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第三册《山居秋暝》《越中览古》《登高》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媒体设计
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设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今天我们选读三首唐诗。
二、解题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今天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文意,整体把握
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背诵全诗,理清文意,整体感知。
2、具体研习
①学习《山居秋暝》。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B、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王孙”意,文下注释中已经明确,学生可据此回答。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
[4] [5]
【第三册《山居秋暝》《越中览古》《登高》】相关文章:
越中览古教案05-24
《越中览古》教案05-01
《越中览古》教案04-25
《越中览古》教案二04-25
《山居秋暝》10-24
山居秋暝作文08-04
山居秋暝的诗意06-07
《山居秋暝》教案05-01
《山居秋暝》教案04-25
山居秋暝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