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时间:2023-05-02 00:01:44 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的】     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积累: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nbsp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nbsp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nbsp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nbsp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除重点难点之外)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 1、解题:

① 本文体裁:游记散文;②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2、范读全文,自读。 3、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网页对照译文,辨析疑难)  第一段:     ①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②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分析“其”字的用法。     ④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第二段:     ①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②找出开窍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③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④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第三段:

    ①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②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③读准音:“相之”

    ④口译本段

第四段:

    ①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②悲夫FU

    第五段:

    ①找出假借字;②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4、作业 :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

1、分段讨论问题:

①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

②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提示: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事实依据。

③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

    提示: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

④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提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例句略)

⑥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记同游之人和时间。既照应前文,又对“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补叙。这种写法,可使行文简洁紧凑。

2、读全文,师指点。

3、完成思考与练习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相关文章:

《游褒禅山记》教案01-23

《游褒禅山记》教案04-25

游褒禅山记教案03-12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02-26

游褒禅山记教案(转载)04-25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04-30

高考语文游褒禅山记04-30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12-22

游褒禅山记讲学案04-28

《游褒禅山记》最新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