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1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是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5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2
①植物像其他动物一样,有功能各异的“五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学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每天对莴苣做10分钟超声波处理,结果其长势远比没受处理的莴苣要好。之后,美国的一个学者对大豆播放《蓝色狂想曲》音乐,20天后,听音乐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听音乐的四分之一。这些实验说明,植物虽然没有具体形态的耳朵,但它们的听觉能力却非同寻常。不相信?那么请你面对含羞草轻轻击掌,看看含羞草闻声后是否会迅速将小叶合拢。
②许多植物具有“慧眼”识光的能力,它们自知日出东山,夕阳西下,从而把握了自己开花和落叶的时间,如牵牛花天刚亮就开花,向日葵始终朝阳。植物不仅能“看见”光,还能感觉出光照的“数量”和质量,某些北方良种引种到南方,颗粒不收,就是因为植物的“眼睛”对异地的光线不习惯。植物的“眼睛”对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识别不同光线,以促进自身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眼睛”原来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专门色素——视觉色素,植物凭借这种“眼睛”,从根到叶尖形成完整而灵敏的感光系统,对光产生既定反应,如花开、花合、叶子向左向右、变换根的生长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还有靠“口”吃“荤”的植物,食虫植物(也称食肉植物)便是这类植物。这些植物的叶子变得非常奇特,它们形成各种形状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壳,能分泌消化昆虫的黏液,还能分泌香味,许多昆虫因为闻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蝇类的小虫子,有时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样的大昆虫。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种类有500多种,最著名的有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还有嗅觉灵敏的特殊“鼻子”。例如,当柳树受到毛虫咬食时,会产生抵抗物质,3米以外没有挨咬的柳树居然也产生出抵抗物质。这是为什么?原来,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觉神经,当被咬的树产生挥发性抗虫化学物质后,邻树的“鼻子”能及时“嗅”到“防虫警报”,知道害虫的侵袭将要来临,于是就调整自身体内的化学反应,合成一些对自己无害,却使害虫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达到“自卫”的目的。
⑤更为惊奇的是,植物还具有相当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尝”到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的味道,于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欢的矿物质,多“吃”有用的营养元素。如海带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丛喜欢生长在地下有银矿的地万。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植物将土壤中的矿物元素或微量物质聚集到体内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人们通过生物富集现象可以找到相应的地下矿藏,也就是植物探矿。如今,植物探矿已成为寻找地下矿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启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累累硕果。
1.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绍了植物具有“慧眼”识光、靠“口”吃“荤”、“嗅”到“防虫警报”和用“舌”择食等功能。
2.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
3.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噪声除草器”的制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么特性。
【链接材料】科学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主要利用植物听觉能力非同寻常,以及对不同噪声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3
一、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
格式:本句/段运用了xx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地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xx特点,使读者……
二、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本文使用了xx的说明顺序对xx(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三、语言特点(准确、形象生动、简明平实)
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xx特点,如xx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征。
四、语言品析
例1:A.xx词有何作用B.xx词能否去掉,为何?C.xx词能否换成另一个
格式:不可以,xx词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句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例2:"××"词好在哪里?
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或是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五、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格式:结构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引出说明对象,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肯定强调、生动形象、准确具体,增强说服力。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4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就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分别进行总结、归纳,原来同学们感觉困难的说明文阅读,也没有什么神秘的。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5
量子棘轮
棘轮,在周期力的作用下能产生单向运动。如,用改锥连续拧带棘齿的螺丝钉,螺丝钉就会不断向深处钻。这是向一侧倾斜的一圈棘齿产生的效应。
量子棘轮,通过一个振荡信号或随机变化信号可以实现对电子运动方向的控制,使它们完成有用运动。在量子棘轮的研究领域居领先地位的德国科学家彼得?亨吉和他的同事认为,电子像人们预计的那样自动远离电路负极的时代很快就要结束。亨吉兴奋的说:“你可以让电子转圈运动,或上下运动,还可以让它爬坡。”
量子棘轮能使电子在没有有向电压的环境中来回运动。这意味它能够利用没有电线连接的电子设备指挥电子随意分流在不同的电器元件间跳跃。随意分流的单个电子可用来储存量子信息。经过专门设计的电路块则成为构建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逻辑门。
在低温下,处于电子通道槽底部的电子无法逾越槽两侧的壁垒,经典物理学认为,这些电子将被永久俘获。然而根据量子理论,这些电子是能逃逸的。电子是一种概率波,没有明确的方位,存在逃到势能壁垒之外的小概率。它可以从两个方向贯穿棘齿型槽,如果“壁垒”极薄,贯穿概率便会大大提高。这一理论,日前已被科学家的实验证实。他们还指出,由于电子携带热量,量子棘轮也许可用做热力泵,给芯片的微元件降温。对量子棘轮的研究可能有助于人体分子马达的研究。我们身体的肌肉就是大批协调运作的分子马达,它们吸收体内化学反应释放的无方向能量,并发挥棘轮效应,否则能量之于人体便是无效的。当然,分子马达不等同于量子棘轮。
另据报道:在量子世界运作的棘轮,不久将用于电子设备中。生物学家正在研制量子锯齿沟槽,用以分割不同重量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
1.下列有关“量子棘轮”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无有向电压的.电子设备可使电子定向分流
B.具有转圈、上下乃至爬波等多种电子运动形式
C.通过特定信号控制电子的流向以完成有用运动
D.将促进物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2.下列对第3自然段中重要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设备将得到全面更新不再使用电线连接
B.量子棘轮上的电子能在不同电器元件间跳跃
C.只要经过随意分流的电子就能储存量子信息
D.量子棘轮将应用于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研制
3.对第4自然段中画横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分子马达协调运作使其吸收的无方向能量成为定向能量以满足人体需要
B.众多的分子马达协调运作使肌肉产生有效能量以适合人体各部分的需要
C.肌肉在周期力的作用下完成有用的单向运动以抵消体内能量的无方向性
D.肌肉将吸收的无方向化学能量进行改造再释放以补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
4.下列对文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棘轮具有对电子的制导作用,因此电子不仅可以远离负极也可以自动靠近负极。
B.应用量子棘轮推翻了经典物理学有悖于量子理论的观点,验证电子确实是一种概率波。
C.量子棘轮能吸收电子携带的热量,用它做成的热力泵,最适合给芯片的微元件降温。
D.电子在没有有向电压的环境中能自由运动,也就是说电子没有方向性,可向各处逃逸。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6
氢动力汽车
①如果未来有一天,汽车不再燃烧油料,你也许会以为这是科学幻想。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巨大市场利润的刺激,这种工业神话正在成为现实。
②谁都知道汽车是燃烧汽油、柴油等燃料的,由于人类一百多年的疯狂使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威胁,终有一天,汽车会无油可用。同时,它们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每天都在制造着污染,并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要想改变这种困境,唯一的出路在于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
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目前认定的可替代性的能源是氢。该公司已经研制出“氢动力燃料车”,称作“氢动力概念车”。该车造价极高,但物有所值,它实现了零污染。负责“氢动力概念车”项目的总工程师对这种车做了这样的判断:“我们正在进入汽车时代的一个新纪元,氢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是人类在未来最合乎逻辑的选择。”
④氢能源的开发技术是氢动力汽车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关键。氢能源不像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只要简单开采,再经过提炼就可使用。虽然氢无处不在,比如,水就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但是把氢提取出来制成液态,并安全地存储和使用,成本是非常高的。要想大规模获取液态氢,目前的开发成本是以“亿美元”为计算单位的。然而它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一旦攻克了大规模获取液态氢的难题,人类在21世纪就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汽车时代。
1.第②段中“要想改变这种困难,唯一的出路在于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这句话中的“唯一的”三个字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2.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氢动力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的原因。
3.在第③段中,负责“氢动力概念车”项目的总工程师认为“我们正在进入汽车时代的一个新纪元,氢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是人类在未来最合乎逻辑的选择。”他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什么?结合全文回答。
4.第④段的中心句是:
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唯一的”即“独一无二”,准确地说明了要改变这种困难,除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外,别无他法。
2.因为氢燃烧后产生的是水,而这种水对自然界完全无污染,所以氢动力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
3.①科技的发展和巨大市场利润的刺激;②石油面临枯竭的威胁,汽车终有一天会无油可有;③氢既环保又可再生;④氢无处不在
4.中心句是:氢能源的开发技术是氢动力汽车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关键。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7
偶然的发现
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个现象是最贴切的。
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1.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请把它摘写出来。(3分)
2.文中描述同学用网球击篮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3分)
3.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4分)
4.下面是从文中筛选的信息,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化学家提出“原子论”,得到验证却与植物学家的'发现有关,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
5.花粉在水面晃动这一偶然发现,使学者获得启发,解决了科学难题。你能由此联想到科学史上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请举一例。(3分)
参考答案
1.“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2.(3分)用人们熟悉的事情作例子,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释花粉在水面上动个不停的现象即布朗运动。
3.(4分)因为两者只是相似,并非“一个样”。用“差不多”能准确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只是“相似”
4.(4分)①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学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不是唯一的。(答案不限于此。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5.示例: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受到启发,提出了“万有引力”说。②从壶水滚沸的现象中,瓦特获得启发,发明了蒸气机。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8
保护湿地
①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国际湿地公约》认为,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或半咸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处不超过6米。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②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美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③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各种威胁。
④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近40年来。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种类减少,威胁生态系统平衡。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近岸海域屡受赤潮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全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已成为公害。
⑤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第②段说“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这一组数据说明的作用是
4.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哪三种威胁,各会造成什么危害,请分别用8个字加以概括。
①面积减少功能下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本文及社会生活实际,你认为保护湿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我们要保护湿地(或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2.A
3.突出湿地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起到的重要作用。
4.②利用过度物种减少③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5.如:避免盲目围垦和开发;注重开发秩序和布局;加强污染源的控制,防止水质恶化和富营养;退垦还湖还岸;洗涤剂的无磷化等。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9
①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3月14日发表报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这会使中国、印度和尼泊尔数亿民众在几十年后面临缺水威胁。
②报告说,喜马拉雅地区是除了北极之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而现在那里的冰川却在以每年10米至15米的速度迅速消融。
③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小组主任珍妮弗·摩根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将会首先引起附近河流水位上升,造成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但在几十年之内,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河流中的水位将会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西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居民将会受到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④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说,当喜马拉雅冰川融水减少时,水力发电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这会使工业生产受到影响。水量减少还会影响农田灌溉,导致庄稼减产。研究发现,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那么最短只要20年,气候变化就会达到一个危险的程度。在20xx年至20xx年之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上升2摄氏度。摩根说:“所有国家必须明白,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这个极限是非常危险的。”
⑤喜马拉雅冰川是亚洲七大河流——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湄公河、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居住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的数亿民众都依靠这些河流供给水源。
【相关链接】
新华社电20xx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队长、冰川研究小组负责人康世昌说,通过观测显示,珠峰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在不断扩大。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直观上珠峰地区冰川退缩强烈。珠峰海拔6520米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导致珠峰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20xx年珠峰地区冰川消融强烈。
1.请在“相关链接”中用横线画出能具体体现第①段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冰川迅速消融”这一说法的语句。
2.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只要”强调了什么意思?
3.概括①—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4.假如你是20xx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的一名队员,科考回来后,针对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现象,你打算向世人提出哪些忠告?
参考答案
1.【相关链接】第二段句子“珠峰海拔6520米的.东绒布地区冰川消融区面积从去年的海拔6300米区域扩大到今年的海拔6400米的区域”下画直线
2.强调时间之短,说明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气候变化达到一个危险程度将是很快就会出现的事情。
3.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影响(或“后果”“危害”)
4.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要求:围绕“保护环境”来回答。示例:大家要增强环保意识,控制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切诱因;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唯一家园等等。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10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
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
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3分)
4.假如请你精读第④段,你能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3分)
5.假如请你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你能试一试吗?(3分)
参考答案
1.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提取文中2.3、4.5自然段的中心句(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
3.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表格中必须准确列举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例句
4.①激变出来的臭氧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1分)②产生的高温能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2分)(与之相近的表达即可)
5.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含有如下要点:氮氧化合生成—氧化氮———氧化氮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相关文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04-25
陕西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04-26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05-15
中考英语阅读技巧05-04
阅读中考作文之后的感想04-28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六)05-04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五)05-04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四)05-04
中考英语阅读测试(三)05-04
中考阅读理解主要题型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