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27 09:39:0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优】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准备:

  百宝箱、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如: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

  在交流中幼儿各自说出了验证方法他们有的通过鼻子闻、有的通过嘴巴尝、有的用水来验证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兴奋无比。通过验证幼儿知道了4号盘的是盐因为它咸是用嘴尝出来的;2号不是因为见到水就不见了,有的幼儿说出了这是淀粉,教师给予了鼓励;1号和3号的识别教师和幼儿做成了饺子皮放入电锅里煮一煮,出锅之后3号变的发粘幼儿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面粉,则判断出真正的面粉是1号。

  结束:师幼一起归纳总结面粉的特点,对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并强调安全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事物的。

  活动反思: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展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探索,而我在活动中早以成为他们活动中的朋友,倾听者的角色。《真假面粉》活动中,幼儿说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通过操作幼儿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识如:盐是咸的、淀粉遇见水就会融化、糯米团煮熟后是粘的,真正体现出玩中学的思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2、激发幼儿对水的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里冰箱做过结冰的实验。

  2、酒精炉、烧水的壶或其他容器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水变冰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把水变成冰的。

  2、教师小结:水在0℃以下会结冰。

  二、幼儿操作实验,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1、激发幼儿讨论水遇热会发生什么变化。

  介绍操作材料及用法,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水在加热后发生的变化。

  2、提问: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水变成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气后到哪里去了?(飘散到空气中去了。)

  三、引导幼儿讨论并实验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让水蒸气变成水?

  (让幼儿把冷的物体放在水蒸气上,观察蒸汽凝结成的小水珠;幼儿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感受手的'潮湿。)

  2、小结:水冷了就会变成冰,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冷了又会变成水。

  四、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用较扁的盆里放满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水的变化。

  (水变少了,水在常温下会蒸发成气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目的:

  1.复习有关汉字。

  2.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准备:

  1.棋盘一张。

  2.25张用硬纸片做的棋子(稍小于棋盘格子),分别写有汉字。其中水果类5张,如:梨、苹果、桃、杏、西瓜;干果类5张,如栗子、核桃、枣、花生、榛子;蔬菜类5张,如白菜、土豆、茄子、辣椒、黄瓜;农作物5张,如玉米、小麦、高梁、水稻、大豆。另外5张不写字。

  玩法:

  1.将棋子字朝下,打乱摆放在棋盘的粗格子里,4位幼儿分别站在棋盘的一方,每人认一类棋子。(如甲找水果、乙找干果、丙找蔬菜、丁找农作物)。

  2.幼儿轮流翻棋子,翻时不能让其他幼儿看见棋子上的字,翻到自己要找的棋子后,就把字翻过来,正面朝上放在自己一侧的格子里;如翻不到自己要找的棋子,仍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去翻它。反复轮流翻棋,谁最先找够自己5枚棋子,谁为胜。

  提示:

  1.为提高游戏难度,可将5枚空棋子写上不属于上述四类的其它汉字摆在棋盘中。

  2.根据游戏需要,也可在棋子上写其它类物品的名称,如家禽类、植物类、文具类、乐器类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用瓶子演奏,体会不同的音乐元素带来的快乐,感受音乐的乐趣。

  2、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鼓励孩子们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沙锤、吹排瓶、吊瓶范例 玻璃瓶若干、塑料瓶、沙子、水、粮食、筷子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瓶子

  1、 张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唱歌,我也喜欢,今天我还带

  来一个会唱歌的瓶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来唱歌好不好?

  2、 我这里还有几个会唱歌的瓶子你们看?(展示范例)

  3、 孩子们我的会唱歌的瓶子好不好啊?你们想不想也有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啊?这就需要小朋友们大胆的想象用我这里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吧。有一个要求,你自己要好好的.研究一下瓶子怎样能唱歌,你的瓶子唱歌的方法不要和别人的一样,要有自己的特点,记住了吗?(幼儿自己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教师辅导演奏)

  4、 谁先来让我们看一看你的瓶子怎样唱歌的(让幼儿独立演奏)

  二、运用演奏

  1、 我这里有一个节奏练习,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演奏一下。

  2、 我这还有一个节奏练习,我们再看一看。这个有一点难度了。

  3、 这样大家互相换一换瓶子体验一下不同的感觉。(换瓶子练习两个节奏练习)

  4、 这样让我们一起合奏这两个节奏练习。

  三、伴奏实践

  大家演奏的可真棒啊!我有一个提议让我们边演唱边用会唱歌的瓶子伴奏好不好?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亲自制作了会唱歌的瓶子,还能用瓶子为我们伴奏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回家可以自己再找一找除了瓶子会唱歌还有什么东西能唱歌,找到了告诉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将味觉、视觉和听觉三者初步进行通感联想,初步体会味道、色彩和音乐之间的互通性,增进幼儿的感知能力。

  2、继续培养幼儿愉悦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甜味和苦味的食品若干(如冰糖、银杏等)

  2、画有“甜小姐”和“苦小姐”的卡片若干、油画棒若干盒

  3、乐曲《二泉映月》和《金蛇狂舞》的片段

  活动过程:

  一、品尝甜味道和苦味道的各种食品。

  教师请客,幼儿品尝食品,幼儿边品尝边和同伴交流,相互说说自己所品尝食品的心理感受及其味道。

  教师让部分幼儿说出其所吃食品的味道及神态,并总结甜和苦这两种味道来。

  二、用与之匹配的颜色表示出两种味道。

  教师引导幼儿:如果让你用颜色分别来表示这两种味道,你想用哪种颜色表示?为什么?(幼儿相互讨论,说出理由。)

  幼儿在“美食小姐”的身上画出表示甜味和苦味的颜色(可以引导幼儿画上一种或多种颜色并说出理由)。

  待幼儿画好后,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理由说给画面上的“美食小姐”听,或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教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配上该颜色的理由。

  听乐曲感知与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乐曲《二泉映月》片段,使幼儿能从该乐曲中感受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师介绍此曲。

  继续欣赏第二首乐曲《金蛇狂舞》片段,幼儿感受与之相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师同样进行相关的介绍。

  教师与幼儿一起舞蹈《金蛇狂舞》,结束。

  活动延伸:

  (1)欣赏更多的乐曲,使幼儿感受不同乐曲中所蕴涵着的酸甜苦辣。

  (2)围绕该主题继续开展活动,使幼儿能深入感知视觉、味觉和听觉三者之间的互通性,并能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将其通感运用。

  选题理念:孩子进入大班以后,求知欲和探索欲都显得尤为强烈。他们在获取个体知识的'同时也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产生了高度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为孩子设计了与之相适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即将孩子在小班所掌握的个体事物的形态特征和中班已习得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联系贯穿到大班的个体、群体与现象间的通感联想中来。而本次教学活动则是该主题活动的第一分支--将视觉、听觉和味觉三者初步进行通感联想。

  活动说明:一、我们设计和组织的这一系列主题活动是集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等于一体的综合

  活动,它打破了以往分类式的教学观念,适应了新纲要所提出的整和教育观,使孩子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习得知识,提高兴趣。而且孩子在这一系列预成活动中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心中的疑问,并与教师一起探究,及时引发与之相关的生成活动。

  二、此主题活动均是在宽松、和谐、新颖的过程中完成的。比如本次活动中孩子可以开怀地吃,随心所欲地画,尽情地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我想,也正因为孩子说出了“真”感受,才使这一系列主题活动行之有益。

  三、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初步感知听觉、味觉和视觉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所要进行的心情与色调搭配,心情与乐曲联系,以及冷暖色调、悲喜乐曲的心理反映等分支活动奠实了基础,也为完整、完善这一系列主题活动添了一笔重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值日生的任务,增强责任意识。

  2、有乐意为集体、同伴服务的愿望。

  3、学习设计表格及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值日生的任务,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难点:学习设计表格及记录方法。

  教学准备:情景表演、纸、笔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值日生》,回忆自己做值日生的经验。

  A、为什么要做值日生?

  B、你会做值日生吗?

  C、值日生要做哪些工作?

  二、观看情境表演

  情境一:一名值日生浇花时,听到同伴喊他出去玩,就把水壶一扔,急急忙忙跑出去了,临出门时还碰倒了小椅子,水壶里的水也洒了一地。

  情境二:另一名值日生走过来把水壶收起来,把地上的水擦干,把小椅子扶好。

  A、你喜欢哪个值日生?为什么?

  三、组织幼儿讨论

  A、大班的值日生有哪些内容?

  (管理自然角、为植物浇水、整理桌椅和玩具等等)

  B、这些工作靠一个人能够完成吗?

  C、怎样分工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四、共同设计值日生分区工作记录表

  A、我们班可以分为几个区?表格里可以分成几列?每个区域可以用图案表示?

  B、一个星期有几天?在表格里可以分成几行?

  C、值日生做的事,记录在表格的哪里?怎样记录?

  (启发幼儿记录自己所做的事,如:擦洗橱柜的可画手和抹布,整理物品可以画上物品)

  D、幼儿分组制作表格

  教师指导幼儿制作表格,给予幼儿建议。

  E、在宣传栏里张贴制作好的表格

  五、小结

  大四班是个大家庭,值日生的工作是为大家服务,需要细心和耐心。值日生不光要做工作,还要做好工作,让大家满意。同时,希望小朋友对值日生的工作也要积极地配合、支持。

  教学反思:"值日生",对于幼儿来说,是件多么光荣的'称号。而值日生的工作从小班入园开始,每年都讲,每年都做,但要求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值日生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同时也促进了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有些幼儿只是喜欢这个头衔,而对于具体的工作却不是很积极,尤其是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为大家服务的意识。这节课主要通过谈话、情境、讨论、制作等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值日生的具体工作,增强了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为同伴、为集体服务的热情。整节课,课堂气氛热烈,幼儿都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但在记录表格的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还有待加强。另外,课堂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更多的还需要日常的实践和巩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应给予幼儿这样的机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三、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风类玩具。

  3、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四、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五、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2、学习词:雪白雪白、透明。

  3、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仿编散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

  欣赏、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难点:能尝试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

  1、录音,课件:百合花

  2、实物百合花,花、叶子的标记

  3、正在开展“美丽的花”的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

  一、实物感知百合花(闻、看、说百合花)。

  1、师把花藏起来,让我们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香味?

  2、出示花,让我们睁开眼睛,仔细地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3、对,是百合花,喜欢吗?为什么?

  二、欣赏散文。

  1、幼儿听录音。

  师:有一位小姑娘也喜欢百合花,她把它写成了一篇很美的散文,名字叫《百合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

  2、提问:

  (1)你听了有什么感觉?散文里的百合花是什么样的?(像喇叭一样的花朵,它的花瓣雪白雪白的)(出示图一)请几个幼儿说一说,请幼儿学一学。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雪白雪白的?(雪白的纸、雪白的墙壁)

  三、幼儿第二次欣赏散文。

  1、雪白的百合花把谁吸引来了?我们一起一边听一边看。播放动画。

  (雪白的百合花把蜻蜓、瓢虫吸引来了。

  2、蜻蜓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还有哪些东西是透明的?(透明的玻璃、水、纸)怎么样叫展开翅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请一组幼儿学一学。

  3.他们表演的真好,我好象看到了一只红色的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飞来了。

  4.瓢虫也是怎样来到百合花上的?(它像一颗红豆,停在百合花长形的绿叶上休息)请另一组幼儿表演。

  5.老师这里有一朵百合花,这里有一朵绿叶,请男小朋友学蜻蜓飞到花上,请女小朋友学瓢虫飞到绿叶上。

  四、第三次欣赏散文。

  1.散文中写了哪些颜色?它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小结:有红的,白的.,暗红的和绿色的。(用了这些颜色,我感到蜻蜓、瓢虫在百合花上更美丽了,使我们看了更喜欢。

  2.散文中有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对了,每句话一开始都写了我看见,我看见,就象我们小朋友亲自看见蜻蜓和瓢虫在百合花上一样。

  五、师生共同边朗诵边集体表演师:

  这首散文真的太美了,让我们跟着画面边朗诵边表演吧!

  六、迁移仿编散文诗

  1、如果请你来编一编,美丽的百合花引来了蜻蜓、瓢虫,还有谁也会来呢?

  2、你能用“我看见……了,它怎么样”来编一编吗?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创编散文。

  指导要点:可以编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请不同的小昆虫、小动物和百合花做游戏。根据幼儿能力不同来编。

  (2)请小组派代表来编一下。(编的好的奖励)

  3、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编得都很好,我相信其他小朋友一定编得更好。

  那么现在我们到外面的花园里去玩一会儿,和美丽的小花、小草做会儿游戏好吗?(带幼儿出去)

  七、活动延伸:

  完整仿编散文诗,把想到的动物画在白纸上,进行创编。制作百合花、绘画百合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唱好切分音,用跳音唱"一闪闪'、"哗啦啦'用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

  2、学习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

  活动准备《夏天的雷雨》歌曲磁带。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引导幼儿在户外观察下雨前的各种迹象,并说说、议议。如:太阳不见了,天暗下来了,乌云密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熟悉歌词内容。

  请幼儿谈谈夏天的雷雨是怎样的?

  在谈话回答过程中,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2.教师示范演唱,请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进一步熟悉歌词。

  3.引导幼儿采用跟唱的形式学习歌曲,重点唱好切分音。

  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幼儿园教师备 课 卡活动过程

  4.请幼儿分成男女两组,采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跳音唱"一闪闪"哗啦啦",用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

  5.请幼儿俩俩自由结伴,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并鼓励幼儿随音乐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6.全体幼儿随歌曲一起进行表演。

  7.听音乐拍手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家”的含义,萌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情感!

  2、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句的创编,发展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曲磁带、森林、沙漠、海洋、池塘、北极、天空、花园等背景图、小动物贴图、水彩笔、诗歌欣赏用图片、有动物或背景和空白的图画纸、教师创编诗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送小动物回家,回忆和巩固动物的生活地区及其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

  师:今天,我们班级来了许多动物朋友,仔细看看,都有些谁呢?

  (说说动物名称)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吗?选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把它送回家。(操作活动——送小动物回家:教师在周围的桌子上放了许多篮子,里面有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请幼儿根据它们的生活地区和活动范围将动物们送回家。例如:把北极熊贴到北极的图片上)

  师:有一种小动物——珊瑚蛇心里非常着急,它说我还没到家呢?小朋友怎么就把我放下了?(幼儿将珊瑚蛇的图片贴到了森林里)你们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吗?幼儿集体:是在大海里的!师:好请一位小朋友把它送回家。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他们心里真高兴啊!谢谢你们!今天,我也带来了一首和“家”有关的诗歌,咱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说的是谁的家呢?

  二、欣赏诗歌,理解家的含义

  1、结合音乐欣赏诗歌,提问:

  你喜欢这首有关“家”的诗歌吗?(喜欢)

  你听到这首诗歌里介绍了谁的家?在哪里呢?

  幼儿一:我听到了鲸鱼的家。师:鲸鱼的家在哪里呢?幼儿一:在大海里。师:对了,鲸鱼的家在广阔的大海里。

  幼儿二:我听到企鹅的家在冰冷的南极。师:他说得真好,不但把企鹅的家在哪里说清楚了,还说出了南极是什么样的,非常冰冷,所以说是冰冷的南极。

  幼儿三:骆驼的家在沙漠里。师:很好,沙漠是什么样的呢?

  幼儿三:很大,很大。师:对,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

  幼儿三:什么叫“一望无际啊?”

  师:就是一眼望去看不到边的地方,都可以说是“一望无际”的地方。那你们说说看,还有那些地方可以说是“一望无际”的呢?

  其他幼儿:大海、草原。师:很好,所以,我们可以说一望无际的大海,一望无际的草原,一望无际的群山,一望无际的田野……

  师:接下来,咱们再来欣赏一遍,听完了以后,请你们来说说,为什么说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呢?

  2、第二遍结合图片欣赏诗歌,提问:

  为什么说---是---的家呢?

  幼儿一:因为鲸鱼离开大海就会死的。师:对,最适合动物生存的环境可以说是它们的家。

  幼儿二:因为小松鼠爱吃的东西都在森林里。师:是啊,家里有丰富的食物。

  幼儿三:企鹅就是生在南极的,它在那里长起来的。师: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幼儿四:骆驼就是呆在沙漠里的。师:它喜欢沙漠吗?幼儿四点点头。师:它想到别的地方去吗?幼儿四:不想。师:对,动物最喜欢去活动的地方也能给它家的感觉!

  :原来,动物出生的地方、它喜欢去玩耍的地方、它活动的区域和有它们喜欢的食物的地方,都能让它快乐,给它家的温暖,让它有家的感觉!

  三、创编诗歌:

  你们还喜欢什么动物,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

  幼儿一:马的家在草原上。师:草原是什么样的?幼儿一:绿色的。师:所以说,绿色的草原的马儿的家,对吗?(幼儿一点点头)

  幼儿二:小蜜蜂的.家在花园里。师:花园又是什么样的呢?幼儿二:很美丽的!师:我们可以说什么样的花园?

  二:美丽的花园。师:是谁的家?幼儿二:是小蜜蜂的家。师:很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可以选一种你喜欢的动物,把它在家里的样子画出来,一起编成一句好听的诗,好吗?你可以选择有动物的、有背景的图画纸,在上面画出小动物或者是小动物的家,如果你认为都不满意的话,可以选择白纸自己创作。(教师提供有三种层次的图画纸)

  1、幼儿绘画,构思诗句。(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创作内容)

  2、将幼儿的作品按先后顺序四张一组展示在黑板上,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创编的诗

  句,交流创作成果。(教师在倾听幼儿创编的诗句时发现,幼儿习惯于运用“…的家在…的地方”的句式,不符合诗歌原有的格式,因此决定在幼儿集中后就此做重点要求)

  师:我们编诗句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好象火车的车厢一样,不能排错,在这首诗里,“什么样的”是第一节车厢,“什么地方”是第二节车厢,“是谁的家”是第三节车厢,一节跟着一节。

  3、幼儿集中,教师放背景音乐,启发幼儿按照图片排列的先后顺序说说自己创编

  的成果。教师重点对形容词的运用和诗句的前后顺序进行指导。(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一个接一个说的形式较为死板,可以改为请幼儿随机说,这样更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也便于为能力稍弱的幼儿积累经验。)

  重点指导过的有:

  幼儿一:大大的牛场是牛儿的家。师:你是想说人们养牛的地方吗?幼儿一点

  头。师:人们通常养牛羊的地方叫做“牧场”或“农场”,那里的草非常多,长得也很肥沃,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说?教师和

  幼儿一共同说:肥沃的牧场是牛儿的家!师:太棒了!

  幼儿二:圆圆的猪窝是肥猪的家。师:我们对牲畜的家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例

  如:鸟的家叫“鸟巢”;养鸡的地方“鸡棚”;养蜜蜂的木箱叫“蜂箱”;马晚上睡觉的地方叫“马厩”;蚂蚁的家叫“蚁穴”;猪的家叫“猪圈”等等,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你应该怎样说呢?幼儿二:圆圆的猪圈是肥猪的家。师:很好!

  对于幼儿经常使用颜色、形状等视觉感知来形容的方法加以拓展,启发幼儿结

  合自己其它感知觉的体验加以描述。例如:启发说“绿绿的草地是绵羊的家”的幼儿,“踩在草地上的感觉怎么样?”(结合触觉感受)“很软”。“对非常柔软,所以我们可以说什么样的草地?”“柔软的草地”。

  四、延伸:

  师:每种小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都有不同的家,但是你们知道吗?所有的动物、植物还包括我们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是什么呀?

  幼儿:是大自然,是地球!

  师:对了,就是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所以我也编了一句放在这首诗的最后,(出示教师画的图片:一双手捧着一个蓝色的地球)就是“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所以我们要爱护它!”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做保护地球的小卫士,好吗?

  附:诗歌——家

  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

  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密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启示与思考:

  一、发现幼儿知识缺口,随机加以丰富,帮助幼儿拓展生活知识经验。

  二、运用绘画的方式,为幼儿创编诗句奠定了创作基础并提供直观的创作依据。

  三、抓住重难点,有目的地进行指导,结合生动的比喻,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16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6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30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01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1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