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

时间:2023-05-02 00:32:27 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

2、使学生学会运用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2、分析别里科失这个典型人物的意义。

教学难点 :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课型:教读。

教学方法:指导研读。

教具与器材:投影设备。

教学设想: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三。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五。

教学要点:了解情节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具体步骤:

一、题解。

    1.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2.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在他的作品里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装在套子里的人》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在这篇小说里,作者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生活,极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化的典型人物,并明确表示了“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尽管契柯夫由于他的民主主义世界观的局限,还不了解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还认识不到改造旧社会的革命道路,但他却预感到社会要发生巨大的变革,坚信社会光明的未来,特别是他借小说中的人物伊凡·伊凡尼奇的口发出“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的呼喊,鼓舞起人们“改变生活”的愿望。

    3.补叙情节:中学教师布尔金跟兽医伊凡·伊凡尼奇谈起村长的老婆玛芙拉,由玛芙拉引出别里科夫的故事。课文里的“我”是布尔金。

二、范读课文。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三、正音、正字。

削(xiāo)        默(mò)许   

祈祷(qǐdaǒ)      降(xiáng)服

    辖(Xiá)制   搓(cuō)  讥消(qiào)

四、分析本文情节结构。

    学生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1.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

    2.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5~倒数第3段)。

    3.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两段)。

五、讲析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划出关键语句,并加上简批。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讨论归纳(板书):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隔绝人世

      &nb

   [4]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相关文章: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4-20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通用12篇)08-24

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04-27

南方周末:装在状元套子里的人04-27

装在套子里的人经典教案(转自刘卿学语文)04-28

装在口袋里的人作文12-12

《装在套子里的人》读后感04-30

装在口袋里的人初中作文04-30

装在套子里的人读后感04-09

装在套子里的人读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