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5-08 07:32:37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5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音乐《玩具兵进行曲》ABA结构和B段乐句,体验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

  创编各种玩具形象表现A段音乐,并在B段音乐中能按乐句创编相互逗乐的滑稽动作。

  能在乐曲间奏部分较快地找到同伴,体验相互逗乐时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调皮的玩具兵们》,丰富幼儿头脑中各种玩具的表象和用模仿动作表现玩具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入导入

  组织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了解乐曲ABA结构。

  二、分段欣赏

  1.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和创编各种玩具形象,再让幼儿扮演各种玩具(小狗、飞机、娃娃……),对着音乐进行。

  2.帮助幼儿学习在间奏1处较快地找朋友,对找不到朋友的幼儿,教师给予帮助。

  3.欣赏B段音乐,按乐句创编相互逗乐的滑稽动作,并选取其中的四个动作,让全体幼儿学习,最后配上B段音乐,(共四个乐句)按乐句练习这四个动作。(一句一个动作)

  4.帮助幼儿练习在间奏2处快速整队。(教师可以用语言提醒)

  5.引导幼儿再欣赏A段音乐,并扮演各种玩具,边听音乐边进行回“家”。

  三、教师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玩游戏

  1.教师随音乐讲述游戏情节,同时请幼儿坐在座位上,用动作边体验边表现,进一步感受乐曲ABA结构。

  2.组织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在每段音乐开始处,提醒幼儿相应的动作。教师表扬能与同伴愉快交流的幼儿,鼓励大家都向他们学习。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旨在充分挖掘活动中的音乐元素,并结合幼儿园思维特色,在情景化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小鱼游的不同姿态,感受音乐的优美。

  活动目标:

  1、 大胆尝试用手的不同动作表现小鱼游。

  2、 在优美的旋律中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重点:运用手不同的方位变化和动作表现小鱼游的姿态

  难点: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小鱼游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最基本的鱼游动作。

  物质准备:

  1、音乐,鱼儿游的视频,彩色袜子等。

  2、活动室场地布置:背景装饰有立体的水草、珊瑚、石头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学做小鱼体验音乐的优美

  (一)模仿鱼游——师生进入游戏场景

  提问:小鱼尼莫生活在哪里?

  你们能像妈妈一样游到它的家吗?

  (教师扮演鱼妈妈,鼓励幼儿用学过的动作来表现小鱼游动。)

  (二)畅游大海——复习巩固鱼游的基本动作

  1、了解鱼游动作和手的甩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提问:小鱼怎样才能使自己游起来?

  如何让小鱼游的快?(尾巴甩的快)

  小结:小鱼是靠尾鳍、鱼鳍帮助它游水、掌握方向。摆的速度快,游的速度也快。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甩动双手。

  请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小鱼游的很美?

  (三)鱼儿共舞——感受旋律的优美

  1、欣赏旋律

  重点提问:音乐听起来感觉如何?(幼儿回答:很美、听了想睡觉……)

  2、感受音乐

  (1)师生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

  (2)师生共同随音乐模仿鱼游。

  (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的基本动作经验,并通过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法感知音乐的特性,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尝试表演——模仿鱼游的各种姿态

  (一)师生互动——一条小鱼游啊游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颜色及花纹。

  重点提问:尼莫的朋友好看吗?为什么?

  2、打扮小鱼,随音乐进行各种方位的游动。

  (1)小鱼穿衣服

  引导幼儿双手套上彩袜,说说自己是什么鱼。

  (2)模仿一条小鱼游啊游

  重点提问:怎样让自己变成一条鱼?

  (引导幼儿发现将双手掌心合拢,在胸前左右摆动,如鱼儿游动)

  (3)随音乐游动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一条鱼儿的'不同方位游动姿态,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转弯游等。

  重点提问:这条小鱼正在往哪里游?

  (在幼儿模仿的过程中,教师以鱼妈妈身份不断观察幼儿的姿态,并有意识的帮助幼儿交流不同方位的鱼游动作)

  (二)生生互动——两条小鱼游啊游

  1、幼儿用手表现鱼游的不同方位,丰富动作表现经验。

  重点提问:一条鱼太孤单,怎样变出两条小鱼?

  (教师引导幼儿在一条鱼游的基础上探索两条鱼游的动作,如两只小手分开摆动。)

  2、激发想象,鱼儿间的互动交流。

  (1)重点提问:两条小鱼在一起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如:玩滑滑梯、捉迷藏、荡秋千、跷跷板、转圈圈等)

  (2)请幼儿演示自己独创的鱼游动作,引导同伴猜测鱼儿在干吗。

  3、幼儿随音乐表现两条小鱼游。

  (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有意识地对幼儿给予动作指导)

  (三)与环境互动——许多小鱼游啊游

  1、观看视频,熟悉鱼儿嬉戏的情景。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鱼儿在水草、珊瑚间穿梭的情景。

  重点提问:尼莫的朋友怎样和水草、珊瑚做游戏的?

  2、引导幼儿与活动背景进行互动。

  教师以鱼妈妈身份带领幼儿进入水草丛中,模仿鱼儿雨水从游戏的情景。

  重点提问:鱼儿鱼儿你在干吗?

  (幼儿回答;我在亲亲水草;我在捉迷藏;我在找东西吃……)

  3、根据音乐的提示进行游戏

  (1)教师交待游戏要求:当音乐停止时,小鱼躲在水草旁;

  当音乐响起时,小鱼继续自由游。

  (2)师生共同游戏若干次,教师以鱼妈妈身份提醒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变化。

  (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许多小鱼游,教师以妈妈的角色,利用游戏化的语言和场景结合,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探索不同方位的手部动作变化,表现鱼游姿态,调动生活经验想象鱼儿的嬉戏内容,为幼儿的表达表现予以新的挑战。)

  三、接受邀请——游向新的快乐水域

  教师扮演鱼妈妈带着孩子游向新的水域

  活动反思:

  “创造性韵律活动”是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赋予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的身体动作。针对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模仿,但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易受影响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选择了幼儿熟悉且喜欢的小鱼作为音乐形象,通过看看、说说、变变、游游,在情境中、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幼儿表现美、感受美,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一、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层层推进。

  幼儿年龄小,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时期,以生动有趣的游戏贯穿始终,在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达表现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中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许多小鱼游,层层递进的同时,又给幼儿不断想象与探索的空间。如何让自己变成美丽的小鱼,两条小鱼喜欢怎么玩,许多小鱼喜欢与水草、珊瑚玩什么等等,打开幼儿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仅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韵律动作,还创造出了捉迷藏、滑滑梯、跷跷板、荡秋千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俗话说,生活经验是幼儿想象的基础,幼儿头脑中有丰富的表象,在身体动作时才能够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模仿与创造。

  二、巧妙运用“袜子”,帮助幼儿主动思维、展开想象。

  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五彩袜子”,将幼儿将幼儿带入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不仅唤起了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更能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小班幼儿的兴趣不断被激发。

  专家点评:

  以情景化游戏的方式,在音乐中感受模仿鱼游动作,快乐而随意。探索了激发小班上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编动作的潜能之方法。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乐意学唱与小动物相关的歌曲,并尝试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是适合小班幼儿的艺术领域的一堂课。幼儿在活动中学歌曲,拍节奏,能充分感受体验乐曲的欢快和跳跃。在音乐旋律和歌词下,引导幼儿进行移情体验和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我利用了小班小朋友们的年龄特点,准备了故事来引入主题,相信小朋友们会学的很开心。

  活动目标:

  1.能借助音乐,通过练习乌龟爬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熟悉歌曲旋律,并用身体动作感受一拍一下的节奏。

  3.能融入情境,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唱歌曲,乐意参与歌唱活动。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重点难点:

  能用身体动作感受一拍一下的节奏。

  活动准备:

  山坡大背景图、小乌龟手偶、图谱一份、图片

  活动过程:

  1.感知音乐旋律,做小乌龟爬动作进场

  (1)乌龟爬的动作进场。师:"小乌龟们,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啦!"--小朋友学小乌龟的动作进场。(听音乐第一遍。)

  2.故事导入,小乌龟爬山坡。

  "小乌龟住在山坡的下面,它的奶奶住在山坡的上面。今天,小乌龟要去看它的奶奶。"(教师边讲述边演示小乌龟爬山坡的样子。)"它是怎么去的呢?"(听音乐第二遍)。

  3.歌词欣赏,理解歌词。

  (1)张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这首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2)小乌龟是怎样爬山坡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小乌龟爬山坡的动作)小乌龟爬

  (3)山坡时感觉怎么样?(很累)累的时候它是怎样给自己加油的??(教师范唱"嗨嗨哟",)(我们一起学学小乌龟的加油声 "嗨嗨哟")

  4.学说歌词,熟悉歌曲。

  (1)这首歌真有趣,请小朋友们跟着张老师一起来念念歌词吧,我说一句你们说一句,我们说的时候加上拍手的节奏好不好?(边拍手打节奏)

  (2)师幼共同歌唱:歌词学会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唱歌吧。(边唱边拍手)这一次我们换一个方式好不好,(边唱边拍腿)

  5.学唱新歌,体验快乐。

  (1)完整学唱歌曲。

  "奶奶看到小乌龟多开心啊!我们把小乌龟去看奶奶的'事情一起来唱一唱吧!"(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这首歌曲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小乌龟》。""让我们来学学吧!"

  (2)教师边弹琴,边带领幼儿唱歌曲。

  (3)"小乌龟爬山坡很用力,不怕苦、不怕累,很快就到了奶奶家,我们也用一拍一下的动作爬山坡吧,好吗?"

  教学反思:

  一个较完整的音乐活动应该欣赏在前,学习在后,从而挖深价值,促进幼儿发展。而如何使幼儿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导入则很重要。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歌曲,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我们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这样才能驾驭一个音乐活动,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找呀找呀 找呀找

  找到一个朋友

  敬个礼呀 鞠个躬

  笑嘻嘻呀 握握手

  大家一起 大家一做朋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吗?现在,给身边的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你们喜欢它吗?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样做呢?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

  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玩偶表示喜爱。)

  3、播放-找朋友

  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

  (1)请幼儿做示范

  (2)请幼儿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动作?

  (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的动作

  (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分组和集体进行表演。)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三、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去院子里做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音乐活动:全靠小耳朵

  活动目标:

  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脑动画、胸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看朋友引入

  二、看看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幼儿猜猜

  三、1、红红的'鸡冠,早上早早起,是谁?

  动画演示:和公鸡打招呼!

   你们好,我是怎么唱歌的?(幼儿自由模仿)

   公鸡,公鸡,喔——喔

  依此推出:小羊、小狗、小猫

  四、我们听见小动物的叫声,全靠什么呢?

  五、那我们两只小耳朵来听听小动物唱的歌吧!欣赏歌曲

  六、你听到小动物怎么唱的?(幼儿随意唱唱)

  七、老师的两只耳朵听见了,我也来唱唱

  八、小朋友也来和小动物一起唱歌。

  九、小动物,一边唱,一边还做动作呢!师生边唱边表演

  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一起来唱歌(戴胸饰表演)

  十一、延伸——还有许多小动物唱歌声音很好听的,启发小鸭子怎么唱的?……

  十二、那我们去找更多的小动物唱歌,看,它们都走来了……(表演:走路,自然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最新10-18

小班的音乐教案01-03

小班音乐教案06-29

小班音乐的教案02-28

小班音乐教案07-08

关于小班音乐教案01-20

小班音乐蝴蝶教案12-31

《小象》小班音乐教案02-05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01-03

小班春天教案音乐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