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课堂实录怎么写?下面做简要说明,供老师们参考。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把书翻到××页。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是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边讲边板书:爱莲说 周敦颐 dūn yí)注意这个“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字。“说”这种文体我们还没有接触过,预习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课本哪里介绍了“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呢?(学生纷纷举手)请前热电厂的这位同学。
生(1):课本注释告诉我们: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师:这位同学预习时注意了读注释,很好。我们知道,“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2):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师:对,说说爱莲花的道理。周敦颐要告诉我们,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我们来读课文。先由我来朗读课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下面画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老师朗读课文。)
师:听了一遍,大家已画出了难字生词了吧?现在请大家对照一下屏幕上映出的生字词,把没画出的再画出来。(显示字幕)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给屏幕上映出的加点字注音,其他同学在书上注音。上讲台来的同学一位注前面的五个字,另一位注后面的四个字。
(屏幕显示。)
(学生注音,注错了一个,“鲜”注为 xiān)
师:大家看黑板,有没有注错?(学生纷纷举手)请那位同学说。
生(3):“鲜”应该读 xiǎn,不读 xiān。
师:为什么这里读 xiǎn,你能用这个读音的“鲜”组个词吗?
生(3):“鲜”在这里是少的意思,可以组──(语塞,其他同学举手)
师:这位请说。
生(4):很好。“鲜”意思为“少”的时候,读 xiǎn。我们看着屏幕把加点的字读两遍。预备──读!
(学生齐读生字词。)
师:我们再仔细看一下加点字的写法及它们的意思。“颐”的左半边不能写成“臣”;“蕃”是形声字,与草有关,意为茂盛,引申为“多”;“濯”“淤”“涟”也都是形声字,与水有关,书上都有注释;“逸”意为逃,你看一只兔子在逃跑,注意“兔”字的一点,“逸”,文中有“避开”的意思。我们再把屏幕上映出的每个句子读一遍。
(学生齐读句子。)
师:好,下面我们来齐读课文,这一遍读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注意抬头挺胸,声音响亮、精神饱满。“爱莲说……”预备──读!
(学生齐读课文,音准较好,有个别同学仍将“鲜”读作 xiān)
师:这一遍读书读得整齐,也很流畅。但还有同学将“鲜”读作第一声,注意是第三声:鲜 xiǎn。把“陶后鲜有闻”这句子再齐读两遍。
(学生齐读.)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学生小声议论,气氛活跃,纷纷举手.)
生(5):古人读书拉长了声调,像唱歌一样的。
(众笑。)
师:对!样子怎样呢?
生(5):摇头晃脑的。
(众又小声议论。)
师: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我们不妨来理解一下文中有八个“之”,它们的用法体会一下,我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
师:注意前后两组“之”的用法,哪一组可理解为“的”,哪一组是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呢?请听老师读一遍。(师读八句子,明显读出后一组的“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学生举手)请这位同学说──
生(6):是后面一组。
师:对,“予独爱莲之……”的“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一起读后面的四句,认真体会。
(学生读幻灯映出的后一组句子。)
师:接下来我们再齐读全文,注意慢一点,舒缓语气。(学生第二遍齐读课文,语气有所舒缓,但显得平。)好!有点儿古人读书的味道了,但语气舒缓之后,稍显得平了些。读文言文,还要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我们来看练习二。编者告诉我们,相接的两句子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骈句。“骈”读pián(板书:骈,pián)我们画出练习上的这句话,再回到课文里找一下骈句。(学生看书后举手)这位同学说一说。
生(7):“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好!再请后边的那位男同学──
生(8):第二段开头有三个排比句。还有第一段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师:噢,古人的排比句宽一点说,也是骈句。但“中通外直”以下的几句不是骈句。骈句要求上下意思相对。我们注意骈句,读起来,一顿一挫,一抑一扬,非常有节奏和韵味。“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再看排比句,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请这位女同学。
(学生读,体会了朗读指导要求。)
师:读得不错。大家读到这儿读出点味道来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业读。下面我们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同座位同学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和读中提示。时间为五分钟。
(学生小声读注释,小声讨论。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大家很认真地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了读中提示。有不懂的地方吗?还有疑难吗?(学生陆续举手。)这位同学先说。
生(9):“中通外直”,我不懂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知道,回答他。你说──
生(10):应该是指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看是笔直的。
师:对。还有问题吗?
生(11):第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我翻译不通。
师:不一定要一字字翻译,理解大意就行。这句的意思是:水上与陆地上的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这位同学还有问题,站起来说吧──
生(12):(小声地)“陶后鲜有闻”的“闻”是不是“闻到”的意思?
师:“闻”应该是“闻到”还是“听到”?
生:(齐)听到。
师:应为“陶渊明以后很少有听到的了。”没有问题了吧?(生点头)老师再提两个,“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到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学生踊跃举手。)
生(13):“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初一时学过。
师:对。还有“不蔓不枝”,这儿的“蔓”和“枝”是作什么词用的?请那位同学说。
生(14):动词。书上解释为“牵牵连连,枝枝节节”。
师:对,也可说成“生藤蔓”、“生枝丫”。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爱莲花了,我们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这次请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女同学的声音应是清新悦耳,男同学的声音铿锵有力的。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水陆草木之花……”预备──读!
(分男女同学齐读,学生兴趣浓厚。齐读课文。)
师:都读得不错。但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课文中哪些句子着重写莲花的呢?作者写出莲之美。你认为哪些句子最好?写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之美?
(学生举手。)
生(15):我认为主要是“予独爱……”这句长句子写莲,这个句子里的内容都很美。
(学生小声笑。)
师:这一长句,突出了莲的哪些特点呢?你体会体会。
生(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突出它非常──非常干净,没有染上一点儿污泥。
师:对洁净之美,还突出了莲的庄重,是吗?生于水,该是水淋淋的,却很端庄。(边说边板书:莲:不染、不妖)莲还美在哪里?
生(17)还很美的,是因为它有香,我感到它是清香,很清新的香味。
(师板书:香,清。)
师:莲花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所以可远远地观赏而不可靠近玩弄它。
(师板书:不可亵玩。)
师:我们体会得很好。我们知道了作者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品格高尚。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花,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一起看黑板上,看板书的关键的词,饱含赞美之情来背诵这一长句,“予独爱……”预备──读!
(学生齐背这一长句。)
师:我们已经说了,“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节他议论些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节,其他同学注意找出议论莲的句子,看看是哪一句?这位同学读一下。
(一位女生朗读第二节。)
(学生举手。)
师:你说,是哪句议论的莲花?
生(18):是“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
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生(18):是品德高尚的人。注释上有的。
师:对。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我们画下来。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边板书:托物言志)我们初一时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吗?
(学生纷纷举手。)
师:一齐回答。
生:(齐)《荔枝蜜》。
师:对了。我们再看课文。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还写有两个比喻,把菊比作隐逸者,把牡丹比作富贵者,第一段也先写菊和牡丹,想想写菊和牡丹为了什么?
生:(齐)陪衬。
师:编者的提示已经告诉了我们。
(板书: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师:隐逸者是隐居的人,菊花开在百花之后,又是隐士陶渊明所喜爱的,所以比得很恰当。而作者为何把牡丹比作富贵者呢?因为它色彩浓艳,花朵硕大,唐朝时,成为富贵人的宠物。我们上学期课本附录里的一首诗中就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句子,哪位同学记得是谁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思索,有一位同学举手。)
生(19):好像是白居易的《买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丛深色的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
师:很好,你的记忆力真好!怎么知道这花是牡丹花呢?前面还有两句:“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牡丹那样高的价钱,富贵者争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是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下的比喻。作者用菊和牡丹来陪衬突出莲,突出莲的君子品格,是寄托了深义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对当时社会上品格高尚的人非常敬慕,自己也愿意成为一个君子。那么,我们联系第一节作者笔下的莲花形象,是否能看出君子有哪些高尚的品行呢?
(学生踊跃举手。)
生(20):不跟坏人同流合污。
师:很好,出淤泥而染,洁身自好。还有呢?
生(21):还有他很正直、正派的。
师:对办事公正,为人正直,又很虚心。香气远播,说明名声很好。还有吗?
生(22):很庄重,不许人去玩弄他。
(众笑。)
师:不许人侮辱他,刚正不阿,不容人侵犯,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令人敬佩!我们读到此,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赞莲为赞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我们齐背这三个排比句。
(学生齐背。)
师:我们再看下文,“噫!”是个叹词,作者赞莲又感慨什么呢?看一下读中提示,加以体会,我们一起说──
生:(齐)感慨、讥讽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师:当时社会上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我们齐背这一节。
(学生背诵第二段。)
师:这篇课文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封建时代的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我们课后深入思考一下,把体会写到练笔本上。好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特点。最后我们一起把课文背诵一遍。
(学生背出课文。)
师:下课!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2
一、导入课文
老师:今天在讲课之前我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花吗?
学生一起回答:喜欢。
老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花,那么有没有一种花让你特别喜欢,也就是喜爱,除了它的外在美,你能否在它的身上找到某种品质或精神?
生1:我喜欢水仙花,清香淡雅,超凡脱俗。
生2:我喜欢红梅,它傲雪风霜,不畏严寒,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品格。
生3:我喜欢玫瑰,它绚烂多姿,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老师:同学们都有自己喜爱的花,是的,这些花不但缤纷多彩,沁人清香,它们还象征着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和品质。现在的人们往往用鲜花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就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大哲学家周敦颐喜爱什么花呢?他又借花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检查预习
1、简介作者
老师:请一位同学根据你课下搜集的有关材料,对作者周敦颐做一下简介。
一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作者的有关材料读给同学们听。
屏幕显示: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道洲营道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圆说》《通书》等。周敦颐又名濂溪先生,人品极高,胸怀洒落,曾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曾命人在管衙的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爱莲说》就是他在南康任职时写的。
2、识记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给生字注音。
三、朗读课文
学生个别朗读,老师做必要的纠正。最后学生齐读。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讨论文体
老师:“说”是一种怎样的文体,根据你对这种文体的掌握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这种文体的?
生答:“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以议论为主,有时也可以记叙事物或说明事物。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
老师: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什么?
生答:就是谈谈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自然段,我们分成小组,在已学文言文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请两位同学翻译课文,每个同学翻译一段。
二学生分别把把每段翻译成了现代汉语,语意较准确。
3、分析重点段落
老师: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作者表达了对什么花的喜爱?
学生齐答:莲花。
老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作者为什么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哪一句话说明了理由?
生答:我认为本文的章法极为严密。开篇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这是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接下来,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做烘托。然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了作者的心意,这是入题。
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了莲花?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7:濯清涟而不妖。
生8:出淤泥而不染
生9: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体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和生动的描写。
老师:短短的几句文字,作者却能如此细细生动而形象的描绘莲花,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和喜爱之情,让我们感到莲是那样的笔直、单纯洁净、雅致、高尚不可侵犯。仿佛让我们觉得不像是在写莲花,而是在写?
学生齐答:写人。
老师:对了,作者不是在写莲,而是借莲赞人。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什么人?
学生回答:君子。
老师:作者恰恰把莲花比做了君子,从课文哪句话可以体现作者的这一宗旨?
学生一起回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4、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莲花那么美,那么超凡脱俗,确实堪称为花中的君子,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美的目的是赞人,通过写物,寄予作者某种思想情感或表达某种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学生纷纷回答:托物言志。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那么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呢?
学生积极站起来争着回答:《行道树》,《陋室铭》......
老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所说的君子又具有怎样的品质呢?我们从莲的身上看到哪些君子之德?莲的品质象征了君子什么品德?
学生分组讨论后,代表纷纷发言。
老师:莲既有这样的品格,作者赞美的是莲,为什么又写到菊和牡丹呢?
生:第二段作者发表议论,抒发感情,对三种花进行了评价,通过莲和菊、牡丹的比较更能突出了莲的高洁。
老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衬托的手法。
老师:说的很好,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做一般映衬,再以菊和牡丹做重点衬托。有什么作用呢?
生:如果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赞颂莲的美好,多么高洁,自己是对它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莲和菊、牡丹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的可贵。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
老师:衬托还分正衬和反衬,你认为菊和牡丹哪个是正面衬托,哪个是反面衬托?
生:写菊花是对莲的正面衬托,作者用菊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衬托莲的质朴,自然,卓然不群。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对。爱莲即爱君子之德。本文始终以菊和牡丹衬托莲,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的。
老师:那么菊和牡丹又个象征了怎样的人群呢?
生:我认为菊象征的是消极避世的隐士,因为作者写到“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不满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隐居田园,躬耕于垄亩,采取了消极避世的的态度,所以我认为菊象征了消极避世的隐士。
老师:你说的很好,那么牡丹呢?
生:我认为牡丹象征的是趋炎附势,追逐功名、富贵的人。文中写到“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老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齐读最后三个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老师;学完此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生: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操守。
生1:我们应该有君子之德,做品德高尚的人。
生2:我们不应该只追求功名富贵,而应该有高洁的品质。
生3: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应该互相攀比,看谁金钱富有,而应该比志趣,比德行。
生4:我们应该洁身自好,不随俗逐流。
老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都很好,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继续交流学习此文后的感受,写成心得。
结束语:同学们,在我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我们是否仍然被这位哲学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君子风范所感动。历史发展到今天,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于我们去抵制和清除。我们应该向古代贤人那样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世俗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德端正,通达正直的君子,让君子之德传扬天下,让君子之名远播,那么君子之德就会像杨万里诗句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3
一、导入
(生背《〈论语〉十则》。)
师:刚才你们《〈论语〉十则》背得真不错!看来语文学得很扎实,老师对大家的表现充满期待。你们会表现得非常精彩的,是吗?
生(齐):是。
师:太棒了!老师来考考你们,刚才你们背的《〈论语〉十则》记录的是谁的言行啊?
生(齐):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
师:对。孔子是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生(齐):儒家。
师:没错,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在他之后,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篇《爱莲说》,其作者周敦颐也是其中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在儒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爱莲说》,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二、读题提问
(屏显课题。)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爱莲说》,周敦颐。
师:“敦”是敦厚老实的“敦”,其实周敦颐原名就叫敦实,后来才改叫敦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齐):不知道。
师:当时皇帝宋英宗的原名叫赵宗实。在中国古代,人们很讲究避尊者讳,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如果碰到了君主或者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的名字,是不可以直接说出或写出的。所以“周敦实”就改成了“周敦颐”。我们留意一下“颐”字的写法,“颐”字的左边是什么?
生(齐):臣。
师(出示课件中的象形字图片):是臣字吗?仔细看看投影上的图片。你们觉得这像我们头部的哪一部分啊?
生(齐):嘴巴。
师(边说边用手托着腮):哎,嘴巴、下巴这个地方。好,老师现在把它竖起来,这其实就是颐字的左边,它也读yí。那它是指什么呀?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这就是———
生(大声):下巴。
师:反应这么快!没错,“颐”字在象形文中就是这样一只手托着腮的,所以是指下巴或面颊。有一成语叫做“颐指气使”,是指一个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人家该怎么做,表现的是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请同学们把这个词写下来。
(生写词语。)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爱莲说》,能理解吗?
生1:“爱”是喜爱。
生2:“莲”是莲花。
师:“说”字呢?
生(杂):古代的一种文体。师:预习得真好!“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针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说说自己的爱好。那把三个字连在一起,你会理解吗?
生3:就是作者喜爱莲花,他为抒发自己心里的感情而写成文章。
师:理解力不错!那么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生 4:我的疑问是,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莲花有哪些值得他喜爱的地方?
师:哦,还有吗?
生5:我知道他为什么喜欢莲花。
师:哦,你已经知道啦。这个秘密我们先保留一下好吗?待会儿我有机会让你做小老师,你做好准备,好吗?
生4:好。
三、正音解字
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让我们带着刚才的问题一起进入课文学习。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留心生字词读对没有,有没有哪些词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拿起笔来,做个记号。(一生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边听边做记号。)
生 1:“陶后鲜有闻”的“鲜”,该读第三声。
师:为什么要读第三声?
生1:是“少”的意思。
师:你说对了。今天还有没有成语保留这个意思的?
生1:鲜为人知。
师:对极了!还有要提醒的吗?
生 2:那个词是不是读不蔓(wàn)不枝?
师:你发现了一个多音字哦。课文这个地方还是读 màn,你说的wàn 用在口语当中,比如说花蔓、藤蔓,都读wàn 。好,我们把它读一读、写一写。现在拿起笔,在纸上把幻灯片上的红色字写一写,注意字形。
(生练习。)
师:好多同学都写完了。“濯”字是不是有点复杂?
(生轻轻点头。)
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这个字是怎么构成的?左边三点水,右边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字,下面是一个什么字呀?“隹”字!你们知道这个字怎么理解吗?我们猜一猜,看看这个图片———甲骨文、金文、篆文,那个图形像什么呀?
生 3:像鸟。
师:你的想象力很不错,说对了!是一只鸟。这个字就是指短尾巴的鸟。所以,你看看,一只鸟张开羽毛在水边干什么呢?
生 3:洗澡。
师:没错!“濯”字是个会意字,它的意思就是“鸟在水中洗浴”。现在记住“濯”字怎么写了吧?理解了字音、字形、字义,我们现在再来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带着理解去
体会课文的意思。
(生齐读课文 )
四、研读重点
师:这一遍读得字正腔圆啊!下面我们开始进入课文的研读。想一想我们刚才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齐):作者为什么爱莲?
师:好,现在听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想一想:哪一句话是直接描写莲花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师朗读。)师:同学们,哪一句是描写莲花的呀?一起读。
生(齐):“出淤泥而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对了!哪位同学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生 1:我唯独喜爱莲花……但不可贴近地玩弄。
师:非常流畅,谢谢。那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益”字,是什么意思?
生 2:“益”就是越来越的意思,就是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新。
师:有一个成语叫做“多多益善”,还有呢?
生3:精益求精。
师:对!这几个词里“益”都可解释为“更加”的意思。下面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生 4:外形,香气,还有它的样子。
师:还有样子?
生5:内在。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说完整一点是———内在品质。
生6:是莲花的意境。
师(惊喜):哎呀,连意境都想到了,真是超乎老师的想象。当然,在这里用“内蕴”一词可能更贴切点。
师:你们觉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写得美不美?
生(纷纷点头):美。
师(轻柔的语气):好,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感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之美。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跟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 1:一枝亭亭玉立的莲花,开放在荷塘中央,它的花瓣很漂亮,却不显得妖媚,它的底下有淤泥,但它却显得很干净,看起来特别令人惬意。
师:既有视觉描写,又有自己的心理感受描写。不错!
生 2:我脑海里浮现了江南一大片一大片的莲花。
师:既然有这么美的莲花,有这么美的语言,就让我们用心把这一句话背下来吧!开始。
(生自由背诵。两分钟后,三个学生分别背诵。)
师:谢谢!有个名人曾经说过:“良好的记忆是智慧之母。”我看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一群有智慧的人。来,全班背诵一遍。
(生背诵该段。)
五、把握主旨
师:周敦颐把莲花写得这么美,我想他并不仅仅倾心于它的外在美。他把莲花比作什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声朗读。)
师:把它比作什么?一起答。生(齐):君子。
师:什么是君子呢?
生1:品德高尚的人。
师:你在哪里发现的?
生1:注释。
师:很细心呀!那么,在周敦颐的眼中,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请结合原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作具体分析。前后桌的同学可以
一起讨论,给大家4 分钟时间。
(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师:已经有好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风采了。好,请你来。
生 2:我从“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中知道,君子不应该是那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而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应有一种洁身自爱的高尚情操。
师:对,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生 3:我从“中通外直”这里看出,君子应该清廉正直、心怀淡泊。
师:我欣赏“正直”这个词。你说到重点了,周敦颐在他的著作通书》当中曾经这样讲:我们的内心要通达,胸怀坦荡,我们的立身处世要做到刚毅、正直。这是周敦颐君子涵义的核心。
生4: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君子。然后从“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出,他用非常好的心态面对别人,就是清高庄重,不会乱开玩笑。
师:其实有很多圣贤都谈到过“君子”。我看过一个资料,《论语》当中提到君子共有 107 次。看来你们的知识面也很广!
生 5:还有一个,不知道对不对。
师:没关系,大胆地说,我做你的倾听者。
生 5:就是从“不蔓不枝”这里可以看出来,它不生枝蔓不长枝节,也就是说它不节外生枝。
(全场大笑。)
师:我觉得你说到它不节外生枝,应该还有一点,它不会去攀附别人,对不对?所以还可以看出君子独立的个性。通过大家刚才精彩的分析,老师看到一朵朵纯洁的莲花,更看到一位位高洁的君子!正所谓“君子如莲,莲如君子”啊!周敦颐把成为君子当作终身的目标,
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 1:周敦颐是北宋人,字茂叔,号濂溪,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理学派的开山鼻祖,理学也是儒学的分支,主张清廉,自由,没有儒家那么保守。
师:你说得很好。老师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
生(齐):好。
师:周敦颐曾经在江西的南安任职,他有一个上司叫王逵,是个很有名的悍吏。有一天,王逵想把一个按照律法不应该杀头的囚犯杀头,下属都怕他,不敢劝他。唯有周敦颐据理力争,但王逵就是置之不理。周敦颐“啪”地把手中的手板扔下,打算辞官离去。他说:“有这样做官的吗?要用杀人的方法来取悦上司,这样的事情我不愿意做。”王逵听后才醒悟过来,决定把这个囚犯按照律法判决。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出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生2:是个不贪赃枉法的人。
生3:不畏强权的人。
生4:不为个人前途趋炎附势,尊重事实。
师:很好,同学们说得很妙,老师也很赞同,这是一个令人景仰的君子。曾经有一个学者用一首诗表达了对他君子之风的敬意。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屏显。)
陈《茂叔爱莲》:不枝不蔓体本真,中通外直用乃神。我即莲花花即我,如公方是爱花人。
(生齐读。)
师:好一个“我即莲花花即我”,好一个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般的君子啊!同学们,现在可以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了。现在请那个小老师来解答:周敦颐为什么爱莲?现在转换一下角色,假设你就是哲学家周敦颐,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莲花。
生 1:因为“我”想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又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富贵。(生再次鼓掌。)
生 2:“我”认为陶渊明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人们都爱牡丹,莲花品德那么高尚,“我”怎么可以不爱莲花呢?
师:你就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你们都说出了周敦颐的心声,可以说是周敦颐的知音啊!
六、探究总结
师:本文通过写莲来抒发自己对君子之义的敬仰之情,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情感志向寄托在某一物品上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齐):托物言志。师:没错!这种写法除了在写莲时用到了,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
生 1:在写牡丹和菊花时也用到了。
师:怎么理解?
生 2:其实他写菊花和牡丹是用来衬托莲花的,把牡丹比喻成富贵者,这是以世人的追求名利反衬莲花的不追名逐利;把菊花比喻成隐逸者,衬托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师:很不错。文章就是这样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写君子。又使用衬托的手法,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以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与其说作者在写花,还不如说作者在写人。那么,你最欣赏哪一种人?
生 3:我最喜爱莲花。因为菊花是隐逸者,不是主动面对黑暗现实的人。莲花就是君子,敢于向小人、向违反法律的人反抗。而牡丹是贪图富贵荣华,没有真正的品质。
师(充满感情地):嗯,能够洁身自好固然可嘉,但于社会无益。而像莲花一样具有道德理想的追求,这才是周敦颐认可的君子之道啊!好,就让我们带着对莲花的喜
爱之情,对周敦颐的敬爱之情,一起再次投入到对文章的朗读背诵当中,去感受这至真至纯的美吧!(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师:让我们的生命化作那朵莲花,让莲花洁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翩翩君子,一个如莲花般的君子吧!谢谢大家,下课。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4
师:上课(师生问好),上课之前,我们先壮壮胆气,背诵与今天上课相关的三首古诗,行不行?
生:(齐)行!
(师起头,生齐背诵陶渊明《饮酒之二》、元稹《菊花》、刘禹锡《赏牡丹》。)
师:刚才蔡维楷同学把“庭前”读成了?
生:(部分)床前。
师:芍药怎么跑到床上去了?(众笑)应是“庭前”。“庭前”对“池上”,“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尽少情”,应该这样记忆。读得很好。知道老师今天上什么课吗?(生答:不知道)我们先看一幅图(投影:澳门简图),这是一幅什么图?
生:(齐)澳门地图。
师:澳门地图有什么特点?(指投影)可分几部分?
生:(齐)三部分。
师:第一部分是澳门半岛;第二部分是——(部分生答:凼仔岛)对,凼仔岛;第三部分是路环岛。三部分靠什么连接起来呢?
生:(部分)桥。
师:我们说澳门即将回归祖国,筹委会根据澳门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向全国征集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投影:区旗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幅什么图?
生:(齐)莲花图。
师:为什么是三瓣?
生:含苞待放。(众笑)
师:含苞待放吗?好像已经开啦!为什么是三瓣?不是四瓣、五瓣?
生:(部分)代表三个岛。
师:噢,三个岛,有一个只能说是半岛。那莲花下一弯曲线表示什么?想一想。
生:桥。
师:你怎么知道是桥?
生:因为它连接三朵花,形状像澳门桥。
师:噢!因为花就是岛,它连接三个岛,所以是桥。(投影:澳门桥)周龙生同学今天立了头功。桥下面应该有什么?
生:(齐)水。
师:对,下面四横是水。同学们再想,莲花上的五星代表什么?
生:(部分)祖国。
师:对。五星、莲花、大桥、海水组合成整体,寓意是什么?
生:(大部分)澳门回归祖国。
师:对,澳门回归祖国,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学们想,四种图形巧妙组合设计就把澳门回归的寓意蕴含在其中,而莲花不仅澳门人喜爱,我们中华民族对它更是情有独钟。同学们打开书165页,今天我们学习《爱莲说》(板书:爱莲说),这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作品。下面规定时间,5分钟默读。要求读原文,读注解,还要读标点。
(生默读,师巡视并轻声提示。)
师:读完了吗?读完的举手(立即有同学举手),一、二、三、四、五……还有一些同学,我们等一等(剩下同学也举手),既然同学们读完了,我要求同学们齐读一遍,敢不敢?
生:(齐)敢。
(师起头,生齐读。)
师:非常之好,仅用5分钟看书,就读得这么好,真不错!但有一个字(板书:鲜)同学们看,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刚才我站在谭有兴同学身边,谭有兴读成什么了?
生:xiān。
师:是不是广东人吃海鲜吃多啦?(众笑)应该读成什么?
生:(部分)xiǎn。
师:xiǎn,请把音注上(板书:xiǎn)。同学们注意,读成xiǎn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意思?看书,联系上下文,猜。
生:少。
师:你怎么知道是少?(启发地)“菊之爱,陶后”是谁之后?(生答:陶渊明之后)“闻”是?(生答:听)“鲜”就应该是?(一生答:多;众生纷纷纠正:少)是多还是少?
生:(齐)少。
师:(幽默地)王凯庭同学思维与众不同,别人“少”他“多”。(众笑)这个词,如果解释为“少”就一定读xiǎn。另外,这个词我们经常组成一个成语,知道吗?鲜——可能深一点了,我写第二个字(板书:为。生恍然:鲜为人知)对。(板书:人知)什么意思?(生答:少人知道)以后遇到还会读xiān吗?(生答:不会)读什么?(生齐答:xiǎn)。下面考考你们,文章的'标题里你觉得哪一个字最重要?(生纷纷答:说、爱、莲)全重要?不要看老师眼色。(众笑)我觉得有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路和——不说了。
生:爱。
师:爱!既体现作者的思路(板书:思路)又表现作者的?
生:喜欢。
师:概括一下,“喜欢”属于哪方面的?
生:感情。
师:对,感情。(板书:感情)“爱”它蕴含了作者对莲的感情,在文中起关键作用。但并不是说其它字就不重要,“莲”是这篇文章的?
生:(少数)主角jiǎo。(众笑)
师:是主角jiǎo还是主角jué?(生齐答:主角jué)老师刚教你们就忘了,是主角jué。(板书:主角)现在同学们不看书,“说”是什么?
生:讲哦!
师:周龙生怎么看书的,是“讲”吗?
生:发表议论。
师:没有回答到点子上,关键一句是?
生:一种文体。
师:对呀,一种文体。(板书:文体)你看,古人可不是乱“说”的哦!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有一句话,请同学们划出来,它可以怎样?(生齐读: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这种文体功能真是齐全。再看作者,能否用一句话概括?(生举手,师示意发言)
生:周敦颐,宋朝著名哲学家。
师:对,划下来。老师把作者名字写在黑板上(板书:周敦颐)请看。
生:错。
师:错在哪里?
生:(纷纷指示)“颐”少了一竖,不应该是“臣”,里边应该是“口”。(师改正)
师:同学们认字很仔细,这字我们以后还会遇到,要注意写法。那么,周敦颐爱莲的理由是哪一句话?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5
一、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快速朗读完)
余老师点评: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缺少韵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语速太快了。下面我们把语速放慢,再来读一遍。
(学生第二遍朗读课文)
余老师点评:你们看,语速均匀了,就好听了。不过朗读更重要的是语气和语调。句式不同、类型不同,语气也不同。
(余老师范读几个句子,学生模仿再读一遍)
余老师提醒:两个细微的地方要注意,就是两个“予”字怎么读。第一个“予”后面要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第二个“予”,要在“予谓”后面停顿(“予谓/菊” ),“谓”管后面三个句子。
(学生按照余老师的提示,再读这两个句子)
二、趣味练习、爱莲心语
余老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一个表达“爱莲心语”的句子。
学生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余老师:还有吗,还有爱莲心语吗?
学生2:莲,花子君子者也。
余老师:找到两处,真好啊!我们来看是不是这样。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
(学生朗读)
余老师:文章如果有心脏的话,“莲,花子君子者也”就是文心。
(学生朗读“莲,花子君子者也”这句话)
三、学习任务、课文重难点突破
【课件展示】
知识卡片(1)认识作者
(周敦颐,……)具体内容省略
知识卡片(2)知道文体
(说,……)具体内容省略
(介绍完背景知识后,余老师请同学们解释一下括号里的字)
[爱莲]
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
学生1:爱莲,就是“喜爱莲花”;盛,就是“非常”;独,就是“只”;之,就是“的”的意思。
(余老师,还有补充吗?)
学生2:“之”是助词…… (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回答)
余老师:不会就看书,很好!爱莲是真的爱莲吗?爱莲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刚才说文心啊,文心啊!爱莲就是爱……
学生:君子
余老师:爱莲就是爱君子,借物抒情,托物寓意。
[爱莲] 爱君子
世人[盛]爱牡丹 十分、非常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特别
菊[之]爱 菊之爱,就是爱菊,指爱菊的人
【课件展示】
知识卡片(3)“之”的特别用法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中的“之”,都是将动词的对象提前,以示强调,突出爱的内容。……孔子曰:何陋之有?就是这种用法。)
余老师:还有一个字也是将动词的对象提前——是,比如:唯利是图、唯才是举,这个“是”以后大家还会学到,这里就不细讲了。下面我们把全文串一下,各自读起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紧接着,屏幕课件上展示课文的解释,请学生自由读一遍解释)
余老师:好,我们继续进行难点突破。
讨论话题: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味《爱莲说》的表达手法。
余老师:除了托物言志,文章还有哪些表达手法?哪位同学来说说?从文章整理得角度而不是局部,其实我从你们刚才的小组讨论中,已经听到很多内容了。
学生1:借花抒情
余老师:不是借花,花有菊花、莲花、牡丹花,应是借物抒情。
学生2:对比、衬托。牡丹和莲是对比,菊和莲是衬托。
余老师: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还有吗?
学生3:还有外表描写,外表衬托更能表达作者对君子的喜爱。
余老师:好,通过描写表现,而不是衬托,换个词更好。第一段,描写,第二段议论、抒情。这里要做笔记了。
【课件展示】
知识卡片(4)叙议结合的手法,叙事为了议的有力,议则深化表达目的。……
知识卡片(5)托物言志,文章的整理构思手法,……
知识卡片(6)“衬托”的手法,衬托是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余老师:其实还有一种手法,叫象征,莲就象征着品德高尚的人。手法这么多,还有我们没说到的,比如修辞。
余老师:下面继续突破难点。
名句理解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讨论: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美感与意味?
余老师:这时候独立思考,开始吧!
(学生思考片刻)
余老师:我刚才观察了一下,发现有12位同学手上有笔,有6位同学在写,其他同学在傻傻地想,不动笔墨不读书啊!下面我们开始分析,你是动笔的学生,请你来说说。
学生1: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作者的安贫乐道。
余老师:嗯,这位同学,你来。
学生2:我读出了高尚、高洁。
余老师:写莲,不是为了赞美莲花,而是为了写君子的品格、人格,谢谢!
学生3:“独”字写出作者不愿同流合污。
“出淤泥而不染”,说明君子虽然在恶劣的环境下,但丝毫不受影响。(余老师点评:说出了言外之意)
“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君子的朴素。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君子正直的品格、不夸耀。(余老师点评:君子内心通达,外表阳刚)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写出君子的高洁。(余老师点评:君子美德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总体写出君子的品质。(余老师点评:高贵,只可欣赏,不可轻视)
余老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出了意味,美感呢?请你来。
学生1:这句话可以给人很多联想,闭上眼睛,就会出现莲花的香气,更能让人理解莲的品格。
余老师:这叫图画美,莲的高洁、傲岸,多美啊!继续来。
学生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余老师:莲给我们文学美、诗意美,多好啊!
学生3:君子的心境美。
余老师:心境、志趣,各个方面表现君子品格之美。好,听老师讲,我又对你们进行了课堂观察,聪明的人,手上拿笔。
【课件展示】
知识卡片(7)
莲
文学的美——(……)
形象的美——亭亭玉立,可远观不可亵玩
品格的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手法的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用莲、写莲,表现情操
抒情的美——(……)
【课件展示】
知识卡片(8):名句欣赏
作者写物喻人、托物寄意。……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
濯清涟而不妖——君子不媚俗
中通外直———君子通达正直
不蔓不枝——君子不攀附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君子美德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的高洁品格令人敬仰,不可亵渎
余老师:好,同学们,今天这节名作重读课,就上到这里。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03-08
《小池》课堂教学实录03-08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03-12
《匆匆》课堂教学实录03-12
鲸的课堂教学实录03-12
《坐井观天》课堂教学实录03-13
《风筝》课堂教学实录03-14
掌声课堂教学实录12-19
《白杨》课堂教学实录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