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时间:2023-05-01 20:01:19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4  夜莺的歌声

1.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苏联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一开始就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斗刚结束。课文先写德国兵发现了学夜莺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在孩子与德国兵的最初的对话中,德国军官想从孩子的嘴里探听消息,对孩子软硬兼施,威胁引诱,而小男孩总是沉着、自然地应对,话语中流露出对敌人的憎恨,却又让德国军官觉得他不过是一个天真不懂事的孩子。进而相信了他的话,并要他带路。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再写孩子把德国兵带进茂密的树林里。队伍出发了,敌军军官与小男孩“俩人并排着走”,可见德国军官非常狡猾;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这样边走边玩。表面看来这孩子实在是太天真,太幼稚,实际上是小男孩为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声同游击队联系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德国军官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蘑菇”岔开(在德文中“游击队”一词的发音与“蘑菇”的发音相近。),这些都表现了他的机智。

然后写了游击队从“夜莺”的歌声中了解到敌情,做好了战斗准备。“树林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暗示孩子已把德国兵带进了游击队的伏击圈。游击队员从“夜莺”和“杜鹃”的叫声中了解了敌情,可见孩子和游击队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并多次用这种方式进行联系,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游击队员的这句话,说明他们和小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最后讲游击队员歼灭了“德国兵”,“小夜莺”又执行新的任务了。本文以“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开头,以“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结束,暗示小男孩又在迎接新的战斗。这是首尾呼应使文章线索清晰,又紧紧地扣住了主题。

2.课文首尾呼应,紧扣中心。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以“夜莺的歌声”为题,从始至终充满了“夜莺的歌声”:歌声把敌人引到河边,歌声把敌人带进森林,歌声把敌情传给游击队,歌声又在河边响起。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生字中“灶”读z4o,不读zh4o,注意读准。生字“旷”、“灶”、“岔”可分别用“扩”、“吐”、“盆”比较辨认,以便记忆。

4.本课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例1】“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析  “人哪?”意思是,你问的是这里有没有人是吗?先不回答对方,故意装出才弄明白的样子,然后再回答“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使敌人以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心计的孩子,而疏于防范。于是就借着说明“没有人”的原因,学着大人的口气,既把敌人痛骂了一通,又让敌人进一步认为:这是一个有什么就说什么的蠢孩子。

【例2】“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上。”

析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森林越来越密、越来越深,又暗示小男孩把敌人一步步引入了游击队的包围圈,已到了小孩易退、敌人难逃之地。

【例3】“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析  这是说“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例4】“胳膊一甩一甩地盯着路旁的树林,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析  这是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个顽皮的、贪玩的小孩。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4 夜莺的歌声重点难点疑点解析】相关文章:

夜莺的歌声作文04-06

《夜莺的歌声》教案优秀01-22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2-31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5-27

夜莺的歌声人物描写04-30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范文04-28

《夜莺的歌声》的教学反思范文04-29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精选5篇)04-30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通用5篇)04-28

夜莺的歌声续写400字作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