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鼓(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鼓,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1
活动目标:
1.掌握的节奏型拍奏。
2.能够在三色鼓上进行低音、中音的拍奏转换。
3.培养幼儿对非洲鼓及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及拍奏方法。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用身体声势律动尝试拍奏(ta)的节奏。(教师示范)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用身体声势律动尝试拍奏(titi)的节奏。(教师示范)
3.根据节奏谱,引导幼儿用身体声势律动尝试拍奏的节奏型拍奏。(教师示范)
二、尝试拍奏三色鼓。
1.了解三色鼓的中音区和低音区,并尝试拍奏中音区和低音区。去分两种音色的`不同。
2.对照节奏谱音符颜色的不同进行三色鼓重低音的转换练习(红红黄红红黄)也就是(低低高低低高)的转换。
三、演奏乐曲《娃哈哈》
1.出示演奏图谱,引导幼儿识谱。
“有一群新疆小姑娘在跳舞,小老鼠想要拍着三色鼓为她们伴奏,小老鼠拍的是的节奏型,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小老鼠,为新疆小姑娘伴奏吧!”。
2.邀请幼儿拍奏乐曲《娃哈哈》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2
设计意图: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游戏《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互动,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也体验到了扮演小米粒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 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 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
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二、 鼓的声音哪里来。
1、 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四、 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反思: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3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鼓,知道鼓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一种。
2、感受中国鼓乐表现的内容及情绪。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鼓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录像机、电视机、两盘录像带。
2、战鼓、手鼓、5寸扁鼓、腰鼓、拨郎鼓、铃鼓若干。
3、课前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鼓的知识。
活动过程:
1、欣赏《鼓声震天》录像带,引导幼儿了解鼓是我民族乐器的一种。并了解鼓的形状、特点及打击方法。
(1)放录像,请幼儿观赏。
教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大家要认真看,仔细听面是什么内容?”
(2)出示战鼓,向幼儿介绍其名称,形状及制作材料。
“电视中小朋友敲打的鼓叫战鼓,鼓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请幼儿上来看看、摸摸,感受一下鼓的外形及材料征,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小结:“战鼓是我们国家古代打仗时常用的,它属于哪种乐器。鼓基本上是扁圆形的,鼓身向外凸出,用木头制做的,红色的油漆;鼓面是牛皮制成的',用铆钉固定在木头上,鼓正面,是圆形的。”
(3)向幼儿介绍打击方法及演奏特点。
①“你们知道怎样使它发出好听的声音吗?谁来试试?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请幼儿上来敲敲、打打。“为了使战鼓发出响而好听的声音,我们用鼓锤来敲打鼓1
幼儿探索学习几种简单的打击节奏。
②幼儿自由讨论听到咚咚的鼓声有什么感觉?体验鼓沉、雄壮有力,让人感到有力量,想跳起来……
2、向幼儿介绍几种不同鼓的名称以及演奏方法,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初步引导幼儿感受鼓乐所表现的情绪与内容。
(1)“除了战鼓,你们还见过哪些鼓?叫什么名字,它是怎样演奏的。”依次根据幼儿所说,出示手鼓,腰鼓、5寸扁鼓、铃鼓,告诉其名称,请幼儿上来打打、敲敲、拍拍、摇摇,体验不同演奏奏方法。(见照片二、照片三)
小结:“鼓有多种多样的,它是我们国家常用的民族乐器,汉族人民喜爱它,少数民族的人民也喜欢敲敲。瞧,这是手鼓维吾尔民族人民使用的,它只有一面鼓面,周围有一圈小铃片(边示范用手击打几下,并做些简单的舞步);这叫做5寸扁鼓,京戏和说书人常用的道具(示范打击几下)。要说最有名的数皇腰鼓,系在腰问,边打边跳;还有许多有趣的鼓,下面,请小朋友看电视录相,里面都是有关鼓的内容,请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鼓,是怎样演奏的。”
(2)幼儿观看《中华鼓舞》录像带,了解我国民族乐器——鼓多。让幼儿从中初步感受欢乐、热烈的情绪与内容。
提问:“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几种鼓,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敲的。”
教师小结:“我们国家的鼓很多很多,刚才小朋友都看到]像,也说出了一些鼓,有威风锣鼓,朝鲜民族的长鼓,藏民族的热巴佤民族的木鼓,土民族的太平鼓,它们都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活、娱乐中创造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听到鼓声使人感至快、振奋、有力量、有干劲,我国人民都喜欢在过年、过节、丰收的时候打鼓、唱歌、跳舞,表达喜庆、欢乐之情。
3、幼儿使用各种鼓,为乐曲《拥军花鼓》配伴奏,进一步垂鼓乐所带来的欢乐气氛及热烈的情绪。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拿一面你喜欢的鼓,我们来为多《拥军花鼓》配伴奏。”教师弹钢琴,幼儿配伴奏。
活动延伸:
将各种鼓和音乐磁带放置在音乐角,供幼儿游戏中继续握鼓乐。
活动反思:
人们在过多关注世界的先进文化之于,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民族的、民俗的、传统的,又成为现代文化的补充与底蕴。21世纪,是一个国际交流、交融的世纪,如果每个国家都对孩子们进行民族传统教育,那么即使无国度的交流马上来临,中国的儿童也始终是中国的儿童,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4
活动目标:
1、 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 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
活动准备:
小米粒、音乐磁带、小鼓。
活动过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 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跟着鼓槌唱歌。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用象声词“咚”唱出鼓的节奏
二、 鼓的声音哪里来。
1、 鼓的声音是振动发出来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米粒,介绍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师边唱歌曲边敲鼓。
问:鼓上的小米粒是怎么跳舞的?
小鼓敲得响,米粒怎样?
小鼓敲得轻呢?
2、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
3、幼儿试着跟唱歌曲
四、游戏: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体幼儿蹲在“鼓”上,个别幼儿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儿扮演米粒,边游戏边唱。敲鼓的人用脚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轻,扮演米粒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直观地感知振动与发生的关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他们在活动中游戏、表演、创编,展现出了自信心。这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机会,“小米粒”在舞蹈时既有节奏,而且表演很丰富、很多样化,孩子们用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5
课题生成:
这个活动设计灵感来自于舞蹈《虎门将子》中的道具–鼓。在排练时,孩子们这个捶几下,那个拍几次;跳舞时,听着强劲的鼓点,很兴奋,很有劲儿。大班幼儿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而,促使我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鼓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奇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幼儿园的孩子接触较少,教师也一知半解,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特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各种鼓,了解其名称、形状以及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知道鼓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一种。
2、启发幼儿初步欣赏并感受中国鼓乐所表现的内容及情绪。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像机、电视机、两盘录像带。
2、战鼓、手鼓、5寸扁鼓、腰鼓、拨郎鼓、铃鼓若干。
3、课前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鼓的知识。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鼓声震天》录像带,引导幼儿了解鼓是我民族乐器的一种。并了解鼓的形状、特点及打击方法。
(1)放录像,请幼儿观赏。
教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大家要认真看,仔细听面是什么内容?”
(2)出示战鼓,向幼儿介绍其名称,形状及制作材料。
“电视中小朋友敲打的鼓叫战鼓,鼓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请幼儿上来看看、摸摸,感受一下鼓的外形及材料征,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小结:”战鼓是我们国家古代打仗时常用的,它属于哪种乐器。鼓基本上是扁圆形的,鼓身向外凸出,用木头制做的,红色的油漆;鼓面是牛皮制成的,用铆钉固定在木头上,鼓正面,是圆形的。”
(3)向幼儿介绍打击方法及演奏特点。
①”你们知道怎样使它发出好听的声音吗?谁来试试?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请幼儿上来敲敲、打打。”为了使战鼓发出响而好听的声音,我们用鼓锤来敲打鼓1
幼儿探索学习几种简单的打击节奏。
②幼儿自由讨论听到咚咚的鼓声有什么感觉?体验鼓沉、雄壮有力,让人感到有力量,想跳起来……
2、向幼儿介绍几种不同鼓的名称以及演奏方法,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初步引导幼儿感受鼓乐所表现的情绪与内容。
(1)”除了战鼓,你们还见过哪些鼓?叫什么名字,它是怎样演奏的。”依次根据幼儿所说,出示手鼓,腰鼓、5寸扁鼓、铃鼓,告诉其名称,请幼儿上来打打、敲敲、拍拍、摇摇,体验不同演奏奏方法。
小结:”鼓有多种多样的,它是我们国家常用的民族乐器,汉族人民喜爱它,少数民族的人民也喜欢敲敲。瞧,这是手鼓维吾尔族人民使用的,它只有一面鼓面,周围有一圈小铃片(边示范用手击打几下,并做些简单的舞步);这叫做5寸扁鼓,京戏和说书人常用的道具(示范打击几下)。要说最有名的数皇腰鼓,系在腰问,边打边跳;还有许多有趣的鼓,下面,请小朋友看电视录相,里面都是有关鼓的内容,请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鼓,是怎样演奏的。
(2)幼儿观看《中华鼓舞》录像带,了解我国民族乐器–鼓多。让幼儿从中初步感受欢乐、热烈的情绪与内容。
提问:”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几种鼓,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敲的。”
教师小结:”我们国家的鼓很多很多,刚才小朋友都看到]像,也说出了一些鼓,有威风锣鼓,朝鲜族的长鼓,藏族的热巴佤族的木鼓,土族的太平鼓,它们都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活、娱乐中创造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听到鼓声使人感至快、振奋、有力量、有干劲,我国人民都喜欢在过年、过节、丰收的时候打鼓、唱歌、跳舞,表达喜庆、欢乐之情。
3、幼儿使用各种鼓,为乐曲《拥军花鼓》配伴奏,进一步垂鼓乐所带来的欢乐气氛及热烈的`情绪。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拿一面你喜欢的鼓,我们来为多《拥军花鼓》配伴奏。”教师弹钢琴,幼儿配伴奏。
活动延伸:
将各种鼓和音乐磁带放置在音乐角,供幼儿游戏中继续握鼓乐。
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观看《中华鼓舞》节目,了解我国鼓之多,激发了幼儿民族自豪感。透过激昂、有力的鼓点体验到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奋发上进的民族之魂。最后的集体合作为《拥军花鼓》乐曲配伴奏,更加调动了幼儿使用乐器的积极性,满足了积蓄着的表现和探索的欲望。
专家点评: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在过多关注世界的先进文化之后,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民族的、民俗的、传统的,又成为现代文化的补充与底蕴。21世纪,是一个国际交流、交融的世纪,如果每个国家都对孩子们进行民族传统教育,那么即使无国度的交流马上来临,中国的儿童也始终是中国的儿童,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希望类似的活动多出现。
反思与讨论:
想一想,还有哪些民俗文化教育的内容可以挖掘?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6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变化,并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2.通过游戏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有节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鼓 米粒 图谱 记录纸(画成鼓面的形状)大大的鼓面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老师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2.节奏游戏练习:师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游戏的玩法。
3. 师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创编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动作。
1.出示米粒,猜测米粒在鼓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进行验证。
2.启发幼儿创编米粒跳动的动作,教师进行记录。
3.出示图谱,听音乐和鼓声学学图上米粒跳舞的动作。
4.听音乐,让孩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三、看图演唱歌曲。
1.让孩子说说图上的内容。你看懂了什么?
2.听老师点图演唱一遍。
3.幼儿看图学唱一遍。
四、玩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游戏规则,重点强调音乐停地时候,谁站在鼓后面就由谁敲鼓。
2.听音乐玩游戏,听鼓点用有趣的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7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小鼓 2.米粒 3.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学习歌曲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
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03-05
鼓大班教案01-09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7篇03-05
幼儿园大班教案:鼓集锦7篇03-05
《欢乐的鼓》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08-26
大班音乐教案:欢迎鼓阵10-02
大班社会教案有趣的鼓03-15
鼓上的小米粒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0-04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鼓阵》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