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双簧是中国传统曲艺里的一种,了解双簧表演的独特形式和方法,并尝试运用双簧的表演形式来表演律动。
2.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后脸”的分工与配合,并运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双簧的滑稽。
3.体验双簧诙谐、幽默的情趣,感受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道具:衣服、鞋子、袜子、电视屏幕、相机。
2.知识准备:会律动《运动操》,曾在电视里看过双簧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入滑稽双簧,引起兴趣。
请孩子和客人老师互动表演一次《运动操》
二、教师示范表演滑稽双簧,幼儿初步学习。
1.观看教师表演双簧,引起参与活动的兴趣。
2.谈论教师的表演,在谈论中揭开秘密。
师:“你们在笑什么呀?能不能和我分享一下?”(幼儿自由评说好笑的地方)
师:那有什么地方最好笑?(嗯,是的跟我们平时不一样,很滑稽,是什么原因呢,请你来看一看)
3.介绍“前脸、后脸”
三、幼儿尝试表演双簧(幼儿练习并表演“运动操”)
1.两两组合徒手练习。
2.两人学习共穿一件衣服练习。
3.合作表演“运动操”(坐在位置上表演)
4.去舞台合作表演“运动操”
四、表演双簧《踏浪》
1.教师表演双簧《踏浪》
2.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共同表演。(结束)
《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自由探索,逐步完成双簧人行走、转向、传球、捡球、推车等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结伴,分工合作,培养幼儿间合作游戏的能力。
3、幼儿能感受到双簧游戏的诙谐与幽默,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情绪。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纸团若干,推车3辆,饮料瓶8个(里面灌满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音乐进场,进行队列训练。
2、准备操"动一动"。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自由探索双簧人游戏。
1、初步尝试练习双簧人动作。
(1)幼儿每两人为一组结合成双簧人,四散于场地上,自由探索练习双簧人动作:即两人一前一后,前者双臂反背于腰间,后者伸手从腋下至前者的胸前,形成双簧人组合,尝试练习不同动作。
(2)教师小结并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表演。
(3)幼儿交换伙伴再次练习双簧人动作(要求双簧人完成行走、转向、与其他双簧人握手道别等有趣动作)。
2、增加活动器械,进一步尝试双簧人动作。
(二)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双簧人合作游戏。
1、双簧人接力运球比赛。
(1)双簧人自由结合,分成两组,教师提出合作游戏"接力运球"的活动规则。
(2)双簧人讨论并探索"接力运球"的方法,并进行游戏。
(3)教师小结,并对幼儿在竞赛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
2、双簧人推小车运球比赛。
(1)双簧人自主设计运球路线并初步尝试。
(2)两组进行运球竞赛。
(3)教师小结,并对幼儿在竞赛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找朋友》
2、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开展合作游戏:如双簧人互喂饼干,互相给水喝等。
2、开展表演游戏:"双簧",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配合。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控制比较多,幼儿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较少。应该让幼儿在表达、交流中更清晰地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因此,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让幼儿在欣赏、练习和表演中初步感受到演员传达给观众的艺术严谨性、审美性。
《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前脸"、"后脸"、"醒木"、"双簧"等概念。
2、通过观察和尝试表演,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后脸"的分工与配合。
3、大胆参与表演,体验双簧表演中的幽默、诙谐,激发幼儿对曲艺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一个、醒木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双簧表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天上的太阳大大大,地上的我啊热热热,脱掉外套我吹吹风,喝杯凉水我好凉快,拿块手绢擦擦汗,哎呀呀不得了,寒风吹雪花飘,冻得我直跳,赶快跑回家,又有肉来又有汤,乐得我啊哈哈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实在是吃不下了,哎呀呀….哎呀呀…..
二、 再次欣赏教师表演,初步了解"前脸"、"后脸"、"双簧"等名称,并理解"前脸"、"后脸"在表演中角色的分工。
(教师完整表演双簧,抖出笑料包袱,揭示双簧表演中角色的.分配――"前脸"、"后脸"。节目的形式叫"双簧"。
三、幼儿尝试表演双簧。
1、复习儿歌"小蚱蜢"。
2、集体练习双簧"小蚱蜢"中"前脸"表演的部分(交代前脸表演的要求。)。
3、全体幼儿与老师分别扮演"前脸"、"后脸",尝试合作表演。
4、幼儿自己练习表演,教师指导。
5、请两组幼儿上台表演(在幼儿表演结束后,请幼儿和老师点评,鼓励幼儿并提出改进的地方)6、幼儿两两合作集体表演。
(前脸坐椅子上,后脸躲在椅子后面)四、欣赏双簧VCD,体验双簧艺术的幽默、诙谐。
五、结束。
《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设计】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大多是成人表演的节目,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但大班孩子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认识新鲜事物的兴趣,喜欢尝试。在日常儿歌的学习活动中,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有所增强,表述时也能体现出儿歌的韵律与节奏,喜欢边说儿歌边自然的加以动作表现。考虑到这一点,也为了引导孩子们了解双簧这一曲艺形式,感受双簧的艺术魅力,敢于尝试表演,我就选择了既贴近幼儿生活又适合双簧表演的内容——《小螃蟹找朋友》。儿歌内容幽默诙谐、极富表现力,让孩子在尝试、探索中感受双簧表演的魅力。
【活动目标】
1、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双簧这一曲艺的基本表演形式和特点。
2、通过观察与尝试表演,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与“后背”的分工与配合。
3、能大胆参与表演,体验双簧表演中的诙谐、幽默,激发幼儿对曲艺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儿歌《小螃蟹找朋友》;
2、双簧视频;
3、图卡、汉字(前脸、后背)、白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小螃蟹找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把刚学的'儿歌《小螃蟹找朋友》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好吗?
二、欣赏双簧视频,感知表演的形式与方法。
1、你们表演的真棒!我也带了一段表演,请小朋友们来欣赏。看看他表演的好不好?什么地方好?(提出看到要求)
2、幼儿欣赏视频。
3、讨论:看看她们是怎么表演的?他们是怎么分工合作表演的?
小结:这种两个人演的像一个人的表演叫双簧。坐在前面的人叫“前脸”,躲在后面的人叫“后背”。双簧是我们中国曲艺的一种,是一种逗人乐的表演。
三、再次欣赏双簧表演,观察“前脸”表演的特点。
1、她们表演的好不好呢?什么地方表演的好?你为什么觉得好笑(好玩)?我们再来看看!
2、幼儿再次欣赏双簧。
小结:他的动作、表情和说话都很有趣、很夸张。
3、游戏:听话学样。
那我们也来玩个这样动作夸张的游戏。我来说,你们根据我说的意思做动作。比比看,谁的动作最有趣、最夸张。
四、探索双簧表演方法。
师:那我们能不能把学的那首儿歌用双簧的形式来表演呢?
1、探索尝试“前脸”的表演方法。
(1)集体学习口型表演。
(2)尝试动作与口型配合表演。
(3)讨论:“前脸”怎么表演的有趣?(动作幅度要大,表情、口型要夸张)
(4)请个别幼儿上前做做,再集体练习。
2、分角色表演:教师做“后背”,幼儿表演“前脸”给客人老师看看。
3、幼儿评价:我这个“后背”表演的怎样?
小结“后背”的表演要求:声音响亮,说话速度不能太快
4、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集体评价、整理幼儿的经验。
你觉得他们表演的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5、讨论并创编“前脸”的提醒动作。
刚才发现前脸和后背表演的时候没有一起开始,后背和前脸怎么才能一起表演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幼:拍一手、跺一下脚、拍腿等等)。
五、两两结对尝试表演双簧。
1、交代要求:两人一组,商量好角色表演。
表演前,前脸要有一个提醒动作。
动作表情声音都要夸张有趣。
表演完后交换角色。
2、幼儿结伴表演《双簧》。
六、表演给客人老师看看。
教师加上道具(快板),给幼儿打节奏。进一步提高幼儿表演的兴趣。
【《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双簧》幼儿园大班教案4篇02-13
大班艺术设计双簧教案11-03
双簧10-25
唱双簧10-24
唱“双簧”10-06
双簧打麻将11-26
双簧:打麻将11-22
陈俊丽:唱“双簧”10-06
陈俊丽:唱“双簧”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