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幼儿园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重点难点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水粉颜料若干,衣服若干件,各种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导入:瞧!这是什么?(脸)可是这张脸太白了,我们来帮他化化装怎么样?那我们用什么颜色来画他的脸呢你来说(红色、绿色、蓝色)鼻子呢、眼睛、嘴巴。装化好了,如果老师请你们根据脸的颜色给他取个名字的话,你们会给他取什么名字呢?
讨论:
小朋友取的名字真好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些,你们看!师逐一出示红脸、这是什么脸啊!这个颜色的脸表示这个人很英勇,蓝脸、绿脸、黄脸(幼儿随画面一起说出脸谱的名字,教师边放课件边介绍每种颜色代表着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刚才那些红脸、蓝脸、绿脸、黄脸我们都把它统称为脸谱。脸谱在我们的京剧中用的是最多的,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
3、教师示范,幼儿参与。
(二)联想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把它画在我们的衣服上好吗?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画一张什么颜色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
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相互欣赏幼儿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
(三)引导讲评,展示
教师随机抽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画的是什么脸,
(四)、结束
(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系在身体的各个地方走模特秀
教学反思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幼儿,因为这样的内容正符合了幼儿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同时,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
幼儿园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儿歌教学:
小蚱蜢
小蚱蜢,
学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
脚一跷,
“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
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面对传统儿歌,我们有时会有思维定势,那就是学懂、学会是首要任务,其次是创编,教学设计都围绕于此。学懂,即能理解意思,感受主题情感;学会,即能比较熟练地朗诵;创编和仿编,则发展创造性语言能力。但有些儿歌短小且看似简单,主题不特别明显,情感不突出,创编没空间,有点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当我选择《小蚱蜢》这首儿歌时,尝试这样开展教学。
审题与选材,以作者的视角把握作品、提取要素。《小蚱蜢》这首儿歌语言精练,节奏琅琅上口,蕴涵着韵律美;透过儿歌能感受到一只既调皮又有些骄傲的小蚱蜢的拟人化形象。这是我想挖掘的作品的两大素材。
组材与环节预设,步步深入去达成目标。为了让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我尝试通过有节奏地朗诵,注入新鲜的不同方式——对歌、加后缀词、加乐器等,有递进地反复深入内容,感受节奏,找到朗诵的快乐。而通过看指偶、听儿歌、尝试表演、模仿小蚱蜢语气神态“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等,让幼儿感受小蚂蚱的形象——作者不是以批判为主,传递的还是那个有点调皮和骄傲,且由此吃了一点苦头的小蚱蜢,让孩子在快乐中体味。
这样的儿歌教学,让幼儿感受到儿歌可以来表演,儿歌可以有节奏地念,儿歌还能用不同的方法念。由此他们会感到学儿歌是件有趣的事,并将这种喜爱的情感延展到学习状态中去,以这种喜爱的情感激活内心创想。
活动目标
1.体会儿歌的韵律,对好听的儿歌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有节奏地朗诵。
2.想像小蚱蜢骄傲时的语气神态,创编动作大胆表演,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生活经验:认识蚱蜢,了解其生活习性;底板和6幅图;指偶;乐器圆舞板和双响筒。
活动过程
1.熟悉蚱蜢。
(1)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朋友,看看是谁?和认识的朋友打招呼。
(2)小蚱蜢住在哪里?有什么本领?
(3)小蚱蜢住在草丛里,那你们认识这种草吗?(狗尾草)
(4)小蚱蜢现在本领很大。可是在他开始学跳高时发生了一些事,想了解一下吗?
2.观察指偶表演。
(1)教师演示指偶,问:看出来发生什么事了吗?
(2)不知你们猜得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朗诵儿歌,小结。
(3)和你们想的一样吗?你听到小蚱蜢怎么会摔下来的?
3.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仔细听,小蚱蜢“一跳跳上狗尾草”,怎么一下又摔下来了?
(2)出示图片,教师用儿歌语言小结。
(3)重点理解:小蚱蜢跳上狗尾草后,它做了什么动作?“腿一弹脚一跷”是什么样子的,来学一学。
(4)小蚱蜢还说了句什么话?一起学学这句话,用骄傲的样子说这句话。
4.学习朗诵儿歌。
(1)你们都想来演演这只有些骄傲的小蚱蜢,就来试试吧。教师念儿歌,幼儿表演。
(2)幼儿学念儿歌。
(3)尝试有节奏地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念《小蚱蜢》呢?
(4)幼儿加上表情、语气朗诵。
5.尝试变换方式朗诵。
(1)接触对歌。
①师幼对歌:对歌可以你念一句我念一句,大家对着念。愿意和我对歌吗?
师:小蚱蜢,学跳高。
幼:一跳跳上狗尾草。
②师幼再次对歌:换一下行吗?注意别忘了接上。
③幼儿分两队对歌,比比哪队对得又快又好。
(2)加后缀词对歌。
①(出示小标记圆点)小标记来这里干什么呢?
②教师朗诵: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狗尾草
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你们都听出来了,每一段都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你听——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大青包。
③教师示范朗诵第二遍。
④幼儿尝试念后缀,也来试试这种念法。
⑤讨论:念“大青包”的节奏有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为什么要慢下来?
⑥幼儿再次尝试念后缀,节奏不同。
⑦分组对歌:幼儿分成A、B、C三组,加后缀词对歌。
(3)加乐器对歌。
①(敲击圆舞板)还有好玩的事,小耳朵竖起来听。这是什么声音?谁发出的声音?
②(出示圆舞板)学学它发出的声音,跟着它的节奏学一学。
③请圆舞板跑进诗歌里打节奏,你会吗?(出示3个圆舞板)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圆舞板声音X X X)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圆舞板声音X X X)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圆舞板声音X X X)
④幼儿拿出圆舞板。在小标记的地方配上节奏,一边念儿歌一边打节奏。
⑤完整加乐器对歌两遍。
(4)延伸:加双响筒节奏。
①(出示双响筒)这是什么?听听声音。我的双响筒可不可以也加入到儿歌里来呢?加在哪里?
②这几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去试试,让儿歌念起来更好听更有趣。
幼儿园教案 篇3
目标:
手脚协调地动作和学习听指令游戏
材料:
一些小蜜蜂头饰,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朵,儿歌录音《小蜜蜂找花儿》
过程:
1.出示蜜蜂头饰,教师示范游戏(边念儿歌边找到红花)1―2遍,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
――“这是谁?小蜜蜂最喜欢和谁做游戏呀?”(交代游戏名称)
“小蜜蜂找到谁做好朋友?”
“小蜜蜂和花儿在干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戴头饰,扮演小蜜蜂,并带领幼儿一起边“飞”边念儿歌数遍。
3.在游戏中,教师通过动作示范和语言鼓励幼儿用脚踮起来走,两只手像蜜蜂的翅膀一上一下(较大幅度地)摆动。
4.进行“小蜜蜂找花”游戏,让“小蜜蜂”在反复游戏中逐渐地做到根据指令找花儿:
――“现在,小蜜蜂要找哪一朵花做朋友呢?小朋友可要听清楚。”
提示:
1.由于托班幼儿自我中心倾向明显的这一年龄特点,游戏中,仍然会出现不根据指令找花儿的情况,教师只需反复提醒或者示范,而不必责怪和强制幼儿。
2.此游戏亦可作为亲子活动的内容。
附儿歌:小蜜蜂找花儿(小小)
小蜜蜂,嗡嗡嗡,
飞到东,飞到西,
飞来飞去找花儿,
找到红花亲亲嘴,
你是我的好朋友。
(花瓣的颜色可灵活替换)。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小鸭和鱼是孩子们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动物,他们喜欢做小鸭捉鱼的游戏。通过做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同时还可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进行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为此,我设计了小鸭捉鱼这一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抬着走,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2、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进行初步的环保意识教育。
【活动准备】
1、木质斜坡4条(代表4条小路)。
2、塑料筛3只;鸭子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塑料玩具鱼、塑料棒、小树模型、废纸团、废纸筒、树叶、饮料罐等若干;《母鸭带小鸭》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老师、幼儿分别扮演鸭妈妈和小鸭的角色,随《母鸭带小鸭》音乐旋律模仿鸭子做运动动:鸭子捉鱼(弯腰点头)、鸭子蹲、鸭子扑水(跳)。
二、游戏活动
1、教师说明游戏的名称及玩法,并示范走斜坡的基本动作要领。
教师带领幼儿听着音乐走到四条小路的起点分别站好,说明游戏的名称及玩法,小鸭捉鱼回来时必须从小路的两边跑回来,并把小鱼放在筛子里,下斜坡时要注意中心,两手侧平举。
2、进行小鸭捉鱼游戏。
(1)初次捉鱼
鼓励幼儿勇敢走过斜坡,并站在斜坡旁进行保护,及时纠正幼儿走斜坡时的动作。
(2)再次捉鱼
幼儿再去捉鱼时,发现没有鱼了,只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垃圾)。老师问“小鸭子,池塘里发现什么了什么事?有垃圾,池塘的水会变得怎么样呢?怎样才能使池塘变干净?”引导幼儿回答并动手收拾垃圾。
(3)垃圾收拾完,继续玩“捉小鱼”的游戏,幼儿游戏2—3次,把小鱼捉完为止。鸭妈妈带领小鸭子听着音乐模仿小鸭抬着鱼回家。
三、活动评价
小鸭妈妈表扬合作认真、“抬鱼”本领强的、讲卫生、爱劳动的小鸭子。
【活动延伸】
两人一组,分组进行小鸭捉鱼(或捡垃圾)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捉的鱼(捡的垃圾)最多,并安全抬回家(放入垃圾箱)。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01-16
幼儿园教案01-16
幼儿园教案03-04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02-20
幼儿园教案推荐:幼儿园圣诞节教案03-07
幼儿园小班教案乌鸦喝水教案01-12
幼儿园科学教案大班教案01-15
香蕉变戏法教案幼儿园教案11-22
娃娃学绅士教案幼儿园教案11-22
幼儿园有趣的石头娃娃教案的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