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1 17:59:41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赵海鸿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一)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师强调:

“网”不是指普通的网,

“线”也不是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

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二)解决问题二: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通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来工作的。

(三)情境体验,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

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4、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5、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6、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词看出五个方面呢?(可以)

8、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可以……(这是生活)

9、“……”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10、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11、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12、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

师: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设计04-2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反思04-14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反思范文04-27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30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1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3篇04-27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02-26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03-02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05-01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