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搜”、“塞”、“藏”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2、注意韵母的写法。
3、使学生知道词语间的对仗关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4、读句子,注意表示声音的词并仿写两句。
5、熟记8条成语。
6、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的`口语交际训练。
7、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搜”、“塞”、“藏”3个字。
(2)这3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这3个字在书写时,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书空。
(2)每个字练写两遍。
4、反馈
(1)指名学生板演。
(2)展示写的好的字。
(3)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第一组。说说它们的韵母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2)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四组。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4、反馈
出示投影
下面哪两个字的韵母相似,找出来,分组读一读。
界 买 卫 愧假走六火
三、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读,注意词语间的关系。
(3)齐读、指名读。
2、练习
出示投影
为下列词语对对子。
好对( )黑对( )宽对( )表扬对( )坚强对( )山清对( )高楼对( )
3、反馈
(1)指名板演
淡对()密对( )( )对芙蓉( )对大海
(2)同桌说一两个有对仗关系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积句子,找出每句中表示声音的词。
(2)描绘情境,请学生用上声音的词。
如:下暴雨了,雨点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你敲门时,发出的声音。
3、练习
(1)学生说说平时都听到哪些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2)写两句话,用上表示声音的词。
4、反馈
读自己的句子,说说声音的词。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纠正读音。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要求,想想它告诉我们些什么。
(2)复习有关礼貌用语。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
①指导学生看图,顾老师正在干什么?中队长正在干什么?
②假如你是中队长,我是顾老师正在弹钢琴,你会怎么约请我?
3、练习
(1)同座进行演练。
(2)选一对到前面表演。
评议。
(内容表达是否正确,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等)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介〕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全文围绕“海洋,为什么被称为21世纪的希望”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叙述,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文本充分运用了对比表达的方式,有效地将比喻与拟人揉合在说明方法中,让海洋充满了活力。
〔目标预设〕
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
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虽然这篇说明文文体简洁、通俗易懂,但同样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
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威胁 慷慨地给予 蕴藏 )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化、食物的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适机理解“匮乏”
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穷无尽的能量,
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慷慨地给予、蕴藏”是从海洋这一方面讲的,而“威胁”却是从人类现状方面说的,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了什么?它蕴藏了什么?人类的现状受到了什么威胁?这两个问题涵盖了文章内容的全方面,在这样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意思,还进一步加深并拓展了文本内容的理解:人类面临的困境威胁,“慷慨地给予、蕴藏”突显了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关键句析段落 明文本结构
1、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文本的内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的。
预设一: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组合在一起。
预设二:将各段内容合理组合。
2、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读一读,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句段,师生对话交流,明确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中心句总起、过渡段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同于别的学科,既有语言内容的`学习,也需语言形式的掌握。本板块训练学生概括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明晰概括归纳的方法:可以逐段叠加整理段意,可以找出文章中关键句段。在读思议的基础上,文本的内容与框架便可以了然于心。
三、表达中品情感 悟语言特色
㈠、读“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段落,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
读读文章的1—3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表达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的,找出的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一:从内容上谈。作者从两方面来说明这关系的密切。海洋对人类的利与弊,人类对海洋的敬与畏。引导学生读好关键短语:“航行的便利、丰富水产、不可缺的食盐、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城镇。”(出示与短语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二:从形式上关注。
1、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但是课文的语言特别的生动有趣,试着找一找。
2、在找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句子: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3)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关注加横线的字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的体会。(这些字词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海洋就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有人的动作和神情,海洋的形象一下子丰满、鲜活了起来。)
3、适机理解“望洋兴叹”及引号的用法。
(1)请课前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望洋兴叹”的意思或者老师出示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涨,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一直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脸色,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神感叹说:“原来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现在看来我是多么渺小。” 典故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课文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为什么还加上双引号呢?
(2)课文中还有一些加上双引号的句子,看看它们又隐含着什么秘密。
A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水球”。
B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点,一点一得。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以及关注引号的用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的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说明不是干涩的无情物,人有情,物亦有情。把这些精彩之处聚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的悟读,实现一课一得。
㈡、读“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从语言中感受海洋的魅力。
自由读文章的5-8自然,每一段都尝试填一填。
海洋是个 ,人类 。
预设一: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1、你从聚宝盆看出了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们在致力开发海洋?
2、比较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如今,一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3、小结:作者将海洋比作“聚宝盆”,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海洋内矿产资源的无穷无尽。你能像作者这样形象地表达吗?读读其它的段落,试一试。
预设二:海洋是个“食物柜”,人类向海洋索取高蛋白的食品。
预设三:海洋是个“能源站”,人类可以向海洋索取价格低廉。
预设四:海洋是个“家园”,人类可以在海底拓展生存空间。
预设五:海洋是个“淡水库”,人类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水荒。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还要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课文中形象的表述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本环节利用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创新的模仿,海洋是个“食物柜”、海洋是个“能源站”、海洋是个“家园”、 海洋是个“淡水库”,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4、学到这儿,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想抛什么问题给大家思考?
海洋还是个 ,人类 。
[设计意图]读出理解是收获,读出问题也是收获。读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更是收获。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处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5、深入思考: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但引导学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应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作业中重迁移 达读写目标
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与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短文,用上“慷慨地给予、蕴藏、威胁”等词。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此处是读写结合,与开篇理解前后呼应。意在趁热打铁,积累运用,把语言训练做得更扎实、有效。
板书设计: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聚宝盆——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柜——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源站——利用海洋发电
淡水库——淡化海水
新家园——建设海底城市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师简介:王文霞,女,出生于1977年2月,现任教于南岸区黄桷垭小学,小学高级教师20××年获得南岸区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
教学特色是:立足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受益
教研特长: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得失,不断提高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是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其次,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一)、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二)、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三)、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四)、作业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五)、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
(注:教材分析主要来源于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实际情况有改动)
二.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高山流水》录音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把握节奏结合课下注释、课后资料袋,想一想是否读懂了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给出词语高山流水,师生共同读词引入课文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生读指导生读准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导读懂文言句子的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从词语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同时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
2.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解题:课题伯牙绝弦,怎么理解?围绕课题,学生质疑?(如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为谁而绝弦?)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活动指读,合作读,齐读,教师范读达到能顺畅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3、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师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导学生发现:善,一字多义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你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指导朗读
(3)欣赏音乐,拓展语言:
引入语言拓展训练:俞伯牙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声也许还会表现很多景象,钟子期会如何赞叹?听音乐,用ABCC的形式说出画面深入理解无论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赞之,这真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
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带着理解读出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
(4)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感悟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4、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默读背景故事回顾重点句子,体会知音难得(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到底有没有知音?谁是伯牙的知音?当他志在高山时,钟子期会赞曰,当他志在流水时,钟子期会赞曰,正是闻弦歌而知雅意,钟子期听的是琴声,懂的.是志向,是胸怀,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师生感情朗读《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此时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伯牙此时还有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齐读最后一句,理解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以及知音离散的痛苦和悲愤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
5、升华文心,熟读成诵
短短的77个字,却带着我们领略了人生的喜悦和悲凉,无论是琴艺高超的伯牙,还是聪慧敏感的钟子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简练的文字塑造丰富的形象,抒发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心灵永驻芳华千百年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为真挚友情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一曲动听的《高山流水》,背背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后熟读成诵,达到
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布置作业: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赞同伯牙的选择吗?
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点什么?
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布下课
板书: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自己去吧》。
2、抽查生字。
3、学写生字“自”。
二、创设情境,引导拓展
1、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
2、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评议讨论。
“你”的下面加上“心字底”就成了“您”,小鸭对妈妈是多么尊重,多么有礼貌呀!可是鸭妈妈却让它自己去游,是不是鸭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呀?
4、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出小鸭商量的语气和鸭妈妈鼓励的语气,熟练对话。
三、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1、“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鸭学会了游泳,鸭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鸭说些什么?小鸭会怎么说?
四、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
2、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
3、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五、学科整合,拓展认识
1、你也会自己去学本领吗?
2、用“学会”进行说话练习,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板书设计:
14自己去吧
小鸭、游泳
小鹰、飞翔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探索鲁滨孙,受到优秀文化的浸润。
②抓住文中关键语句从主人公身上汲取战胜困难和孤独的勇气
③帮助学生对作品中好的素材备份,为“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作好铺垫;
④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让学生爱上阅读世界文学名著;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激发学生再次阅读原著,感知作品的人文。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初步阅读原著填写阅读摘记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入故事
1.你喜欢读《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吗?为什么?
2.简介作品,激发阅读梗概的兴趣。
二、阅读梗概,把握主干。
1.默读小说梗概部分,把握主要内容。
2.交流
三、走进故事,感受困难。
1、浏览梗概,联系原著内容说说鲁滨孙在荒岛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谈话突现人物上的恐惧和绝望。
3.浏览精彩片断,划出来描写鲁滨逊内心的孤独感和绝望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批注、交流。
4、补充材料加深体会,指导批注。
四、欣赏精彩,感受。
鲁滨逊是用什么方法来战胜自我的?
(1)通过对读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
(2)从这段描写我们感受到了鲁滨孙的什么性格特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明。
(3)延伸原著丰满人物形象。
五、关注经典语言,感受作品的人文。
交流小说中富有哲理,给人启示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体会。
六、全文,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