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7.陈奂生上城

时间:2021-09-29 11:47:22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7.陈奂生上城

7.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的:

一. 重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和作品主题及其意义。

二. 学习本文"土洋结合"的心理描写手法。

教学设想:

一. 指导自读,安排一教时。

二. 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三. 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期更好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新课:

我们曾熟识鲁迅小说《故乡》中成年闰土的形象,他是在封建制度和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憨实而木讷、拘

谨而自卑的旧时代的农民形象。今天,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

的生活画卷。《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小说"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漏斗户"主》,后面三篇是《

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的主人公都是陈奂生。有人评论说"他(指高晓声

)笔下的陈奂生已经成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陈奂生的遭遇、命运,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与喜剧,或

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艰辛与转机、灾难与希望"。

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一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板书课题)

二. 作家简介:

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其代表作除包括本课文在内的系列小说外,还有《李顺大造屋》、

《新娘没有来》、《觅》、《青天在上》等。作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日常生活中发现

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

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三. 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2. 第二部分写了卖油绳的具体过程,他经历了哪两次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3. 第三部分是怎样写他的感激――不平――得意的心理历程的?

4. 给三个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5. 与闰土、阿Q相比,说出陈奂生和他们的异同。

四. 讨论,明确: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就是"自由市场开放了"、农民"囤里有米、橱里有衣"的时候,物质生活改善了。卖

油绳的目的是"赚几个活钱买零碎""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他相信生活还会越来越好,他竟"满

意透了""总算像家人家了",可让他自卑和不满的是,对着别人,"实在是无可说",什么也说不好,一说

就要被人家笑,所以"他渴望过精神生活",然而他的精神要求是极低的,他的新追求是"要是能碰到一件

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2. 第二部分写了陈奂生由悲到喜的两次情感变化。他首先碰到的不愉快是因没带钱而没有买到帽子,好

在油绳卖得很顺利,尽管少了三角钱,毕竟还有三块钱的赚头。因此这种不快很快便随之消失。当他准

备带着赚来的活钱"凯旋回府"时,忽又感到了浑身的不适,竟然病困火车站,他甚至悲观地想到在这举

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送掉老命!"好在陈奂生还想得开,一想到自己活在世上还能"多种

几年田,有益无害"时,他便又高兴起来了,两个嘴角不由得"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quot;。

3. 第三部分先写他的感激。他庆幸自己交了好运,遇到了县委吴书记这样的好人,在自己发高烧时给自

己买了药,还用车把自己送到县招待所的高级房间住下,他能不感激吗?接着又写了陈奂生的苦恼和不

平。只住了一晚上,还是半夜里来的,就要了他五块钱。两顶帽子的钱,不过七八个钟头就没有了,他

一个农民,如何能接受得了?再想到回家没法向老婆交账,便觉得麻烦。紧接着,陈奂生便从这奢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