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4 11:43:15 飞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桂花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内容,并重视情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视课堂语言的设计,尽展语文魅力。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养花》,知道老舍是爱花之人,但爱花人并非老舍一人,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1.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交流。

  四、指导感情朗读。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叙述以上语言时伴以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时有提示词:童年、小伙伴、玩具、幼儿园、家乡、马颊河、小院)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资料,可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等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内资料展示以激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桌互读”以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你问我答”学生分成两组互提问题、互相解答,这样他们自己提问自己答,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可概括全文内容,在提词时边叙述课文、边提出来,让学生写词语时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且为后面的“文改诗”做好准备。利用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引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难点。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且让其自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环节通过联想训练了想象力,通过表达思乡之情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写诗、文、画、歌又训练了习作能力,且是自选表达方式,故又是自主学习的体现。积累语言是每课必做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桂花雨》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气迷人

  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摇花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

  6、诗:

  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

  四、品味生活香浓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

  ⑴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⑵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

  《桂花雨》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桂花“香”的特点,以及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思念。【学习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乡下人家》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文,看看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我们见到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2、学生反馈。

  三、学习桂花的“香”。

  1、画下带有“香”字的句子。

  2、这些句子写法一样吗?品读其中的一两句。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摇花的“乐”。

  作者是怎样表现他的乐的呢?学生自读自悟。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动作和语言;之后请学生联想,当自己站在桂花树下,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从而理解“乐”。)

  五、合作交流,体会思乡情。

  1、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己解答疑问。

  3、师:作者每每想起母亲说的话时,眼前总不禁会浮现她送桂花的情景。

  4、同桌合作对话,再现当时的情景。

  六、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小练笔: 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以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板书设计】

  景 桂花(香)

  7桂花雨(思乡)情

  事 摇花(乐)

  《桂花雨》教学设计 4

  【设计理念】

  海德格尔有言:“所有的思都是诗。”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思的精华,思的表达,尤其是《桂花雨》这类抒情散文,更是蕴含着无限诗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美到骨子里的散文诗!”这里的“诗”,一方面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绽放、闪光或者激荡的语文课堂的本体,它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营造诗意的境界。因此,我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了“还原文本诗意的教学”这一理念。本文的教学正是力图创设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诗意盎然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桂花香和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二、导学全篇扣“诗”眼——感受“桂花香”

  1、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

  2、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3、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4、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设计意图:《桂花雨》一文叙写了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写的始终是桂花,而“香”则是串起这些内容的一条红线。本文的教学中,我以“香”为抓手,把握全文,扣住关键的字词,立足文本的语言,彰显意象,领悟情感。如这个“浸”字,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这些寻常而耐人寻味的字词上驻足欣赏、品味一番,去感觉花香弥漫,去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并渐而磨砺出敏锐的语感来。】

  三、巧用插图品“诗”意——欣赏“花雨美”

  1、看看插图,描绘一下落桂纷纷的情形。(花雨美)

  2、观察“我”摇花时的神情,想想“我”此时的内心。(心里美)

  【设计意图:插图是展示学生独特感受的重要平台,是深化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有效载体。小学语文课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插图都是以儿童的形象出现,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情趣。这个片段中,对插图的观察,基于观察的'想象,图文对照让学生品位文本的意蕴,让摇桂花的快乐感染学生,开放学生的情感。】

  四、感悟体验觅“诗”趣——享受“摇花乐”

  1、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2、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3、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4、请圈划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的词句。

  5、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6、全体学生起立,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做摇桂花的动作。(师配乐范读)

  7、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这美妙的桂花雨了吗?尽情地喊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讲究体验,在体验中激发情感、灵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学生摇花的向往之情涌动之时,用话语创设了一个亲近课文语言的情境,并和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摇、看、发现、喊叫,让学生的情感尽情释放,演绎出一个快乐的摇花场景。“摇”并非简单模仿,为摇而摇,要有恰到好处的语言引领,才能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学生才会在摇的过程中关注桂花的飘落,发现盎然的诗趣。】

  8、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9、写作反馈。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的学习应开启和贯通学生的课前阅读和课后拓展,让学生通过课文去领略更广阔的世界;通过“摇桂花”“淋花雨”的体验和想象,唤起了学生真切体验,放飞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起他们灵动的思维,此时,安排片段写作训练,让孩子们的文字和情感一起跳动,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大家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缤纷美妙。那是一种如童话世界般的美,是一种诗意洋溢的境地。】

  10、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指名读)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C、感情朗读父亲的诗。

  五、彰显意象悟“诗”情——体悟思乡情

  1、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出示母亲的话)

  2、难道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及父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出示最后一句)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设计意图:阅读要注意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领会语言内涵。理解母亲话中的思乡情无疑是本文难点,然而,由前文对桂花香、花雨美、摇花乐,父母亲的爱花喜花一一体悟,以及课前背景资料的相关阅读,学生对母亲和“我”感怀家乡的金桂,对美好幸福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便有了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六、书声琅琅入“诗”境——融入“桂花雨”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含着浓郁的思乡之情,读起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全体师生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文章要靠读才能明其言,晓其义,悟其旨,得其辞,体其境。”读是一门用眼睛、声音和心灵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要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接触文本,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香

  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乐

  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桂花雨》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重点句段,发挥想象,读懂课文描述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乡思亲等的情感。

  3、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诗歌。

  4、理解作家以“乐”写“思”的表达精妙。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读懂“桂花雨”

  1、板书课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课题)。桂花雨?多么特别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读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3、师:现在你能说说这“雨”是怎么回事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纷纷”“满头满身”等处品读体会摇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样。

  4、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雨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桂花雨”是作者对桂花纷纷扬扬下落样子的形象表达,也是课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题引出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内容,减少枝蔓,对于课文整体学习也将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二、质疑,理解“摇桂花”

  1、教师质疑:这雨是怎么“下”起来的呢?你知道吗?

  引导学生理解桂花是“摇”落下来的,补充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桂花为什么要“摇”下来呢?

  3、过渡:是的,通常花儿在开花时节格外需要人们去呵护,为什么桂花却要把它摇落下来呢?——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探究其中原因。

  4、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摇下来的桂花完整、新鲜”和“自然谢落或被风雨吹打下来的香味差”两方面回答,并要求学生把两方面原因说完整。

  【设计意图: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只强调个性化阅读,忽视理解的准确性,以致于到了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不得不再跟学生反复强调“标准答案”,形成课堂、考试两张皮。其实,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强调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为什么要摇桂花”,文中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准确。平时这样扎扎实实的“阅读训练”,比起考试前一味强调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

  师:谁来用朗读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指名朗读相关内容,用书声音解决疑问。

  三、品读,感受“摇花乐”

  1、过渡:看来,成熟了的桂花就应当“摇”,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摇一摇吧!

  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帮着……帮着……”“抱”“使劲”“喊”等字词体会“我”在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兴奋、快乐之情。

  3、教师质疑:为什么“摇桂花”能给作者的童年岁月带来这样无比的快乐呢?再读第三、四自然段,潜心思考,品味文字。

  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重点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理解:

  l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乐事”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看来“摇桂花”是我期盼已久的事了。你注意到了哪些字眼?引导学生抓住“缠”字。

  (2)教师启发:想象一下,“我”缠着母亲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组织学生练习表演,教师抓住“老是”“缠”等字眼以及“我”和母亲的话进行互动表演。

  (3)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体会到“我”在摇桂花前是什么样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表达“我”期待之久和喜出望外之情。

  这是全家人的“乐事”

  (1)师:这份快乐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还是全家人的快乐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摇桂花给带全家人带来的“乐”?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于桂花的虔诚、父亲的诗兴。

  (2)教师引导:其实,桂花给全家人带来的快乐全藏在父亲的这首诗中了!(出示小诗)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讲讲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

  组织交流:讲讲自己读懂的诗句意思,主要体会诗中表达的丰收之乐、全家欢聚之乐。

  (3)小结:是的,桂花的芳香、丰收的喜悦、全家团聚时的天伦之乐全都融化在这首诗中了!该怎么读好这首诗呢?

  指导朗读小诗,感受丰收的喜悦、这是收获的快乐。

  这是全村人全年的“乐事”

  师:不止于此,桂花还在全年里给全村人带来了快乐!你读出来了吗?

  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了解全村人收桂花的忙碌,以及桂花在一年中带给人们的芳香和喜悦。在些基础上练习朗读表达快乐之情。

  4、摇桂花给“我”、全家人和全村人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使出全身的力去摇一摇桂花吧!

  出示并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设计意图:“乐”课文的主旋律。围绕课文“摇花乐”这一核心句段,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从“我的期待之乐”到“全家之乐”,再到“全村人全年之乐”,字里行间把“摇花之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再来读这“摇花乐”自然水到渠成。】

  《桂花雨》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全文以桂花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感情。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意图

  课题“桂花雨”引领读者感受那浓郁的桂花香气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读着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其次是情境创设,我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从“摇花乐”入手,循着“桂花香”,感悟“思乡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外乡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扫除生字词障碍,初读感知,读通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桂花姿态的特点及它浓郁的香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不仅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回忆一下课文记叙的哪些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父亲的诗,母亲的话。)

  摇桂花的情景是作者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一件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这件事,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的童年。(板书:摇桂花 乐)

  二、体会“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句子,圈圈词语,体会一下。

  2、交流:你刚才划的是哪一句?圈了哪些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不一般。

  (2)“老是”、“缠”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可见我对这一乐事的向往程度,表面上是问妈妈,实际上是要求妈妈让我马上去摇桂花。

  (3)是啊,我是这样急切地要摇桂花,能在“问”前加上提示语吗?(急切地、迫不及待地、一遍又一遍地等)

  (4)你注意到这句话的`标点了吗?作者的这句话是问句,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

  (4)朗读体会。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两个“帮着”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乐乎的心情。

  (2)适时提示学生圈动词:“铺”、“抱”、“摇”。从中体会“我”的那份高兴劲。

  小结:这便是儿童快乐,是童真,是童趣,只有儿童才能了解,才能体会。就像父亲诗中写的“儿童解得摇花乐”。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交流“纷纷”、“满头满身”、“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等词。老师适时点拨:“满头满身”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2)请你们也来大胆地想象一下,“满头满身”是怎样的情景呢?

  幻灯出示练习:

  一朵朵桂花落在头上,像 ;落在肩上,像;落在身上,像 。

  这桂花雨真 !

  (3)于是我会情不自禁地喊。想象一下,“我”会怎样喊出这句话?可能会有哪些动作和表情呢?(情不自禁、高声地、忍不住、仰起头、张开双臂等,让学生充分想象,体会作者的欢乐。))

  小结: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我们听到的是一份惊喜,大家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赞美。让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

  过渡:这桂花雨多香、多美、多大呀!所以课题叫“桂花雨”。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味?

  (板书:桂花雨 香 大 美)

  三、感受“桂花香”。

  重点交流这两句

  1、“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飘向空中,到处都是,弥漫着整个空间,正如父亲诗中写的“细细香风淡淡烟”。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香了那水晶盘,香了父亲的诗兴,香了我们的宅院,香了整个村庄,香了作者童年的梦。这真是“花雨缤纷入梦甜”啊!)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悟“思乡情”。

  1、过渡:沐浴着这场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快乐的又何止是我一个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

  2、交流:

  (1)“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理解“绝”(字典字义选择)、“解”(联系上下文)、“即时”(找近义词)。(渗透理解字词的方法教学)

  请你读读诗句,想象摇花乐的情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父亲作诗的心情怎样?(陶醉、高兴)

  小结:父亲用诗句高度概括了摇桂花的情景,让我们如临其境。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创作的灵感就来源于生活”。

  感情朗读。

  (2)“可是母亲一看天上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因为母亲不希望桂花被台风吹落,否则就不能竞收桂子了。所以提前摇桂

  花。母亲在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感受了一份快乐。这真是“竞收桂子庆丰年”的欢乐场面。)

  2、小结: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母亲还有父亲,都离开了故乡,到了外地,我知道母亲很喜欢桂花,所以,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学生读,颜色显示“外地”、“家乡旧宅院子里”、“比不得”。

  母亲说这句话时,会怎么说?

  母亲说这句话时,会想起什么?(桂花树的样子、摇桂花的情景、桂花的用途)

  母亲说这句话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总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 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作业。

  1、 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 想象练习:

  一朵朵桂花落在头上,像 ;落在肩上,像;落在身上,像 。

  这桂花雨真 !

  板书设计

  11、 桂 花 雨

  摇桂花 快乐 思念故乡

  桂花雨 多、香、美 怀念童年

  《桂花雨》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3、品读文字,想象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摇桂花”的快乐,体会作者纯真的情意。

  [教学重点]

  感受“摇花乐”,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桂花

  你想到了什么?(桂花的颜色、香味,或是有关桂花的词语、诗句等)

  2、板书:桂花雨

  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美文《桂花雨》。琦君,浙江永嘉人,1949年离开家乡赴中国台湾,后来定居在美国。在她的这篇《桂花雨》里,琦君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桂花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会让我们想起什么呢?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生活记忆中的“桂花”,带着期待、问题,走进课文情境,阅读、探究,对话“桂花雨”,感悟“桂花雨”。]

  二、逐层品读

  (一)初识“香”

  1、读词语,认识桂花。

  (出示) 笨笨拙拙 茂密 细花 迷人

  (结合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以上词语对桂花的树、叶子、花朵及香气的描述。)

  2、读第一自然段,聚焦桂花的“香气”。

  在这一段里,你还读出了什么?

  师:“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琦君的故乡在浙江,在她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小琦君是闻着桂花香气长大的呀!琦君记忆中的桂花,就是一个字——香。

  3、通读全文,明晰“香气”线索

  在《桂花雨》中,桂花的“香气”弥漫全文。找一找,哪几处写到“桂花香”,正确、流利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短短一篇《桂花雨》,桂花的“香气”充盈字间:桂花开了,“香飘十里”,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摇桂花时,桂花雨“好香”;桂花摇落后,晒干了,泡茶、做桂花卤、做糕饼,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设计意图:课文以桂花的“香”为线索,忆起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乐”,表达了作者纯真的“情”。“初识‘香’”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全文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桂花的“乐”及孕育的“情”就浸润在这香气中。由“初识‘香’”生发,到“品味‘乐’”再到“感悟‘情’”,逐层品读,回环相扣,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一步步走进言语深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品味“乐”

  师:桂花是“香”的,循着这份“香”,我们读到了作者儿时“摇桂花”的事情。让我们用心读课文,再一次感受“桂花香”,品味桂花带来的“乐”。

  1、走进“摇桂花”,品味“乐”。

  学习第三自然段:默读,从哪里读出了“摇花乐”?

  点拨:

  (1)“我老是缠着母亲”:给“缠”配上动作、神情、声音,想象怎么“缠”,体会小琦君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指导读出语气,读好“嘛”和“!”

  (2)“这下我可乐了”:品读四、五两句话,抓住词语,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拨读懂“帮着、使劲地摇”;点击课件,伴随着音乐呈现桂花纷纷飘落的情景,读懂“纷纷、满头满身、喊”,体会琦君的快乐)

  (3)“父亲诗兴发了”:享受着“摇花乐”的只有小琦君一人吗?

  (引导:父亲“口占一绝”,体会父亲因为桂花丰收、孩子快乐而快乐;母亲总是特别在意桂花的收成,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她的快乐就在桂花丰收了,可以馈赠乡邻。)

  2、走进“桂花摇落后”,品味“乐”。

  桂花摇落以后,我们的快乐还在吗?

  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体会我们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中的“乐”。

  点拨: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联系第二自然段,“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浸’在桂花香里”,‘浸’,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盛开时,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这香味那样浓烈,房前、屋后、山坡、田野;白天、夜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迎面一阵风,香的;挥一挥衣袖,香的;掬一口溪水,香的……)

  (2)联系第三、四段,“全年”,“‘沉浸’在桂花香中”,这儿用了“沉浸”,又多给了我们一些怎样的感受呢?

  (教师引导:桂花不仅花开时香,而且晒干后泡茶喝着香,做的食物吃着香,桂花的香,香溢“全年”,香飘四季。桂花的香,香出了快乐,使人陶醉。)

  [设计意图:品味“摇桂花中”有“乐”:“我”乐、父亲乐、母亲乐;品味“摇桂花后”也有“乐”:全家乐、全村乐,这“乐”来自桂花雨,来自桂花香。如何“品味”?抓住重点句段,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悟词句,想象意境,使文本的语言有色彩、有声音、有形象,有生命的活力。这样的“品味”,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的表情达意(如“缠”、“沉浸”);注意创设情境放飞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他们灵动的思维(如“桂花雨”);注意和情感濡染相互交融,让文字和学生的心灵一起跳动,并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沐浴“桂花”的芳香,分享“快乐”的情意。]

  (三)感悟“情”

  1、感悟母亲纯朴的思乡情。

  学习第五自然段:你能读懂母亲说的话吗?

  (1)逐步引导,读懂真情:母亲说哪儿的桂花最香?(读懂“家乡旧宅院子”的含义)母亲为什么这么认为,难道外地的桂花就真的香不过家乡的桂花吗?(联系全文体会)母亲仅仅是在讲桂花吗?(读懂“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含义)

  (2)句式练说,感受真情:母亲也会说,“外地的 再 ,还是比不上家乡的 ”

  教师小结:“月是故乡明”,“桂是家乡香”,故乡最好,思乡情真。

  2、感悟“我”留恋童年、怀念家乡的纯真情意。

  学习第六自然段:母亲对故乡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意,琦君呢?

  [设计意图:理解母亲话中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通过设计以上三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在母亲的心中,最香的是故乡的桂花。那故乡的挂花伴随着母亲的年年月月,已经成为了母亲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在那桂花的香气里,有母亲无限的快乐:分享自己孩子摇花的快乐;聆听自己丈夫吟诗的快乐;将自己的收成馈赠乡邻的快乐;整个村庄人和年丰的快乐。桂花就是故乡、亲人,就是美好的生活。母亲不仅仅是在讲桂花,她是在用真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三、整合全文

  配乐引读,回顾全文:

  (生读)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师引)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

  ……

  (仿照以上三段式,分别引读:当母亲说——我就想起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当母亲说——我就想起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

  师:(指课题)此时,看着琦君的“桂花雨”,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对故乡的热爱、思念;童年的快乐,美好的回忆。)

  师:是的,在《桂花雨》的原文中,琦君写道,“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桂花、桂花雨,就是琦君思念的故乡,热爱的亲人,是琦君留恋,无法忘怀的美好童年。

  [设计意图:既是内容上的整合,在情境中回顾全文、串联全文;又是开篇教学的呼应,再次点题,深化认识;更是情感的升华,在一咏三叹中,感受缤纷的花雨,体味纯真的情意。]

  四、拓展延伸

  琦君用美文记录下了童年中不能忘怀的事,让我们分享了她的快乐。琦君的父亲“口占一绝”,也抒发了“摇挂花”带给他的感受。老师呢,被《桂花雨》感动着,涂鸦了一首儿歌,愿意读一读吗?

  (出示)

  摇花乐,摇花乐,使劲地摇,尽情地喊,下雨啦!下雨啦!

  桂花阵阵落,美丽又芬芳。

  拣枝叶,晒桂花

  泡香茶,做糕饼

  桂花香四季,桂花乐童年。

  2、琦君有“摇花乐”、“桂花雨”,你们呢,有什么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事呢?和小伙伴互相交流,也可以试着写下来,珍藏在你的记忆里。

  [设计意图:让教学贴近儿童,以儿童的视角选择“快乐”这一话题,从小琦君的快乐中受到感染,由老师开始,编一编快乐的儿歌,小伙伴说一说快乐的事情,写一写快乐的美文,就这样,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外,渗入了生活,照亮了生命。]

  《桂花雨》教学设计 8

  学习目标:

  1、探索文章优美之处,学会圈点批注。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培养一颗颗兼善天下的好心。

  学习重点:

  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阅读,精读“摇花乐”的有关内容,交流评点。

  学习步骤:

  一、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中,雨可以说是最能触人心弦的景物之一了,你们见过哪些雨呢?(学生答:暴雨、小雨、蒙蒙细雨……)今天我们将见识到一种特殊的雨——桂花雨(出示课题)

  二、指导朗读:

  体会文章渗出的温馨的人情。(有重点地指导两个地方的朗读:一是“摇花乐”,要读出“我”问母亲时语气的急切,母亲却说“还早”,这时“我”的心情是失望的。“台风要来了”,语气也是急促的。从“这下可乐了”到“好香的雨啊。”充满欢乐,语气要略显夸张。另一处是最后一句话,语速要舒缓,以传达出绵绵不尽的怀念和遐思)。

  三、出示有关桂花的图片(桂花树林,桂花朵。让学生感受桂花的美丽学生在音乐与图片的渲染中,将会喜欢上桂花。在此情境中,让学生结合图片和对桂花的回忆,把桂花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来,学生描绘的方式可能会有如下几种:画画、朗读有关句子、回忆有关桂花的诗句。此时,教师应给学生以广阔的自由描述空间,并一一加以肯定。)

  大家所描绘的桂花真美呀,可以想见大家对桂花的喜爱,文中的作者对桂花也是情有独钟,我们看看她笔下的桂花是怎样的`?大家试着把描写桂花的语句找出来看看?(学生回答,教师评点)

  四、文章结构

  桂花不仅美丽清香,还可以吃呢。文章的第一段(1、2节)为我们介绍的清楚。

  第二段(3节)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故乡的桂花雨,具体描绘了“摇花乐”,大家喜欢“我”的父母亲吗?为什么?(学生大多会回答,“喜欢”,摆出的原因不一而足,老师总结:因为母亲敦厚、温柔,父亲儒雅和乐)

  最后一段(4、5节)作者还回忆了在杭州念中学时和桂花有关的一段往事。

  全文脉络很分明,衔接上不着痕迹,其中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桂花,真叫人魂牵梦萦”,什么作用呢?(点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主旨探究

  故乡的桂花雨,笼罩着一层黯黯的感伤和偶尔跳跃着的淡淡的喜乐,从中我们捕捉到了作者其实想要向我们倾诉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作答:①对故乡的怀念;②对亲人的思念;③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六、美点的圈点、批注

  1.教师示范: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回应文章题目,令人拍案叫绝,赞叹不已

  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全桂——“月是故乡明”啊,表现出了作者的恋乡情节。

  2.学生发言。

  七、词语积累:魂牵梦萦、袅袅、才高八斗、沉浸、淡雅。

  八、迁移创新

  “乡愁”是什么?(出示关于“乡愁”的诗:余光中的《乡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齐诵,然后讨论关于乡愁蕴含的情感,分组交流。)

  后记:琦君的散文总是蕴藏着生命的喜乐和慈悲,总在讴歌着人性的良善,在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并在此情境中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朗读的、品析的。他们在学习之后或多或少有了关于生命的、生活的启迪,语文方法、技能上的收获和词句方面的积累,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语文课所应该做到的吧。

  《桂花雨》教学设计 9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自学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提纲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3、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桂花图 朗读录音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桂花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 7、桂花雨)

  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听录音朗读全文,感受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然后再仔细读一读。

  ③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重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2、出示屏幕插图,配音朗读

  提问: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段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哪些语句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生:他读的没感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要学会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作者:迫不及待 盼望

  一起摇

  妈妈:沉着 赶紧

  师:同学们自己感情朗读这一段,再演读。再全班演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生闭目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满头满身都是”。

  5、屏幕出示重点句

  体会“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师:你怎样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望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 ?从“可是”这一词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细细读读有这个词语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作者赏完花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这个词。

  生: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师: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找一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师:这些句子里,哪个字突出地说明了桂花的香气呢?

  生:我认为是“浸”字。这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之中,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香气里。

  师: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生:我不这样认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来杭州的桂花树要比家乡院子里的乡。

  生: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了。

  师:你们读书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认真品味,很好!那么,看来,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生: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这么说的。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花香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的。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的好。

  师: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亲因为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三、展示学习成果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情绪很高,收获一定很不少,请把你们背会的句段背给大家听一听。

  四、全课小结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

  7、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10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

  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五、结束语

  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桂花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学实录03-13

桂花雨教学反思04-04

《桂花雨》的教案设计范文02-13

《桂花雨》的教案设计范文4篇02-13

《桂花雨》教学实录优选【5篇】03-13

《桂花雨》教学反思(通用11篇)09-11

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03-26

桂花雨作文03-01

《桂花雨》反思04-12

桂花雨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