介背景:课文是谁写的?1927年的中国还很落后,一群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相约去海外求学,其中就有巴金先生,在乘船去法国巴黎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许多游记,《繁星》就是其中一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导读:文中写了巴金先生几次看星,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预习中你是不是把这些内容都找出来了?请同学们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成果。
2、指名学生说。
3、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还有别的分法吗?(提示:这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写在旅游的途中,今天我到哪儿了,看到什么玩了些什么?但这篇游记有些不太一样,谁看出来了?前两次并不是在他这次旅游途过过程中的事,而是--回忆。所以这篇文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写回忆,一部分写现在)
三、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看星的感受。
1、直奔重点段,了解作者的感受:这三段中,大家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今在海上,是怎样的情景勾起了巴金先生对以往看星的回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划,用横线划出巴金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的,用括号圈出他看到这样的星心中的感受是什么?并把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标上小黑点,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按提示自学第三自然段。
3、集体交流反馈: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1)这段话由几句话组成,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样的?指名读每一句,概括一下,第一句中的星是怎样的星?(理解“半明半昧”板书昧,问:昧是什么意思?半明半昧呢?这半明半昧的星是怎样装点在天空中的?理解“悬”)
(2)再来看第二句,指名读,概括一下,这句中的星又是怎样的?(理解“摇摇欲坠”板书,问:坠是什么意思?欲是什么意思?整个词的意思就是--摇摇晃晃地快要掉下来)
(3)第三句,指名读,概括讲这时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像是萤火虫在我周围飞舞,出示:飞舞)
(4)指板书,联系“悬-摇摇欲坠-飞舞”你们看,星星在作者眼里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近,提问:星星为什么会跑到他的身边来飞舞?作者觉得星星像是萤火虫一样在身边飞舞,觉得和星星在一起,是星星从天上飞下来了,来到他身边,还是作者飞上天去了,来到群星中间?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到星空里了,已经陶醉于星空之中了,他的身体上去了吗?不,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上去了,他随着他的情感,随着他的想象来到了群星之间,陶醉其中,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读哪一句就要想象哪一句的内容,脑子中要出现与作者描写相同的情景。指两名学生读,齐读。
4、体会作者的感受:他被看到的景象陶醉了,被大自然的美感受了,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1)指名回答。(出示相关段落)
(2)提问: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的几点感受?指名回答。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体会柔和、静寂、梦幻的不同感觉,指导朗读)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了他总的感受的?(触觉、听觉、幻觉)他把这几种感觉排列在一块儿写,突出表达了他此时内心总的感受,这样排在一起的写法,能给人带来丰富的内心体验,我们也来像这样写一写)仿写句子。(1我校的学生是……的,……的,……的。2上海这座城市是……的,……的,……的。)
B.这是作者此时总的感受,而更具体更细腻的是他后面说的两点感受,一个是……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小声说话。他把这些星星都当作他的什么人了?(朋友)好友之间会谈些什么话?(星星知我心)还有一个感受……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睡在母亲的怀里会觉得(幸福温暖)这两种感觉该怎么读?
5.与前两次比较看到的星星有何不同。
(1)这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的舱面上所看到的星以及他看到星时内心的感受,那么他之前在家乡和在南京看到的星是什么样子,内心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作者看到的星星的样子,用括号圈出看到这样的星时内心的感受,把关键的词语标上小黑点。
(2)交流反馈:以前在家乡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子?(密密麻麻)三年前在南京呢?(星群密布)它们有区别吗?(密密麻麻是满天的星星,看起来没有秩序,星群密布虽然还是满天的星星,没有改变,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已经把它们看成一群一群,一组一组的呢?为什么他会组合这些星星了?看书回答。
(3)他认识了许多星星,再看看星星就不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看,这几颗星组成了(师画北斗七星)……现在,他能把星星组合起来了,这时候就是他说的……星群密布。
(4)那么,前两次看到“密密麻麻”、“星群密布”的星空时,他分别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名学生回答。(一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一是仿佛在和朋友谈话。)相机出示三次的感受,这三次感受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是一样的吗?(提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同一景物时,他的感受会是一样的吗?)
(5)学生自主感悟后,与周围的学生交流交流。
(6)集体交流反馈。
四、根据课文线索归纳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一一展开的,这三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看到的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请你根据这线索,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两名学生归纳)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请你也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去观察星空,让星星和你作伴,让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把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的奇妙想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32、(爱)繁星
从前家乡庭院密密麻麻母亲
三年前南京菜园星群密布朋友
如今海上舱面半明半昧朋友“母亲”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从课本上到桂林去游览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
现在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二、初读课文
1、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
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
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
2、交流: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观赏)
对。欣赏桂林山水,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三、教学漓江的水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
1、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静 、清 、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有谁能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交流)
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美?
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
(示范)
(再念)
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
(师范念)
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不能)
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
(略)
我们也可以来写几句这样的句子。
(出示)
⑴ 公园里的花香。
⑵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⑶ 校园里干净。
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读),漓江的水清得(读)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
(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
你们感觉到怎样?
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翡翠是什么?
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瑕)
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无瑕的翡翠)
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现在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这节写什么?(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四、练习
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
示小黑板:
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一、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
(交流)
二、教学桂林的山
1、(出示)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叫什么?
(各不相连)
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指老人山)
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形态万千)
“万千”什么意思?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奇)
(板书:奇)
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很少见的)
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奇峰)
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奇峰罗列)
“罗”是什么意思?
“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
(生齐念)
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
(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危山)
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危险)
字典上有三个注释:
出示小黑板:
⑴ 不安全。
⑵ 损害。
⑶ 高的陡的。
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
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
(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怪石嶙峋)
(出示)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真险啊。
2、指导朗读:
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念课文)
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
(说山陡)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是美的意思)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
(师生同念课文)
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
(生:甲天下)。
三、教学最后一小节
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迷蒙的云雾)
(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连绵不断)
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
(边欣赏音乐边读课文)
四、深化课文
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山河秀丽、大好河山、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改成感叹句会吗?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五、练习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1、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2、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
(出示小黑板)
(抽一生上讲台填写,填写完讲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2,过程和方法:运用“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感受诗中描 写的情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4,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像能力。
二,导学: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许多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今天,老师也要背古诗。可是不是用朗诵的形式,而是要把它唱出来,想听吗?你们知道我唱的古诗的诗题吗?揭示课题。
三,自学:
(一)读诗:1,生自读古诗。2,师配乐朗读。
3,评价一下老师的朗读,说一说朗读时注意了什么?4,再读古诗。5,生配乐朗读。
(二)出示自学内容:通过我们的朗读,你都读懂了什么?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来划一划,写一写。自学三分钟。
四,点学:汇报自学成果,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各抒已见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A:我读懂了“惜”是爱惜的意思,学生读第一句诗。谁爱惜?爱惜什么?一个“惜”字将无声的泉水细细地流了出来,因爱惜流水不愿多流一点,化无情的水为有情。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怎样来读?“无声”一词要读得轻柔。突出“静”
学生B:“爱”是喜爱的意思,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情境想像: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是怎样的?还有谁和他学的是一句诗。让学生补充,说诗句意思:树影映在水面,像是爱恋这晴天柔和的风光。这句诗也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小池的幽静美丽。
学生C:小荷才露尖尖角: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来。指导朗读:“才露”重读,想像情境:你认为这是怎样的`小荷。读出小荷的美来。
学生D:早有蜻蜓立上头: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它上面。找动词“立”让学生演示“立”解释是落的意思。指导书写“蜓”想像情境:你们想蜻蜓会对小荷说些什么呢?把这两句诗一起来读一下。
五,拓展:
我找同学把这首诗再读一下,看一看能不能读出诗的意境来。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读了,请你闭上眼睛想画面,看你能想到哪些美景?出示大屏幕:早晨,当我漫步在小池边,看到...... 感到......
六,总结:
孩子们,在诗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说这首小诗里的景物吧,蜻蜓啦,泉眼啦,连树阴也一样,各有各的行为,各有各的心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拟人法。欣赏了这幅池塘小景,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出示大屏幕:树,风吹杨柳。花。看着图片,说一说用上这样的写法。
板书: 小池
泉眼 惜
树阴 爱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德”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探索未来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知识的视频资料。
2。生字认读卡片。
趣味导入
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做过什么样的梦?给同学们讲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阿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好,我们来学习课文《阿德的梦》。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阿德的.梦里有几件神奇的事情,都是什么?归纳总结,板书:
火星旅游 定居月球
新型飞船 可视电话
掌上电脑 月球购物
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的要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
2。汇报学习生字情况:包括字音,组词。
注意区别“型”和“形”。型,模型、新型。形,形状、形式。
系,多音字。系(xì),关系;系(jì),系鞋带。
3。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组长检测。
4。用生字软件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合作学习,扩展知识
1。小组学习:先读一读课文,再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课文中讲到的科学知识(如可视电话、掌上电脑),在组内交流一下再向全班介绍。
2。汇报交流。(要求:先读一段课文,再说自己了解的知识)
3。你认为课文中写的这些事情会发生吗?说一说你心目中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巩固识字,练习朗读
1。老师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找出文中带这个生字的词语、句子,读一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集体朗读全文。
扩展活动
搜集各种你喜欢的有关未来世界的知识,大胆想象,设计出你想象中未来世界的样子。
汇报形式:图画、科学小品、手抄报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笋的特点和样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是——(板书课题:笋芽儿)齐读课题。(读准题目)
这篇课文也是描写——春天的景象。
二、检查预习
1、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交流)
师:那谁知道课文写的什么?(指名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师:课文的内容你们了解了,但这课的生字可不少啊,怎么样,你们都把它们解决了吗?
2、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词语)
(1) 自读。(2)指名读。(3)集体读。
师:现在生字自己跑出来了,(课件)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2、集体读。
3、男女比赛读。4、同桌互读检查
5、集体读。
师:课文中的拦路虎都被我们解决了。下面我们学习课文会更顺利。
三、质疑、答疑
(一)质疑
师、观察第7页插图,看到这些笋芽儿你想说什么?我们可以说( )的笋芽?(指名说)
师:多可爱的笋芽儿呀!(板书:芽儿)你再看笋芽旁边的竹子,那是笋芽长大以后的样子,可以说( )的'竹子?(板书:竹子) 《笋芽儿》优秀教学设计
师:(师在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箭头)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你想知道什么?
师: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最后长成健壮的竹子都依靠谁的帮助呢?请你们读一读课文,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答疑
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雨 雷公 阳光)
2、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根据自己的体会读,然后小组交流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笋芽儿》这一课,谁愿意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得什么?
2、集体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二、指导写字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写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
师: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最难写呢?还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问题?
三、学生组词并书写。
四、展示。(共同分析优缺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3.向小姑娘学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提个问题,请你们敞开心扉,把真实的想法谈出来。假如我们的亲人、朋友托你做一件事,开始很容易,但中途遇到了困难,你是就此为止还是努力负责到底?如果你帮助了别人,他要赠送你非常喜欢的物品,你是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中的小姑娘,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二、学生自己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谈收获
1.地点:海滩上;时间:夏天。
从“小姑娘穿着连衣裙,在太阳底下”,“额头上沁出汗珠”,“火热的太阳”可以看出。
2.人物有小姑娘、画家、老爷爷三个人。
三个人互不相识,画家让小姑娘看衣服和画夹;老爷爷劝小姑娘回去,要帮助她代看画家的东西。
三、小组讨论
1.课文中写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中谁是主要的?
2.课文写了小姑娘的什么事?从哪能看出她的可爱?
课文写了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在回家的路上,画家故意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起后,又还给了画家。
写她的模样的'词句:“小姑娘闪着明亮的大眼睛”。
写她的神情、动作的:“把刚拾到的贝壳捧给画家看”、“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边”。
写她的语言的:“我答应了叔叔,一定等他回来”、“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
(通过这些描写,觉得小姑娘非常可爱,;心灵很美。)
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①在画家面前,小姑娘有些什么举动?说明什么?
当画家问她话时,她“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从这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感到小姑娘很美,很聪明。
②当画家委托她看衣服时,她“点点头,把衣服和画夹放在身旁”。说明什么?(乐于助人。)
③画家看到小姑娘抬到的贝壳为什么“笑了笑”?他来到这是想到礁石那检贝壳吗?
(不是。画家游向礁石,是为了给小姑娘捡更好看的贝壳。因为他看到小姑娘喜欢贝壳,又发现小姑娘在海滩上捡的贝壳不是很好看。画家“笑了笑”的时候,心里可能就是这样想。)
④小姑娘为什么不听老爷爷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小姑娘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何感受?
(答应了画家叔叔委托的事,就得负责做好,自己说的,就得坚决做到底。)
⑤画家叔叔终于回来了,他把捡到的贝壳给小姑娘看,还向他介绍,让她挑,小姑娘有没有要?她是怎么回答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绝不是为了得到漂亮的贝壳。“灿烂夺目”的贝壳很有诱惑力,引起了小姑娘的羡慕和夸奖。由于她内心是纯洁高尚的,所以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更没想过帮助别人应得到回报。)
⑥画家“感动极了”,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小姑娘帮“我”看衣服和画夹,花了这么多时间,“我”送给她喜欢羡慕的贝壳,她却不接受,这太让人感动了,“我”得想个办法。)
⑦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眼圈为什么红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小姑娘会这样做,她的心灵是那样纯洁美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⑧你想怎么赞美小姑娘?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