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0 07:19:2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教学准备:

  两幅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师板书“心愿”,理解“心愿”,说说你有什么心愿?

  2. 你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

  出示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出示图二,这幅图上又画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初步感知课文)

  3. 师总结:老师有一个发现,两幅图上,月亮的表情不一样,看了这两个小女孩的家,月亮会怎么想呢?今天我们就学习8.《月亮的心愿》(齐读)

  二、 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一猜等)

  3.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 擦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 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 读后悟,读后思

  1.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 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

  (1)用“自言自语”说话。

  (2)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 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 用“悄悄地”说话。

  (2) 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 指导朗读对话。

  4. 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 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 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 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8个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⑵ 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⑵ 感悟文章内容,了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⑶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3、情感目标:

  品味文章内涵,感悟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培养初步的语言感悟和鉴赏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鲁迅。

  1、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描写什么景色的吗?(雪)师:聪明!反应快。这就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来写冬雪的诗句。

  2、记忆中,雪给你又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雪给人们带来这么美的想象,历来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赞美与喜爱,

  3、在中国现代文学,有一个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名字,他就是鲁迅,(课件出示简介)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24年12月24日,北京的一场大雪,使鲁迅情思涌动,写下了这篇如诗如画又充满哲理的散文诗《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去赏雪景,悟雪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写了那几种雪?

  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评:有的同学放声地读,有的同学默读,还有的同学边读边做上记号,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选择的学习方式都是的)

  3、读着读着,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作品的语言也很特别。读着鲁迅文章中的语言,你有什么发现?(交流难读的句子,指导读流利)(评:同学们不仅在读着,还在思考着。)鲁迅生活在五四时期,正值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阶段,许多语言和今天的说法不一样是难免的,但我们可以按今天的说法去理解。比如:“否耶”就是“是不是呢”,其他的词语你也能像这样换一换吗?

  4、初步感受了语言的特色,文中出现的这些生词,你会读吗?

  出示:滋润美艳 如粉如沙

  磬口腊梅 决不粘连

  目光灼灼 蓬勃奋飞

  消释、褪尽 旋转、升腾

  指名读,当一生竖着读时,问:你读的方式不同,是竖着排列的词连起来读,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非常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两幅雪景图----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请女生齐读左边一竖排的词,男生齐读右边的,想象画面,两幅雪景图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说)

  你最熟悉哪里的雪?行,那就让我们首先走进那个美丽的江南的雪世界里,去感受它的独特的景致吧!

  三、学习1—3自然段,品读语言。

  1、先读读第1自然段,“江南的雪”有着怎样的特点呢?把最能表现特点的句子做上记号,并且圈出最能突出特点的词语来。

  2、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疑问想你们解决一下:作者开篇就写了江南的雪吗?明明是在写雪,这写暖国的雨的两句话不就是多余的吗?去掉可以吗?

  3、老师明白了,写暖国的雨是为了衬托并引出江南的雪,雨是单调的,哪江南的雪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板书:滋润美艳)“滋润美艳”怎么理解?看看这个词语,从字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那“滋润美艳之至”呢?美到极致,不仅是水分多而滋润,更表现在丰富的色彩上,从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呢?

  相机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色彩的词上,闭上眼,放飞想象,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子的画面呀?生想象说

  4、放眼望去:在那广阔的雪野上,那裹满白雪的山茶树上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覆盖的梅花枝头,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皑皑的腊梅丛中,你还看到了 ,近处,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 。

  白雪、鲜花,艳丽、洁白,互相衬托,你会说江南的雪真是---- (生用词语概括)。带着这种美的想象谁来读读看?

  咦,明明是冬季,冰冷的白雪中杂草不是枯黄的,却是——(冷绿),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绿让你能触摸到什么信息呢?

  5、透过这些雪中的花儿、冷绿的杂草让我们触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与生机,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蕴含的生机呢?

  生说,相机出示句子: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6、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说得好,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蜜蜂”怎么会在这江南的冬季里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现了这种景吗?抓住“仿佛”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奇特的想象呢?

  7、作者由烂漫的冬花,自然联想到春天特有的动物蜂蝶忙碌的情景,从侧面衬托了花的明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机。(板书:充满生机)

  你能把这种春的气息传递给大家吗?读读看。

  8、虽不是春天,可是我们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难怪作者会说----读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师追问:青春的消息是什么?

  “处子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师:对,应该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还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应该很健康。

  请问对“隐约”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师:是啊,青春的消息虽不明显,但我们已能感受得到。江南的雪是美艳的,是滋润的,雪野中涌动着勃勃生机!生动的比喻,写得多有生命力呀!

  9、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想真实地置身于这江南的雪野中吗?擦亮你的眼睛,调动你的情绪让我们陶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图片)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

  美的不仅仅是画面,还有这诗一样的语言,美美地读一读吧!----生配乐读 江南的雪…)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自然知识,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偏旁“雨”(雨字头)”。“又”(又字旁);理解“门前、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3.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拟人写法的句子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看”,理解“看家”的意思。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句。

  2.学会生字“雪”,认识新偏旁雨字头。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指“雪人”问:这是什么?他的样子像个小孩子,所以课文里叫他“娃娃”。

  2、出示课题,学习“雪”,认识“雨”(雨字头),读准“雪”字的`音。读题,注意“娃娃”的第二个“娃”读轻声。

  二、听录音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我”是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数一数有几句话?

  三、自学课文,要求边读文边学字。方法:看拼音,读准音;读课文,想想字义。

  四、检查自学,学习字词

  1、示卡读生字。注音正音,尤其是“找、看、着”。

  2、读带读字、词:下雪啦、堆、抱走。

  3、读准多音字“看”:找一找课文中“看”读什么?练习根据词语选读音:看见(kānkàn)看着家(kānkàn)

  4、分句读文,注意正音。

  五、学习课文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2、想一想,什么时候才有雪娃娃?

  3、下雪了,你们高兴吗?丁丁高兴吗?(从哪里知道?)他为什么高兴?

  4、指导朗读第1句:“下雪啦,下雪啦”要用喜悦的语气朗读,近乎叫喊,速度稍炔点。

  5、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6、句式训练,出示:下雪啦。要求学生按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及新学的偏旁。

  2、启发学生记字形。

  3、指导书写: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H句,使学生懂得雪被太阳晒了要融化的道理。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看着家、找”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开小火车读,练习用“雪”口头扩词。

  2、练习课后1:读一读,连一连。

  3、朗读第一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2、3两句话。

  1、自己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读了这两句话,知道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看投影2,想一想,丁丁上学时会对娃娃怎么说?雪娃娃又会怎么说?

  4、读第2句话,练习用“谁干什么去”的句式说话。

  5、引读第3句话,看投影片3。

  6、指导朗读第2、3句话。第2句话要用天真高兴的语气来读,第3句要读出惊奇、着急的语气。

  7、试读第2、3句话。(自由读、指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4句话。

  1、轻声读这句话,思考:娃娃到哪儿去啦?

  2、讨论:雪娃娃哪儿去啦?雪娃娃真的让太阳公公抱走了吗?看投影片2,说说雪在太阳照射下怎么样了?懂得雪在太阳照射下会融化的道理。

  3、找一找,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得特别好?用——划出来,说一说,为什么“抱”用得好?(理解拟人写法)

  4、指导朗读第4句。用神秘而喜悦的语气读课文第4句话。

  四、模仿录音读全文。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读生字、词。

  3、启发学生记字形。

  4、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字书空,有困难的学生可请教老师或同学。

  5、书写指导:找、对、阳、太。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用“着、回、对、太、阳”口头扩词。

  2、课后习题3,比一比,再组词:

  我()大()回()

  找()大()同()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录音感受。

  2、自由练读课文。

  3、同桌对读课文。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指导背诵课文:

  ①指导学生找出每句话中的关键词:第一句抓“堆”字,第二句抓“看”字,第三句抓“找”字,第四句抓“抱”字。

  ②各自试背。

  ③老师引背。

  ④指名背诵。

  ⑤集体背诵。

  ⑥练习即兴表演:先自由配动作演,再请好的学生上台演。

  三、指导课堂练习。

  1、理解作业本第二题,看懂三幅图。

  2、找一找,上图和下图的人一一对应。

  3、用“谁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的句式各说一旬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生活感悟的专题回顾与拓展,有三个知识板块,一是“交流平台”中的如何形成阅读见解和怎样表达生活感悟,属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这一知识板块,既有回顾,回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如何形成阅读见解,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的';又有拓展,在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把握有关形成阅读见解以及如何表达生活感悟的读与写的规律性知识。二是“日积月累”中的有关人生哲理的经典名言,属陈述性知识。这一板块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在模拟语境中学习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促进积极记忆,尽量减少死记硬背。三是“成语故事”中的《邯郸学步》的学习,属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把第一板块的如何形成阅读见解的知识运用到成语故事的阅读中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如何形成阅读见解和怎样表达生活感悟——程序性知识的交流平台

  (一)如何形成阅读见解

  (二)如何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二、在运用中积累——模拟语境中的日积月累

  (一)

  (二)学生自读、交流与老师指导。

  (三)在情境中记忆和应用。

  三、在联系联想中深化——适度拓展的成语故事

  (一)

  (二)自读、交流与指导

  (二)拓展。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下,自己学会探究;在情境中,自己学会想象;在鼓励中,自己学会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会唱《小燕子》这首歌吗?会唱的小朋友举一下手。咱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

  同学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会不会让我们想起这样的情景──这是咱们学过的《燕子》当中的一段话(课件:“阳春三月,……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咱们一起读一读。

  是啊,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然而,就是这么一群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的小燕子,在欧洲的瑞士却遇到了麻烦。

  二、感受燕子所处的艰难环境。

  这样吧,咱们先读一读这段话(课件:“这年春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第一次读的时候,把这段话读通顺,读流利。自个快速地读,好吗?

  谁来读读?

  请你带着大伙把这里的生字新词读一读。(课件出示:麻烦、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同学们,这一些生字新词离开了它们的语言环境,你还认识它们吗?

  咱们一齐读一遍。

  你们看,“骤降”的“骤”字,这个字“马”字旁加一个 “聚”,比较难写,大伙把笔拿出来,在纸上写一下。

  什么叫做“气温骤降”?

  最后一个词咱们来读一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是呀,这些小燕子濒临死亡,可见当时小燕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小燕子的处境到底有多“险”,让我们到课文的语言文字当中再去体会。请同学们再自个儿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一句话中感受到燕子处境的危险?你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你想读哪一句?(课件出示: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要飞多长的路吗?老师告诉你们,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你们看──(课件出示:燕子迁徙情景)

  一路上,它们要飞越大海、高山、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路那么长。你想,燕子飞得辛苦吗?

  而且还要跋山涉水,肯定非常疲劳。我想,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你再来读这句话的时候,肯定对“长途跋涉”更有感受了。谁来读?

  是啊,路真长啊!谁再来读?

  飞得真辛苦啊!大伙一起读。

  “饥—寒—交迫”,你们为什么这么读呀?

  是呀,它怎么就找不到食物了呢?

  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读书,真好。是呀,大自然里的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你看昆虫都冻死了,燕子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再加上寒冷,真是──饥寒交迫。

  饥饿极了、疲劳极了、寒冷极了的燕子正濒临死亡,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听出了你在为燕子着急。谁还想读?

  我听出了你的心情很沉重。谁还想读?

  你在为燕子担心、着急是吗?体会得真好。同学们,还有哪句话也让你感觉到燕子处境的危险?请你再读,再找。(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到当地气温的寒冷吗?(课件出示:寒风飞雪的气候片断。)

  你们看──寒风像狮子那样狂吼,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家都冻得受不了了。这么冷啊,小燕子是候鸟它怎么受得了?谁再来读这句话。能通过朗读让大伙感觉到天气是那么那么的冷吗?

  是不是感觉到有寒气在向我们逼来的感觉,浓不浓?有一点浓了是吗?来,谁读得再冷一些,让大伙都觉得气温是那样的低那么的寒冷。

  你们的朗读似乎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中去了。大伙一起读。

  饥饿、寒冷、疲劳使小燕子濒临死亡,处境太危险了。读到这儿老师心情非常沉重、着急、担心,你呢,你是不是这样的?你们都是的,是吗?

  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同学们,就是这么一群饥饿、寒冷、疲劳极了正濒临死亡的燕子,最后却坐上了专列。让我们走进这个专列。一起读一下这个题目,读──《燕子专列》。

  想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吗?这样吧,咱们还是快速地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声音读一读整篇课文。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如果能够一遍后读出感受,那就更好了。

  同学们,真想听听你的感受啊!读完整个故事之后,心情怎样?说说吧。

  是啊,你读到哪儿特别的高兴特别为燕子庆幸,把这一段读给大伙听听。

  读到这儿就高兴了庆幸了,是吗?还有──

  这个用广播用新闻媒体来告诉大伙号召大伙寻找燕子,课文中有个词,叫什么?

  同学们,你想啊,当时的时候,这瑞士政府会怎么通过电视、广播这些新闻媒体向大伙呼吁的呢?怎么呼吁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爱心调动起来呢?我知道你肯定有好办法。这样吧,先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我们来代表瑞士政府写上几句呼吁的话,好不好?

  咱们先听一听几个同学是怎么代表政府呼吁的,看看谁的呼吁最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心。

  动情的语言再加上动听的声音,在广播电视里播诵的时候,肯定能唤起很多人的爱心。写得非常棒。

  同学们,当时,瑞士政府就是像你们那样动情的并且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通过电视广播呼吁全国人民奉献爱心。正是因为有了政府这样的重视,所以才有了这千古奇观──燕子专列。

  三、总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瑞士政府呼吁全体人民纷纷出去拯救濒临死亡的燕子。在政府的号召下,居民们纷纷出去寻找。

  二、感受人们对燕子的爱

  你们看,这就是当时在救护燕子的现场记者拍到的一幅照片。你能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这幅文字照片吗?(课件出示: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谁来把这幅文字照片念给大伙听听?

  刚才听了她的朗读,你觉得她读哪个词时特别感动?

  小贝蒂不在乎什么呀?

  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说明她非常的──寒冷。但她在乎吗?

  她一点也不在乎。是啊,因为她太在乎谁了?

  太在乎燕子了。你们看看这幅图,看看这幅照片,你觉得她是怎么在乎这些小生命的?看看她的动作,看看她的神情,想想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是啊,你们看,小贝蒂双膝虔诚地跪在雪地上,双手捧着小燕子,嘴里还在向小燕子呵着──暖气。

  她身体里的热气在呵出来,好像在为小燕子祈祷。从她一系列的动作当中,让我们感觉到她是多么珍爱手里的这个小生命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刚才咱们找到的这段话,谁来?

  多勇敢的孩子呀!多么富有爱心的孩子呀!

  这十几只燕子她该跑多少地方呀,大伙一起读一读。

  小贝蒂不在乎自己却在乎燕子。那么,在乎燕子的仅仅是小贝蒂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再默读,你感觉到还有谁也在乎小燕子了,把这相关的话找出来。(课件出示: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什么叫做“料峭的春寒”啊?哪里看出很寒很寒?

  又是雪又是冻,怎么能不寒呢?在我们这个地方,冬天没有这么寒冷,是吗?再找一找整篇课文当中描写寒冷的语言,你看看这料峭的春寒到底有多寒?

  有多寒,说吧。

  (课件出示:“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除了这儿,还有吗?

  (课件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课件出示:“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小贝蒂都冻成这样了,能不冷吗?所以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话都说明这料峭的春寒“寒”不“寒”啊?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最想做什么?

  是啊,躲在空调房间里躲在被窝里。但是,就是在这样料峭的春寒当中,居民们却纷纷──(课件展示:寒风飞雪片断)

  你们看啊,这一次你们来读这一句的时候,我想你们的体会更深了。

  谁来读?

  大伙一起读吧。

  同学们,你仿佛看到谁走出家门了呀?

  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齐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你们能想象他们走出家门时候的心情吗?他们是怎么走出家门的?(齐读)

  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会到哪儿去寻找啊?

  所以你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寻找啊?你能用一个词来说吗?

  是的,同学们,为了寻找这些冻僵的燕子,居民们就是这样不辞辛苦、艰难、千辛万苦、不怕严寒地去寻找燕子,到那么多的地方去寻找燕子,这就是──“四处寻找”。

  谁再来读这个词?大伙一起读。

  为了拯救燕子,居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样地寻找。这是一种对燕子的怎样的在乎啊?我们连起来再来读读这段话。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寻找到最后把燕子送上了专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齐)在乎!

  这种在乎,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齐)爱!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在人和动物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是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课件展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是啊,此时此刻,(音乐响起,耳畔传来鸟儿愉悦地欢叫的声音。)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此时此刻,它们在温暖舒适的车厢里面,唧唧喳喳的,你想啊,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小燕子们此时此刻唧唧喳喳的,有那么多的话想诉说想感谢。这一列充满了爱心的专列马上就要启程了。同学们想啊,当它在大地上行驶的时候,它会牵动多少人的目光,震撼多少人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用朗读为它送行好吗?咱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课件展示)

  你们说这个远方会是哪儿呢?

  还在瑞士吗?是的,这远方可能已经不在瑞士了,因为我们知道瑞士这个国家非常的──(齐)寒冷。

  我们可以想象到,小燕子可能会享受到更多国家人民对它们的──在乎。

  有了这么多人对小燕子的在乎啊,我相信,年年春天,小燕子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再读一读刚才咱们读过的这一段话,好吗?(课件展示: “阳春三月,……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三、拓展说话,感悟升华

  同学们,这个爱心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90年的欧洲瑞士。其实,当我们走出这列专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过多少这样的感人的爱心故事呢!

  课文学到这儿学完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课件展示: “动物是人类的近亲。”)

  四 、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五、总结。

  六、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课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最好的老师吗?那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把板书补完整,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去读懂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1)检查生字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请找出来。

  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三、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1至5自然段,边读边用“____”画出有关的句子。板书:举动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反馈交流

  (1)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

  板书:编造“猫猬兽”

  (2)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并按照课堂笔记答卷,却得都得了零分。

  板书:测试得零分

  (3)我们这次测试的零分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里。

  板书:记入成绩单

  4﹑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编造“猫猬兽”的?从文中找出句子。

  5﹑交流。

  怀特森先生不仅编造了这种动物的名称,还说出它的生活习性及灭绝的原因,并且还把头盖骨给同学们看。

  (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可他讲授的时候却是“侃侃而谈”。结合插图理解这个词)

  6、面对老师这样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试?怀特森算哪门子哪门子老师? 指导朗读。

  四、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1、可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可气又可恨的老师却成了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样做有何目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出作者认为怀特森是他“最好的老师”的依据,用“﹏”画出来。并根据前面的内容完成填空。 板书:目的_小精灵 儿童网出示:学着用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解释他的做法。

  我之所以( ),是希望( )!

  3、集体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具有……具有……

  吸取教训

  逐渐……逐渐……

  不要……不要……

  4、引读

  (1)虽然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的一切来忽悠学生,欺骗学生,但是作者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2)虽然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在测试中都得了零分,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3)怀特森先生虽然把班上所有同学的成绩都记入成绩报告单。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4)怀特森先生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出示句子: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5)怀特森先生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受益。

  5、怀特森先生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五、实话实说,理解课题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为他是不是你最好的老师?

  2、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而《我最好的老师》是编者改动的,那么编者为什么要改这个题目呢?谈谈你的想法。

  3﹑出示收集的有关科学精神的故事。

  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科学课是探索真理的一门课程。在科学研究上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懂得什么呢?(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课文。)

  2、这样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培养出了这样一位学生,这就是本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作家大卫·欧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介绍他的老师呢?

  2、写一个用一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片段。

  七﹑课外练习。

  (1)选取一个典型的事例,来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长辈,注意写清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2)课后继续查阅,收集关于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举动 目的

  编造“猫猬兽” 具有……具有……

  测试得零分 吸取教训

  记入成绩单 逐渐……逐渐……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课题:

  桂林山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 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板书:静清、绿)

  3.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4.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四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四节。

  2.出示自学要求。

  3.朗读比赛。

  要求:①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②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

  ③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评价。

  4.全班交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五)、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 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