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早发白帝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书:江陵学习“陵”字: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两岸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早发白帝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05-01
早发白帝城改写03-22
白话《早发白帝城》04-27
《早发白帝城》的教学反思500字范文04-27
李白《早发白帝城》的诗意04-25
白话《早发白帝城》作文05-01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30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5-01
早发白帝城古诗原文及诗意09-16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