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游戏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科学游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1
活动目标:
感知元、角、分,了解不同面值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分类表,铅笔,硬纸板。
2、准备学习包《科学、人民币》
活动过程:
1、将学习包《人民币》中的钱剪小来,粘在准备好的硬纸板上,并按照面值分类。
2、幼儿三人一组,其中俩人各拿一张分类表,"第三人开银行,将钱币摆在桌子中间。
3、幼儿轮流掷色子,按色子的点数拿钱币。
4、知道幼儿向银行兑换钱币,如5个1元换1个5元。
5、准备教室中的小东西,给每件小东西标上价钱,请每名幼儿拿出10元钱币卡,进行买卖游戏。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2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究纸杯的多种玩法。
2.愿意与同伴合作进行搭建游戏。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一次性纸杯若干、白纸、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一次性纸杯,它有什么用处。
2.启发幼儿合作用纸杯玩游戏。
游戏一:搭宝塔。
引导幼儿将纸杯口朝下叠高,搭成不同形状。(底层并排放四个纸杯,第二层放三个,第三放放两个)
游戏二:搭高楼。
引导幼儿将纸杯两个大口对在一起,两个一组往上摞,看谁摞得最高。
游戏三:圆形添画。
将纸杯扣在白纸上,用彩笔沿杯口的轮廓画圆形,将画好的圆形添画成不同的`物品。如在圆形中心画两个或四个点变成纽扣。在圆形上添花波纹变成西瓜等。
游戏四:走障碍物。
将纸杯按一定间距摆放,请幼儿自由跨跳或绕纸杯行走。
3.鼓励幼儿创造更多的纸杯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的出来幼儿对纸杯很感兴趣,玩的也很开心,成功扩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练习10以内各数的数数、认数,理解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学习接数、默数。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上用泡沫板拼成的简易飞行棋地图,大正方体做成的骰子一颗,数卡、小旗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信封、铅笔;“盖印章”作业单、印章;“连线”作业单;曲别针串成的链子、空白小卡片。
3、游戏材料:骰子若干,用硬纸板自制方形棋盘和小学具“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们用数学上的本领,玩几个大家喜欢的游戏,好不好?
二、游戏“替换”。
1、观察地上泡沫板的不同,寻找没图案的、连续六块排列着的泡沫板。
2、听教师的拍手声(视幼儿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班级人数的'平均值灵活决定),幼儿几人一组自由结伴,分别站成一横排。请每组幼儿从左往右由1至几报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号。
3、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
4、幼儿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3、游戏进行,幼儿依游戏情况分组入座呈弧形状。
三、游戏“快乐电报”。
1、告诉幼儿游戏名称,示范游戏玩法,提问:要将你们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该怎么分?怎样分最快最公正?
2、统一分组比赛的方法: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走飞行棋”。
1、请幼儿观察地上的“飞行棋”图,提问:这象什么?可以怎么玩?我们这
么多人怎样玩最合适?最有趣?
2、统一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
3、“红绿对抗赛”: 每队每次各推荐两名幼儿贴上统一的红色(或绿色)的棋子标记合作参加比赛。老师做裁判,其余幼儿做本队的拉拉队员,比比哪队先到达终点。
五、操作活动:
1、数锁链,做点卡(实物层次):按锁链的曲别针数,制作相应点卡并别在这条锁链的最后一个曲别针上。
2、连线(替代物层次):相同数量的图案连线。
3、盖印章(数字符号层次):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说明:幼儿自持一信封,在上面写上名字或做好标记后,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可以单组玩,也可以三组都去玩。要求将操作后的材料放进自己的信封,最后教给老师。
六、延伸活动:占“棋盘”。
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4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重点:
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难点:
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
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
(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红、黄、绿三种基本颜色
2、能为颜色宝宝找到相同的颜色朋友
3、在手指游戏中体验寻找颜色的乐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板一块;红色、黄色、绿色的颜色宝宝各一个
2、学具:三种颜色的水果蔬菜人手一份(包括老师)
3、经验准备:预先学习过手指游戏《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拍拍,我把手指伸出来,手指指哪里?手指指XX!)
4、环境准备:预先将学具放置于幼儿凳子底下;教室里布置一些三种颜色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颜色来做客师:我们一起来和颜色宝宝打个招呼吧!(提醒幼儿打招呼)你们真有礼貌!
师:绿色的宝宝要和你招呼!XXX,你好!你怎么和他打招呼呀?(引导幼儿说"绿色的宝宝,你好")(出示黄色)黄色的小宝宝要和你打招呼啦!XXX,你好!(出示红色的精灵)红色的宝宝和谁打招呼呢!和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吧!XXX,你好!
(二)、颜色找朋友
1、认一认各种颜色的水果蔬菜师:(把颜色宝宝贴到展板上)颜色宝宝们要找好朋友玩,他们的好朋友都藏在我们的小凳子下面,赶快把它拿出来吧!
师:你找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拿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多问几个幼儿)
2、颜色宝宝找朋友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个好朋友,这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颜色的?(总结"红色的苹果")这三个颜色宝宝要和他们一样颜色的好朋友呢!苹果宝宝会和哪个颜色宝宝做好朋友呢?(请幼儿说一说,总结"红色的苹果想和红色的宝宝做朋友呢")你们的蔬菜或者水果宝宝想和谁做朋友呢?请你来贴一贴吧!(幼儿自由给手里的蔬菜水果找朋友)
3、总结语师:颜色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真开心呀!
(三)、颜色躲猫猫
1、请几个幼儿尝试找一找,说一说师:他们想和你们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他们要躲到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
师:红色的颜色宝宝会躲在哪里呢?谁找到了!红色的宝宝躲到了哪里?(引导幼儿说出"红色的XX上")红色的颜色宝宝还躲到了哪里?绿色的宝宝会躲到哪里呢?还有黄色的宝宝会躲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教室里各种颜色的物品)
2、手指游戏,一起找颜色师:我们一起来唱拍拍小手的儿歌,找一找教师里的颜色宝宝好吗?
师:小手小手拍拍,我把手指伸出来,红色在哪里?用手指出来!("来"教师示范指红色的物品)这是什么呀?红色的宝宝是不是躲在红苹果里呀?找到的小朋友真棒!(和幼儿重复玩几遍手指游戏)
(四)、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去户外寻找更多的颜色师:颜色宝宝说他们还躲在其他地方呢,和老师一起去外面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认知能力逐渐开始发展,色彩缤纷的环境对他们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但是由于认知能力的有限,他们知道红色、绿色、黄色灯多种色彩,但是对于色彩的辨别能力还有一定的不足,生活中,孩子们往往会指着红色的花说绿色,指着绿色的东西说是草色,或者小草的颜色。本次活动运用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通过有趣的形象,帮助幼儿正确辨认红、黄、绿三种基本颜色。
小班幼儿对具体的形象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的开始通过颜色精灵来引入很容易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但是在活动之后的找颜色似乎并不是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要注意在教室里布置尽可能多的色彩缤纷的物品菜能引起幼儿的足够注意力。
小百科: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频率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颜色具有三个特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三度空间的颜色立体来说明。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6
设计思路:
每棵树都是活的,它和我们人一样,需要吃、休息、呼吸,也进行血液循环。树的心跳是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早春是倾听大树心跳的最佳时间,此时树正把它大量的树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枝桠,为新的季节的欣欣向荣做准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听诊器在树干上寻找、倾听梧桐树“心跳”的方法,感知树木旺盛的生命力。
2、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培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案准备
1、到公园察看观察地点,选择直径约15厘米且皮较薄的梧桐树作为观察对象(其他的落叶树也行)。
2、听诊器人手一个,幼儿倾听过自己(同伴)的心跳。
教案过程
一、说一说心跳的.感觉。体味:你听过谁的心跳声?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儿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声音很有节奏;声音是有规律的跳动,像老师弹钢琴一样很有力量;我听到的是咚、咚的声音……
二、找一找梧桐树的心跳。
1、你们猜猜,梧桐树有心跳吗?
幼儿顿时分成两派: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说“有”的理由是:梧桐树是活的,活着就有心跳;我见啄木鸟为它治过病,说明它和人一样,也应该有心跳……说“没有”的理由是:没听说过大树有心脏;大树和人不一样;见过砍倒的大树,没有发现心跳……
2、我们一起去找找梧桐树有没有心跳,好吗?
幼儿5-6人结成小组好奇地去找了,老师只是提醒幼儿要把听诊治器紧贴在树干上,不要动;要多试几个地方,找到最佳听点。
3、交流听到的树的心跳声。
幼儿A:我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树的心跳声,声音是扑、扑、扑,很小。
幼儿B:有的心跳声很大,有的心跳声小小的;
幼儿C:我听时都不敢喘气,后来终于听到了,我听到和我一样的心跳声:咚、咚、咚。
幼儿D:它的心跳声会变,有时听见,有时又听不见。
4、为什么梧桐树也有心跳?
幼儿又议论开了:它的叶子绿绿的,是活的,活着就会有心跳;树叶会光合作用的;梧桐树会不停地往上长,要是没有心跳,树就是死了,就不长了……
5、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梧桐树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要吃、睡觉、呼吸,也要运动——把大量树液不断地输送给树枝、树叶,才能长粗、长高——我们听到的心跳声,就是大树在生长的声音。
6、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有心跳呢?我们再去找找别的树的心跳,好吗?
三、幼儿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欣赏“树”的相关配乐散文或诗歌。
活动延伸
1、听听哺乳动物和鸟儿的心跳。
2、幼儿查找、收集与树生长相关的资料(如光合作用、年轮的话题等)。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2、促进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发展。
3、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各种器官的功能。
活动准备
百宝箱一个,铃鼓、大鼓、小鼓等其他乐器,苹果、酱油、醋、牛奶、橙子、巧克力以及酸甜苦辣调味料,矿泉水瓶、皮球、杯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小手拍一拍》的游戏,边念儿歌边用手指相应的五官。
二、快乐游戏。
1、听一听。
(1)教师依次敲打乐器,并告诉幼儿乐器的名称,让幼儿先将声音和乐器对上号。教师躲在黑板后敲击某一个乐器,请幼儿猜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给一个幼儿戴上眼罩,请其中一名同学说话,请戴眼罩的幼儿猜猜是谁在说话?
(3)教师模仿动物的声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猜猜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
2、闻一闻。
教师准备:酒、醋、苹果、酱油、饼干等食物。
请幼儿上来戴上眼罩,教师把调料放到幼儿的鼻子前让他们闻一闻,幼儿闻到就要说出来,在座的幼儿来帮助他验证,说对了给予奖励。
3、摸一摸。
教师准备百宝箱,把一些玩具、积木、乒乓球、海绵等放入纸箱,请幼儿上来把手放进去摸一摸并说出来。然后取出验证,说对了给予奖励。
4、尝一尝。
教师准备:橙汁、盐水、可乐等各一杯。
(1)请幼儿戴眼罩,并尝一尝,说出是什么。
(2)请一个幼儿上来尝一口其中的一种液体,并做相应的表情,请其他幼儿来猜猜,他尝到的是什么?
三、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说最喜欢哪个感官游戏,为什么?
请幼儿说说哪种游戏最难猜,为什么?
请幼儿说说对于游戏的材料和玩法有什么改进意见。
活动应变
1、可以将本次集体活动变成分组活动。
2、由于活动材料较多,最好发动家长幼儿一起帮忙收集。
活动延伸
盲人摸象的`游戏:教师可以和幼儿玩盲人摸象的游戏,教师戴上眼罩,来摸一个幼儿,教师要尽快说出该幼儿的名字。说对的话,换该幼儿戴眼罩,游戏继续。
区角活动
益智区:把摸一摸、听一听的游戏材料放入区域,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
环境创设
张贴家长和幼儿玩感官游戏的相片。
家园同步
请家长参照幼儿用书第1011页,和幼儿一起进行感官游戏,同时,鼓励家长发明更多有趣的感官游戏,将材料和玩法带回幼儿园分享。
随机教育
1、引导幼儿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感受它们的美。
2、引导幼儿听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配音,感受声音的魅力。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8
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陛。
2.尝试利用磁铁的特性,通过控制条形磁铁让磁铁小车动起来。
3.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在玩磁铁小车时的发现。
准备:
1.将两根短吸管粘贴在一块条形磁铁上,分别将两组车轮其中一边的轮胎卸下,将连接轮胎的铁丝穿过吸管后,再将卸下的轮胎重新装好,制作成磁铁小车。
2.条形磁铁若干,装在筐中。
3.白纸、彩色笔。
玩法说明:
幼儿不用手触碰磁铁小车,尝试用条形磁铁控制磁铁小车前行或倒退。
指导要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这里有一种魔法棒(条形磁铁),不碰到小车就能让小车动起来,你们想试一试吗?”
2.观察幼儿的探索方法。如,幼儿将条形磁铁与磁铁小车吸在一起,使小车动起来。如果幼儿长时间只停留于这种玩法,可引导幼儿再试一试其他方法,尝试不接触就驱动的'“魔法”。又如,当幼儿发现条形磁铁一靠近小车就动的现象时,可鼓励幼儿改变磁铁移动速度,观察小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再如,一名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两辆小车前后排列时,移动其中一辆小车,另一辆小车也会跟着移动。只要是围绕磁铁特性的探索,教师不必干预,应允许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方式。
3.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征,帮助幼儿用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画纸上。
4.引导幼儿手持记录单与同伴进行经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大型纸盒内用即时贴贴出马路、停车场的标志线等,鼓励幼儿用“魔法棒”控制车的行驶方向,将车停进车位。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9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每次到户外游戏,孩子们对吊绳总是百玩不倦,想方设法用吊绳去击打前方的攀登架,虽然总是打不到,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每经过都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垂吊了不同绳子,引导孩子探究绳摆的活动。
我先请孩子随意摆动系有瓶子的绳子,来感受绳子摆动的现象,并收集孩子的问题和已有经验。在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摆动后,我们进行了物体摆动条件的探究——物体重量对绳摆的影响。在过程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i种绳摆(没有水、半瓶水、装满水的瓶子),引导孩子通过用绳摆击打前方固定距离的“怪兽”,发现了i种水瓶摆动结果不同,孩子们能发现其中的原因——重量不同。“那如果重量一样,绳子长短不同会怎么样呢?”便成为我们此次活动探究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观察绳子摆动的现象,探究长短不同的绳子摆动的距离不同。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活动中的发现进行描述。
3、对“绳摆”科学现象产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天花板上垂下的长短不同的彩色绳子、相同的瓶子、被击打物若干个(相同距离)、记纸若干、幼儿姓名卡。
2、经验准备:有对物体摆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了解绳子长短不同是影响摆动远近的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绳摆和以往的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绳摆,和昨天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了,这些绳子刷上了漂亮的颜色,绳子有长有短,绳摆下面挂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1:红色的绳子长,绿色的绳子短。
幼儿2:瓶子是一样的,都是满瓶水。
幼儿3:昨天我们玩的,有的是半瓶水,有的重的是满瓶水,有的很轻,没有水。今天都是满瓶水,都是重的。
2、探究不同长短绳子的摆动情况。
(1)引导幼儿操作绳摆。
教师:我们上次是怎么让瓶子动起来的?
幼儿:把瓶子拉起来,再松手就动起来了。
妞妞上前演示,将瓶子稍稍拉起,再松手,瓶子小范围来回摆动。
周皓辰马上说:往后推,瓶子就摆动得更远了。
一帆:绳子拉得越远,瓶子荡得越高。
教师:那绳子拉得近一些呢?
幼儿:荡得可能就近一些吧。(一副得意的样子)
安全提示:幼儿在绳子摆动的过程中注意摆动方向,幼儿站在一边进行实验,另外一边不要站人,不要从中间穿行。
(2)请幼儿猜想:这些长短不同的绳摆都能打到前面的“怪兽”吗?
(绳摆前面放有纸盒做的“怪兽”教具)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行”。
(3)请幼儿验证:摆动长短不同的绳摆,来击打前方距离相等的“怪兽”。提示幼儿站在起始线后,手臂伸直,自然松手,让绳摆自然摆动。
小朋友开始依次用两种长短的绳摆,击打前面的“怪兽”。
芳芳用短绳尝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绳子末端系的瓶子始终够不到“怪兽”。于是,她又尝试用旁边的长绳子,这回成功了。她重新回到短绳子处,试了两次,还是够不到(怪兽)。这时教师问:“芳芳,你刚才用两根绳摆试了几次,有什么发现吗?”
芳芳:“我用这个绳摆(指着短的绳摆)瓶子怎么也打不到怪兽。用那根(较长的绳摆)就成功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说:“因为这根绳子太短了,那根比较长。”
佳依:“长绳子打得远,所以就够得到。”
教师:“请把你们的结果记下来吧。”
(4)及时记: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记在集体用的大表中,在可以击中目标的绳摆标记中贴上自己的名字。
3、分享及经验总结。
(1)幼儿根据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享。
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刚才辰辰第一个打倒。陉兽’,我们先请他来说说。”
辰辰手指长绳:“我是用这个瓶子打倒的。”
教师:“为什么这个瓶子能打打倒‘怪兽’?”
辰辰:“因为这个水装满了,它很重。”
教师指短绳子:“那这个瓶子也是装满水的,为什么它没有打倒‘怪兽’呢?”
辰辰恍然火悟:“哦!我知道了,因为这根绳子长,所以能打倒(怪兽)。那根绳子太短了,所以就够不着(怪兽)。”
(2)通过记表帮助幼儿小结“今天的新发现——绳子长短影响摆动”。
教师:“绳子的长短不一样,你们发现摆动有什么不一样呢?”
言言:“长绳子摆动得远,短绳子近。”
辰辰:“短绳子摆得太近了,够不到‘怪兽’。”
教师:“哦,小朋友发现绳子的长短不同,所以摆动的远近也不一样,长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长。”
教师:“短绳子摆动的距离——”孩子齐声说:“短。”
4、延伸活动。
提供长短和重量相同的绳摆,请孩子自由探究,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从最初的`“随意摆弄绳摆”再到了解什么是“摆动”到后来的了解“影响物体摆动的条件”。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猜想和验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原有经验是解决新问题的基础。
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积极参与了活动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结束部分,我感觉应把发言的机会交给幼儿,帮助幼儿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幼儿梳理自己的经验。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新颖、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材料准备很细致,老师将每一条绳子都刷上了颜色,这样很清楚、直观发现规律。非常方便幼儿记与表达。
2、和绳子颜色相对应的记纸、幼儿通过粘贴自己的名字进行记,这些都适合中班幼儿,方便他们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以及在后面的分享活动中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老师充分地利用教室空间,大胆地在吊顶上垂下绳摆,创设的学习环境适宜进行小组探究。如果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
4、建议最后环节把总结的机会让给幼儿,可以让他们完整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综合评析: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发现、思考,并及时让幼儿表达、总结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捕捉幼儿遇到的困惑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如教师先让幼儿操作摆弄不同长度的绳摆,然后请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认为是瓶子重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提示,“两个瓶子里的水满满的,重量一样”,最后引导幼儿明白是因为绳子长短不同所致的。
对“绳子”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关键经验进行详细梳理和准备,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做的经验准备。从整个过程来看,是师幼相互激发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
从小组反思水平看,小组成员能紧紧为同绕教师开展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主要针对教师再材料提供、环境创设、记方式等几个方面如何支持幼儿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研讨了活动的优点,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小组反思的内容较细、较全面、表现出了较高的反思水平。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10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毛豆是长在哪里的?毛豆的衣服为什么会是毛茸茸的?脱掉毛茸茸的衣服里面是什么?豆荚内住了几个豆宝宝?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像的童心?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毛茸茸的毛豆》,让孩子既能仔细认真的观察和认识毛豆,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教案目标:
1。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毛豆,认识毛豆的主要特征。
2。尝试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重点: 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毛豆,认识毛豆的主要特征。
难点: 用语言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教案准备:
物质准备:毛豆碟、子若干。
经验准备:有吃过毛豆的经验。
教案过程:
一、初步感知毛豆外部特征:
1。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猜一猜老师装在盒子里的"神秘礼物":
"你摸上去什么感觉?猜猜是什么呀?"
"毛豆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呀?"(绿色或黄色)
2。教师总结:"毛豆娃娃,身穿绿毛衣,弯弯像月亮,它的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好吗?"
二、仔细观察毛豆,认识其特征:
1。摸一摸:"毛豆的衣服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毛茸茸")
2。剥开毛豆荚后观察脱掉衣服的感觉:幼儿剥毛豆,注意剥下的豆荚不乱仍,放在碟子里,若有幼儿剥碎,请大家说说剥毛豆的好方法。)
1)观察壳:先来看看毛豆壳里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观察后放入碟子)
2)观察毛豆:一个毛豆夹里边有多少?像什么?
一个夹子里边住了三个毛豆娃娃,你那里有几个呀?"(请幼儿边数边说)
毛豆荚是弯弯的,像月亮,像小船,毛豆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呢
"捏一捏,毛豆娃娃的身子是什么样的?"(鼓鼓的,胖乎乎的,光滑)
看一看,毛豆娃娃身上有什么?(这是毛豆娃娃的肚脐眼,就和你的肚脐眼一样)
3。知道毛豆有营养,但不宜多吃:
"看到它们胖乎乎的样子,我好想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过毛豆吗?是怎么烧的?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说自己的看法)"中午的.饭菜有毛豆,大家吃的时候要注意下,毛豆是什么味道奥?
医生说:毛豆尽管不好看,但是很有营养的,含丰富的钙和蛋白质,但是毛豆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消化不良,会肚子疼,拉肚子。
教案反思:
生态是我园的特色课程,主题"香香的蔬菜"即幼儿园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原创的主题活动,创设以体验与感受为主的主题环境,对具体事物的操作感知是儿童形成自己经验结构和智慧结构的主要方式,对毛豆的观察及认识是生活中一件小事,教育的意义却非常大。
今天我让幼儿收集毛豆,幼儿兴致特别高,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很浓。在活动开始部分,幼儿拿着毛豆荚感知毛豆的特性,知道了毛豆荚的表面长着小绒毛,豆荚硬硬的,凉凉的。第一次为孩子准备每人一份的碟子,孩子们显得很新鲜,变的常规较乱,整个活动之中幼儿虽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但是教师的应变能力还不够,没能很好的控制孩子的情绪。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11
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游戏活动是超市游戏,根据这个超市游戏设计了让孩子利用观看情景表演学习编应用题,有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让孩子学习多用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流,让孩子知道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
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
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
(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
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
(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
(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
(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探索发现
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
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
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12
活动名称:
和纸玩游戏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吸水的快慢,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客观记录事实。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家长共同收集宣纸、卡纸、铅画纸、玻璃纸、报纸等。
2、装有颜料的盘子人手一个,抹布若干,记录纸、水盆。
活动过程
一、“花儿朵朵开”,激发幼儿兴趣。
二、初次探索:用比较的方法给宣纸、卡纸洗澡。
1、猜测――两种纸宝宝洗澡后会变成怎样?
2、试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大胆试验
3、讨论小结――你们发现这两种纸在水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幼儿从吸水快慢、纸张厚薄等角度谈自己的发现。
三、再次探索:看看谁爬的快
1、猜测――哪种纸爬的快?哪种纸爬的慢?将手中的纸分一分,用自己的方法做记录。
2、尝试――进行操作。
3、比比并记录――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哪种纸不吸水?
四、拓展经验
1、你知道还有哪些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
2、讨论:洗烂了的废纸有什么用?不烂的废纸又有什么用?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13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3.钥匙、小木块、玻璃球、架夹子、海绵、橡皮泥等小物品。
4.人手一个夹子,一张记录纸,一支笔,两个小箩筐。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
幼:———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
三、认识沉与浮:
师:刚才你跟谁玩了,发现它怎么了?小朋友真棒,你们在玩中发现了沉与浮的现象,那你会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吗?
四、记录活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会浮呢?我也来玩一玩吧,我的鹅卵石是沉下去的,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你们会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师:首先把第一位物品宝宝的现象记录好,接着再跟其他物品宝宝都玩一玩,把你的发现全部记录好。明白了吗?
3.幼儿操作记录。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五、游戏:找家。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品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的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朋友把物品宝宝送回家吧。
师:大家都为物品宝宝找到了家,那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找的对吗?
六、今天我们与物品宝宝们玩得很开心。有一对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
瞧!他们来了。出示两个球,沉与浮,水的背景图。
它叫浮浮,它叫沉沉,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它们从来没有手拉手一起做过游戏。因为浮浮只能呆在水面上,到不了水底,而沉沉呢一直呆在水底,不会浮到水面上来。咳!真是伤脑筋啊!小朋友们帮忙想想办法,好让这对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1.教师用橡皮泥师范如何从沉到浮。
2.幼儿操作。
3.将自己尝试结果告诉老师。
七、结束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知道了许多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特性,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1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能够知道每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脉络,是每个个体的独特标志。
2、幼儿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两片叶子的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结论,使幼儿对科学观察产生兴趣,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习过关于树叶的知识,有一定的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关于树叶的图片(特征明显、相似)、树叶模型
活动过程:
1.导入:(组织上课)小朋友们喜不喜欢猜谜语啊,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好不好。大家认真听哦,老师要出谜语了(出示图片)
2.开始:大家以前是不是都认识很多树叶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认一认好不好。(出示比较有特征的树叶图片,帮助幼儿回忆学过的知识)
老师想问问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叶子吗?(有:就请几位小朋友简单回答一下)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每个人都要认真仔细的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是不是相同的。(两两一组出示相似的叶子)
现在和你身边的小朋友6个人一组可以交流你观察到的结果(1~2分钟),
请幼儿进行回答。
3.小结:(组织纪律,进行小结)世界上有许多种叶子,每棵树也有很多片叶子,但是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脉络。这些信息就是我们自己的特点,代表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是独特的。
活动延伸:
树叶可以制作出美丽的.作品,在以后的美术课和手工课一起进行制作。
活动反思:
《神奇的叶子》这一课的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了解、介绍叶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叶子的知识,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学习习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第二版块制作叶画。目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第三版块是编故事。目的是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发挥潜能。
三个版块的设计,我注意做到: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从学生生活实际“找身边的变化”入手,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从准备到展示到交流,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交流比指名让学生发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改变学习方式,在制作叶画这一环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完成还是与人合作,尊重学生的选择。欣赏学生的创作与表现,让学生体会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真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下课后我感触颇深,我们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在做之前先请他们说说叶画的做法,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在这一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这节课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以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
本课也感到有些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学生要求提的不够明确。个别学生收集的叶子颜色、形状、品种较单一。有关资料查找不全面。
2、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解不够,给编故事留的准备时间太短,影响了故事的质量。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15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懂得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
3、知道在不同的场合适合不同的音量,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音磁带:响声和轻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声音。
请你用桌上的东西试着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发出声音的?
请你说一说,你让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你听过哪些声音?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发生原理。
大鼓为什么敲击时会产生声音?敲击时大鼓的鼓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一纸折的小青蛙放在鼓上:敲击大鼓时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鼓面的振动还可以通过手的触摸感知。(引导幼儿实验感知。)
原来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你是用什么方法感知它的震动的?请你说说你让什么物体发出了声音,它振动了吗?你是怎么干感知到它的震动的?
三、分辨轻声和响声,引导幼儿讨论:声音轻好?还是响好?
播放磁带:听一听,这里有些什么声音?你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开始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引出课题,然后出示了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简单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分别感受各种声音的不同,将目标重点牢牢抓住。在这一环节,还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通过口哨出现的不同场合,让幼儿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什么声音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引申到让幼儿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接着通过分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鸟叫声、马蹄声、风声、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探索--发现—操作,让幼儿在演奏中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达到目标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
【幼儿科学游戏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游戏教案02-13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08-25
科学游戏活动教案12-24
科学影子的游戏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游戏教案12篇02-13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游戏教案(12篇)02-13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精选19篇)08-03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12篇)02-17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纸》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