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创造能力
----《雨铃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铃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下册第10单元中的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诗歌采用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雨的声、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据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美、语言美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做《铃儿响叮铛》的律动,以这首动听的乐曲引出课题,并对课题质疑,激起学生了解课文的急切心理。这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诗歌。然后请学生说一说,听了这首诗歌,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情景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其实,无论是想像也好,描述也罢,都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
二、指导朗读,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发挥其创造才能,读书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但如何读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达到使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美的目的呢?教师安排了以下几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感受雨的世界。
2.四人小组商议怎样将诗歌的美读出来。
3.全班交流。请发言的学生用小组商议出的方法来读一读诗歌。教师随机指导。
4.同桌互读,读出美感。
5.集体配乐朗读诗歌。
三、从对雨声、雨形的描写、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紧扣诗歌中“沙沙”和“丁零当啷”这两个词,教师导入 下一环节,抓住雨声、雨形的特征来给雨起名字。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1.听雨声,说描写雨的拟声词。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各种雨的声音,学生倾听后说一说都听到雨发出什么样的响声。
【学生当堂想出形容雨的声音的词可能十分有限,可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表示雨的声音的词,搜集的过程实际就是告诉学生积累词汇的方法。】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说一说雨的声音像什么乐器或物体发出来的?
3.给雨起名字。
在教师出示课题时,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总的都是围绕雨和铃铛之间的关系发问的。教师并未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从读中去寻找答案。在此,教师将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又抛给学生,请他们自己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雨叫做“雨铃铛”,“雨”和“铃铛”有什么关系?接着,教师用刚才学生说出的雨的声音像什么乐器或物体发出来的声音,打开他们
【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创造能力】相关文章:
浅谈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04-30
发展多元思维 培养创造能力04-30
创造语言环境 培养语言能力04-30
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培养04-27
数学思维在创造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初探04-29
以人为本 创造语境 培养能力05-01
培养识字能力 感受识字乐趣04-30
古典诗歌阅读欣赏能力培养04-28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04-29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