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生长环境,区分长在树上和地里的水果。
2、乐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水果乐园ppt;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视频;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1)(出示水果乐园ppt)师:水果乐园里有许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儿。
(3)幼儿回答,教师演示。
:苹果、橘子长在树上,草莓长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观察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说说,哪些水果是长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长在树上的.?
(2)引导幼儿大胆操作。
要求:把长在树上的水果贴在上面的表格内,把长在地里的水果贴在下面的表格内。
(3)交流分享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
3、拓展延伸
(1)师:水果除了长在地里和树上,长在别的地方有没有?
(2)观看长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视频。
(3)师:番茄和葡萄它们长在哪里的?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样长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活动前可以带孩子参观果园,拓展孩子的思维。
2、引导幼儿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图片,将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进行操作探索。
PPT课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2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接触过磁铁,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使他们感到惊奇,产生疑问。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亲手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磁铁可吸铁的特性。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初步感受探究的乐趣。
3、在游戏中加深对磁铁吸引铁质物品特性的认识。
活动准备:
磁铁、硬币若干、钥匙、花布、毛线、积木、纸张、纽扣、发卡等。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进入神秘的科学世界吧!首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看好啦!(进行魔术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初步感受磁铁的奥秘。)老师:小朋友们看看,小鱼在上面干什么呢?
(幼儿回答)
老师:猜猜我是用什么方法让它移动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师展示磁铁。
老师: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哦,原来纸的背面有个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这个是磁铁,你们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吗?(幼儿思考)
2、幼儿通过实验认识磁铁,进一步感受、了解磁铁的特性。老师:刚刚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看法,那现在请你们看看桌上的东西,先猜猜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然后再用磁铁一个个的实验。
(幼儿用磁铁进行试验,老师观察并给予帮助。)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导幼儿根据实验总结磁铁的特性。
老师:好啦,大家都动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据你们所实验和所观察的,发现磁铁有什么奥秘呢?
老师总结:磁铁有吸铁的`特性。
老师:那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以外,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间活动室还有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现在请你们去试试吧!发现了要告诉老师哦!
(幼儿自由在教室里寻找可以被磁铁吸住的铁质物品。)
老师:好了,宝贝们我们快来坐好,非常棒,大家又找到了很多铁质的能被磁铁吸住的物品。
四、活动结束。
老师:小朋友们小猫一家想要小朋友们帮助它们钓鱼,因为新年快到了,它们要招待很多亲戚朋友,可是在钓鱼之前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用磁铁把小鱼钓上来?
(幼儿回答,并动手操作。)
老师:宝贝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办法了。那我们现在来钓鱼比赛好不好?在一分钟内,音乐停了就停下来哦!我们看看哪组小朋友钓的最多,谁就获胜。然后把钓到的鱼送给小猫一家。
结束部分: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好多小鱼,我们一起给客人老师说再见,然后到教室去继续玩儿钓鱼游戏好吗?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同于其他列车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只受来自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380多公里还要快。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20xx年1月开始在上海运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知道不同的动物生不同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组成。
2、能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感知蛋有大小、颜色的不同。
3、喜欢和蛋做游戏,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实物若干及对应的动物妈妈展板。
2、蛋框、蛋托、盘子、透明盒以及ppt课件等。
三、活动过程:
1、创设“蛋宝宝大聚会”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将蛋宝宝的家布置在场地中央。请幼儿看一看、摸摸。
提问:“你认识这些蛋吗?他们分别是什么蛋?”
鼓励幼儿讲述自己认识的蛋,并说出蛋的名字。发现这些蛋的形状是一样的,都是椭圆形的。
2、玩“找不同”的游戏,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大的不同。
提问:“仔细观察你认识的蛋。这些蛋都是一样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并说出自己的发现:蛋的大小,颜色花纹等都不同。
引导幼儿一起玩“蛋宝宝排队”的游戏。
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感知蛋的大小。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小结:我们刚才认识了四种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它们形状一样,大小、颜色、花纹不同。鹅蛋最大,鹌鹑蛋最小,鸡蛋偏红色,鹅蛋是白色的,鸭蛋是清绿色的,鹌鹑蛋上有斑点。
3、玩“蛋宝宝找妈妈”的游戏。通过游戏知道不同的动物,会生不同的蛋。
提问:“这是什么蛋?他的妈妈是谁?”
小结:原来不同的蛋是有不同的妈妈。母鸡生鸡蛋,鸭子生鸭蛋,鹅生鹅蛋,鹌鹑鹌鹑蛋。通常,大的动物生的蛋也比较大,小的动物生的`蛋,也比较小。
4、鼓励幼儿尝试将蛋打开,自主探索、发现蛋有蛋清、蛋黄、蛋壳三部分组成。
请幼儿逐一将蛋打开。提问:”你是怎么打开的?”引导幼儿说出蛋有外壳,外壳很薄,容易碎。
提问:“蛋里面藏着什么?蛋清蛋黄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说出打开后发现的秘密。
小结:原来所有的蛋壳里面都有蛋清、蛋黄。蛋清是透明色的,蛋黄都是黄色的。所有的蛋都有蛋清、蛋壳、蛋黄三部分组成。
5、请幼儿说一说蛋的吃法,知道蛋里面有丰富的营养,要每天吃一个鸡蛋。
提问:小朋友,平时妈妈是怎么给你做鸡蛋吃的?
小结:不光是鸡蛋,蛋里面有丰富的营养,小朋友要每天吃一个鸡蛋哦,让我们长得更高、更壮。
活动反思
幼儿对各种动物的蛋非常感兴趣。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不正如孩子们的心意吗?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幼儿认识更多的蛋宝宝。《大大小小的蛋》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鹅、鸭、鸡、鹌鹑都会生蛋;而且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蛋是幼儿经常吃到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教材。
活动一开始,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设计了宝宝聚会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想了解更多的大大小小的蛋宝宝的愿望。再出示各种各样的蛋之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是什么蛋,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并且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蛋。并且在活动中我请幼儿把蛋宝宝拿在手中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从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蛋的探索愿望,被激发出来了。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性的活动有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即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为了让幼儿感知“不同的动物会生不同的蛋”,我和幼儿一起玩“蛋宝宝找妈妈”的游戏。为幼儿准备鹅妈妈、鸭妈妈、鸡妈妈、鹌鹑妈妈的图片。请幼儿将蛋宝宝实物送到妈妈的身边。教师:小朋友手中的蛋
是什么蛋?是谁的宝宝呀?我们把她送到她们的妈妈身边吧。请幼儿分别把手中的蛋宝宝送到对应的动物妈妈身边。由表及里,我拿出鸡蛋,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打开蛋。在打开蛋壳的时候,孩子们聚精会神。请幼儿观察并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蛋清都是透明色的,蛋黄都是黄色的,蛋清蛋黄营养丰富。通过这一环节,幼儿知道了蛋都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4
设计意图:
有一天,孩子们在玩抓尾巴的游戏。这时,刘其昕抓到一条尾巴说:“老师,看我抓到一条大灰狼的尾巴。”听到刘其昕的话,有几个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纷纷说:“不对,这是小猴子的尾巴。”“这是小兔子的尾巴。”听到他们的讨论,我找来了一张尾巴的图片,请他们说说这是谁的尾巴,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是他们都认识的小马的尾巴。
可是,一旦尾巴和身体分开后,他们就不认识了。幼儿在认识动物时都是通过整体进行认识,他们看到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时,能很快说出是什么动物,但是将动物分割开来变成一小部分时,就不认识了。于是,为了让幼儿能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更细致的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特设计本次活动。并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活动难点:
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大森林场景布置、东方之星动物大转盘、动物拼图卡片、动物图片、盘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谁的家?(小动物)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称。
师:大森林里有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给孩子一个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下面内容奠定基础。)
3、游戏:《玩转盘》
师:这些动物可调皮了,它们都藏了起来,看,有几只藏到了大转盘上,你们猜猜它是谁?(教师出示大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幼儿自己玩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转到哪个地方,就根据对动物的认识说出动物的名字。)
师:刚才,你找到了哪些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玩转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转盘上提供的`特征正确的说出动物名字。该游戏的难度不大,动物的特征明显,易于每一位幼儿的独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能针对动物的头部进行推断动物名字,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将枯燥的认知活动转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4、游戏:《找动物》
师:在大森林里还藏着好多的动物?这些动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我们在找到后,要猜出它是谁,然后告诉老师。(幼儿到大森林里找动物卡片。)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能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整体的动物,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设计意图: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6、结束部分――《拼图游戏》
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动:《玩拼图》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拼图,能独立将拼图完成。(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了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5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强调:“尝试使用工具的经验将对幼儿终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益。”《小手请谁来帮忙》通过加工食物的实际操作,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探索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改变菜的形状,从而让孩子体验到工具的不同功能和使用工具的便捷,从而获得使用工具的经验。另外,在活动中也渗透了情感、数学等方面的内容,如,通过加工食物场景,孩子体验做父母的辛苦并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小工具改变食物形状的正确方法,体验使用工具的方便。
2、引发对生活中常则小工具的关注。
3、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经验。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运用小工具将食物变小的正确方法,引发对生活中常见小工具的关注。
活动难点:探索用适宜的工具把菜变小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几样厨房小工具,背景音乐。
2、菜若干(南瓜、芹菜、黄瓜、百叶),工具若干(剪刀、汤匙、小刀),塑料小碗,托盘,湿巾纸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今天买了什么菜?
(1)教师拿出菜篮子。
“看看今天老师买了什么菜?你们认识吗?”
“一起数数一共买了几样菜?”(一一点数。)
师:这是什么?看看这根黄瓜长的什么样?
幼:长长的,细细的,绿绿的……
师:又粗又长的黄瓜看起来真新鲜!
师:这根芹菜呢?
幼:也是长长的……
师:细细长长的`芹菜一定很好吃!
师:四四方方的百叶你们吃过吗?
幼1:吃过。
师:好吃吗?
幼2:没有。
师:百叶包肉吃过吗?以后吃饭的时候仔细留意一下有没有百叶包肉这道菜?
师:这个南瓜看上去怎么样?
幼:很大,圆圆的。
师: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说说?
评析:这个“说一说:今天买了什么菜?”环节的设置,既唤起了孩子的B有生活经验,又渗透了数学元素,帮助孩子梳理出有关大小、长短和粗细的概念。
(2)讨论:“菜买回来了,就这样能吃吗?该怎么办?”
幼:烧一烧。
师:在烧之前,我们要做什么?
幼:洗一洗。
师:把菜洗一洗,然后怎么样?
幼:切一切。
师:是啊!黄瓜一般要切成一片片,芹菜要切成一段段的才能做菜,平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用什么切呢?
评析:继续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回忆起家里爸爸妈妈做饭做菜的情景,为认识工具环节做铺垫。
2、认一认:请谁来帮忙?
(1)认识刀。
“我这里有一把刀,你会用吗?谁来试一试?”(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使用。)
师:看看他的一只手抓在哪里?(想一想手应该抓哪里?)
幼:刀把。
师:另一只手做什么?
幼:按住菜。
师:按住菜,不让菜滚来滚去。
师:快快的刀口朝哪边?
幼:下面。
师:快快的刀口要朝下。小刀很危险,你要小心啊!
“除了刀,还可以请什么工具来帮忙把食物变小呢?”(看看今天谁也来帮忙了?)
(2)认识剪刀。
“这是什么?你会用吗?看看这把剪刀哪里最危险?”
幼:剪刀头、里面……
师:是这里吗?张开的大嘴巴是很危险的地方,你的手可不能伸进去啊!小朋友们刚开始用剪刀,所以要加倍小心啊。
(3)认识勺子。
师:“我们平时用勺子来做什么?”
幼:吃饭,吃菜……
师:现在我们不吃饭,也不喝汤,勺子会帮谁的忙,让它变小呢?待会儿试试看!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勺子是孩子们会用的,像剪刀、小刀,特别是小刀,出于安全角受考虑,我们通常不太会让小班孩子尝试。其实只要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甬方法(当然也要考虑这种工具是否适合孩子,孩子小叽肉是否发展勤司以掌握这种工具的程度),告诉他们哪里比较危险,让孩子试着去剪一剪,切一切,对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3、试一试:哪种工具更方便?
(1)了解操作要求
①现在请大家转过身来,桌子上有已经洗干净的黄瓜、芹菜、百叶,还有南瓜。按顺序指,让幼儿说出名称。
②交代任务:南瓜组,请选择合适的工具把南瓜肉放到小碗里;黄瓜组、芹菜组、百叶组请试试用哪个工具帮忙可以把它变小。
③提出要求:每组的桌子上都有剪刀、刀和勺子。你们都去选一选,试一试,看看哪种工具用起来更方便!用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轻轻地拿轻轻地放,保护好自己,也不要伤害到其他小朋友。在开始之前可别忘记用纸巾把小手擦擦干净,注意卫生啊!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评析:在“试一试”环节,孩子亲自操作,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使用工具的方便,发现小手和工具的关系,在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身边的科学。
(3)交流。
①黄瓜
师:你请谁来帮忙把黄瓜变小的?
幼:小刀。
师:怎么用的?
师:你觉得用小刀切黄瓜方便吗?还有谁也把黄瓜变小了,但用了不同的工具?
幼:剪刀。
师:你觉得用剪刀把黄瓜变小方便吗?
梳理经验:让黄瓜变小用小刀比较方便。
②芹菜
师:把芹菜变小你们是请谁来帮忙的?
幼:刀,剪刀。
师:你们觉得哪个更加方便?
梳理经验:用刀和剪刀都可以把芹菜变小,用剪刀会更快更方便一些!
③百叶
师:谁把百叶变小了?用了什么工具?
幼:剪刀。
梳理经验:看来用剪刀做事还真方便!
④南瓜
师:南瓜肉都放到小碗里了吗?
幼:还有一点没有挖完。
师:你是请谁帮忙的?怎么做到的?
幼:用勺子挖的。
梳理经验:原来勺子除了可以用来吃饭,喝汤,还能挖南瓜肉呢,真方便!以后有什么需要挖的,可以请勺子来帮忙哦!
(4)小结:刚才我们的小手请了刀、剪刀帮忙,切一切,剪一剪,把黄瓜、芹菜和百叶变小;请了勺子来帮忙,把南瓜肉挖出来了,等会儿厨师就可以做菜啦!这些小工具的用处还真大,谢谢你们帮忙!
评析:在交流环节,主要帮助孩子梳理出选择合适小工具的经验,如,黄瓜用小刀切比较方便。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工具
(1)出示开瓶器、饺子器等,了解用处。
师:我在厨房还找到了几样小工具,看看是什么?
①开瓶器:这个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
②饺子器: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可以做什么?
③刨丝器和打蛋器一起出示:这两个你们认识吗?
师:不认识没关系,可能你家的厨房里就有哦,回家可以找一找,问问大人是什么工具?
(2)引发幼儿寻找生活中常用小工具的兴趣。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请小工具来帮忙做事。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说一说好吗?
评析: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出示了更多小工具,引发孩子对工具的关注。
活动反思
1、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高,通过情景设疑、探索操作和交流分享等环节,孩子尝试运用各种小工具将食物变小,并从中体验到每种工具的方便之处。另外,小班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在活动中,教师创造了一个家庭式的温馨活动氛围,引导、启发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环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从“买菜”情节到引出生活中的几种常见小工具,过渡自然并贴近孩子的生活。在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安全教育、常规教育等内容,特别是在认识小工具的环节,重点强调了刀和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3、比较注重活动中的一些细节。如,背景音乐的介入,既能调动气氛,又能控制时间。再如,提供的几种食材(芹菜、黄瓜、南瓜、百叶)既干净卫生,又利于孩子的操作和探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
2、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二、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三、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四、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教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
(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
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六、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教案设计:认识脐橙08-26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照相馆》教案设计08-25
大树和小草小班科学教案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