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式交往,流溢生命的动感
阅读教学对话借助的东西还应该是文本。这点我很赞成。
我很欣赏这种对话交流生成的课堂,但这其中也会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这样的课堂教师应做怎样的准备,在课堂上学生的习惯如何培养等等。
下面是我前段时间写的一则教学随笔,多指教: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不知为什么,学生的气氛始终有点沉闷。虽说通过读、说、议,也感受到了文章中的爱国情感,但我感觉对于学生,似乎只是隔靴搔痒,并没有真正地振动他们的心灵。
大家一起朗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我放慢速度,缓缓地说:老师曾很多次地从电视里看到这国旗在运动场上高高飘扬的情景,那一刻,我的内心会非常激动。因为,这升起的国旗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付出与期待。”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叔叔是乒乓球运动员,他说练球很辛苦的。常常前一天手痛还没恢复,第二又接着练。练得手都肿了。”
“我觉得,这国旗后面有我们数不清的心血与汗水。”
又一学生说起:“有一次,我爸爸看乒乓球赛,中国队输了,他气得直拍电视机!”
底下马上议论纷纷。这样的生活?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第一手的资料记载下来,尤其是一些自己觉得满意的课,可以以课堂实录的形式笔录。我们可以选取部分课文,把孩子们多彩的表现、灵动的回答甚至疑惑惊异激动木讷都记下来,积累越多,为自己提供的研究背景就越广阔。这些实录,不仅可用来教学反思,还为形成个人的教学体系提供了无数鲜活的案例。
我经常反省自己:七年书教下来,四千多节课上下来,百里挑一地算,也应该有四十多节精彩的课了,而我的积累的教学资本有多少?不觉为之汗颜。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要学生多读多写才能提高语文功底,而我们自己又读了多少?写了多少?我看有必要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一个学期疯狂地研究五篇文章,然后把师生在课堂中的交往记录下来,当然“及时记录”很重要,当自己的感情已经冷却,激情无法再现时,许多流光溢彩的东西也将封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