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3、蚂蚁图片。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教师讲述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三、观察蚂蚁、认识蚂蚁、了解蚂蚁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小结蚂蚁的外部特征。蚂蚁的身体很小,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咖啡色,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3、给蚂蚁归类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2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出现的分离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懂得油和水的比重不同,能用正确的方式记录下来;
2、幼儿能正确地操作实验,并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水、花生油、毛巾、搅棒、瓷碟子、抹布,白板笔、贴有黄蓝两种标记的透明杯子若干、
2、实验记录单、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观看魔术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看哦!
首先拿出了瓷碟子,老师用一支“神奇的笔”在碟子上作画,老师边作画边说(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幼儿猜出什么。教师继续添画两到三个蝌蚪。画好后往碟子中倒水,小蝌蚪从碟子中分离漂游起来。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为什么会从水中漂游起来呢?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揭秘吧!
二、实验操作。
一、出示实验材料和教具,幼儿大胆猜测。
1、出示水和油,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猜测之后,从颜色和气味中得出结论: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
油是有色、有味、流动的液体。
2、出示油和水,让幼儿自由猜想。如果把这两种流动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油在水的什么位置?教师出示教具,幼儿大胆猜测,教师记录幼儿猜测结果。
油在水面上油在水的下面油在水的中间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贴有蓝色标记的杯中盛有水,贴有黄色标记的杯中盛有油)
教师边操作边讲要求:
(1)、在贴有蓝色标记的透明水杯中加入油。
(2)、用小木棒使劲的搅拌,在停止后仔细观察现象。
(3)、如果不小心把油滴到操作盘上或不小心打翻操作材料,请用桌上的抹布擦干净。
2、幼儿自主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通过操作后,发现油在水的上面)。
3、教师小结:通过操作后,我们发现把油加入水后,油在水的上面。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展示记录结果。
刚才我们是给水中加入油,这次我们又进行一次实验,给油中加入水,搅拌后再仔细观察油在水的什么位置?这次我们要用记录单记录下来。
1、教幼儿认识实验记录单,讲清记录规则。
(蓝色代表是水,黄色代表油,实验后仔细观察,看油在水的什么位置,并在图上用√标记出来。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指导。
3、展示记录结果并小结。
教师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油比水轻,所以不论往油里倒水还是往水里倒油,油都是浮在水上面,水在油的下面。
附实验记录单:
4、揭密:这下小朋友知道了为什么老师画的小蝌蚪会在水面上漂游起来。因为老师这支“神奇的笔”是白板笔。(白板笔中含有一种剥离剂,剥离剂是一些“油乎乎”的.物质,这些“油乎乎”的剥离剂遇到水就会分离,油比水轻,所以小蝌蚪就会在水面上游起来了。)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用蜡笔和水粉颜料作一幅“油水分离”画,并观察其中的奇妙之处。
2、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在做一做“油水分离”的实验,巩固已有经验。
活动总结
这节课孩子们表现太出色了,一个个通过自己的小手做了实验,并从实验中初步懂得了油和水分离的原理,科学探索是无限的,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会带着大家一起来探索科学的奥秘,大家可要继续加油哦!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3、让幼儿乐意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水,两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入:“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把红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
(老师边讲述过程,边着重提出:将有颜色的水慢慢的缓缓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这杯透明的水还跟刚才一样吗?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红色的水现在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2、试一试:
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你们透明的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想知道老师的魔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放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实验成功了吗?为什么?(因为和老师的水一样分为上下两层)
他是怎么做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观察老师这杯有颜色的水与你们有颜色的水有什么不同。(有没融化的糖,水很稠)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饱了糖,再也吃不下去,变成了饱和溶液。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会变得重起来。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饱了糖的饱和溶液才会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有颜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5、分享
将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师的桌上摆好,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是很清晰的分层,或是浅浅的一点点分层,或者没有分层)
6、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饱和溶液?回家自己动手尝试下。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4
活动设计:
金点子擂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发明创造,对发明创造感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推理能力,学习并了解事物间的联系。
3、充分展开想象力,激发幼儿尝试简单的发明创造的欲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鲁班造锯》的录象,幼儿收集、查看有关发明创造的资料,纸和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演示,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刀和锯,并演示切割木条,让幼儿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秘密呢?
2、观看录象:《鲁班造锯》,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进行交流,(1)“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
(2)锯子是谁发明的?鲁班是怎么发明锯子的?
3、、引导幼儿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茅草和锯子相似的地方。
(1)茅草和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幼儿相互交流,小结:茅草和锯都有锋利的小牙齿,鲁班受到茅草的启示,发明了锯子。
二、观看课件,引发幼儿观察、比较两物的相似点,了解一些人类的发明创造。
1、电脑里有一些物品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请你们猜一猜,找一找,这些物品是学了什么动物或植物的哪些本领发明出来的.。
2、幼儿围坐,由个别小朋友为大家讲述自己刚才在电脑里寻找的答案,其他小朋友判断并点击电脑里的正确答案进行对照。
3、引导幼儿思考:鸟与飞机,鱼和船,鸡蛋与拱形屋顶,雷达与蝙蝠等物体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4、教师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讲述,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结:人是很聪明的,发现动物或植物身上有什么本领,就去学,用学来的本领为自己解决困难,就发明创造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物体。
5、组织幼儿讨论、讲述,动脑筋大胆想象,创造“金点子”
“你看了这些发明,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学习什么动植物的本领来发明什么物品呢?”(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金点子”,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三、“金点子擂台”
1、我们都想成为发明家,那么我们分成三组来进行金点子擂台比赛。规则是:每组讨论出一些金点子,比一比哪一组的金点子最多,最好。
2、幼儿比赛开始,每组进行讨论,并在纸上做好记录。
3、幼儿交流金点子,让大家讨论一下是不是可行,并选出金点子大王。
四、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各种材料,在区域中鼓励幼儿小组合作,尝试将刚才的金点子做成“小发明”,并将幼儿的小发明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奖。
注意事项:
1、活动中应注重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培养,对有一定创造性想法的幼儿给予支持。
2、相对于幼儿来说,凡是幼儿从来没有做成过的,都是小发明。
3、日常生活中引导家长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半制成品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制作。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5
活动要求
1、让幼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做做、玩玩,让幼儿知道圆形的物体会滚动。
2、知道用轮子能省力。
3、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室外:
(1)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
(2)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
2、室内: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幼儿人手一套;装有书籍的箱子一只,圆形的轮子两个,小推车一辆,大积木一块,每组一只盒子(装有橡皮泥、硬卡纸、彩色纸、剪刀、牙签、胶水、蜡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滚动圆形和其他形状构成的'物体
在室外供给幼儿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以及装着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小推车。教师:“这里有许多车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车子的轮子会滚动?”
二、第二次尝试:圆形的东西会滚动
1、在室内供给每位幼儿各种形状的积木玩。
①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状的积木?
②请你推动各种积木,你发现了什么?
③为什么圆形的积木轻轻一推会滚,而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积木不会滚动呢?
小结:圆形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2、圆形轮子会滚动。
师:“人是很聪明的,人们利用圆形的东西会滚动的道理,制造出许多圆形东西,你们见过吗?”
出示圆形轮子问:
①“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②“轻轻推它会怎样?”(会滚动)
三、了解轮子的功用(第一次尝试:利用圆形轮做事,又快又省力)
1、请两名幼儿把一箱书从a处搬到b处,问:“你们搬得动吗?”(搬不动)
2、教师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万向轮,再请两名幼儿推动。问:“现在能搬动吗?为什么?”
3、请两名幼儿分别将两堆大积木从a处运到b处,一名幼儿用小推车搬,另一名幼儿用手搬,看一看,谁运得又快又省力?
师小结:使用轮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问:“除了这些轮子外,你们在幼儿园和家里还看到过哪些地方有轮子?”(幼儿自由回答:汽车、飞机、火车有轮子,挂窗帘的轨道有滑轮,升国旗的旗杆上有滑轮,沙发下也有轮子等等)
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轮子
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工盘里材料,请幼儿给汽车的车厢制作轮子(教师事先给幼儿每人准备一只盒子做车厢,并先在车厢下部打好穿牙签的洞),幼儿把两根牙签穿入洞内。
2、让幼儿利用硬纸、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轮子装在牙签上,即成一辆汽车,然后,拿着自制的小车到室外玩。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6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和动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动物。因此我设计并组织了本次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保护动物意识。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才取不同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采用不同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了解动物的睡眠姿势。
活动难点:了解动物的睡眠姿势与环境的关系,知道不同的动物睡眠姿势不同。
活动准备:物质条件准备(教学图片课件)
幼儿的.经验准备(在平时让幼儿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影片或书籍)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看课件让幼儿了解人需要睡觉,引发幼儿思考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下面的课件。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小朋友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躺着睡觉)那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
二、观看课件,引入主题。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动物的睡觉姿势,引发幼儿的回答欲望以及表演的兴趣。幼儿在看完课件表演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1、马是怎样睡觉的呢?(站着睡觉)。教师组织幼儿个别回答。哪位小朋友来模仿马的睡觉姿势(幼儿个别模仿,集体模仿)
2、看这是谁来了?(刺猬)它是怎样睡觉的?(全身缩成一团睡觉)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保护自己)
3、以下所有动物都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名称、睡觉姿势、并让幼儿模仿。
猫头鹰: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睡觉
丹顶鹤:用一只脚站着睡觉
蝙蝠:倒挂在树上睡觉
三、为什么小动物的睡觉方式个不相同。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探究动物奥密的兴趣。幼儿在回答的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大部分幼儿能够说出动物睡觉的方式为什么不同。个别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提示下回答)
四、介绍一些正确的睡觉姿势(ppt)
如何正确的睡觉,以及良好睡眠方式的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
回家找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睡觉方式。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7
设计思想:
空气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可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因此,我设计了与空气相关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发现四周都有空气,并通过小实验来证实空气的存在与功能,并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萌发幼儿关心科学、乐于操作、敢于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发现四周都有空气,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一些小实验的器材,证实空气的存在与功用;
3.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摆弄,激发幼儿探索空气的.兴趣,萌发关心科学、乐于操作、敢于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记录表格两个
表1空气藏在哪里
物品名称
我的猜想
常识、证实
表2我们的实验
2.教师操作材料:玻璃水缸、空玻璃瓶子、粉笔、尺子、海绵、吸管、手绢、土块等。
3.幼儿操作材料
第一组:手绢、水盆、玻璃杯;
第二组:乒乓球、玻璃杯、水盆;
第三组:蜡烛、打火机、大中小玻璃杯;
第四组:彩纸、胶棒、剪刀、画笔、大塑料瓶;
第五组:手绢、绸子、塑料瓶、剪刀、胶棒、橡皮泥;
每组一份操作单,协商要求及问题,请幼儿根据操作单的要求进行实验、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幼儿能细心观察并体会到空气在哪里,以及空气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并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和幼儿一起玩吹气玩具,想办法让它鼓起来,再让它瘪下去,想一想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空气的存在。
二、话动内容
1.探索尝试
①用塑料口袋到各处抓空气,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抓到空气。(发现四周都有空气)
②讨论:空气藏在哪里?(表1)
出示瓶子、土块、尺子、粉笔、海绵、吸管等。先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里面藏有空气,并进行记录。(记录在表1中)
③幼儿尝试将各种物品扔进水里,发现溢出的气泡,用吸管往水中吹气等,证实空气的存在,再次进行证实后并记录。
④联想:还有哪些东西,哪些地方有空气,启发幼儿想到气球轮船、救生圈、蚂蚁洞……都有空气。
⑤捏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如果四周没有空气会怎样?引导幼儿了解人、动植物与许多玩具用品都需要空气。
2.分组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第一组:手绢为什么不湿。将手绢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压入水下,猜猜手绢湿了没有。拿出看看,手绢为什么不湿?
第二组:会沉会浮的乒乓球。让乒乓球浮在水面,用一个倒扣的杯子扣住,能将乒乓球压人杯底,把杯子倾斜,观察气泡溢出,水进入杯子,乒乓球逐渐浮起来,引导讨论沉浮的原因。
第三组:哪支蜡烛灭。将三支蜡烛点燃,用大、中、小三个杯子扣在蜡烛上,观察哪只蜡烛先灭?想想为什么?
第四组:火箭上天。在大塑料瓶口卷一纸筒,做成火箭状,套在瓶口,拍打塑料瓶,火箭就被推上天,想想为什么?
第五组:降落伞。用手绢、绸子、塑料膜等材料制作降落伞,比一比哪种降落伞飘的最好?是谁托着它慢慢飞?
3、讨论和小结
①请每组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情况及原理,并进行记录;
②教师小结,并请幼儿整理物品。
活动延伸
1.有趣的泡泡。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吹泡泡工具,如泡泡胶、洗衣粉水、气球等,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形状;
2.英勇消防员。通过观看消防演习和燃烧的蜡烛,让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3.空气也需要保护。提供相关环保知识的材料,如纪录片、图片等,让幼儿知道空气被污染,给人、动物、植物造成的伤害,激发幼儿爱护环境。
【幼儿园大班科学光与影教案】相关文章:
光与影教案幼儿园01-11
光与影美术教案03-28
科学幼儿园大班教案04-01
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01-15
光与影作文08-13
科学大班教案11-10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浮》教案02-07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02-07
幼儿园大班科学《找家》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