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春天的柳树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签在柳树上添画柳条。
2、喜欢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感知春天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PPT(春天)柳树图片、幼儿操作包、棉签、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
1、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你从哪里看出来春天来了?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表达,教师进行小结)(小树发嫩芽了,花儿都开了,燕子朝南方飞来了,小蝌蚪也游来了)
二、出示柳树,教师示范添画柳条:
1、看一看,这是什么?(柳树)
2、柳树妈妈的柳条象什么呢?(小辫子等)
3、春风一吹,柳树妈妈的头发越长越长了,怎么办呢?
4、我来帮柳树妈妈梳头发,怎么梳呢?(教师示范添画柳条)
三、幼儿添画柳条,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用棉签在柳树上添画柳条,并粘贴春天的`相关贴纸,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看一看,谁的柳树最漂亮?嫩芽都出来了。
五、延伸活动:
在班级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提供幼儿操作包、棉签、水彩颜料等,供幼儿继续操作。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一天班上有位幼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我将它们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们很好奇地围着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有的说:“小蝌蚪黑乎乎圆圆的真可爱”……后来有位幼儿告诉大家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们很奇怪小蝌蚪没有大眼睛、绿衣裳也没有四条腿怎么会是青蛙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使他们知道了青蛙确实是小蝌蚪的妈妈以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这以后班上的孩子只要一有空就去自然角看看小蝌蚪有没有变化。看到孩子们对小蝌蚪这么感兴趣,我就思考让幼儿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他们喜爱的小蝌蚪。小班幼儿由于才开始接触美术,他们更多是利用画笔来表现他们的感受。为了让幼儿了解除了用笔可以表现自已的生活体验以外,还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表现,如幼儿最熟悉的身体器官。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的身体器官---手指来作为绘画工具,设计了这节手指画---《小蝌蚪》的美术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明胶片、彩色照相透明水彩
2、黑色水粉颜料、餐巾纸、图画纸、青蛙图案、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用手指在胶片上点画。
(1)教师: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你们猜猜是谁坐在荷叶上?咦!青蛙妈妈坐在荷叶上做什么呢?青蛙妈妈正坐在荷叶上看它的`宝宝小蝌蚪游泳呢!你们喜欢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画小蝌蚪。
(评:教师边用优美的话语进行描述边画,既把幼儿引入了一种情境,又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那刚才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好,老师告诉你们: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评:此环节很自然地引出了“手指画”的概念,教师的示范与语言的叙述结合起来,使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手指画”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page_break]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游泳时可调皮了,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它们是不是往同一个方向游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往不同方向)
(评: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使幼儿很清楚地就了解了蝌蚪的不同姿态,为下面幼儿在自己作品中描绘蝌蚪的动态埋下伏笔。)
3、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
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讲解尾巴的画法。
a.请幼儿来添画尾巴。(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幼儿提供了尝试、探索的机会,满足了幼儿主体需求。)
b.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
(评:在幼儿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画,这样更容易加深幼儿的印象。)
c.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餐巾纸擦一下手指。
(评: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解决了活动难点并注意到幼儿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4、交代要求,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1)出示青蛙图案:教师:咦!这只青蛙妈的宝宝哪儿去了?告诉你们,它们就藏在小朋友桌上的画纸上,快,我们去帮青蛙妈妈找出它的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
(评:设计“给青蛙妈妈找宝宝”的环节,激发了幼儿学画小蝌蚪的欲望,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
5、评价和欣赏作品
(1)教师:我们快把找到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吧!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青蛙图案旁。
(2)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评:评价时同时展示每个幼儿的作品,总评与点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有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加强了儿童的满足感。)
6、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扮作青蛙妈妈,幼儿扮作小蝌蚪游戏。教师:小蝌蚪回到妈妈身边真开心,我们一起和小蝌蚪做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评: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这节美术活动有了动静交替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消除幼儿精神上的疲劳。)
三、活动评价(思考体会)
这一活动主题源于幼儿对社会生活中某一事物---小蝌蚪的关注,它不同于通常以知识结构或学科结构考虑教学内容的做法。活动的展开是以幼儿参与,教师的适当指导为特征的,符合新纲要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本活动以其有趣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情境符合幼儿爱想象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情节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并把帮青蛙妈妈找蝌蚪宝宝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把自已画的小蝌蚪全部送给青蛙妈妈并和青蛙妈妈一起做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顺利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时这一活动分别在泰州市幼儿园和朱庄乡中心幼儿园的同一年龄班进行了实施,并没有因为城乡儿童存在的经验差异而影响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香包,了解民间香包图案的寓意,知道香包的用途。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香包样式、形状等。
3、通过欣赏萌发对民间美术制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式形态不同的民间香包图片
(2)颜色不同的民间香包图片
(3)各式有内在寓意图案的香包图片
(4)实物香包若干
(5)民间音乐《欢沁》、《步步高》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参观民间美术工艺品展会,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以参观的形式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听说开展了一个民间手工艺品的展览会,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漂亮的手工艺品,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随民间音乐《欢沁》观赏一张图片)。这个手工艺品漂亮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教师小结:孩子们啊,这个叫做香包,它的形状有很多,造型很美观。香包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工艺品。
二、通过倾听故事,了解香包的传说和用途。
师:传说,每年五月五日午时,这个时辰是所有妖魔鬼怪都出来活动。古人很难避过这个时辰,如果能避过就能平安,不然就会给鬼怪害死。这时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托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金属、香气,只要你带上金属和香气之类,就能避过妖魔鬼怪之害。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观世音菩萨托梦救人的事,他们就在这一天午时,身上佩带各种各样的金属与香气之类来避邪,这种做法,俗称“压午”,结果,平安无事。从此,人们每年在这天佩带金属、香气之类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渐渐地发展为今天的香包。
三、通过闻一闻,感知香包的香气四溢。
师:今天我也带来了神奇的香包,请小朋友闻一闻你桌上的香包,你闻到了什么味道?你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哦,原来香包真的有很多种香香的味道呢!
四、通过欣赏,感知香包的造型美。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的香包,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它们长得什么样?我们也来学学它们的.样子,好吗?
(出示造型突出的香包)
五、通过观察,感知香包颜色的千变万化。
师:再看看这些香包都用了哪些颜色?它们看上去感觉怎样?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从哪里看出来?
六、通过图案,感知香包的内在寓意美。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是什么图案的香包啊?你觉得这个图案漂亮吗?
教师小结:莲花、牡丹这些花代表我们女孩子一样漂亮;登梅的喜鹊代表我们神气的男孩子;蝙蝠和福念起来同音等表示你很有福气呢!每个图案都有他的意思。
七、游戏:香包在哪里。
师:小朋友欣赏了好看的香包,朱老师在教室里也藏了好看的香包,请朋友用你们灵巧的小鼻子闻一闻找一找吧!(游戏离场)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甘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黄河、雄厚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彩陶文化。为了让幼儿认识彩陶,感受、体验彩陶的美,我们设计了系列活动“辉煌灿烂的甘肃彩陶”,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构建和获取有关彩陶的知识,感受并喜欢本土文化,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小班幼儿对彩陶艺术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富有儿童情趣,与他们的年龄和生活经验相符。通过简单的捏塑活动能给他们的创作提供广泛的空间,让他们更直接地参与艺术活动,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为中、大班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陶碗的造型特征,并尝试捏制小陶碗。
2.乐意向别人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彩陶的知识和简单的泥工技巧。
2.教师制作的陶碗实物与图片、陶泥、泥工板。
活动重点:掌握用团、捏的技巧捏制小陶碗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独立捏制出不同造型的小陶碗。
活动过程
1.观察小陶碗,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1)自由欣赏各式各样的陶碗实物,观察陶碗的色彩及外形特征,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小泥碗)
这些漂亮的泥碗上有哪些你认识的图案和颜色?(有各种线条、花纹图案,有红色、黑色、棕色等)
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都是用陶泥捏成的小泥碗,再画上图案就成了美丽的小陶碗。
(2)请幼儿用手摸摸泥碗,说说触摸的感觉。
提问:摸摸这些小陶碗有什么感觉?
激发幼儿制作的愿望:“我们一起来制作美丽的.小陶碗吧!”
2.教师示范,幼儿尝试捏泥碗。
(1)示范步骤。
①选泥、分泥:选择适当的陶泥,并将泥块分为适合捏制的大小。
②团泥、捏泥:用团的方法将泥块团圆,然后将团好的泥团放在泥工板中间,用手掌将泥团中部压扁,两手配合捏出碗边,并转动泥工板将泥碗捏圆成型。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
①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泥碗;
② 制作时大拇指要放在泥团的中间,尽量将泥碗捏圆;
③注意用泥卫生,知道将散落的泥团收拾起来。
3.欣赏作品,相互交流。
积极鼓励幼儿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的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时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陶碗。
2.将捏制好的小陶碗上色,感受在泥上着色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园《甘肃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的开发与运用》课题组在小班进行彩陶主题活动实践的一次尝试。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彩陶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我们让孩子们通过看、摸、捏的过程慢慢走近彩陶。
活动中,教师首先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让幼儿对彩陶有个初步的了解。孩子们边看边说:“老师,这个彩陶像个葫芦。”“老师,这个大碗是怎么做的?”产生了强烈的制作欲望。于是,我们运用小班幼儿已经掌握的团、捏等基本捏制技巧的经验,选择了最简单的陶碗让他们尝试。在捏泥碗时,孩子们既兴奋又小心翼翼,每个孩子都专注地投入活动。由于小班幼儿手部动作还不是特别灵敏和协调,有个别孩子对转动泥工板将泥碗捏圆感到有些困难,而且陶泥的粘性较大,又没有橡皮泥柔软,较易干裂,因此捏制的过程对小班孩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基本都能独立完成泥碗的制作。同时,我们也鼓励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捏好泥碗后进行装饰,还捏了圆点、树叶等小造型,有规律地粘在碗边,使小陶碗有了特别的造型。孩子们捏出的小陶碗大大小小、圆圆扁扁,各有特色,他们对自己的作品都十分喜爱,为下个活动“画画小陶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串红,知道一串红是花,它的花是红色的、一串一串的。
2、学会用棉签画出一串红。
3、知道花儿是不能摘的,是让大家欣赏的。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棉签每人一根,红颜料一组一份,画有叶子的白纸每人一张,一串红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老师:
今天,袁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盆非常漂亮的花,想不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呀?(播放一串红图片1)谁能说出这是什么花?(教师告诉幼儿这种花的名字叫“一串红”。)请你们看看花是什么颜色?(红色)
二、观察一串红的花和叶子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一串红的花长得像什么?(播放图2)(一个接着一个相连在一起的,有点像一串串的鞭炮。)一串串的小红花长在什么地方?(长长的花茎上。)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椭圆形)什么颜色?(绿色)它可以种在花盆里,也可以种在土地上。(播放图3)让幼儿欣赏种在泥土上一大片的美丽景象。
三、讲解、示范一串红的绘画过程。
1、老师今天带来了蜡笔、棉签和颜料,我们要用它们来画一串红。
我们先用绿色的蜡笔给它图上绿绿的叶子和花茎。(教师边师范涂边强调要沿着轮廓线里面图,不能涂出去了,长了小刺就难看了!)
2、(边示范边讲解)然后我们用棉签轻轻地沾一下红颜料,开始来点画花朵了。小朋友要注意,一串红的花红红的,很漂亮,它是长在花茎上,左边一排,右边一排,就象小朋友排队一样,排得很整齐的。
3、谁也想来试一下画一串红的。(请个别幼儿上试画。)
四、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教师显强调几点操作的注意事项:
1、棉签要放在盘子里,花要画在茎上,颜料只能画在纸上,不能画在其他的地方。手脏了可用抹布擦干净。要保持画面干净。
2、有几根茎就画几串。
五、活动评价: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个别展示几幅美观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来评价。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述妈妈的头发的基本特征。
2、在表述的基础上,运用波浪线、直线、弧线,大胆创作妈妈的头发,表现妈妈头发的基本特征。
3、在创作妈妈头发的过程中体验爱妈妈的情感。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
运用波浪线、直线、弧线,大胆创作妈妈的头发,表现妈妈头发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勾线笔、绘画纸、范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喜欢你的妈妈吗?你觉得你的妈妈漂亮吗?你觉得她哪里漂亮?
2、你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
3、师小结:你们妈妈的头发有的是长长的直直的,有的是卷卷的,像海里的波浪一样,有的是弯弯的,像月亮一样,有的是短短的,每个妈妈的头发都很好看。
二、观察范图。
1、师:那你们想看看我妈妈的头发吗?(出示教师范图)
2、师:我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3、师:你想不想也来给你妈妈画张画?那你可以用哪些线条来画你妈妈的头发?
4、师示范。
5、请一个幼儿上来尝试。
6、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直线来画妈妈的直直的头发,可以用弧线来画妈妈的.弯弯的头发,也可以用波浪线来画妈妈的卷卷的头发。
三、幼儿创作,师巡回指导。
1、师:那我们也来给自己的妈妈画张画吧。要求:(1)大胆选择线条进行创作;(2)线条流畅、大胆;(3)画面干净。
2、幼儿创作,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展示幼儿作品。
1、展示幼儿作品,比比哪位妈妈的头发最漂亮,师:你最喜欢哪一位妈妈的头发,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从妈妈的头发去评价)
活动反思:
1、在导入环节,可以事先请幼儿带来妈妈的照片进行观察,便于幼儿更加直观的观察妈妈的头发,为一会的创作进行准备。
2、在出示范图的时候,范图过于单一,可以准备多样性的范图。
小百科:
头发的颜色一般是由基因决定的,常见的有黑色、金黄色、棕色及红色等。当人类老化时,头发通常会变成银白色。由于种族和地区的不同,头发有乌黑、金黄、红褐、红棕、淡黄、灰白,甚至还有绿色和红色的。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1-07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2-19
小班美术幼儿园教案01-13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6-15
[精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7-07
(精选)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7-06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精选)07-09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精选】07-10
幼儿园美术教案小班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