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学习2的形成》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师:先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来又在草丛中找到1只小兔,变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几?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掌握,能正确讲述其名称、特征。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及难点:
通过触摸觉来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准备:
大盘子三个(贴有几何图形);小猫六只(头上有几何图形);小鱼若干(幼儿人数的3倍);饼干盒人手一份(里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正方形两个,反面分别是4个小正方形、2个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围坐于小鱼周围。
(二)抓小鱼
1、幼儿根据小鱼身上的图形分别放入对应的盘子里。
要求:图形一样。
2、师生共同检查。
(三)喂小猫吃鱼
1、幼儿根据小鱼身上图形的形状、颜色分别喂给对应的`小鱼吃。
要求:图形、颜色都一样。
2、师生共同检查。
(四)摸饼干
1、幼儿自由摸饼干。
2、根据要求摸饼干。
规则:眼睛闭好,通过触摸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五)延伸活动
出示两个大正方形(两块魔术饼干),告诉幼儿它会变的,可以变成什么形状的饼干,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去探索。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新一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改版使用,与老教材的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在对"多与少"方面的教学内容上实质没有多大的变动,只是在教学"多与少"的相关问题时,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归类总结,其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数学思维。可这一来,不少学生在对"多与少"的理解时,却容易产生混淆(特别是高年级中的分数复合应用题,混淆就更严重了),现就此问题作以下一些探讨性分析。
1.简单"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就开始给合"图文"对"多与少"问题开始进行相关的训练教学,当然,这类问题对这些小学生来说,也许会答得津津有味,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数学量的含义,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学生弄懂。比如: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小数"),虽然问法不同,含义不同,但在同一个题中都可以用同一个减法算式。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小东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东多几个?小东比小明少几个?其解答都是用同一个算式:8-5=3(个)。
2.一般"多与少"的理解
进入中年级后,"多与少"的教学内容就更进了一步,我认为在此阶段,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几方面的难度。第一、在数字上稍偏大,学生会列算式,但容易算错;第二、条件比原来要多了,也就是说不像低年级学习时的只有两个量,而现在出现了第三个量,运算过程也多出了一步;第三、给出的.条件开始有了转弯,这种新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学生一时还不易掌握。例如:(1)甲有1200元钱,乙有8500元钱,甲比乙少多少元?乙比甲多多少元?(像这样只有两个量,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去小数,只是计算难度稍大一点)。(2)小红有70元钱,小华有85元钱,小西有80元钱,小红比小华少多少元?小华比小西多多少元?(此类给足条件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多加细心,找准了谁和谁比、问题也会迎刃而解)(3)甲有7个桔子,比丙少3个桔子,而丙比乙又多5个桔子,甲比乙多多少个?(给出的条件有了隐性条件存在,学生就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混乱了。解答方法:首先求出丙的7+3=10(个)、然后求出乙的10-5=5(个)、最后用甲的个数减去乙的个数7-5=2(个),因此,读懂题意是首要,找出乙的个数是关键)。
3.复杂"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高年级的"多与少"教学,其复杂之处就在于分数应用题方面了,很多学生就会直接求出,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乙或甲-乙,这样的求法就不对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未能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明显的三个物体。
2、引导幼儿对三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3、引发幼儿体验操作学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套箱,纸偶,数字卡,套娃玩具,镶嵌玩具等
2、礼物袋,操作版(幼儿人手一套)
3、白板
4、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进行介绍——与幼儿拉近距离。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见过面了,我是什么老师呢?”(宋老师)
“我来自威海,你们是哪里的小朋友呢?”
“对,你们是青岛**幼儿园的小朋友!威海和青岛都是海滨城市,都很美,小朋友以后啊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到威海去旅游。”
“宋老师从威海来,还给小朋友们带来礼物呢.”
二、基本部分
1、变“礼物”引出课题(教师出示套箱,以“变魔术”的方式一次变出三个箱子。引导幼儿感知大,中,小不同的箱子个体。)
教师提问:
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数量
——“老师变了几个箱子呢,我们来数数看。”(师幼一起点数,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三个箱子)
——“三只箱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卡“3”)
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颜色和大小
——“小朋友看看,这几个箱子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简单表述:
箱子的颜色不同: 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
箱子的大小不同:绿色的箱子最大,黄色的箱子不大不小,红色的箱子最小。
——“小朋友我们再一起看看,开始是一个箱子,现在是三个箱子,你们猜猜从哪儿变出来的?”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三只箱子,有1个最大的、1个不大不小的、1个最小的;因为他们大小不一样,所以小的箱子都可以装到大的箱子里面,一个一个套起来,就变成一个了。”教师把箱子重新叠置到一起。
“我们看看礼物袋里都装的什么礼物呢?”
2、 幼儿操作,具体感知大,中,小 的物体。
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礼物。
——“你选什么颜色的礼物袋?”(提醒幼儿说自己选择的礼物袋的颜色!)
——“快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数一数,有几个?”(请个别幼儿说)
——“摆一摆,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有的小朋友纸袋里面是床,有的是碗,这些是谁的床呢?是谁的碗呢?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教师用手偶讲故事。(故事略)
出示挂图,幼儿操作,帮助小熊一家。
——“小朋友都摆一摆床和碗,从最大的到最小的摆成一排,看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是熊爸爸的、哪个是熊妈妈的、哪个是熊宝宝的。”(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熊一家着急死了,我们快帮他们送回去吧!送碗的时候你可以告诉熊爸爸,最大的床是你的,最大的碗是你的'……”
——“我们都来检查一下,大家都送对了没有。”
——“小熊一家非常感谢小朋友,他们谢谢小朋友,我们应该怎么说呢?”(不客气)
——“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个很好的礼物呢!”
3、套娃排序
教师出示套娃(3个)
——“这是什么?”(套娃)“你们见过套娃吗?”
——“小套娃有什么小秘密呢?”(里面有好多个,教师一层层打开,随意放在桌子上。)
——“我们给小娃娃排排队吧!”
给套娃排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4、拓展游戏
游戏一:给四个小套娃排队(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求)
教师出示一个小套娃(第四个小套娃)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套娃,他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那么现在谁会给他们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游戏二:给小木柱找家
教师出示成品玩具
——“这是什么?”(小木柱)
——“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5个),他们一样大吗?”
——“小木柱的家也有的粗,有的细,小朋友两个好朋友一起帮小木柱找到家,放进去好不好?”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活动
1、播放音乐,幼儿根据不同音乐模仿不同大小动物的表演。
2、重重的音乐,幼儿表现 大的动物(大象)
3、不大不小的动物来了,谁呀(小兔子)
4、轻轻的音乐,幼儿表现 小的动物(小鸟)
5、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向。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园数学教案02-2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2-24
幼儿园小班优秀数学教案02-12
幼儿园小班对应数学教案02-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7-19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优秀02-01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2-04
【精】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