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十八课白毛女(节选)
18白毛女(节选)
贺敬之丁毅等
教学目的
1.了解歌剧的特点,了解<白毛女>对我国新歌剧的贡献。
2.认识<白毛女>的戏剧冲突,了解中国农民在封建制度的剥削压迫下所过的奴隶式生活。
3.理解对比手法在戏剧艺术中的运用。欣赏剧本中的精彩片段。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歌词、说白的分析了解歌剧的特点及剧情。欣赏精彩片段,深化对剧中主要人物性格了解,并把握本课的主要艺术特点。
2.难点:启发学生理解歌剧语言具有性格化、音乐美又具大量潜台词的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请学生阅读<白毛女>剧本及课文戏剧知识短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诓(kuang1) 剔(ti1) 和面(huo2) 玉茭子(jiao1)
踉跄(Iiang4)(qiang4) 轻薄(bo2) 泥坯(pi1)
屯门(tun2) 答理(da1)
3.解释下列词语。
踉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多指对女性)。
答理:理睬。
二、导入
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佃农的女儿因为聪明美丽,被村里的地主看上了。地主逼死老农、抢走孤女并占为已有。不久,地主要娶妻,视这孤女为障碍,图谋杀死她。阴谋被好心的老妈子得知,她深夜放走了孤女。孤女逃进深山,躲在山洞里,昼伏夜出。她以野菜树根和山里奶奶庙中一些供品为生,生活了近十年。由于不见日光、缺少食盐,头发、皮肤全都变白。当地不明真相的人,偶见其出没在奶奶庙,便迷信地称她为“白毛仙姑”。八路军到来后,救出了这白毛女子,使她重返人间。
对这故事,有人一笑置之,有人认为可写成反封建迷信的小故事。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等人独具慧眼,把它写成歌剧,并揭示它鲜明的社会意义: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全剧五幕十六场。课文选自第一幕,请同学们把第一幕第一场默读一遍,了解内容大意。
三、正课
1.提问:歌剧在形式上与小说、散文有何不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