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7课差半车麦秸(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
第7课差半车麦秸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52—69页。《差半车麦秸》是现代小说家姚雪垠的短篇小说代表
作。本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蕴藏的反抗侵
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能够正确指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3.学会分析和欣赏短篇小说,了解其“以小见大”的特色。
4.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本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
3.结合本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细节描写的要领。
4.分析本篇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
往以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反抗侵略的精神。
2.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应深深感受到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受到
感染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会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代表的意义。
3.体会细节描写的运用及其效果。
◆难点
1.了解和把握短篇小说“以小见大”的重要特色。
2.学习短篇小说“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细节描写方法。
◆教学突破
1.结合流传甚广的抗战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 本课的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及其代表意义,把握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
新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教师让学生阅读本文,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并搜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
小故事,加强学生对抗战时期历史环境的认识,以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课前阅读本文,找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找出一两处自己喜欢的细节描写;
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搜集抗战时期的小故事。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掌握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的情况,结合抗战的历史,导入 新课。
2.介绍本文作者和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 2.默读本文;找出本小说的三要素。
生默读本文。
3.指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本文人物形
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象的认识及对其代表意义的理解。
4.结合本文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习细 4.学习和把握本文的细节描写方法,体
节描写的方法。 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复习巩固。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
情况。
2.结合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介
绍本文作者姚雪垠,导入 新课。
3.给学生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本文,标出
不理解的字词,思考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自己的不足。
2.交流自己了解的抗战故事,感受当时的
历史环境,进入新课学习。
3.快速阅读本文,思考本篇小说的人物、
情节、环境。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差半车麦秸”的含义以什么?
“差半车麦秸”在本文
[4]
【第7课差半车麦秸(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相关文章:
人美版第6册美术教案(上)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30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7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1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3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19课教案04-25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5课教案04-25
语文版语文第5册第四单元《论修身》教案、学案、练习04-25
师大版七上历史部分教案-第2课04-25
师大版七上历史部分教案-第3课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