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8 07:16:1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篇目,学会生字。

  2.会给短语填上合适的词,积累词汇。

  3.默写《春雨》和《春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积累和运用

  1、《古诗两首》

  (1)背诵古诗

  (2)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默写古诗两首

  2、《蚕姑娘》

  (1)课文讲了什么的事?

  (2)蚕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3)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月亮湾》

  (1)课文的主要介绍了什么?

  (2)学会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4、《快乐的节日》

  (1)感受生活的美好。

  (2)理解“有了-------就-------”一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本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4、习作训练

  (1)讲童话故事

  (2)收集描写春天的`故事

  (3)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提示各课重点

  《春雨》和《春晓》:(随、晓)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蚕姑娘》:(换、盖)(背诵课文)

  《月亮湾》:(绕、朝、缓)(背诵课文)

  《快乐的节日》:(健、康、勇、敢)(背诵课文)

  二、填词训练

  一()村子一()小河一()小桥一()鱼儿

  一()朝霞一()稻田一()桃花一()茶树

  ()的房子()的茧子()的姑娘

  ()的山()的衣裳()的桑叶

  ()地流()地游()地采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

  chūnxiǎoshuìmiángēnsuíjiànkāngzhùhèxīwàng

  ()()()()()()

  dàoyìnghuànshangxiānyàncóngcǐzǔguó

  ()()()()()

  2.照样子写词语。

  暖洋洋笑气亮

  又黑又小

  3.把词语搭配起来。

  幸福地飞翔

  勇敢地抚摸

  欢快地流淌

  轻柔地成长

  4.默写古诗《春晓》《春雨》并和相对的意思连起来。

  四、课后作业

  背诵相关课文,默写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清平乐 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融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

  四、媒体设计

  在《清平乐 村居》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设计了课程页。该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赏韵读文、课文动画、词义点拨、旧词新唱、诗情画意、宋词简介、田园诗句等部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走近村居”

  1、音画共赏,情境导入

  教学伊始,运用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学生置身于恬静的田园氛围,从而创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揭示课题。

  2、美文诵读,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二)“走入村居”

  1、多方互动,自主探索

  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茅檐”、 “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为感悟全词扫清障碍。

  2、配乐演绎,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动画”,该页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词中的景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的内容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

  (三) “留连村居”

  1、配乐诵读,外化词意

  学生借助“意义识记”的方法,结合页中“诵读尝试”再现诗境,进行自主配乐诵读。

  2、诗情画意,领会词境

  指导学生借助课件中的“诗情画意” 和“旧词新唱”来“说诗意,唱诗词”,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四)“放眼村居”

  1、指导学生进入“宋词简介” 中的“辛词全集” 、“田园诗句”,及页中的“ 唐诗宋词” 、“全宋词”等站搜索查找辛弃疾的背景资料和田园诗词,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课堂上讨论、交流、展示,如:诗词朗诵、宋词介绍、名句讲解等。

  (五)综合实践。

  课后开展“辛弃疾宋词朗诵会”

  六、整合点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仅用“读诗句”、“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的诗词四步教学法进行固定化设计,难以使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也就更难以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创造出灵动而有生趣的课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诗意在课堂飞扬。

  整合点一:音画共赏,情境导入

  欣赏古典诗词,贵在欣赏诗词意境,体会诗中之意,感悟弦外之音。《清平乐 村居》向我们展示的是乡村恬静的生活。而古代与现代,距离遥远。再加上我们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对这种安宁、平静的生活没有体验,小学生的感受难免会浮于表象。而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悠扬的古琴声把学生带入情境,让清新的村居图为学生创设恬静的田园氛围,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文本开了好头。

  整合点二:互动探究,体会词义

  《清平乐 村居》用词非常精练,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词句分析,感悟意境是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如果按照常规教学由教师对每一个词语作出确切的解释,就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此外文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无赖 ”当讲“可爱”,而非今之“奸刁、撒泼”;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媚好”当讲“相互逗趣、取乐”;这些仅靠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页资源,学生自由组合,借助页中的“词义点拨”、“课文动画”,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理解,从而领略古人用语的妙处,读懂课文,有效地突出、突破了重点。

  整合点三:美文美读,感受情境。

  《清平乐 村居》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借助页中的“美文诵读”,让学生和着古典乐曲,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伴着“诵读尝试”中的古乐,学生有韵味的自主配乐朗读,感受词的音韵美;借助“诗情画意” 的“茅檐清溪图” “翁媪相媚图” “大儿锄豆图” “中儿织笼图” 及“小儿剥莲图” ,学生赏图、品读,诗意地描述心中意象;和着优美的旋律,学生“旧词新唱”,心中也涌动着喜爱田园生活的审美情趣。而“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教学难点就在乐声的徜徉中,情感的交融中轻松突破了。

  整合点四:借助媒体,拓展延伸

  信息技术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的优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其中有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地采撷信息,表达自己的见地。这是常规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在教学时,我把词人生平、时代背景、诗体介绍、相关站等相关资料制成页,上课时学生只要打开“宋词简介” 和“田园诗句”,利用多媒体络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可跳转的组织方式,就可让所需要的材料跳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迅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不仅为学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打下了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海滨小城》(六年制第七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对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我与众多的教师意见不一。我认为,这句话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可是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同属一类事物,而且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作者走在“沙滩”上的感觉,因此不是比喻句。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敬请编辑同志指点。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这句中本体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喻体是“沙滩”,两者的相似点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细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由此可见,这一句是比喻句。但它不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而是把“用细沙铺成的路”比作“沙滩”。因为有比喻词“好像”,所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属同类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过分扩大了“同类事物”的外延。路就是路,沙滩就是沙滩,正如书就是书,报纸就是报纸,怎么算是同类事物呢?

  退一步说,即使是同类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也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比喻句。“教师”和“园丁”虽然都是人(属同类),但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人。“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工作的人,表明两者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外延上也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这类比喻句,在小语教材中常会遇到。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威尼斯的小艇》)上面两句中的“董存瑞”与“巨人”、“小艇”与“独木船”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人和船,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因此也应当判为比喻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出示词《长相思人学生认读。不认识的宇查字典。

  聒,guō,声音嘈杂。

  2.介绍作者。

  纳兰性德,原名成稳,清代著名词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侍卫,随康熙皇帝到过许多地方,江南塞北都有他的足迹。他主张作诗须有才学,填词须有比兴。反对模仿。此词作子康熙二十年(l6xx年),是作者随康熙皇帝东巡到山海关的途中所作。

  作者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精练的手笔,描绘钱北方塞外的雪夜风光,抒发了思乡的离情别绪。

  (以下解释,供参考。)

  走过了千山万水的路程,~直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东巡的队伍歇息下来,一片灯火。(写出了皇家巡行的气魄和阵势,展示出空间的辽阔。)

  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嘈杂的风雪声扰得人不能成眠,家乡可不是这样。

  3.练习背诵。

  二、阅读短文《贝壳》。

  1.指名读短文,纠正读音,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苟,马虎。形容办事认真,丝毫不马虎。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卑微:地位低下,没有权势。

  脆弱:不坚强,经受不了挫折。

  2.默读短文,思考第2题。

  3.讨论交流。

  (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2)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做,让后人从中体会出“我”的坚韧不拔,执着的追求,体会出“我”的一颗纯朴、真诚的心。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体会寓言所蕴涵的寓意:任何一样东西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学会聪明地利用自身的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笑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一路花香:板书)

  (1)看到花、花香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来赞美它呢?(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词语)

  花儿五彩缤纷、花香沁人心脾,请大家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2)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路花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常寓言故事里会隐含一个人生哲理,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3) 花儿五彩缤纷,花香沁人心脾,请大家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 读通课文。

  1、谈话: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么多的问题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朗读时老师有一些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3)在书上圈圈划划,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收获不少吧,那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

  2.认识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分小节)

  4.师:刚才读完了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三、学习第二小节。

  1、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到这只破水罐很惭愧,他惭愧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去读一读第二小节后,我们再来交流。

  2、 学生读文讨论:

  (1) 是啊,这只破水罐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挑水任务而惭愧,为连累了挑水工而惭愧,你们看,他多伤心啊!

  (2) 出示:“两年后的一天……回报。”

  (3)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破水罐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自己练练。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1、我觉得他读得还不够伤心;2、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难过、伤心的水罐。3、这是一只充满歉意的水罐。)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只破水罐的话。

  (4)破水罐道歉后,挑水工讲了什么话呢?你能找到吗?

  (5) 齐读第二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谈话:挑水工为什么要它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呢?这个问题我们读了第三自然段就会知道了。(生自由朗读)

  师:(1)当破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去注意花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从此不伤心了呢?你从哪些话里面知道呢?

  (2)读到这也许好多同学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破水罐只能灌半瓶水,挑水工为什么不扔掉呢?你从哪里读懂了?学生找

  (出示挑水工的话)再请同学读一读这段话!

  这里“利用了它”,这个“它”指什么呢?利用它做了什么呢?(板书“浇灌”);破水罐给主人带去了美丽的花,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那些花儿只长在你这边),所以给大家带来了(回到课题:生齐读)是它渗出的水浇灌了这一路美丽的景象,让人们陶醉于这一路花香。

  3、 小结:挑水工真聪明,他知人善用,恰倒好处地利用了破水罐的裂缝,浇灌了一路鲜花,使这条路上充满了鸟语花香,给自己,给破水罐,给主人,更给所有从这条路上走过的人,带来了 —— 一路花香,带来美的享受。

  板贴:

  4、让我们一起来把挑水工的话读一读,再次体会挑水工的聪明和良苦用心。

  五、抒发感受。

  1、听了挑水工这番话,这只有裂缝的水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集体交流)

  2、此时此刻的破水罐他快乐、他自信,他不再为自己有一条裂缝而感到内疚、自卑。(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发扬自己的长处,又能够善待自己的.不足,聪明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一路花香”。)出示

  3.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他心中……

  教学反思:颇为得意的课前准备,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成了我为《一路花香》精心砌成的颇为美丽的“墙”。

  围绕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以一组词语引出课文内容。激起学生兴趣,揭示课题,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抓住破水罐和挑水工的话来讨论体会课文所蕴涵的寓意,还精心设计了板书帮助学生体会破水罐的心情的变化,并把这一感情变化为一条线索。但课后心中却有一份说不出的遗憾:

  1、 交流有不充分之处。关于学习挑水工这段话,学生在谈感悟时,大都是脱离课文在谈,而我作为老师,没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讨论交流流于一种形式,学生的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2、教学机会有丢失。我们在课堂上如果更多的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更深刻地关注孩子的发展,那么就会获得更多的教学机会。这课堂上在讨论 “破水罐为什么惭愧?”这一问题时,有一位同学非常有条理地说出三点理由,多不简单,他不但学会了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而且还能在其他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学生的能力吗?如果我在此时能够以一种欣赏的话语来评价他该多好,既鼓励了他,又是给其他同学一个学习的机会,可是却因为我的疏忽而丢失了一个极好的教学机会。

  《一路花香》的教学,使我感到自己的精心设计,就好像砌在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一堵“教”和“学”的墙,牵制着我的教,学生的学。或许这种墙,我已砌得太多了,以至自己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才能守助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