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之所以说海洋是人类 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可以从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的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_。文中“望洋兴叹”的原因是:由于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还不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它的喜怒无常无可奈何。海洋是个聚宝盆,“聚宝盆”比喻资源丰富的地方。说海洋是聚宝盆,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矿产资源,请为保护海洋设计一条宣传标语:①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②蓝色的海洋,生命的摇篮。
2、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海洋给人提供航行便利,给予人类食盐;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海洋掀毁船只,冲垮堤岸,毁灭城镇,给人类带来灾灾难。文章中是从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这5个方面来说明未来海洋的开发。
3、蔚蓝色的海洋,______,_______。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__________,它慷慨地给予人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4、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一)
你知道吗?当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回眸我们的地球时,他们发现,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望洋兴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诞生 出生 便利 方便 回眸 回首
反:密切 疏远 慷慨 吝啬 丰富 贫乏
2、把下面的词语正确填写到短文中的横线上。毁灭 掀翻 冲垮
3、按要求写词语:
描写海水浪大:汹涌澎湃 波峰浪谷 巨浪滔天 波澜壮阔
描写海面宽广:一望无涯 无边无际 碧波万倾 广阔无边
4、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5、海洋的“喜”表现在①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②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海洋的“怒”表现在①掀翻船只②冲垮海堤 ③毁灭沿海城镇
6、“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7、 “望洋兴叹”意思是: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用“望洋兴叹”造句。
造句:看着电视上一个个优等大学的招生广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绩,他只得望洋兴叹。
(二)
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cang zang )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 铁铜锡锰硫等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zàng càng ),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 屹立 耸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新近的海洋探测器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1.在文中方框内加上标点。
2.画出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海洋是个聚宝盆?
4.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海洋是个聚宝盆,它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5.你心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写一篇短文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的十分之七,20xx年海洋污染十分严重,但在20xx年,由于科学技术发达,去污机器人成为海洋污染的克星,所以,这时的海洋不存在污染问题。
现在,我带你们先到多功能接待室,坐上海洋地点变化器,它一下子就把我们送到了海洋世界。
今天的海洋,也是人类的家园,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人在海洋生活,你一定觉得十分好奇,人在海洋里怎么生存?其实嘛,海洋世界里有一座氧气控制室,氧气从这里制作出来,再通过氧气筒传送到海洋每一个角落,人们吸进新鲜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再由氧气控制室接收,又制造出氧气……如此循环。
海底的鱼更是奇特,自从海水成为淡水之后,鱼儿就学会了人话,还会与人交谈呢,可有趣了!你们到了一大群鱼的面前,鱼儿就说:Good morning!鱼也会说英语,真是令人不敢相信。
听我介绍完,你们就到住宅区。虽然你们眼前看到的是一片荒芜,但是人们都生活在这里。海底的人与陆地人不相同,他们伙食简单,一颗简食丹就可过一百天,因而他们十分悠闲。住的呢?以四海为家,想到哪里睡就到哪里睡,无忧无虑。
接着,你们参观皇宫、公园……一定感到很宏伟、壮丽吧!
也许你们会担心,那么多人生活在海底,环境会不会出现问题呢?不会的。海底实现了无工厂化,但又有生产量。而且决不比陆地的生产量差,这是因为我们把陆地上排下来的垃圾、污水、通过去污机器人传给制作机器人进行加工,做出各种可用的东西……
奇特、美妙的海洋世界参观完了,如何?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科学的力量是那样的神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针、忠、盏、稠”四个生字,会写“忠、导”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树影、北极星、树叶稠稀、积雪)
3、生字、词卡片。
4、查找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知怎么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你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
忠(后鼻音) 盏(翘舌音) 碰(后鼻音) 稠(翘舌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讨论交流。(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 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词语。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⑴ 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⑵ 左右结构的字。(积、稠、稀、针、碰、慌)
⑶ 找找偏旁一样的字。(积、稠、稀)
⑷ 一( )灯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盏、稀、碰、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指导背诵
1、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再次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2、指名说说书中介绍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所应用的特殊环境。(有些白天适用,有些黑夜适用……)
3、教师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二、表演课文,深化主题
1、师生配合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么都是树呀,怎么没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阳:孩子别哭别哭,我来帮助你。现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树,大树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极星:别哭别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里了。
大树:我也能来帮助你,你看我的树叶,一面阳光充足,枝叶茂盛,一面很少见到阳光,树叶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积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阳光强,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样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干眼泪):哦!我明白了,谢谢你们,再见!
2、小组合作表演。
3、选择小组汇报。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齐背全文。
2、说说你在课外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进行交流,并说明理由。
3、仿照2~5节的写法,说说你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4、总结: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针,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四、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词语14个。
2、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从文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细读课文,想想蚂蚁是怎样救出它的朋友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蚂蚁的救助(齐读课题)。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2、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 ),我想( ),我准备( )。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1、积累词语。
2、小练笔:以“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分享宁静 引“一抹”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节,是不是让你感到一种宁静的美丽和美丽的宁静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种宁静和美丽,读第一节。
(边读边击课件出示: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和五句浓缩的短语——(1)渔船浮在湖面上(2)湖面平得像面镜子(3)岸边垂柳和稻田(4)渔人悠然地吸着烟(5)鸬鹚列队等命。然后,学生站起来自由读、尽情背;接着,在教师引导下调整语速、把握语音、捕捉语感,着力将各自体会到的“宁静”在朗读、背诵中流露出来。)
师:这些列队的士兵——灰黑色的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呢?
生:捉鱼的命令。
生:赶它下水捕鱼的命令。
师:课文中怎么说?
生: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师:用一个词说是——
生:“一抹”。
师:(让学生将“一抹”写到黑板上)那么“一抹”是什么意思?可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一抹”是“轻轻一擦”的意思。
生:也可以是“轻轻一划。”
师:那可用哪个词来代替呢?
生:可用“一擦”代替。
生:除了“一擦”,还有一挥、一拨、一扫、一划、一推等等。
师:是呀!还有很多。(让学生一一写在黑板上)
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意,读中奠定感情基调;在分享宁静之际自然地、不露痕迹地引“一抹”,解“一抹”,为推进教程打下基础。
二、体味内涵 研“一抹”
师: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看“一挥”多有力!“一划”多刚劲!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一抹”很轻,显得宁静,与第一节的意境相吻合。
生:用“一挥”或“一擦”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来得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到鸬鹚。
生:用“一抹”,可以看出渔人对鸬鹚的关爱,小心伤着它;还可以看出渔人与鸬鹚配合默契,只要 “一抹”,它们就扑扑地钻进水里捉鱼去了。
生:是呀!只“轻轻一抹” 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
师:啊!的研究发现。板书:训练有素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人为什么早不站晚不站,偏偏这个时候站起来?
生:因为他发现了鱼,很兴奋。
生:噢!我明白了,如果用“一挥”或其它词,太用力了,会发出响声,鱼儿会吓跑的。
师:还有许多成果,这个问题研究到这里。我们来读一读,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研“一抹”,通过读文、比较、揣摩,感悟用词的准确,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一抹”的内涵。领悟“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
师:同学们,为什么用“一抹”?我们学得很好,但老师相信,好戏往往在后头,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的研究成果多。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我们来交流,交流时可这样说:我从课文哪儿读懂抹出了什么。
生:抹出了波纹和浪花。因为鸬鹚钻进水里,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师:我觉得你很有审美观,你能将那么美的意境读出来吗?
生:抹出了许许多多的鱼。因为课文中写着:一只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这鼓鼓的喉囊里装的肯定是鱼。
生:我有补充,课文中还说,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可见抹出的鱼还真不少。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忙碌,湖面上活跃的气氛。
师:是呀!这一抹使平静的湖面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现在请合上课本,让我们一起走出课本想一想,还能抹出什么?
生:还抹出了钱,鱼儿卖掉就有钱了。
师:对!讲得多好,这就是勤劳致富。
生:还抹出了渔人的喜悦和丰收。
生: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苹果、哈蜜瓜、西装、皮鞋……
生: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
生:总之,抹出了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
师:打开课本,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享受一下,把你最拿手的句子读出来,一起欣赏。
(个别读——点拨、激励——表演读——齐读)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注重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借助文本挖掘内涵,超越文本展示灵性、闪现人性;在交流、碰撞、点拔、引导中体验情趣,张扬个性,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育创新能力。
三、感受平静 收“一抹”
师: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湖面又恢复了平静,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
生:因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所以用“恢复”。
师:这时的“静”与第一次的“静”是不是一样?是一种怎样的静?将自已体会到的说一说:
投影:这是一种 的静, 的静, 的静。
生:这是一种欢乐的静。
生:这是一种丰收的静、幸福的静。
生:这是一种温馨的静、美好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师:这样的静想享受吗?试一试,引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凭借“一抹”,感受“一抹”的内涵,领略渔人的喜悦,让我们再一次尽情地享受其中的欢乐(配乐,自由诵读课文)。
在比较、独白中深入领悟湖面恢复平静后的`不平静,这是一种美好的静,温馨的静,令人向往的静,课虽尽而意无穷。
赏析:
一、显悟性 用心诵读
《鸬鹚》语言优美,富有情趣,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自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法,使文中景活现、事活化、人活脱,从而培养学生的悟性,展现灵性,张扬个性。例:上课伊始,学生分享宁静,用轻轻的、美美的语调诵读第一节,借助画面、伴随音乐,读中显境、诵中悟意,为推进教程铺垫情感;为什么用“一抹”?多元解读后,让学生读第二节,读出“一抹”所包含的情和意;“一抹”抹出了什么?在抹出人间欢乐和幸福之际,引导学生带着这种喜悦,在读中尽情回味、享受;结课处的引读,学生充分感受到湖面恢复平静后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那份欢乐的静、温馨的静、令人陶醉的静。
二、展灵性 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多元的。鉴于这一理念,本教例在设计上着力体现在文本诵读感悟中,充分挖掘、展现学生的智慧潜能;在文本解读中,充分显现、展示学生的灵性。针对为什么用“一抹”?“一抹”抹出了什么?这两个研读专题,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自读感悟,研读引悟,摆脱了多余的提问设计、繁琐的情节分析、僵化的章法讲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多元解读,这是学生情性的催动,灵性的涌动,生命的冲动,课堂充满了人文情怀。
三、闪人性 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教例,学生在教师的点拔、引导下诵读感悟,多元解读,对文本有着独特体验。“一抹”抹出了什么?学生在字里行间体验之,在超文本上想象之。从抹出粼粼的波纹、跳跃的浪花,到鲜美可口的鱼儿;从抹出钱,到抹出吃的、穿的、用的;进而抹出渔人一家的欢乐和幸福……这些体验,不仅仅是对“一抹”抹出什么?的诠释,更是学生情的迸发,性的涌动,是语文课堂悟性、灵性、人性的流淌。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五种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工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里,惯用人性化的笔触去描摹动物,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具有人格化的这一写作手法,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设计理念】
对于小品文,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所以,设计初读,学生就知道作者介绍的马的类型,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在品味散文化语言的过程中分析出各种马的性格,然后从中体会作者对各种马的思想感情。
应该说,做到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本文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马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环节,就是让学生针对“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意做什么马”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既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主要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教师播放马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
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课件展示课题)
二、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文章写了哪几种马?
(此设计在于让学生能从初读中概括出马的类型,为下文分析奠定基础。)
2、默读课文,分别找出各种马的特点。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马的性格,有鲜明的印象感知。)
3、从作者的描绘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马分别持怎样的态度?(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这一问题较之先前的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仔细的阅读就可以发现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这个问题解决了,文章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
三、探究研讨
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请用句式“我愿意做马,因为。”
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必要的评论,对合理的价值观可进行肯定,对有消极思想的应即使加以疏导纠正。教师的评论可参考:
“难道你没看到,大战前,几乎每位战士都会情不自禁的对他的战马喃喃自语,诉说些肝胆相照的话,战马那时的姿态是那么的高贵;当战斗结束,若战士荣归,战马生还,战士总会对战马表示一番友好”
“在某些人身上,不也留下了劳动的痕迹吗?你看那手上的老茧,腱上的死肉疙瘩等等”
……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马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价值观,既围绕文本生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学有所用。)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但事实上,你们并不能去做马,所以,只能说你们愿意做像
马一样的人,其实这就是将马当作人来讲述,而我们的作家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在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段话。(生齐读。)
五、作业布置
请你选择周围事物为对象,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5.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机灵可爱的松鼠执着的寻找落叶筑巢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1.松鼠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动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11课《看松鼠做巢》,看看文中机灵的松鼠执着地寻找落叶筑巢的情景。
2.读课题,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检查生字。
2.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词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课件,了解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方式。
4.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指导朗读。
(2)齐读。
四、学习生字
1.本课生字中,注意巢,鼠,湿,饶均为翘舌音。
2.字形结构上巢、鼠、费、伞为上下结构的字,附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要紧凑。指导书写时注意归类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松鼠是怎样表演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是怎样做巢的。
二、精读课文3-9自然段。
学习3-9自然段。
1.学生默读。
思考:我给了松鼠哪些帮助,结果如何?
(抓住我的做法及松鼠做巢两条线索学习)勾画重点词句批注写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我”提供的帮助:帮松鼠找来了干树叶;
提供人造棉;
找来大床单。
松鼠:1.它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仍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2.它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3.想不到一切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树叶。
理解带点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意思。感受我对松鼠的关爱,以及松鼠的执着。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作者通过认真的'观察,再用笔墨记录了他观察的经过,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只可爱执着的松鼠形象。
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全班交流,相机点评指导:
(1)抓住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喜爱之情。
4.作业: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四年级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
2、读课文,批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时,能找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3、能抓住重点对课文进行理解。
体验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松鼠机灵可爱。
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懂得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教学重点:弄懂松鼠是怎样锲而不舍自己找落叶做巢,了解松鼠做巢的执着。
教学难点:在理解中体会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关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挂图,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神奇、有趣,令人神往。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夏日树梢上鸣唱不停的歌手——知了的演唱。看,在橡树间穿梭跳跃,机灵可爱的小松鼠已向我们走来。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有关松鼠的资料都行)
1、松鼠的外形特点。
2、松鼠的生活习性。
3、松鼠的皮、毛的作用。
……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找规律,找异同点。
3、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4、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开火车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
那么,松鼠是怎样表演的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图片或课件,了解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方式。
4、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5、指名读,教师相机评议指导朗读。
6、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松鼠的精彩表演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观看松鼠做巢的本领。
二、学习课文3—9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我给了松鼠哪些帮助,结果如何?
方法:抓住我的做法及松鼠做巢两条线索学习,勾画重点词句批注写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
“我”提供的帮助:帮松鼠找来了干树枝
提供人造棉
找来大床单
结果:
(1)松鼠对我为它准备的树叶竟然不理不睬,一如昨天,仍旧匆匆爬下,从地上叼起树叶,又匆匆爬上去。
(2)他匆匆爬下,又匆匆上去,嘴里叼着的,还是树叶。
(3)想不到一切白费心机!它竟绕到别的树下叼来树叶。
……
抓重点词理解,感受我对松鼠的关爱,以及松鼠的执着。
4、学生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三、总结拓展
1、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作者通过认真的观察,再用笔墨记录了他观察的经过,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只可爱执着的松鼠形象。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吧!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3、全班交流,相机点评指导:
(1)抓住动物的特点。
(2)表达自己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11、看松鼠做巢
表演 高空走树枝 无伞降落
提供帮助
做巢
松鼠 锲而不舍找落叶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自学课文、分段、读讲第一段。
2、第二课时:
读讲第二、三段,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出示太阳幻灯)
(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光彩眩目,投影幻灯的电光源使画面富有真实感。此时,距离地球三万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这鲜明的形象加上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进入问题情境。)
1、启发:
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学生提问。
(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2、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并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
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⑴ 引用传说(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
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
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
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文章这样写,你们的阅读兴趣怎么样?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 指点:
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
在传说以后,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板书:觉得实际上)
⑶ 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⑷ 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
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第二课时
一、第二段
1、提出:
在家都分析得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现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你们自己读第二部分,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提供句式:
⑴ 有了太阳
⑵ 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以体现因材施教。)
3、阅读、讨论后学生回答,进行以上句式的说话训练。
4、指点:
这一节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密切。用看起来其实从现象说到实质。
5、提问:
这一节内容可以用哪一句话来概括?书上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在这一段的开头,这叫段首概括。(板书:段首概括)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小节开头的话,那样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全小节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6、朗读全段:
齐读第一句,以下几句轮读。
二、第三段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我们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关系怎样呢?我们学习时可以用箭头标明,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多热量少热冷风。
三、第四段
指名读。齐读。(突出没有就没有)
四、创设《太阳》的小型展览的情境,进行巩固练习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978年9月23日,在我国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为了帮助同学们认识太阳,我们这些小小科学家,举办一个关于太阳的小小展览会。展览会用多种形式,用图画,用幻灯,还用动画演示、介绍,说明太阳与人的关系,这是展览会主要的部分。现在请一个扮演动画中的太阳公公,一个扮小朋友,两人对话。小朋友提问,太阳公公回答,帮助小朋友认识太阳。
2、同座对话。(全班进行分角色普遍训练)
3、指名扮演讲解员。
4、动画表演。
此时创设情境需具有综合性,不仅要巩固本课学得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创设展览会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尤其是动画片角色的扮演,这种形式使儿童兴趣浓厚。
【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就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雪霜,没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一般在写作方法上是一节一意、段意概括,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因果关系。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一节一意学概括,引用传说增兴趣,列举数据可画表,抓住实质明因果。
同学们能注意观察天象,又能认真学习有关书籍、资料,并进行研究,就有点像小小科学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品味文中描写原野景色的句子,体会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春天吗?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共同领略著名女作家萧红笔下的春天的原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
3.默读课文,读后汇报: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结果,读准下列生字并组词:
胀、欣、籽、鸦、棉、粪、觅、巷、咩、坎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仔
细读读相关语句琢磨琢磨,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校正读音。
四、作业:带着自己的理解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预示着生机,预示着活力。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三月的原野,来感受北国的春天。(板书课题)
二、理解感悟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国的`春天到来了。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
三、交流阅读体验
(1)从小草的描写感受到春来了[课件出示语句]“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抓住“透出”“转折”“欣幸”等词语感受小草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从孩子和母亲对话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尤其是孩子的那份惊喜,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对小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严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我们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都带来了希望。文中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2)“抢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理解“天气一天暖似一天……”这句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交流。从河冰发了、苦闷而又奔放的流,乌鸦觅食,飞舞的杨花等,我们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从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作者对初春田野上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才把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
你看,有动态的:羊羔的叫声,河冰在流,乌鸦、杨花在飞;有静态的:小草、蒲公英;有颜色:绿色的小草,白色的抢根菜籽儿,变黄的榆树;还有石子打船的声音。
真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3)指导鉴赏、背诵课文。
四、激发观察兴趣,寻找身边的春天
1.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睁开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去体会,那么在校园,在公园,在山林,在路边,甚至在自家的周围……你都会发现春天的踪迹:一阵春风、一场春雨、一棵小草、一个嫩芽、一朵小花、一个风筝、一只蝴蝶、一条小虫,等等。从这些,你都会感受到阳气升了,春天来了,以及春天里人们所特有的勃勃生气。
2.作业:寻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全班交流,练习口语表达
1.师:读了《三月的原野》这篇文章,不禁会使人赞叹:好一派生机呀!在寻找了春天之后,或许你从心底里萌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或许你这才真正理解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你还想了很远很远……来,展开你的想象,发出你的感慨,说出你对春天的认识吧。
2.学生说自己寻找到的春天,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提出疑问或建议。
二、尝试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推荐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课后搜集、阅读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谚语等,并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其人,知道他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堂课的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和“撒”,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钻研、天文学家”等词语。
3、能用“著名”说话、写话。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
四、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课件或小黑板(课文句子、比较音节、当堂练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切题。
1、唱《小小的船》。
2、从歌中“月儿”引出“星星”。(板书课题)
3、读课题,正音:数shǔ。“星星、孩子”读轻声。
(二)、初知。
1、比较拼读音节:
zhēn
héng
sǎ
shǎ
kào
rào
zǔ
chǔ
yáng
yán
màn
hàn
珍---衡
撒---傻
靠---绕
组---楚
仰---研
慢---汉
2、分组分段读通课文。
(三)、赏析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此段: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1、刚才大家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谁?(板书:张衡)
讲他干吗?(数星星——板书)
2、指名读最后一段,问: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板书:汉朝)简介张衡。
3、衡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请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1)、学习“著名”:闻名、有名。并用“著名”说话、写话。
(2)、简要讨论“天文学家”。
(3)、谁知道他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刻苦钻研。(板书之并讨论)
4、学习生字:
(1)、衡:指名读,说结构、偏旁。教师故意板书一个极差的“衡”字,请学生说说该怎么写,并上台板书。
(师述:三部分要紧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才好看,也就是说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写字如此,学习也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学好。希望大家团结一条心搞好学习。)
(2)、汉:指名读,比较:汉——汗。给“汉”组词。
(3)、研:指名读,换偏旁:研——形(研——妍、刑)
5、齐读最后一段。
(四)、赏析课文一段。
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1、自由读此段,先说有几句话,再上台来标序号。
2、指名读第一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大家晚上去看过星星吗?像什么?
(2)、讨论“满天”和“无数”。
(3)、学习此句的比喻含义:
散
满天的星星——晴天的夜空
↓
撒
↓
无数的珍珠——碧玉盘
(可拿涂了黑底的托盘撒上粉笔头以作简单演示,有条件的可放“星空”的课件以加深理解。)
(4)、学习这个句中多音字:
数shǔ
数星星
撒sǎ
撒珍珠
数shù
无数
撒sā
撒网
(5)、张衡把看到的星星写得这么美,说明他心里对星星的()之情。
(据回答板书“喜爱”或“喜欢”)
(6)、用“喜爱”的语气齐读此句。
3、学习第二句: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过渡:看到星星这么美,张衡是怎么做的.呢?
(1)、请多生读此句:
(2)、请圈出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板书)
(3)、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同座互演或上台表演。
(老师或其他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4)、从这些动作当中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据回答板书“认真”或“仔细”)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4、学习第三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喜欢读的都读此句。
(2)、数星星要仰着头,多累呀!回去睡觉好了,张衡这样做了吗?
他“一直数到了几百课”,这说明什么呢?(他不怕烦、不怕累。)
(3)、比较句子: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自由阐述,讨论。)
(4)、齐读第三句。
5、教学生字:
珍:提醒右下部三撇的写法。同音字比较:真、针、珍。
靠:告+非。用“靠”组词。
仰:换偏旁“迎”。“仰—卵—柳”比较。
百:独体字。给“百”组词。
6、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小结本堂课。
(六)、当堂练习:
1、猜字谜:
①天真热,一连三杯水,我喝了又喝。(汉)
②我不断地用力,终于推开了一块石头!(研)
③这事太有趣了,我非告诉你不可。(靠)
④白娘子被一根扁担压住了。(百)
2、改错字:
一个孩子座在院子里,造着奶奶,仰着头,只着天空书星星。
()
3、补句子:
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彩虹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3次。
2、每位同学夜里去看看星星,下堂课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到的情景。
附板书:
28、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
张衡———————————天文学家
(汉朝人)坐、靠、仰、指、数(刻苦钻研)
喜爱、认真、不怕累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