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龟兔赛跑》是一个传统精典故事,大人孩子都比较熟悉,乌龟和兔子本是两种奔跑速度反差极大的动物,它主要通过慢者取胜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不要骄傲自满,同时肯定了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在这个故事原型基础上我提出“乌龟和兔子假如进行第二次赛跑,它们的结果会怎样呢?”引发幼儿创编的兴趣,目的在于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编编、讲讲,从而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情境和交流中合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
2、 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结尾得出不同的道理,并以此教育幼儿。
活动准备:
《龟兔赛跑》课件;每个幼儿桌面学具乌龟和兔子各一个,不同的故事背景图每人一套供幼儿自由选择;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电脑课件师生共同欣赏故事《龟兔赛跑》。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名字叫《龟兔赛跑》。
2、看后讨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尝试着创编故事。
1、师“今天,乌龟和兔子要进行第二次赛跑,你们想想结果会怎样?”引导幼儿讨论有几种可能性(依然是乌龟赢;兔子赢;它俩并列第一名)。
2、出示几个不同情境,让
幼儿自由选择并尝试着创编故事《新龟兔赛跑》。
情境:A、兔子在半路上又贪睡了;
B、途中有一条小河;
C、比赛一路是下坡。
引导幼儿:你想编一个什么结果的故事,什么原因才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要求幼儿想想,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合适的故事情境,也可以自己想出其它的'情境,操作学具编出合理的故事情节。教师巡回倾听,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从而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三、请幼儿把编好的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
逐一到展示台前边操作边讲述,鼓励幼儿自然大方,并用上一些好听的词语。每个故事讲完后让大家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结果有不同的教育意义)。
活动延伸: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故事制作成动画片,编成系列《新龟兔赛跑》播放,让小朋友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区继续创编。
创编的故事参介:(仅提供几种)
选择情境A:(1)兔子跑到半路又觉得困了,心想今天我只休息一小会儿,没想到等醒兔子又早已没了影,结果又是乌龟得了第一名。 (2)、兔子跑到半路又睡着了,当乌龟赶上它时大声喊:“兔子快醒醒。”兔子不好意思红着脸说:“我又贪睡了。”它和乌龟手拉手一起跑到了终点。
选择情境B:(1)它俩跑着跑着,前面出现了一条河,乌龟游过河先到达了终点,而兔子始终过不了河。 (2)乌龟和兔子跑着跑着,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乌龟说:“我驮你过河吧。”过了河兔子说:“我拉着你,这样能快一点。”结果它俩一同到达了终点。
选择情境C:(1)、它们一路下坡,兔子前腿短,后腿长,不适合走下坡路,因此跑的很慢。而乌龟把四肢缩进硬壳里,骨碌骨碌滚了下去,先到了终点。 (2)、兔子前腿短,走下坡路很不方便,它动脑筋想出个好办法,它让乌龟把四肢缩进壳里,它把前腿搭在硬壳上,后腿用力一蹬,推着乌龟向前跑去,结果它俩一同到达了终点。
点评:创编故事对幼儿来讲有一定难度,教师能根据传统故事《龟兔赛跑》提出“假如乌龟和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结果会怎样?”引起幼儿创编的兴趣,并根
据幼儿想象力丰富,但无目的性的特点,提供了几个情境,引导幼儿去合理想象。同时能让幼儿在操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创编出的不同情节的故事和得出的不同道理对幼儿进行教育。整个活动设计能遵循《纲要》精神,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讲述,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教育幼儿爱惜每粒粮食。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麦
2.ppt课件:吃的面食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麦
教师:你们认识图片上的农作物是什么吗?你们见过小麦吗?在哪儿见的?
二、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
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
小麦的茎叫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
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
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三、小麦可以怎么吃
1.你吃过小麦吗?
(可以让吃过熟麦穗的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2.小麦还可以怎么吃
ppt课件:好吃的面食
让幼儿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四、麦秸有什么用
通过图片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
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五、爱惜粮食
1.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观察图片
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非常辛苦。
2.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要爱惜粮食。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伙房参观怎样制作面点。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一)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
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记录卡(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 在哪儿看到的?
-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 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 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jy46.com)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画面的内容;
2、教育幼儿遇事应动脑筋想办法。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汽车模型。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2、逐幅图观察、提问、理解、讲述;
3、情景表演;
4、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讲述;
5、评价、结束课。
活动反思:
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与喷壶喷水的现象的关系。
2、乐意随着发现不断地参与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装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
2、三张图表。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对制作小喷壶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给小花,小草浇过水吗?平时是怎么浇水的?用什么工具?
2、老师也做了一个浇水的工具,这喷壶使用什么材料做的?怎么让喷壶喷出水来?
3、教师交代规则:用正确的方法握住瓶子,放正、不倾斜。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瓶子上的号码。
二、幼儿尝试制作小喷壶。
1、幼儿制作,用吹的方法让喷壶吹出来。
2、集中交流分享:(将瓶子分两边放好—成功的,还没有成功的)
(1)先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你是怎么做的?你的小喷壶为什么能喷出水来?
(2)你觉得为什么喷不出水来呢?
(3)请幼儿上来示范,教师小结:请幼儿观察瓶盖小孔的大小,并用吸管演示,让幼儿感知小孔的大小。
(4)请刚才没吹出来的小朋友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想办法让小水壶喷出水来,已经喷出的小朋友帮助他们。
三、猜测,吸管的位置与喷水现象的关系。
1、现在我们小水壶都喷能喷出水来了!
2、出示三张图表,先看看,你觉得这样水会喷出来吗?这三种情况你都去试一试,你又会有新的发现。
3、幼儿再次操作、探究。
4、集中讨论分享,提升经验:
(1)你试过吗?说说你的发现?
(2)验证幼儿的猜测,引发观察和思考。
(3)小结:为什么小水壶会喷出水来?我们再往吸管里面吹气的时候空气会跑进去,形成压力水就会从另一个小孔跑出来,所以当我们把吸管插进大空中时空气会从大孔中跑出来,水也就出不来了。
四、活动延伸
用自己制作的小喷壶去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元素一:元宵节的由来——故事的有效介入。
元宵节是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彻底体现的典型传统佳节。在历史上,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关于元宵节的传说美丽动人。在讲述元宵节由来的传说故事时,我力求把故事贴近孩子,讲得更通俗易懂。
故事的有效介入,让孩子们感受到元宵节由来的美妙性,而传说故事也为元宵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元素二:元宵节的习俗——感受的多通道。
作为元宵节最典型的习俗不外乎是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当然还有网上介绍的,如走百病、赏月、点灯等。如果全部一一介绍,会显得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因此,我选择了典型的习俗让幼儿来多通道的感受。
1 各式好吃的元宵。
这一环节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孩子们看到了各式好吃的元宵。在看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元宵是有糯米制成的,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鲜肉、芝麻、菜类等等。吃了元宵就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蜜。
许多孩子还纷纷讲述了自己吃元宵的快乐感受!
2 漂亮好玩的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元宵点灯的习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兴盛,在各地也有许多独特的'情趣。因此,我从网上搜索介绍的下载了一些赏灯的相关图片,供幼儿欣赏,了解这一特有的习俗。
为了让幼儿多通道的感受,活动之前,在短信通里给家长发了短信,让每个孩子带一盏灯笼。于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介绍、玩一玩自己的灯了。每个孩子的脸上笑容是那么灿烂!他们对于手中的花灯爱不释手。纸折灯、布灯、塑料灯……各式材料质地,各种漂亮的图案汇集在一起,使每盏灯都具有独特之美!
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有几个是和家长一起亲子制作的灯笼。王志钧和妈妈一起用烧酒纸盒、红塑料纸、蜡烛等材料做成的花灯特别别致。烧酒纸盒上的蓝印花纹和镂空处红塑料纸的遥相呼应,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色彩美。灯笼里还巧妙地装上了蜡烛,真是别具匠心的设计。从中也显示出他们是多么有心的母子俩。周魏宇的爸爸用铅丝和白种纸给孩子做了一只纸糊的兔子灯,也十分有趣。仿佛记忆深处,自己童年时也玩过类似的灯笼,感觉是那样的亲切……
3 奇思妙想的灯谜。
猜灯谜自然也是趣味盎然的,我在几盏灯笼上贴了写有灯谜的红纸,让孩子们猜一猜,他们的积极性可高了。
元素三:元宵节的感受——谈话的真情流露。
通过提问“昨天,元宵节你和谁在一起?干了什么?心里怎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以这些问题为话题,让幼儿展开讨论讲述。在自由讲述的氛围里,虽然孩子的经验是零散的,但元宵节的快乐感受却荡漾在孩子的心头。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吕与凡:“昨天晚上,我和爸爸放了好多烟火,好玩!”
季以恒:“奶奶给我烧了圆圆的圆子,很甜哦!”
朱晓丹:“我看到电视里很多人在唱歌跳舞……”
章聿恒:“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灯笼,我很高兴!”……
“爆竹声声辞旧岁,火树银花不夜天。”虽然今年的元宵节已离我们远去,但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传统文化的熏陶,将延续孩子们对此的记忆。当他们若干年长大后,再次回忆起,必定是别有一番滋味!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1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01-26
大班幼儿园教案03-10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