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鳄鱼的争斗》课文原文
有一位动物学家仔细观察了鳄鱼的争斗。
东非的一个火山湖畔,生活着雄鳄鱼罗宾一家,它们把170米长的沙滩及附近水域视为自己的领地。有一天罗宾正在水中觅食,突然看见另一条成年的雄鳄鱼侵入到自己的水域。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发出吼叫声。入侵者向罗宾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向其家人炫耀着自己的实力。
鳄鱼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两雄争斗时,谁兴风作浪的本领大,谁就是胜利者。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罗宾紧跟其后,穷追不舍,不一会儿就赶到入侵鳄鱼的前面,挡住了它的去路。这时,刚刚还十分嚣张的入侵者却摆出了投降的姿态:将脑袋和颈部垂直地露出水面。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似乎是在警告对方:“只要我的上下颌一合拢,你的腿立刻就断为两截。可是今天我不这样做。如果你下次再来,那就不客气了。”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入侵者便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鳄鱼的争斗》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域、炫、矩、嚣”等9个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嚣张、技不如人、炫耀”等词语的意思。
2.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懂鳄鱼争斗的三个回合的内容。
3.初步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合理的想象练习观察与写段。
4.知道鳄鱼争斗的特点,激发了解动物、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写鳄鱼争斗的具体内容内容。
教学准备:
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和预习设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鳄鱼的图片)同学们,这是——(鳄鱼),对于鳄鱼,你有哪些了解?
2.是啊,鳄鱼在我们眼中是一种凶残的动物,那么鳄鱼同类间争斗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2课。
3.齐读课题。
4.什么是“争斗”呢?(鳄鱼为争夺地盘而互相打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鳄鱼间是怎么争斗的呢?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打上),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准备反馈。 自读提示;
(1)轻声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2)不理解的地方可做上记号。
2.交流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这几句话能读正确吗?
出示:鳄鱼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两雄争斗时,谁兴风作浪的本领大,谁就是胜利者。 (正音“矩”,矩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 入侵者向罗宾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向其家人炫耀着自己的实力。 (“炫耀”的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记一记。)
(2)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疑问吗? 随机板书:罗宾 入侵者 点到为止 技不如人
【质疑】
◆什么是“约定俗成”?
◆罗宾明明可以把入侵者咬死,可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三、熟悉语言、读写表达
入侵者炫耀
1.我们先来看看入侵者是怎么炫耀自己实力的?请一个同学读第2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读读句子,圈出入侵者的动词,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 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3.交流,谁能把入侵者这种“嚣张”读出来?(指名读,指名读)示范朗读语气。
4.这就是“炫耀”,这个词的意思你理解了吗?(非常骄傲地表现、卖弄自己)
5.让我们带着理解读好这句话。(齐读,评价)
罗宾应对
1.面对入侵者嚣张的气焰,罗宾又是怎么应对的.呢?把书拿起,我们一起来读第3小节前半部分。(引读“鳄鱼间有一个??挡住了它的去路。”)
2.出示: 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
3.原来鳄鱼之间的争斗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板书:约定俗成)所以面对入侵者,??(齐读罗宾应对的句子)
4.罗宾究竟是怎样超越对手的呢?请大家看看图,读一读上面话,能够读懂吗? 分为几个层次引导思考:(问题提示)、(词语支架)、(心理活动)等。
5.先来看着这幅图(第一幅——跃出水面),能不能说一说?前后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
6.指名交流(5人) (师点拨:①你写出了罗宾的气势/动词用得很准确/你写出了罗宾的心理活动②看看这水花/看看罗宾的动作)引导想象。
7.再看看这两幅图,能不能学着刚才的样,任选一幅,写上一、两句话。 (第二幅——血盆大口 第三幅——警告对峙)
8.交流。(每幅图2名同学)
9.说得真好,罗宾就是这样和入侵者展开了一次次的争斗,谁能连起来,再说一说。(几个人) 要求:联系课文内容,适度开展想象,语句通顺连贯,也可以围绕一句话的意思说清楚。(评价和归纳)
点到为止
1.虽然罗宾和入侵者争斗得异常激烈,可是它们决不拼个你死我活。 出示: 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似乎在警告对方:“只要我的上下颌一合拢,你的腿立刻就断为两截。可是今天我不这样做。如果你下次再来,那就不客气了。”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入侵者便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2.读读这段话,你从哪里感受到罗宾并没有动真格呢?
3.交流
(1)指导“喉”的字形。
(2)谁能来读好罗宾警告入侵者的语气?(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4.引读: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刚才还很嚣张的入侵者,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现在“约定俗成”的意思理解了吗?这就是鳄鱼同类间争斗时与众不同的地方。
2.对于动物学家得出的结论,你们觉得可信吗? 出示: 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和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3.有了长期的“观察”、“研究”,科学家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就是这篇科普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知识。
4.鳄鱼间同类的争斗,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鳄鱼对不同类的动物却是毫不留情。老师给大家还准备了一个拓展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鳄鱼的争斗》教学反思
《鳄鱼的争斗》是三年级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生动而具体地记叙了德国动物学家在东非的一个火山湖畔,观察到了鳄鱼罗宾和入侵者之间的争斗。后来,他又经过长期地观察和研究,得出了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的结论。因此整堂课是紧紧围绕“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这句话展开的。
一、注重词语的理解。
这篇课文用词准确生动,在教学中我以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学习阅读的主要方法。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兴风作浪”;运用查字典的办法,抓关键字理解“俗”,理解“约定俗成”;通过自述合并法理解“技不如人”。文中还有许多描写鳄鱼兴风作浪的动词,我则通过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积累。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我在培养学生质疑,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特别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句子进行教学,文中有几句句子准确地表达了“点到为止”的含义,我先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矛盾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利用文本,读写结合。
本文中的语言规范、精彩,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更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本文中一系列的动词和句子写出了鳄鱼争斗时的激烈。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鳄鱼争斗时场面,给每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出文本语言的准确、生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抓关键字、词的读,指名反复练读罗宾警告入侵者的语句;教师渲染气氛的引读,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有感情读……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凶残的鳄鱼在同类的争斗中只是点到为止的特点。更促使学生在深情诵读中用心灵和文本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了文本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同类之间和谐共生才是美好的。并且要求学生用上“跃、拍贱、喷吐、血盆大口、吼叫”把罗宾兴风作浪的样子说具体,为学生创设了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背诵最后一段。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设想】
细读文本,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不是因为夸父的“神”,而是夸父身上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为什么追?因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追的时候太累了,心中时时想起“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才有动力去追,即使在最后一刻,他还是想起“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他才会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然后才水到渠成的升华,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夸父追日》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孩子们前几篇童话故事未学。所以我在设计目标定位上把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去掉。
一、导入新课
1、喜欢看课外书吗?那一定读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平时都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2、除了看些童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名说: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例如《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对夸父,你了解多少:
让我们跟随着夸父走进这个神话故事,相信学完后,你对夸父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翻开132页,自由读读这个神话故事,读前老师提两条建议:
⑴ 要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⑵ 读完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
手杖 虞渊 伏下 颓然 遗憾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霎时间
⑴ 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虞渊”。
⑵ 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
“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
3、交流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夸父为了光明,追赶太阳)
指导方法:这是一种好方法,有时文章的主要内容藏在题目里,我们可以借助题目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
“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 指名2~3位读。
⑵ 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 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⑷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勇敢 向往光明)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燕子
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死寂,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但是,回响上一个学期,学生的发言还是有些被动。有时,公开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也都是经过反复的鼓励,甚至是物质性的奖励所起的作用。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只要是发言学生的回答的确令人满意,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固然令人满意。然而大多数学生当的陪客却让人揪心。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2、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于是我进行意境的转化教学,一节课下来,自认为学生应该了解了古诗的意境,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谁知转过天来让学生释义时,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讲述。原诗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对其意境竟然朦朦胧胧。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刚开学的不适应吗?想想也许有其中原因的一点原因,但是最终可能还是在于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创造的教学情境不够深入。每一首古诗,从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整合生成的艺术境界,即情与景的相合相容。在古诗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是基础,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感悟是实现情感体验、情感获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骤。
3荷花
教学反思: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
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诗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高波平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4《珍珠泉》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绿、清和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珍珠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发现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这一独特之处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把趣味读出来。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与深及绿的特点,同时相机地指导朗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文中珍珠泉的美,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美丽的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介绍家乡景物》教学反思1
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要说阅读教学时,师生互教互学,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识
字教学则不然,总觉得比较单调。
5、翠鸟
教学反思:《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6燕子专列
教学反思: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课前我就向王老
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就注重了这一个“爱”。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多么快乐,在让学生进入课文,本课中的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他们的心一下子为燕子的遭遇而调动着,为燕子的遭遇困难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课下来基本理解的透彻了,在朗读方面都能体会到他们真的是进入了课文,被人们的爱感动了。但还有些同学在槛上我也感觉他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正确,可为什么一做作业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吗?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反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盖新
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8、路旁的橡树
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课标》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教参》中也明确强调,略读课文,在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即使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后解决。
在教学中我也清楚这些,但对其精髓可能还是没领会明白,当学生困惑的时候总想帮忙,上着上着也就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就在前几天第一次试教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于是我们校长和主任就给我支了一招,说你可以根据导读中的问题设计一张测试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做到放手,又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有道理,但能行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没想到真的可以,给我最明显的、有别于精读课的感觉是我可以放手了。
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看到,完全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认真地对待这张卷。而且经过几次试教后,让我体验到了这张卷有他独特的优势,就是在有限的时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积攒、千变万化、憨厚、照顾、训练、惭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学习石匠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
4、理解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和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两句话的含义。
5、引导学生抓这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学会如何做人。
2、理解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和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这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朋友是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可是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小事,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听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识字写字。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重点指导读音。
3、教师范读生字。
4、全班认读生字。
5、记忆生字。
6、重点分析的字:邻、封、替。
五、再读课文分清条理。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2、学生汇报。
课文共8个自然段,讲了一对好朋友对待钱的不同态度的故事。
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赵、李两人是邻居,又是好朋友。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石匠要求商人保管自己的'钱,回来后发现钱不翼而飞,而商人却说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石匠只好作罢。
第三部分(47自然段):商人外出,托石匠照顾孩子,石匠乘机教育商人。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石匠和商人消除隔阂,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积累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
不翼而飞:本文指东西突然不见了
憨厚:朴实厚道。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二、分段探究。
第一部分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
他们俩是邻居,也是好朋友。是也是表示并列关系。学生练习说句。
提问:他们是好朋友,为什么会产生隔阂呢?
引导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本部分课文。
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他们产生隔阂的原因是什么?发现银圆不翼而飞时双方的表现各是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4、指名学生汇报。
探究学习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这部分课文。
2、自己默读,看看石匠是如何感化商人的。
3、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从商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长胖了可以看出石匠对商人的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
4、对比阅读感悟。
A、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嘛!你出去这么久,银圆就变成了瓦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B、世界上的东西总是千变万化的。你出去这么久,你的孩子变成猴子,这有什么奇怪的。
教师总结:世界上的东西的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绝不会一种东西变成不同性质的另一种东西。也就是说,银子不会变成瓦片,孩子也不会变成猴子。石匠之所以这么说,就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商人进行感化教育。
5、自由感悟。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变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自学最后一部分。
1、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感悟。
3、指名汇报。(经过这件事后,商人和石匠消除了隔阂,成了真正的朋友。)
三、回顾全文,感悟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课文原文】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课文解析】
《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可爱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燕子的可爱主要表现在它的外形、飞翔的身姿、休憩的身影。对于其外形,可以通过出示图画或标本,向学生展示其完整形象。凭借教具,联系课文内容,将“剪尾”、“翼尖”这些原文中有的词渗透给学生: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注意“一身”、“一对”等数量词:然后让学生练习会话,复述燕子的外形特点,增强对燕子的形象感知。对于燕子飞翔的身姿,扣住“斜着身子”、“横掠”、“偶尔沾了一下”等词组,重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中感受燕子的矫健、可爱。教学时不妨让学生以笔代燕,模拟燕子飞行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关键的词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燕子可爱的感受。至于休憩的燕子,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境。
课文第二自然段虽然对小燕子着笔不多,但是美丽的春天正是小燕子的背景图,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两者的融合,使得春光更加烂漫,燕子愈加可爱。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努力再现课文描绘的春天美景,通过创设优美的情境,引导学生推敲、涵泳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采用“原文比较”、“替换比较”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品鉴能力。如“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一句,可以引入母本中的“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加以比较,品味原文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春光的明媚。再如课文中“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一句,可以让学生辨识“赶来”换成“飞来”表达效果的差别,使学生加深对燕子“可爱活泼”的领悟。
通过以上的教学,要让学生建立起对燕子美好形象的感受,即燕子的美——美在“漂亮伶俐”、美在“可爱活泼”、美在“从容闲散”。
学习了课文之后,要引导学生理顺文章的思路,即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休憩的顺序记叙的。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背诵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表达要条理化的认识。对于作者的'情感,除了通过上面的教学感受以外,不妨补充介绍作者原文中的句子,如“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之所在。
【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感觉第二自然段是个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细地再读一次课文,便会发觉作者的精妙之处:这美丽的春天时,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满了生机。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的内容恰恰安排在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学的重点便回到了研读3、4自然段上。
回顾一节课,感受有得有失。
觉得遗憾的是自从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参与的面虽然广了,互动的空间虽然大了,课堂涉及的面也宽了,整个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学任务却始终不能按我预设的教学方案执行到底。于是,我在每节课前,我都要精心地考虑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才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今天在课前,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因素和设计问题的难度,然后决定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教学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满足班级实际情况的。因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明显感觉到四人小组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习的时间、学生参与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证;我每设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讨论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过大堂反馈这一环节,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使小组学习走向规范化了。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四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5、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学习生字“衫”,注意是“衣字旁”。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按要求预习: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三、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
2、学生质疑。
四、联系课文释疑,理解句子含义。
1、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边理解边指导朗读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2、朗读指导: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体会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
(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
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
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
3、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五、了解写作特点,指导说话。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包括品质特点,外貌特点等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六、全文总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草坪吗?
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草叶上的歌》就是写草坪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学会生字。
2、检测字词,分组朗读诗歌,有错纠错。
三、学习诗歌。
1、自己读一读诗歌,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2、你最喜欢哪块草坪?为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感受。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
(1)沉睡了一冬的大森林,在一场春雨后,睁开了明亮的眼睛,想像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早上起来或下雨过后时看到露珠落在草叶上,随风滚动的情景。
(3)各种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嬉戏的情景。
4、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3、指导背诵诗歌。
4、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草坪?你最喜欢哪中草坪?
二、用语言描述一下,把你想象的用彩笔画出来,并全班展示作品。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
1、学生交流,师引导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2、让学生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几个句子。
3、鼓励学生把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背诵诗歌。
(1)学生交流背诵技巧。
(2)学生独立背诵。
(3)检测背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境镜浆桨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五、布置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材内容:真正的朋友
设计思路:
朋友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有了朋友的相伴,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充满了阳光。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有些自私,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朋友,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寻找自己真正的朋友,设计了以“真正的朋友”为题的口语交际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2.懂得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学会理解、宽容,学会与朋友分享,珍惜友谊。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珍惜友情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朋友”。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和你的朋友是怎样相处的?你能向大家说说你们之间的小故事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价。
二、听故事,揭示故事主题。
1.孩子们,你和朋友温馨的小故事也温暖了老师的心。有这样的两位朋友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生了一个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2.听故事《两个朋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谈体会。
4.熊来了,他的朋友是怎么做的?熊走了,他又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熊来了——顾自逃跑——自私
熊走了——笑眯眯——虚伪)
5.揭示文中主题: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 分组讨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1.我们的生活有波澜壮阔,也有风平浪静,有危机的时刻,有困难的时候,也有伤心的和欢乐的时刻,朋友间还会有些小矛盾小误会……那么真正的朋友这时该怎样做呢?
2.结合自身的体会小组讨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4.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朋友要彼此真诚相待、要互相宽容理解、遇到困难互相帮助、能和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5.想象:如果朋友做错了事情,你该怎么办?
四、 拓展升华,加深感悟。
1.师生交流收集的名人珍惜友情的故事。
2.欣赏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感受友情的难得,知音难觅!
3.多媒体展示:中外名人珍惜友谊的名言。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许多财富。——莎士比亚【英】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别林斯基【俄】
一个朋友,嵌在一个人的心田中,如同星座在青空中一样,某一颗星陨落了,就不能去移另一颗星来填满她的位置。——冰心
朋友间有误会应当坦率地交换看法,不可背地诬蔑;有过失应当面规劝之,在背后则应选择他的优点。——贝原益轩【日】
多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块陶冶情操的砺石,多一分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一个锐意进取的伴侣。——培根【法】
4.真心大回放:朋友,我想对你说。(可以是感谢,也可以是道歉……)
五、课堂小结。
是啊,友情是珍贵的,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应该明白了,只要我们真诚的对待朋友,真心付出,学会宽容,就一定会收获一份美好的友情,不管人生有几多的风雨,朋友一定会如伞相随!
六、推荐阅读文章:
《平分生命》《犀牛和犀牛鸟的故事》等。
附录: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9个:欧洲矿瑞诺烬撼财励;理解“夜以继日”、“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
2、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2、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提问题。
3、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题
课前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凝神注视夜以继日挣扎
3、把左右两边能正确搭配的词语用线连一连。
雷鸣般的诺贝尔血迹斑斑的实验室化为灰烬的爆炸声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的第()节介绍了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的原因。第()节到第()节介绍了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并获得成功的经过。第()节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奖金”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小故事?(牛顿、居里夫人)
2、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诺贝尔。(板书:诺贝尔)(媒体出示诺贝尔头像),随机学习生字“诺”。
3、(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1)指名读,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媒体中的生字“诺”、“财”、“励”变红。)
(2)学习生字“财”和“励”。注意“财”是平舌音;“励”的左半部分,“厂”的里面是“万”。扩词区别:“厉”和“励”。
(3)轻声读,思考: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4)指名交流。
(5)(媒体出示填空):年月日,诺贝尔在病逝。临终的时候,他提出将作为基金,作为奖金,奖励全世界在、以及等方面成就最突出的人。这就是世界的“”。
(6)轻声准备,指名填空,齐读。
(7)出示最后一节,自由朗读并背诵。
4、师: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人,学习第31课。
5、板书课题:31他从火里跑出来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看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实验的过程?
2、想想: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
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欧洲开矿灰烬夜以继日震撼血迹斑斑财产奖励凝神注视
2、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写实验过程?
3、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
三、研读课文,理解体验。
1、课文是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句子。交流反馈,(媒体随机出示句子):一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2、师: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小组合作,对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提提问题。
(1)学生质疑。
(2)教师将问题归纳:
①“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
②“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这句话中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媒体出示):“紧紧地盯着”“凝神地注视”加点。
③“狂呼”表示高兴到了极点,可是当时的诺贝尔是被火烧伤,浑身血迹斑斑,他为什么还这么兴奋?(媒体出示):“一边奔跑,一边狂呼”加下划线、加问号。
(3)教师归纳质疑方法:在质疑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句子中的矛盾之处进行提问。
3、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1)当有词语不理解时,可以怎样解决呢?同桌讨论。生交流:找近反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2)理解“凝神”、“血迹斑斑”、“挣扎”等词语。凝神:凝(查字典),集中在一点。“凝神”,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意思相仿):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神情专注。血迹斑斑(用自己的话):衣服上都是血迹。挣扎(联系上下文):诺贝尔从火场中,用力支撑着跑出来。
4、释疑: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
(1)(媒体出示):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指名朗读。
(2)师:“盯”、“注视”都是表示眼睛的动作,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积累:瞄、瞅、望、环视、俯视、俯瞰、仰望、环顾、巡视
(3)轻声读句子,思考:这里为什么用“盯”和“注视”?(“盯”和“注视”说明看得很认真。)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体会诺贝尔做实验时的认真专注。
(5)师: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选择。(媒体出示“词句活动室2”):选词填空注视环视巡视他目不转睛地()着窗外。他走遍祖国各地,()了不少乡村。他走进地铁站,()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6)交流。小结:诺贝尔沉浸在科学实验中,已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他会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板书:凝神注视忘记一切
5、释疑:从火里跑出来的诺贝尔,血迹斑斑,为什么他没有痛苦不堪,反而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呢?
(1)轻声读读第2节,寻找问题的相关线索。指名交流,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了实验时间之长、难度之高、危险之大、后果之严重。
(2)师:面对困难,面对死亡,诺贝尔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媒体出示句子):但是困难、死亡没有吓倒诺贝尔,他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①理解词语:夜以继日(继:连着。夜以继日:白天连着晚上工作,不间断。近义词:日日夜夜、通宵达旦、日以继夜)
②媒体出示说话练习:诺贝尔,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指名交流。
③教师小结:困难与死亡非但没有吓退诺贝尔,反而使他更加忘我地投入实验中。板书:埋头研究不怕困难
(3)师:诺贝尔顶着巨大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烈性炸药实验,难怪在实验成功之后他会如此的兴奋不已。(媒体出示句子):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①试读个别读齐读
②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交流。③教师指导朗读,体会诺贝尔在实验成功后的兴奋与狂喜。
板书:一边飞奔一边狂呼
6、教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解决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研究,把什么都抛在脑后,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7、感情朗读课文2-5节。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师生根据板书共同总结。
师:在过去的三、四年中,诺贝尔对于烈性炸药是——(生:埋头研究,不怕困难),1876年秋,诺贝尔又在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当时,他——(生:凝神注视,忘记一切)。结果,又发生了大爆炸。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生: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这一切,都缘于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板书:执著追求)
2、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用陈景润说的这句话不断地鞭策自己。(媒体出示句子)“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3、齐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3遍。
2、辨字组词洲()欧()励()州()鸥()厉()财()烬()斑()材()尽()班()
3、积累词语:写出和“凝神”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出表示“看”的词语。()()()提高题;
1、诺贝尔,我想对你说。
2、收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与小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他从火中跑出来
埋头研究不怕困难Net诺贝尔凝神注视忘记一切执著追求一边飞奔一边狂呼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4、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5、指导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
2、通过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还应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揭示主题。
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
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0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选材。
(1)过渡:同学们,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一写家乡的环境,你想选择哪一方面来写?主要写什么?(板书:选择材料。)
(2)学生交流准备写的内容。
(3)小结:从大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视,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很清楚,选材也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习作来。
3、理思路,学写法。
选题一: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思路点拨:
1、开头简单明了。
先要仔细观察,看看周围环境怎样,是受到破坏,污染严重,还是受到保护,环境优美。开头简单介绍自己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场所及其大致情况。
2、着重描写调查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类、比较,最后再确定出有针对性的描写内容。
示例《学校周边环境对同学们学习和成长的影响》调查报告。我们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辅导班、书店等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分类写出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3、结尾提出建议。
既然已对周围环境作了清楚的调查,看到了现状,也了解了存在的问题,那么,结尾就要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列数字说明法:
引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能增强调查的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示例我从网上了解到:就保护听力而言,一般认为每天8小时在80分贝以下听力不会有损失,而在声级分别为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学习或工作30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声级70分贝环境中,谈话感到困难。
这段文字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噪音对人类的影响,而把这样一段材料写入习作中,让读者来认识噪音对人的危害就更有说服力了。
选题二:想象几年后的家乡环境的变化
思路点拨:
1、大胆想象。
选取最能体现家乡面貌的一个方面,如家乡的绿化、家乡的小区建设、家门前的道路等都可以作为你习作的对象。任思绪飞扬,大胆想象,展望几年以后,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
2、表达具体。
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如,可以选择令人感触最深的环境变化进行描写。写变化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一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地描写,以表现家乡崭新的面貌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畅谈感受。
家乡的环境有如此大的变化,身为家乡一分子的你肯定感到特别自豪。把你的感受表露在习作中。话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诚。
前后对比法:
描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对比进行描写。通过对比,能更好地把家乡变化后的“新”与“美”展现出来,以突出此次习作的“变化”这一主题。
示例啊,真美!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qíqū)不平的泥路,现在已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着花和树,小鸟在枝头歌唱,小蜜蜂在花间采蜜,彩蝶在翩(piān)翩起舞。
作者将以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泥路与现在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进行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的路变化之大。
选题三:写环境调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思路点拨:
1、开篇做好交代。
因为是写事情,那自然免不了要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诸多要素。要让读者看个明白。
2、突出趣味性。
有趣就是好玩吗?当然不止。真正的“有趣”是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先回想一下当时哪些事情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大?原因在哪儿?自己做了哪些让自己或别人感到有趣的事情?抓住“趣”点,把事情记录下来。
3、谈内心感受。
为了让读者能产生共鸣,在叙事时可以写写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或者借助其他参与同学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当时场面的有趣。
4、细节描写法。
对人物的动作、神情及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可使事情的叙述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传神。
示例只见弟弟瞪(dènɡ)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蚂蚱捉住了。蚂蚱拼命地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
这段话对弟弟的动作、神态等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读着便可想象出当时趣味十足的情形。
三、学生写作,尝试为文
1、确定内容,编写提纲。
2、交流提纲,互相评议。
3、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很多同学都完成了本次习作,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上节课的板书设计。
二、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三、指读习作,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小组内评议。
评议要点:(相机板书: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修改,展示习作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找出习作中最欣赏的一点,并给对方提一个意见。)
2、佳作赏析: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誊写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写。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二、学情分析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年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在阅读训练的时候,我将借助网络环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等独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种说明方法并用,如何处理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化“名称”,注重“感悟”的做法,力求既不破坏文章生动的语言环境,又让学生有鲜明的感受。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挖掘文本的隐藏资源,让本没有生命的文字会说话;力求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展开想像走进“恐龙”世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指引学生不断地冲击原有的认知体系,探索新的研究课题。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网络环境,理解感悟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往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介绍恐龙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借助网络,拓展一些常见的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
1.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2.学习迁移运用课文描写恐龙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猜名: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恐龙都有哪些了解呢?
2、小朋友们都喜欢恐龙,请看这些恐龙图片(课件播放),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
(二)精读课文,了解形类: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你们从书中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
3、请同学们再去读书,这回要求大声朗读,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
4、交流并品读好词佳句。
(三)巩固拓展,练习说话:
1、巩固:以“我是-----龙,……”的句式练习说话。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四)了解恐龙的食性和繁殖特点:
1、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些什么呢?你是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2、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什么叫卵生?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什么叫“破壳而出”?请看图片。
(五)猜解恐龙灭绝谜团: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
(六)欣赏短片,激发探知: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不能够亲见。如果科学技术让恐龙复活,你愿意吗?(学生看恐龙短片。)
(七)总结深化,练习说话: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谈谈吗?
(八)课后活动:恐龙知识知多少(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写8个字。2.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3.背诵课文,积累与时间有关的古诗或名言,做一个合理支配时间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2.通过理解古诗,结合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惜时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诗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自由轻读诗文。
2.师范读诗文。1.拼读生字。
2.生字正音。
二、检查识字情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出示生字。1.学习小组开火车识字。
2.“小老师”带读。
3.生字开花。
三、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认一认。
2.记一记。
3.说一说。
4.看一看:教师范写。
5.写一写。
6.评一评。1.读准会写字的音。
2.记清会写字的形。
3.观察后: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难点字指导:昏、滚、坠。
5.独立练写,教师巡视。
6.师生一起评议。
四、分层作业:1.读一读会写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会写字。2.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诗文。3.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推荐关于惜时的`古诗或名言警句。
2.同桌互读古诗。
3.听读古诗。1.可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诵读。
2.互相正音。
3.读准读通。
二、诵读感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默读两首古诗。
2.标志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3.全班推荐。
4.教师指引。
5.引导相互读好感叹句和问句。
6.诵读竞赛。背诵诗文。1.考虑两首诗诗意。
2.小组合作解疑。
3.针对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
4.把相对应的句子结合起来理解。
5.将读文和看图结合,想象图中人物对话、语言。
6.鼓励学生读出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小组比;男女生比……
三、拓展延伸:1.推荐古人惜时的故事或让学生诵读其他惜时的名言警句。2.联系自身的时间观谈一谈学课文的感受。
四、实践活动:1.为自身设计一张合理支配时间的学习计划。2.调查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已经调查的可以推荐)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课件欣赏荷花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习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3、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4、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谈,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学,给“冒”换个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
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8、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
(二)、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1、师:现在你们想欣赏一下荷花吗?那就随老师的摄像机镜头一起到荷花池边美美地欣赏一下那多姿多态的荷花。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设,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的时候,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发出赞叹,可以相互议论。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2、学生观察荷花视图。
3、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学生汇报。
(三)分析品味荷花之美
1、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观察,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么叶圣陶爷爷看
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的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3、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自己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赶快行动吧,(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4、学生相互交流
5、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
读给他们听一听,把人的感受告诉我们。
6、生:汇报
片断a冒
(1)师: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吧!(使劲)
(2)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3)师:那还觉得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快)
(4)师:那你能读出快的感觉吗?
(5)师: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学生汇报(跳、探、钻)
(6)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
(7)师:叶圣陶爷爷在现场的话,他一定会为你们而骄傲的。课件展示荷花,冒出图片,学生观赏。
(8)师:同学们,这就是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呢?
(9)师: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片断b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1)、学生汇报:挨挨挤挤
(2)、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多)
(3)、生人来写a多b茂盛c当人来写
(4)、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公共汽车、火车站、超市等)片断c(半开、未开、全开)
(1)学生汇报(半开、未开、全开)
(2)展示课件,学生观察
(3)学生个别读、齐读。
7、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8、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作者写出的荷花,才能有这么多的感受,作者写出的荷花太美,我就美美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学生读)学生齐读第三段
9、师:你们读的太美了,这一池荷花也太美了,看一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你们也像作者那样,被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
10、师: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
11、展放课件,教师范读。
12、师:可爱的孩子们,可爱的荷花仙子们,能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吗?
13、学生展开想象汇报。(翩翩起舞梦)
14、看课件,朗读表演
15、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作者刚才为什么自己是荷花,现在却不是荷花呢?)
16、是的,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现在我们美美地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17、学生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1、荷花开得很美,不过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她开的洁白、清雅、秀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以她为题材,吟诗作画。小朋友,这么美的荷花你们不想把她画下来吗?这么美的文章,你们不想把它背下来吗?下课以后,自己试着画一画,背一背。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师讲述夸父的故事。)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好,这些词语你会念了吗?
3、出示词语:手杖虞渊伏下身子渭河瀚海颓然奋力一抛
4、开火车读,齐读。
5、谁还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神奇的事?我来开个头:夸父拿着手杖去追太阳,谁能接下去说。(请一好生示范说)如有错误的话教师顺势点拨。
6、咱们同桌也来学着他的样子用上这些词语互相说说。
7、下面我们来接龙说一说,每一个人都要竖起耳朵认真听,轮到你了,你就得接着前一位同学用上后面的词语接着说下去。
三、细读感悟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 指名读。
⑵ 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 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⑷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勇敢 向往光明)
四、品读第2~5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动了,更被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让我们再次随着这些神奇的语言文字走进故事2~5节。
1、默读2~5节,边读边思考夸父还神在哪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风似的奔跑”体会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车在告诉公路上行驶,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来计算,两千公里得开多少小时。(20小时)
整整要开20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⑶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风似的奔跑)
⑷此时,所有的感受只在一个“读”,来,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创设情境:
夸父,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这么急?
预设:因为太阳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目标: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生齐读)
4、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⑵拓展黄河、渭河资料,抓关键词“霎时间”体会夸父之渴。
⑶指导读。
5、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6、夸父还“神”哪里:
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⑴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
(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⑶引导: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
⑹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一抛还抛出了什么?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五、练笔升华:
夸父,我想对你说……
写一两句话,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秉持着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光和热,契而不舍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为什么追?
与日逐走执着
怎么追?渴欲得饮奉献
道渴而死牺牲
有没有追到?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 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衢道中
宋曾几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1-0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01
小学三年级语文的下册教案03-07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5篇01-07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精选25篇)06-26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21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教案02-04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03
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