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时间:2024-09-25 11:56:05 林惜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精选11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1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比较物体个数的具体过程,认识符号=、>和<及其含义,能用符号或词语描述所认识的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比较物体多少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策略和思想,体验和理解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培养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学唱一首歌。

  白板展示歌曲内容: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来报到。大于号,嘴巴朝着左边笑,小于号,嘴巴朝着右边笑,大于号,小于号,嘴巴朝着大数笑。

  二、探究新知,比较大小。

  教师侧耳倾听:“哇,森林里好热闹啊!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多动植物都来参加运动会啦,真热闹啊!

  1、”摸大树“游戏

  (1)现在进行的是”摸大树“游戏,同学们看一下,都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个游戏?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看图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2)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4>3“读作”4大于3“

  2、”捉迷藏“游戏

  (1)同学们,小松鼠和小白兔的只数,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个对着一个比,小狐狸没有了,小白兔还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狐狸的只数比小白兔少。

  (2)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2<3“读作”2小于3“

  3、”抢松果“游戏

  (1)小松鼠和小兔子各有多少只?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自己的说法,得出“小松鼠和小兔子一样多” 。

  (2)教师给学生介绍”=“,并告知学生”3=3“读作”3等于3“

  三、课堂练习,巩固记忆

  1、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歌曲,再次加深对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记忆。(学生边唱边用手指表式)

  2、比较“>”和“<” 。

  (1)你们看,“>”和“<”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2)巩固记忆“>”和“<”

  出示儿歌: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师生边说边用剪刀式手指表式)

  3、放飞气球游戏。

  学生完成课本第19页“想想做做1、2题”,集体纠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的大小比较,认识了那几个新朋友,新符号?你会用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理解并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提高幼儿对数学符号的识别能力和运用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于号“﹥”、小于号“﹤”卡片若干。

  数字卡片(1-10)若干。

  实物或图片(如苹果、梨子等,数量不等)用于比较。

  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粉笔用于演示。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入,比如:“小兔子摘了5个苹果,小熊摘了3个苹果,谁摘的更多呢?”引发幼儿思考并引出比较的概念。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特点(如:大于号像张开的嘴巴,朝向大数;小于号像尖尖的尾巴,朝向小数)。

  通过生动的比喻帮助幼儿记忆:“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3. 实践操作:

  使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如“3 ﹤ 5”,“7 ﹥ 4”,让幼儿尝试摆放大于号或小于号。

  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比较,如“4个苹果 ﹥ 2个梨子”,“6个香蕉 ﹤ 8个桃子”,加深理解。

  4. 游戏环节:

  “快速配对”:教师随机说出两个数字,幼儿快速判断并举起相应的大于号或小于号卡片。

  “我来做裁判”:幼儿两两一组,用实物或数字卡片进行比较,并放置正确的符号。

  5. 总结提升: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及意义。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比较并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场景。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和练习。

  家庭作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进行数量比较,并尝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3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理解并认识等号“=”的含义及用法。

  2. 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准备:

  等号“=”卡片若干。

  数字卡片(1-10)及相应数量的实物或图片。

  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粉笔用于演示。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两组数量相同的实物或图片(如:3个苹果和3个梨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 认识等号“=”:

  引入等号概念,展示等号卡片,告诉幼儿这个符号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量是相等的。

  通过举例加深理解,如“3 = 3”,“5个小朋友 = 5张椅子”,说明等号两边的`数量是一样的。

  3. 实践操作:

  使用数字卡片和实物或图片进行配对,让幼儿尝试说出哪些可以用等号连接。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每组分配几组数字卡片和实物图片,让幼儿自行比较并放置等号。

  4. 游戏环节:

  “找等号”:在黑板上展示多组数字或实物图片,让幼儿快速找出可以用等号连接的两组,并上台指出。

  “我说你做”:教师说出两组数字或实物数量,幼儿判断后用等号或不等号表示出来。

  5. 总结提升:

  引导幼儿总结等号的意义和用法,强调在等号两边数量必须相等。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等号应用实例,如天平上的物品重量相等时。

  活动延伸:

  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等号概念,如在计算活动中使用等号表示结果。

  鼓励幼儿用等号创作简单的数学等式,如“2 + 2 = 4”,并尝试用实物或图片表示出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认识大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准确判断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正确使用大于号表示。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符号的.兴趣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于号“﹥”卡片若干。

  实物或图片(如苹果、梨子、玩具车等),确保每种物品数量不同,便于比较。

  幼儿操作材料(如数字卡片、小贴纸等)。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展示图片,引出比较物体数量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苹果和梨子,哪个多?哪个少?”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2. 认识大于号“﹥”:

  出示大于号“﹥”卡片,介绍其名称和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其开口方向。

  讲解大于号的意义:“大于号表示左边的数量比右边的多。”

  3. 实践操作:

  展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如3个苹果和2个梨子),引导幼儿比较并说出哪组多。

  在黑板上或操作材料上,用大于号连接两组物品,表示数量关系。

  邀请幼儿上台操作,加深理解。

  4. 游戏环节:

  “快速判断”:教师随机出示两组物品,幼儿快速判断并说出哪组多,同时用大于号表示。

  “找朋友”:幼儿手持数字卡片或物品图片,根据教师口令(如“比5大的数字请站出来”),找到相应的伙伴并站在一起,用大于号连接表示关系。

  5. 总结与延伸: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于号的意义和用法。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比较数量的场景,尝试使用大于号表示。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5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认识小于号“﹤”和等号“=”,理解它们各自表示的意义。

  2. 通过比较和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准确判断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或相等,并正确使用小于号和等号表示。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符号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于号“﹤”、等号“=”卡片若干。

  实物或图片(数量可相等或不等)。

  幼儿操作材料(如数字卡片、比较板等)。

  活动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大于号“﹥”的意义和用法,通过简单问题回顾。

  2. 认识小于号“﹤”:

  出示小于号“﹤”卡片,介绍其名称和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其开口方向。

  讲解小于号的意义:“小于号表示左边的数量比右边的少。”

  3. 认识等号“=”:

  紧接着介绍等号“=”,说明其表示两边数量相等。

  通过实例展示,如“3个苹果=3个苹果”,让幼儿理解等号的用法。

  4. 实践操作:

  提供多组数量不等的.物品,引导幼儿比较并分别使用小于号和等号表示关系。

  鼓励幼儿使用操作材料,自己设计比较情境并正确表示。

  5. 游戏环节:

  “符号接龙”:幼儿围成一圈,教师说出数量关系,幼儿依次传递相应的数学符号卡片(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小小裁判员”:展示几组物品,幼儿轮流上台判断数量关系,并贴上正确的符号卡片。

  6. 总结与延伸: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小于号和等号的意义和用法。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到这些数学符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应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6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认识大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准确判断两组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正确使用大于号表示。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符号的兴趣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于号“﹥”卡片若干。

  数字卡片(1-10)或实物图片(如苹果、梨子等,数量不等)。

  PPT课件,展示大于号的应用场景。

  分组操作材料:小贴纸、计数棒等。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入,比如:“小兔子摘了很多苹果,它发现左边的篮子里有5个苹果,右边的篮子里有7个苹果,小兔子想知道哪个篮子里的苹果更多,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它呢?”

  2. 认识大于号:

  出示大于号“﹥”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其形状,像什么?(像张开的嘴巴,朝向数量多的一边)

  讲解大于号的含义:“大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

  3. 游戏互动:

  “我来指,你来说”:教师随机出示两组数字或实物图片,幼儿判断大小关系,并尝试用大于号表示。

  “找朋友”:幼儿手持数字或实物卡片,根据大于号的要求找到相应的朋友站在一起。

  4. 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幼儿使用计数棒或小贴纸等材料,自己创造两组数量不等的物品,并用大于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提升: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于号的.用法和意义。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使用大于号的场景,如比较家里人的年龄、书本的页数等。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更多关于比较大小的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和练习。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大于号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7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认识小于号“﹤”和等号“=”,理解它们各自表示的意义。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准确判断两组数量之间的大小或相等关系,并正确使用小于号和等号表示。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符号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于号“﹤”、等号“=”卡片若干。

  数字卡片(1-10)或实物图片(数量相等或不等)。

  PPT课件,展示小于号和等号的应用场景。

  分组操作材料:积木、珠子等可计数的物品。

  活动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大于号“﹥”的意义和用法,为学习新符号做铺垫。

  2. 认识小于号和等号:

  出示小于号“﹤”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其形状,讲解其含义:“小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接着出示等号“=”卡片,讲解其含义:“等号表示两边的数相等。”

  3. 游戏互动:

  “快速判断”:教师出示数字或实物图片,幼儿快速判断大小或相等关系,并举手选择正确的符号卡片。

  “符号接龙”:幼儿围成一圈,轮流说出两个数字或展示实物,下一位幼儿需判断关系并说出对应的符号,游戏继续。

  4. 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幼儿使用积木、珠子等材料,自己创造两组数量相等或不等的物品,并用小于号或等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总结分享:

  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强调小于号和等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身高、体重等。

  活动延伸:

  在数学角投放更多关于比较大小、相等的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使用小于号和等号的场景,并与同伴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8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理解并初步掌握“﹥”(大于)和“﹤”(小于)符号的含义。

  2. 能够通过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正确使用“﹥”和“﹤”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10)

  实物或图片(如苹果、梨子、玩具车等),每组数量不同

  “﹥”和“﹤”符号卡片

  PPT课件或黑板、白板及相应教具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故事引入,比如讲述“小熊分水果”的.故事,小熊有5个苹果,而小兔只有3个,引出数量多少的概念。

  2. 认识符号:

  展示“﹥”和“﹤”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并解释:“这是大于号,像张开的嘴巴朝向大的那边;这是小于号,像尖尖的尾巴指向小的那边。”

  3. 操作体验:

  使用实物或图片,分别展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幼儿比较哪组多哪组少。

  根据比较结果,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如“5个苹果 ﹥ 3个梨子”。

  4. 游戏巩固:

  设计“快速配对”游戏,教师出示一组数字或物品图片,幼儿需快速找出对应的“﹥”或“﹤”符号,并大声说出来。

  5. 总结提升: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和“﹤”符号的用法,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可以运用这些符号的场景。

  活动延伸: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使用“﹥”和“﹤”符号描述物品数量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9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等于)符号的含义。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两组物品或数字是否相等,并正确使用“=”符号表示。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10)

  实物或图片(如积木、花朵等),每组数量相同

  “=”符号卡片

  PPT课件或黑板、白板及相应教具

  活动过程:

  1. 复习旧知:

  简单回顾上次活动学习的“﹥”和“﹤”符号,通过快速问答形式激活幼儿记忆。

  2. 引入新知:

  展示两组数量完全相同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数量一样多。

  引入“=”符号,解释:“当两边的数量或东西一样多时,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它叫做等号。”

  3. 实践操作:

  提供多组数量相同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自己比较并尝试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关系。

  引导幼儿将“=”符号放在数字卡片之间,表示两个数字相等,如“3 = 3”。

  4. 游戏互动:

  “找朋友”游戏:教师出示一个数字或实物图片,幼儿需找到与之相等的另一个数字或实物图片,并大声说出它们的关系,如“4朵花 = 4个积木”。

  5. 总结分享:

  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强调“=”符号的用途和重要性。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到“=”符号。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使用“=”符号,如比较自己与家人的年龄、身高等。

  制作“=”符号的手工材料,如用彩纸剪出等号形状,装饰教室或带回家中展示。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10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

  2. 通过游戏和实物操作,使幼儿能准确判断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正确使用“>”和“<”表示。

  3.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及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10)

  实物道具(如苹果、梨子等,数量不等)

  “>”和“<”符号卡片

  PPT课件(展示不同数量的物品对比)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两个数量不同的实物(如3个苹果和5个梨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引出问题:“我们怎么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从而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

  2. 新知讲解:

  通过PPT展示,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及含义。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如:“嘴巴朝左是大于号,大数在前;嘴巴朝右是小于号,小数在前。”

  举例说明,如“5>3”表示5比3大,“3<5”表示3比5小。

  3. 实物操作:

  分组进行,每组幼儿使用实物道具和数字卡片,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数量比较,并尝试用“>”或“<”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4. 游戏巩固:

  “快速反应”游戏: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组合,幼儿快速判断并举手说出应该使用“>”还是“<”。

  “找朋友”游戏:幼儿手持数字卡片,在音乐声中寻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能形成“>”或“<”关系的伙伴。

  5. 总结提升: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和“<”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意义。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运用“>”和“<”的情境,如比较家庭成员的年龄、身高等。

  作业布置: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找出家中可以比较数量的物品,并用“>”或“<”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 11

  教学目标:

  1. 使幼儿认识等号“=”,理解其表示的两个数量相等的关系。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能准确判断两个数量是否相等,并能用“=”表示。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10)

  实物道具(如积木、糖果等,数量成对出现)

  “=”符号卡片

  PPT课件(展示相等数量的物品对比)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和“<”,通过快速问答形式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引出新问题:“如果两个数量一样多,我们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从而引出等号“=”。

  2. 新知讲解:

  展示PPT,介绍等号“=”的形状及含义,强调它表示两边数量相等。

  通过实例讲解,如“3=3”表示两边都是3,数量相等。

  3. 实物操作:

  教师出示成对的实物道具(如两个相同的积木堆、两堆数量相同的糖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数量相等。

  引导幼儿使用“=”符号表示这种相等关系,并在数字卡片上找到对应的数字填写等式。

  分组进行,幼儿自由组合实物道具,尝试构建并书写等式。

  4. 游戏巩固:

  “找朋友”游戏:幼儿手持数字卡片,在音乐声中寻找与自己卡片上数字相等的伙伴,并一起站在“=”符号下。

  “等式接龙”游戏:幼儿依次说出包含“=”的等式,下一个幼儿需以前一个等式的结果为基础构建新的等式。

  5. 总结提升:

  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意义。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下可以运用“=”的情境,如比较物品的数量、重量等。

  作业布置: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可以形成等式的物品组合,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和 “=” 》】相关文章:

认识“>”和“<”大班数学教案04-28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球体》含反思04-28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01-10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认识年月日》教案04-06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认识月历,年的主题》教案04-06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1和许多》11-15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05-01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02-07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空气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