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07 09:13:34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合集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教案1。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

3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

  投影学习目标投影学习方法

  ↓↓

  学生质疑

  ↓

  据疑板书导学

  ↓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

  投影翠鸟外形图VCD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

  投影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VCD翠鸟捉鱼时动作

  ↓↓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习题2

  ↓↓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

  结束

  《翠鸟》教学设计简介

  《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翠鸟》教案1》。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2句:锐利的眼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拼拼读读,正确区分二拼音和三拼音。

  (2)学习专题积累词语。

  (3)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4)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5)积累三句名言警句,了解名言的道理。

  (6)按要求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巩固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成功最重要的条件。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难点: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拼读音节

  1. 带点的两个字的拼音有什么区别?

  2.指名读,分组读。

  二. 增减一笔,成为另一个字1.出示: 体( )往( )目( )白( )特( )扰( )鸣( )免( )

  2.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

  三. 积累词语

  1.出示要求:

  (1)描写景色的:

  (2)描写心情的:

  (3)描写颜色的;

  2.指名交流、补充。

  3.完成积累。

  四. 阅读练习《音乐家聂耳》

  1.联系课后问题,静心阅读短文。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

  3.组织交流。

  五. 语言实践

  1. 你认为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各抒己见。

  3.小组辩论。

  4.教师总结发言。

  六. 名言警句

  1.自读名言。

  2.思考,这几句话主要讲什么道理?

  3.当堂成诵。

  七.注意这些字的结构

  1.知道写好这些字的注意点。

  2.当堂书写。

  3.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根据第三部分的训练要求,我又补充了一些其他的分类积累,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积累还是有点贫乏。以后还应该多作巩固练习。在阅读中,学生的静心阅读的习惯明显比以前好多了,所以在交流中,正确率提高了不少,看来强化训练还是有效果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写的是印度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一只完整无损,另一只有裂缝。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学习课文,并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或深或浅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的策略是精心设计,形成读书系列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所领悟。

  教具准备:1.挂图 2.关于“鲜花”的动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着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读题、说题

  1.读题:一路花香

  2.说题:(1)说到花,我们脑海里会自然浮现怎样的一幅图画?会用什么词来 来描绘?

  (2)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有关花的词语。

  (3)说到“花香”,我们又会想到哪些词呢。

  (4)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关于“花香”的词语。

  3.请学生扣住“路”字设置疑问。

  二、读通课文。

  1.谈话: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第二小节。

  1.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到这只破水罐很惭愧,他惭愧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去读一读第二小节后,我们再来交流。

  2. 学生读文讨论:

  (1) 是啊,这只破水罐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挑水任务而惭愧,为连累了挑水工而惭愧,你们看,他多伤心啊!

  (2)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破水罐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自己练练。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1.我觉得他读得还不够伤心;2.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难过、伤心的水罐。3.这是一只充满歉意的水罐。)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只破水罐的话。/sjbwz/

  (3) 齐读第二小节。

  四、作业:

  1.找学习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复习导入

  引读第二小节。这是一只充满歉意的破水罐。

  二、学习第三小节。

  1. 引读:可挑水工却不这么认为,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挑水工的话读一读,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虑,后小组讨论)

  2. 师生交流:体会挑水工说话的艺术性,他循循善诱,从破水罐的角度出发,用事实说话,让破水罐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适当设计一个学生提问: )

  3. 小结:是啊,挑水工真聪明,他知人善用,恰倒好处地利用了破水罐的`裂缝,浇灌了一路鲜花,使这条路上充满了鸟语花香,给自己,给破水罐,给主人,更给所有从这条路上走过的人,带来了 —— 一路花香,带来美的享受。

  板贴:

  4. 让我们一起来把挑水工的话读一读,再次体会挑水工的聪明和良苦用心。

  三、抒发感受。

  1. 听了挑水工这番话,这只有裂缝的水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能把他的想法写下来,再跟大家交流,好吗?

  2.学生写,交流。

  3.指名一人读(对破水罐自己说) 你写得真好,不过这时瓦罐会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说这些话呢?(自信 快乐 高兴)

  4.你能快乐地、自信地把你写的话再读一遍吗?

  还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那把他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结合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的理念中的“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穷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方法和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好课。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字词,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享受小组合作学习乐趣,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里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课文,在书中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品读体会。)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汇报。

  4有感情的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分析桑娜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崇高品德。

  现在就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设计意图:体会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读完本段内容,从中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并归纳整理。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出现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采用小组间角色朗读等形式展开自学。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要求。】

  3学生准备交流。

  (和小组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体会桑娜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4汇报展示。

  (学生个性化表达,畅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

  6练习朗读。

  四学习最后一部分。

  1读读最后一部分,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体会渔夫的高尚品德。】

  2指导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渔夫和桑娜的勤劳和善良。)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两人的善良,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

  3出示文中的重点句。(小黑板)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结合课文内容,续写课文故事情节。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主识字若干个。理解本课“百思不得其解”、“雷打不动”、“弥留之际”、“沧桑”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积累含义深刻的句子。发挥想象能力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从故事中,感受人间真情和温暖,领悟到人生的财富是善良、真诚的爱。

  教学重点:

  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2个矿工是怎样保守着共同的秘密的?

  教学难点:

  第三部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熟悉导语,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交流有关矿工生活的资料

  3、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交流矿工生活的艰苦

  解题质疑

  初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通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根据段意分段(将段意熟读,背下来)

  讲读第一部分内容 理解“抚恤金”、“闭塞”;体会矿工妻子的艰难境遇和队长们的帮助

  第二课时: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50课,齐读课题。

  1、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个矿工在意外事故中去世了。为了帮助他的妻儿维持生计, 12位矿友坚持每天到她的馄饨摊吃一碗馄饨。十多年过去了,什么都变了,不变的是12颗爱心。

  2、说一说课文的段落层次

  (1——3)矿工被炸死后,他的妻儿生活无靠,在队长的建议下开起了馄饨摊,每天至少有12人光顾,从不间断。

  (4——6)12个矿工们坚持去吃馄饨,令他们的妻子不明白,直到队长弥留之际说出了秘密,从此后队长的妻子也加入到12人的行列。

  (7——8)十几年过去了,来吃馄饨的人也在变化着,但从未少过12人。

  二、过渡、导语

  矿工的妻子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在她精神上无依无靠、生活上举步为艰的时候,有12个人毅然决然地支持着她、帮助着她。那么“共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从中我们能领悟到什么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下一部分

  三、读4——6自然段,思考“共同的秘密”是什么?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1、生:12个矿工约定每天去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

  2、生:在第5自然段。[出示:队长的话]

  (1) 读中理解、强调重音约定——经过商量而确定的,相约要遵守的。 兄弟、自己的兄弟——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的工作中,建立的阶级感情

  (2) 比较句子,体会反问表达效果,体会语调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要帮。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能不帮。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3)小结:多么善良的12个人啊!这是次意外事故,无论从法律上,道德上,还是经济条件上,他们都可以不帮他的妻儿,但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使他们把帮助这孤儿寡母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再读

  四、原来这共同的秘密就是12个矿工的约定。

  从哪能看出这是一份约定呢?默读全文,找到相关语句用“——”画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读一读。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汇报(引导学生按行文的`顺序)

  A.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 “一下”:12个矿工都信守约定,如期到来。[出示图一]

  B.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1、(学生想象)“风霜雨雪从不间断”那会是怎样的情景?

  2、在你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平凡的矿工,感受到了他们善良的心灵,真的很敬佩他们这伟大的举动。(再读)

  3、小结:之所以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人,随后从未少过12人,而且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从不间断,就是因为(引读:男同学读“这是?”)

  C、第四自然段内容

  1、雷打不动: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信守诺言、恪守约定

  2、妻子的“百思不得其解”。除文中提到的猜疑、跟踪、质问,还可能怎样?

  3、她们不理解是因为,她们不知道“这是?”(女同学改人称读)

  4、 学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能想着帮着别人,这是好事,为什么要把它当作秘密不告诉别人,而且对自己的家人也如此?讨论汇报(多么善良的人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在用心维护着这对母子的尊严,让她感到她是自力更生的,让她觉得生活得很坦然。)

  5、 说话练习:想象一下,当初,矿工队长和矿工工友们约定时会怎么说?

  C、第五自然段

  1、 结合下文,理解“弥留之际”,换词理解(临终之前、临死之前、即将离开人世)

  2、 因为“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所以“你一定要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

  3、这说明什么?(他把这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得重于一切,他要把自己未完成的责任传承下去。)

  4、此时此刻队长的妻子什么也没说,但她思绪万千,她会想些什么呢?(过去对丈夫的猜疑是不对的。原来他的丈夫这么伟大。一定将这艰巨的任务,厚重的责任坚持到底!)

  4、[出示,6小节和图二]引读第6自然段:“于是,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

  D.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惟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时间更迭,万物变迁,而惟一不变的是“12个”数字,那是12颗善良的心从未动摇过,哪怕只是微薄的力量,也一定要它持久,进行到底。带着对这12个人的赞扬和佩服之感,再读。 过渡:就这样,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几千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来到那个馄饨摊,还会见到那12个熟悉的面孔吗?

  五、指读7、8自然段

  [出示:图三] E.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既然12个人都这样信守约定,为什么还要“代替”?这十几年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2、过渡:是啊!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十几年来,这些矿工们经历着生活的变化,也在经历着的世事的沧桑。

  3、引读:所以,“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

  4、这不仅是12个矿工的秘密了,已经成了12个家庭的秘密,甚至是更多帮助者共同的秘密。(扣题)

  5、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6、怎么理解“金灿灿的爱心”?

  7、这仅仅是12颗闪光的爱心吗?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样善良、朴实的人群,再过10年、20年会是什么样?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默读短文,能弄清短文由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

  2、能读懂短文,完成短文后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完成阅读短文。(总复习四第4题)

  1、读通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反馈,抽生读。

  2、对照短文完成课后练习。做一题,反馈讨论一题。

  3、对照短文,检查一遍。

  4、阅读短文的'方法,讲讲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阅读短文,完成作业。(总复习五1—4题)

  1、读短文按步骤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校对。

  3、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以便在后面的练习中改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内容写话。

  2、能看懂图意,写一句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2题)

  1、看看图,读一读提示,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编故事。

  3、小组讨论,看图说话。

  4、抽生说一说,集体评议。

  5、写下来,注意格式、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写好后自己读一读。

  6、批改订正。

  二、看图写话。(总复习六第3题)

  1、看看图,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己看图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3、写下来。

  4、交流评议。

  5、看看由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修改一下。

  6、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看图写话写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