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1
设计意图:
1、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力,理解力,并能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整体素质。
2、《森林狂想曲》形象鲜明,三段体音乐变化明显、突出,便于幼儿分辨,表现旋律的内容,音乐美好、有趣、有意义,很适合大班的幼儿欣赏。
3、我的设计意图是在于通过《森林狂想曲》这一音乐欣赏活动,集艺术、语言、健康等于一体,让孩子们在自由愉快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音乐活动的兴趣;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幼儿对环保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帮助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2、感受大自然中音响的和谐与优美的同时,初步学会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3、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表演(歌声与微笑)
2、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歌声与微笑):
教师:小宝贝们,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跳个舞吧,播放音乐(歌声与微笑)师幼共舞。
二、听一听
1、教师以讲述的形式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师:小宝贝们,你们刚才累了吗?大家今天这么开心,老师奖励给你们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现在一起来听一听,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听了感觉怎样。
教师放音乐幼儿欣赏
提问1、刚才小宝贝们听到了什么(青蛙、小鸟、知了、蟋蟀、小鸭等)
2、听了音乐感觉怎样(抒情、欢快)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加上优美动听的乐器的演奏,奏出了一幅优美的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欣赏的曲子就叫《森林狂想曲》。
三、看一看
1、请幼儿第二次边欣赏乐曲,边看画面感受“乐曲和画面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
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自由回答
2、这样的音乐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样?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动作表演,鼓励幼儿表现不同的动物动作。
四、动一动大家一起模仿小动物的样子。鼓励小组幼儿自愿地按音乐内容扮演角色、表现情绪、创编与内容相关的动作。
五、想一想
教师小结;这么美的音乐,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大自然原来这么美!”那就让我们好好的'去欣赏自然,保护自然吧!
提问: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怎么做(不伤害小动物、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摘花、不打鸟)等等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不光是我们自己做到还要监督我们周围的人好吗?
六、结束部分:播放《森林狂想曲》小动物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吧,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2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和感知队形图示的基础上,用动作和队形表现音乐形象。
2、创编舞蹈动作,并选择合适的动作变换队形。
3、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音响设备
2、队形示意图、磁性底板
活动过程:
一、理解队形示意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张图,这是跳舞用的队形示意图,你知道图中的标记表示什么吗?黑的表示什么?白的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出来,这表示什么队形吗?这"两横排"是怎么排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排队的时候,横排要对齐,竖排要对齐,每个小朋友之间还要空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跳舞的时候才好看。
师:有没有哪组小演员愿意来试一试,。,排成这样的两横排呢?
师:排好了吗?"观众们"觉得他们排的怎么样?
师:其他两组想试试吗?这次我可要提高难度啦!我数到10,就要站得像这组这么好,可以吗?
师:刚刚,我们的"两横排"已经排的非常好了。那会不会排其他队形呢?看,这是什么队形?哪些小演员先来试试?注意间距哦。
二、创编动作:
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个通知,森林里面要开舞会了,请仔细听,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听音乐!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啊?他们跳舞时会做什么动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各种小动物吧!(自由模仿)师:小朋友,这么好玩的舞会你也想去参加吗?那我们也要排练个节目,要不我们也来跳个舞,怎么样?就刚刚听到的音乐,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呢?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三、变换队形:
师:现在我们要来站队形跳舞了。看,这张队形示意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先是"一横排",再变成"圆形",那刚刚做的2个动作哪个更适合换队形呢?好,我们来试试看,哪组演员先来挑战?
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做什么动作呢?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换动作呢?
出示新的队形变换图,边换动作边换队形。
师:好,再请一组小演员上来,记住,要换动作变队形哦!
师:你们还想换什么动作呢?(再请一组)师:小演员们可真厉害,跳的舞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参加舞会吧!
活动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由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作发出的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仿佛把人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感受温馨,感受自然,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中,我通过播放视频,音像结合,使学生从各方面感受热带雨林的神奇,体会乐曲中描绘的景象,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然后让学生听辨乐曲小片段,辨别是哪些乐器演奏的,使学生认识笛子、小提琴、吉他,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接着认识三段主题旋律,随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再听辨,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印象,然后完整欣赏乐曲给旋律排顺序。
我还设计了图谱,让学生聆听歌曲找出其中的小动物。邀请孩子们一起参加表演,孩子们一下子兴趣就来了,首先通过图谱,让大家掌握节奏,由老师的示范,渐渐的'大家都能够自己拍出其他小动物的节奏,然后再大家都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加上音乐的渲染,把孩子们都带入到音乐会的情境中,紧接着在大家注意力集中又熟悉旋律的前提下,又呈现乐器,让大家更有欲望参加演奏,通过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式再与动物的鸣叫声和动作相比较,让孩子们自己来决定配乐乐器,既有助于孩子记忆又体现了参与性。最后的正式演出环节,让孩子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使情境更加真实,孩子表演的十分认真,整齐的打击节奏,使最后的表演非常精彩,大家的掌声也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信。
整个教学环节很流畅,孩子们的兴趣高昂,活动气疯活跃,孩子们意犹未尽,为了满足所有孩子的欲望,在最后表演环节还组织大家交换乐器演奏,让孩子都有机会演奏三种乐器。但在交换乐器时发现,部分孩子并没有能够演奏到三种乐器,个别孩子甚至一直演奏一种乐器,失去了其他乐器的演奏机会,对于这个现象我想是因为在交换乐器时我选择让孩子们自由交换的方式而产生的,若老师在交换前能够明确要求,或者由老师来统一交换,那么孩子们演奏的机会会更加平等,同时也能够掌握整首歌曲四种不同节奏。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3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配乐方式用乐器演奏。
3、熟悉乐曲旋律,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并会使用圆舞板、铃鼓、碰铃三种乐器;认识反复记号。
2、材料准备:教学音乐:《森林狂想曲》;大图谱及乐器标记1套;圆舞板、铃鼓、碰铃各5套。
活动重点:
看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活动难点:
根据不同配乐方式用乐器演奏。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
1、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指导语:森林里要开音乐会,很多的小动物都要来参加,到底来了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吧!
2、提问:你们听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了?
二、观察图谱,熟悉乐曲结构,初步掌握演奏节奏型。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感知节奏型。
指导语:到底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音乐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演员名单。
2、幼儿看图谱和教师的指挥,用声音表现节奏
指导语:它们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大合唱,小动物们会用怎样的节奏进行表
演呢?谁愿意看着图谱来试试?
3、巩固练习,引导幼儿用身体声音表现节奏型。
指导语:小动物们的第二个节目是跳舞,我们的身体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觉得小青蛙(小鸭子、孔雀)表演跳舞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谁来用自己的身体乐器表演一下?
三、讨论配器方案,尝试合作随乐演奏。
1、教师出示乐器。提问:这里有哪些乐器?(圆舞板、铃鼓、碰铃)它们是怎么演奏的?(复习打击乐器)
2、幼儿自选乐器,根据配乐方式进行演奏
指导语:小动物们第三个表演的是用乐器演奏,我们要怎样来用乐器进行演奏呢。
(1)教师出示乐器标记,幼儿自主选择配乐方式演奏
指导语: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乐器标记,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三个小动物用哪种乐器更合适,我们就将标志贴在小动物的下面。
(2)幼儿看指挥随音乐进行演奏。
3、观察不同的配器方案,尝试看指挥随乐演奏。
指导语:现在我要给你们加大难度,准备了跟你们不一样的配器方案,请你们根据高难度的配乐方式进行演奏。
四、幼儿在教室的指挥下脱离图谱集体演奏。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走上舞台进行我们的打击乐大合奏。
活动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一节大班音乐打击乐活动。根据音乐的.特点,选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青蛙、鸭子和孔雀为主角,以开音乐会为故事情节,以小动物们进行大合唱彩排、舞蹈彩排,打击乐器表演彩排和正式演出为主线。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配乐方式用乐器演奏。
3、熟悉乐曲旋律,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
从幼儿的表现与发展来看,教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根据音乐特点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创编动作,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性。
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来看,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活动中通过小动物们要开音乐会到音乐会的彩排再到正式演出贯穿整个活动。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首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他们能够大胆创编小动物“歌唱”与“舞蹈”,更加深了其对音乐的理解,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创编,为正式演出打下基础。其次,教师退出,让幼儿成为引导者带领大家一起创编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旋律的熟悉程度。最后是打击乐活动的规则意识。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遵守规则,不要打击乐发声是管理好自己的乐器。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4
活动目标:
1.发散幼儿的思维,感受、想象音乐的美好意境。
2.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乐器或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昆虫和动物图卡、森林画面、图谱、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首我觉得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吧。
1、观看画面,倾听音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听第一遍)
教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完有什么感受?
2、强调幼儿再仔细的听一遍,辨别出音乐中有哪些动物的叫声。(听第二遍)
教师: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请你听听音乐中有什么动物发出叫声。
3、先请幼儿说说听到的动物叫声,再请幼儿猜测想象这些动物随音乐在干什么?
教师:你觉得这些动物随着音乐会做什么呢?(唱歌、跳舞、游戏等)
二、分段理解表现音乐
1、出示昆虫和动物的图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叫声。(ABAB)
教师:请你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来随音乐唱一唱。
2、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挑选几种动物来有节奏模仿叫声。
教师:小动物们唱得都不错,不过呢要是有节奏些就更好听了。
3、将图片贴在节奏卡下,提示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动物叫声。
4、请幼儿想出简单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
教师: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呢?
5、请幼儿创编动物跳舞的动作,教师加以整理。
教师:小动物唱完歌,还要做什么呢?
6、出示节奏卡(2),请幼儿想出表示动作的.标志来对应节奏。
教师:小朋友创编的动作都很好,不过要是有节奏些跳起来会更加的美。
7、看节奏卡,练习两遍。(C)
8、和幼儿讨论制定小动物唱歌跳舞的图谱。
9、完整的随音乐表演一两遍。(ABABC)
10、分角色表演。
三、感受理解延伸
教师:小动物们又唱又跳,好高兴。你们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音乐呢?(打击乐)
1、出示几种乐器,请幼儿选择和动物相匹配的乐器。
教师:你觉得用什么乐器来表示青蛙呢?
2、教师和幼儿商量打击乐图谱。
3、看图谱,用乐器练习演奏。
四、结束游戏
幼儿围成圆圈,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静静的欣赏音乐一遍。
教师:小动物跳累了,休息了,静静的听着音乐睡着了。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5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
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
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
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
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
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
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尝试即兴演奏)
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
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
(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
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
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
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四、感受快乐,结束活动
“今天的演奏到此结束,恭喜你们,演出成功!谢谢小演奏家们,现在森林音乐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去跳舞吧。”
课后反思:
当孩子们聆听那潺潺流水、雀鸟、蛙声、虫鸣等大自然的声音时,我感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其次,乐曲中欢快的主旋律、鲜明的形象,清晰的结构是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的,曲中变换的旋律又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我根据大班年龄特点,使幼儿在充分感受乐曲的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知道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活动开始我让幼儿以倾听乐曲前奏,在我语言描述下的森林美景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并制造悬念,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在这里,我结合图谱让幼儿分段欣赏,并利用故事情节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性质和各段的情绪。在欣赏时,我引导幼儿只要不影响同伴,可以摆各种造型动作,随着旋律释放表演激情,欢快的乐曲加上有趣的情节,幼儿想象着自己是小动物,用创造性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欣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在孩子意犹未尽中结束整个活动。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捕捉孩子话语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给予积极恰当地回应;个别环节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我有些急躁,没有及时的设计一些层次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总之,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睿智地促进师幼良性的互动,是我今后教学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标。
小百科: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6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感受、表现音乐方面的经验,喜欢唱唱、跳跳。我们从孩子的经验水平出发,给他们提供更加开放的空间,让孩子们通过音乐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表达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性质及乐段间的变化。
2、大胆想象,能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
水平一: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或基本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水平二: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或形象的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丰富词汇:轻快、跳跃、安静、舒缓。
4、体验表演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三、活动准备
课件《森林狂想曲》;各种小动物、树、花、太阳、小草、水等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随着歌曲《手指歌》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
1、展示课件图片⑴小松鼠画面,引出活动主题。
“大家好,我是来自森林王国的小松鼠,今天我来到幼儿园做客,
并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送给你们,这首曲子讲述的是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名字叫《森林狂想曲》,希望大家喜欢。”
⑴、认识乐曲名称:“哇,小松鼠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曲子,它的名称是什么?”
⑵、认识森林:“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呢?”
⑶、带着问题欣赏:“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曲子,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2、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性质。
提问:“乐曲的旋律听起来怎么样?”、“听到了什么?”
小结:真不错,小朋友都能说出自己的感觉。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
3、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语言及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水平一:用语言表达及基本动作表现。
水平二:用完整的语言及较形象的动作表现。
⑴、欣赏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A、提问:“这部分的旋律听起来怎么样?”(丰富词汇:轻快、跳跃),“你想到森林中什么样的情景呢?”、“有谁?它在干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集体——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小结:这部分的音乐听起来轻快、跳跃。小朋友能大胆地说出听到的、想到的.,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真棒!我们再来听听下一部分。
⑵、欣赏间奏,感受乐曲静默处。
A、提问:“这里的旋律听起来跟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丰富词汇:安静、舒缓)“你想到了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用安静的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集体——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小结:大家都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安静的森林,很好。
⑶、欣赏最后部分音乐。
A、提问:“这里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引导发现该部分的性质与第一部分相同)、“你想到了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用大胆的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集体展示)
(4)、总结。播放课件图片,同时欣赏音乐,并引导用语言完整讲述乐曲表现的内容。
(三)、集体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按意愿选择不同角色,用自己喜欢的动作随着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今天欣赏的这首乐曲名称叫什么?小朋友都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旋律有些地方听起来很轻快、跳跃,有些则比较安静、舒缓。而且能大胆地表现出来,有的小朋友还会合作表演,真棒!老师太喜欢你们了。
(四)、随着音乐,请小松鼠参观幼儿园,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时投放点谱图、各种打击乐器,采用不同形式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7
教学内容:
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题旋律。
2、能分辨出主题A,并能完成课本练习。
3、感受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真实的音效。难点:对主旋律的哼唱与情感体会。教学准备:钢琴、视频、课件、卡片、音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课件播放热带雨林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地方?(学生观看幻灯片并回答)
师:这是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这样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用词语表示)生:(美丽、神秘、向往)
师:美丽的大森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充满着无穷的神秘感,在大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就是关于这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的,这首作品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它就是选自《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专辑》中的“森林狂想曲”。(板书课题)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一次心灵的森林之旅,走进大森林,亲近大森林,听一听这纯美动听的自然之声!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
1、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一站“听森林”。静心聆听乐曲,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听音乐)生:许多动物的叫声师:都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生: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真实声音的重现,在音乐中被称之为“音效”,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真实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简单模仿一下,教师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
2、师:一首好听的乐曲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动听的旋律了,这首乐曲的旋律非常好听,也很容易哼唱,下面同学们听着乐曲伴奏,用LA哼唱旋律(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二站“唱森林”。)老师弹琴,学生模唱。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音来模唱?(可以用森林中小动物的叫声)分组:青蛙的叫声呱呱,小鸟咕咕的叫声,师:真棒!就像一场动听的森林音乐会。
师:除了可以唱出旋律,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为音乐伴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伴奏呢?(拍手、拍腿、捻指等)
下面就让我们分组来配合一下,三组同学表演不同的主题音乐,分别用不同的身势加以伴奏(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伴奏形式)例如:
A组即A段旋律身势表演,伴奏形式拍手,B组即B段旋律,伴奏形式拍腿,C组即C段旋律,伴奏形式捻指
3、师:听着同学们哼唱的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还真有种置身于大森林里的感觉,但是在森林里行走探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留神就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困难,(比如说凶猛的动物,迷路),在我们的前方就遇到了一个小困难,同学们能不能闯一闯度过难关呢?
(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三站“闯森林”)看看到底是什么障碍挡住了咱们的去路呢?
(乐曲中的主题旋律重复出现多次,你能填写完整下面的空缺之处吗?)听乐曲,各小组共同合作完成空缺。(课件播放完整听赏全曲)
三、拓展活动
歌颂森林
同学们真棒,经过大家的努力咱们终于走出了美丽的大森林,心情真是高兴啊,内心有了一种想赞美的冲动。(进入森林之旅第四站“诵森林”)咱们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话写成歌颂森林的诗句呀?(四个人一组)
同学们写得真好,保护美丽的大森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做?有了同学们和全人类的努力,相信森林不会消失,它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期望再次聆听这首好听的乐曲。(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乐曲伴奏,也可按之前的排练顺序)
在乐曲《森林狂想曲》中结束本课。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8
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深受孩子的喜爱,其中《小红帽》的故事师幼儿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善于并敢于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科教学,将音乐欣赏于文学欣赏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四段风格各异的音乐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艺术表演活动。根据《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将音乐与故事人物相匹配。
2、能根据人物特点和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舞蹈动作。
3、能愉快地参与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1、情景创设:大森林
2、角色头饰:小红帽、外婆、大灰狼、猎人
3、音乐:《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场》、《拉得斯基进行曲》、《小红帽》
活动重点:
欣赏音乐,感受不同风格的乐曲特点。
活动难点:
根据人物特点和音乐节奏,创编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
2、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
1)、师:“欢迎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有什么?咦,那是什么?这是谁的帽子?”
师:“听,她来了!”
2)、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一段欢快、活波、跳跃、高兴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小红帽在这快乐的音乐中会干什么?请你来学学她。”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小红帽
3、欣赏音乐《波斯市场》
1)、欣赏音乐《波斯市场》,师:“听,谁来了。你为什么觉得是狼来了?”
2)、分析音乐特点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一段害怕、恐怖、诡异、偷偷摸摸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谁来学学大灰狼看到了小红帽,它会做些什么事情?”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作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大灰狼
4、欣赏音乐《天使小夜曲》
1)、欣赏音乐《天使小夜曲》
师:“我们再来听听这段音乐,猜猜这是谁呢?
2)、分析音乐特点
师:“这是谁呢?为什么觉得是奶奶呢?”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一段缓慢、轻柔、优美、连贯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奶奶在干什么呢?”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作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外婆
5、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1)、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大灰狼先来到了奶奶家,它把奶奶和小红帽都……,它躺在床上美美的睡着了,接下来呢?听!”
2)、分析音乐特点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猎人是怎么样的?”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非常有力、有精神、很勇敢、很激昂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猎人是怎么走路、怎么做动作的?”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作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猎人
6、角色表演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四段不同特点的音乐,小朋友们都能用好看的动作表现出来,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听音乐完整的来表演一遍。”
7、出场律动《小红帽》
师:“我们在猎人的帮助下,战胜了大灰狼,大家真高兴呀!让我们一起到外边的草地上庆祝胜利吧!”
幼儿随音乐出场。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9
教学内容:
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
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
二、完整听赏全曲
1、与森林共赏:
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
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
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
生:乐曲轻快、流畅
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
2、与森林共奏:
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
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
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
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
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哦对了你除了听到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外还有没有其他声音?
学生:有还有小动物的声音。那么你感觉小动物的声音加在什么地方合适?加什么呱呱加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结尾部分。
那么我们来试试(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配小动物的呱呱声。或者分男女生)
最后我们把音乐情绪加上再来一遍。
2、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在聆听的时候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音乐情绪怎样?
学生:是小提琴的声音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LI声模唱。
这是乐曲的第二主题部分。你们也一定发现了除了乐器音色外还一小动物的叫声。我们不妨加进蛐蛐和鸭子的叫声好吗?(吱吱嘎嘎)分别加到什么地方合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
师:(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运动的不只有手还有大脑,更包括身体其它部分的积极配合,音乐欣赏,就是要在或欢乐或激动或忧伤的情绪中,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鉴别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
3、请同学们体会第三段旋律:3段是最热闹的一段,聆听时请注意:这段旋律是很强还是很弱?是一种乐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合奏(因为是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色彩很丰富)那么1、2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就是?——独奏(音乐色彩就相对单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样,所以音乐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LA来模唱。挥舞手臂。
4、旋律3通过乐器的多样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独奏到合奏的转变,声音逐渐加强,音乐色彩也变得丰富起来。
师: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三段旋律1、2、3,出现的先后顺序。板书乐曲结构:1—2—1—2—3—1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一段,就整首乐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乐曲是以小动物的叫声为引子,然后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然后重复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动物的叫声作为尾声,结束全曲的。
与森林共唱——感受音效的伴奏
跟着音乐边轻拍节拍边模唱。
与森林共欢乐——合作表现
表现全曲: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完整的演绎一遍。按照121231的排列顺序,尽情表现。
指导学生完整表现121231。
四、介绍乐曲:
师:同学们喜欢这曲子么?让我们感谢曲子的制作者。
师介绍: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但是同学们,现实的问题却是我们国家每年有接近50余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如果,我们刚才听到的美妙声音就此不再重现,如果像白鳍豚、华南虎、东北虎亚洲象等人类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声永远这样美好……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10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内容。该作品流传非常,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呜叫声,“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这首乐曲中有竖笛、电声乐器,还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呜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音响效果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充分的体验与合作探究,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声音为音乐作品配音效的创编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记忆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
欣赏《森林狂想曲》,并记忆其中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
听辨不同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小提琴、吉他、竹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呈现热带雨林的图片,学生聆听《森林狂想曲》中的结尾部分,说说听到了热带雨林中都有哪些动、植物。
二、欣赏《森林狂想曲》
(一)初听,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
1、聆听乐曲中的特色声音,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2、让学生给乐曲命名,然后揭示题目。
(二)复听,熟悉乐曲旋律
1、带领学生学习三条主题旋律。
2、复听的同时,为乐曲的'旋律排列顺序。
3、总结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AABABCA+间奏+第二部分ABABCA+尾声。
(三)听A旋律
1、听辨第一部分A旋律每一次出现的演奏乐器。(竖琴+笛子+小提琴+笛子)
2、再听时模仿相应的乐器演奏动作。
3、打击乐器伴奏
第一、二遍:三角铁或碰钟,节奏型:X — — —|
第三、四遍,鼓或木鱼,节奏型:0 X 0X __|
(四)听B旋律
1、思考:和A旋律相比,B旋律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情绪略高涨)
2、模唱曲谱,体会大小调交错
(五)听C旋律
1、思考:和前两个主题旋律相比,旋律C在速度、节奏、音区等方面有什么变化?(由原来的稍快变为中速;稀疏与密集的节奏相间;音区提高;鸟鸣声更丰富、热闹,情绪更加热烈;演奏乐器增多)
2、用自制打击乐器模仿森林里的声音
三、综合表演
完整聆听作品,第一部分用刚才学习的方式表现,第二部分自由选择动作或打击乐器表现。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1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
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
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
(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
(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③学生再次跟琴学唱。
④整体演唱三段主题。
(3)学生根据旋律主题A,加入自己喜欢的声音。(加入音效)
(三)巩固提高,了解曲式结构。
1.学生根据图表,聆听音乐,判断音乐的主题旋律
2.学生根据图表讨论分析曲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给你们的小脑袋插上翅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分为几段呀?(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是一个多段体结构的乐曲)
3.了解音效(开头、中间、结尾处是很多自然界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音效)001.jpg
4.完整的演奏音乐作品
(1)学生分三组分别模仿开头、中间、结尾的三个音效部分,并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主题部分配伴奏。
(2)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音乐,再见。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相关文章: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02-14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精选6篇)10-25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5篇)03-12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5篇02-14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5篇)02-14
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12-16
幼儿园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03-20
大班音乐教案《森林音乐会》01-18
大班音乐森林音乐会教案02-20